也说《信中国》,我们家的一封信

王颖

<h3>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h3><h3>翻出六年前父亲躺在病床前收到老战友陈钊阿姨从成都寄来的信,以此见证那个抗战的年代父辈所经历的烽火连天的岁月。</h3> <h3>巨夫:</h3><div>十一月四日的信,走了半个月。读信后引起诸多思绪,首先九十寿辰,引我进入20世纪四十年代,当时我们相识,你介绍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打日本鬼子的情况,白天隐蔽在贫穷的农民家,夜里打鬼子。当时很高兴,深深的吸引了我,当时仅十四岁,政治上什么都不懂,只想打鬼子,以后给我们介绍一些苏联革命小说。牛虻这本书,对我教育很大,当时很幼稚的想法,一定要作牛虻式的英雄,一定要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但思想简单,就是穷人要翻身。你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是我们兄妹的带路人。</div> <h3>还记得鬼子投降前,我接到你通知:“游击队在你们周围活动。”要我去,我偷了母亲的钱,没告诉家人就出发了,那时只一股热情,真是幼稚的可爱啊!结果,等了半个月,游击队转移走了。我们约定再等机会。</h3><div>回开封后,继续读书,又考上了高中。我觉得自己已长大了,似乎有些政治头脑了,有了一些进步。学校也有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些情况,学校动员参加三青团,我和要好的同学都拒参加。</div> <h3>我们的友谊是真诚纯正。六十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您是我走向革命的带路人。进入老年后也步入回忆历史的环境中,老年人只有现实和过去,应该说我们的现在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中,是在幸福生活。我祝愿您九十寿辰在儿孙满堂愉快度过,奔向百年。</h3><div>这封信代表参加九十寿辰大典吧!</div><div>老友:陈钊</div><div>(二0一一年)十二月八日</div><div>&nbsp;</div> <p class="ql-block">父母生前到成都看望陈钊阿姨一家(陈钊阿姨的爱人张向明伯伯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西藏顾问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父母生前到成都看望陈钊阿姨一家(陈钊阿姨的爱人张向明伯伯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西藏顾问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父母生前到成都看望陈钊阿姨一家(陈钊阿姨的爱人张向明伯伯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西藏顾问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父母生前到成都看望陈钊阿姨一家(陈钊阿姨的爱人张向明伯伯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西藏顾问委员会主任)</p> <h3>时间渐渐远去,当年抗战老兵也渐渐凋零,但前辈们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铭记那段烽火硝烟的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眼下这平静而幸福的生活。</h3> <h3>今天,我们致敬先辈,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更提醒你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h3> <h3>伫立在父辈当年曾经战斗和流血的故地,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