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一天,我们早早的起来了,借着晨曦,凝望着朝霞映照下的白音温都尔山。多看几眼吧!因为我们就要返回北京了。</h3> <h3>早上,谢.桑布的二闺女请我们到她家喝早茶。茶后在她家草场上合影,以示告别。</h3> <h3>此行我们还有一项重要内容,瞻仰宝日格斯台烈士陵园,看望69名长眠在宝曰格斯台草原上的兵团战友。</h3> <h3>守护陵园的宝日格斯台居委会主任龚占明引导我们进入陵园。园区干净整洁,纪念碑,石刻,雕像,庄严肃穆。</h3> <h3>这是为纪念1972年5月5日,在扑救宝日格斯台草原大火时牺牲的69名兵团战士所建。巨石上的五个大字,代表了我们的心声。</h3> <h3>一段祭文铭刻在黑色的石板上。</h3> <h3>2015年12月陵园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3> <h3>69名年轻的兵团战士,为扑灭草原烈火而献身,他们来自呼和浩特,集宁,赤峰,唐山,锡林浩特,北京等地。69张年轻的面孔镶嵌在纪念碑基座上。</h3> <h3>烈士中有1967年11月与我们共同到宝日格斯台牧场插队的北京知青杜恆昌。他插队前是北京男六中老高三的学生,年长我一岁,学生时期就是中共党员,为人很好。牺牲前是四十三团四连副指导员。</h3> <h3>杜恒昌烈士墓。</h3> <h3>我们都深切地怀念这位老同学、老战友、老大哥!</h3> <h3>全体人员在烈士陵园留影纪念。</h3> <h3>在纪念碑前,与长眠在此的69名战友合影。</h3> <h3>离开陵园,告别战友,我们踏上了返京的公路。远处的白音温都尔山仿佛也在与我们道别!</h3> <h3>这次回京的路,也是几十年前我们宝日格斯台北京知青返城的路线。当时回城心情复杂,路途难走,条件艰苦。急切回家,无心游览。此次,道路畅通,车辆方便,沿途我们也要观景访友。第一站就是到林东的沙那水库。</h3> <h3>天降微微细雨,也没有挡住我们的兴致。撑伞穿过小树林,直奔沙那水库大坝。</h3> <h3>大坝上烟雨蒙蒙,水面十分开阔。水库对岸的山峦也笼罩在水雾当中。</h3> <h3>据当地人讲,今年较旱,水库储水不多。可我们向库区远处望去,仍然看不清尽头。可想,若是丰水年景,水库将是怎样波澜壮阔的景象!</h3> <h3>雨停了,我们趁机合个影。</h3> <h3>中午,我们就在沙那水库边上的餐厅品尝全鱼宴。各种做法的水库鱼宴,十个大盘鱼虾,15人就餐都没吃光,才花了830元,真是不贵!</h3> <h3>来到林东,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看到的样子。林东烈士纪念塔和陵园已迁走,原址上新建了"望京阁",因为此处是林东城最高处,所谓望京,不是望北京,而是可以俯瞰辽上京的意思吧。</h3> <h3>这个角度看"望京阁",建筑十分美丽。</h3> <h3>站在望京阁向下看,是林东城南北向的一条大街。这就是辽代的上京。</h3> <h3>夜晚的望京阁也很漂亮。</h3> <h3>这是林东辽代的两座古塔之一,因在城内西北处,故称北塔。是一座六角五层密檐式砖塔。1961年即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我们参观时,北塔周围正在实施城镇危旧房改造,附近低矮破旧的民居要拆,居民将搬入新楼。墙上掛着北塔公园规划图,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h3> <h3>离开林东镇,途经林东石桌子,俗称"箫太后点将台“。远远的看去似一块巨石矗立在小山坡上。</h3> <h3>近观此巨石十分奇特,好似是用若干块巨石码放在一起的一样,居然没有一点松动?不可想象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在石桌子下留影,可以看出石头有多巨大。</h3> <h3>到了赤峰之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赤峰市二道街,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兵团转运站,几十年前,无论是回京探亲来往,还是最后回城,都要经过赤峰,也都是住在兵团转运站。在赤峰兵团战士徐凤祥的指引下,来到二道街,他指着一片新住宅区,这里就是原转运站的所在地。</h3> <h3>还有一处商业楼房让我们印象深刻,原来这里叫向秀丽商店,离转运站很近,我们常到商店里买食品和日用品。</h3> <h3>走访旧址后,我们来到赤峰市的红山森林公园游览。</h3> <h3>公园内,高高的山石呈现出红色,赤峰市的名称也是由此而得吧?</h3> <h3>爬上红山山顶,眺望赤峰市,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h3> <h3>赤峰市很早已经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了,现在正在争取全国文明城市,市容市貌越来越好!</h3> <h3>我们在红山上合影。</h3> <h3>赤峰的兵团战士十分热情,前来聚会迎接我们的人很多,会餐时分了五桌。餐后大家在饭店门前合影,站了一大片。</h3> <h3>一次聚会还不满足,一天半的时间内,化整为零的小型聚会还很多,我们十四个人被分别拉到各处,这是三连战士的聚会。</h3> <h3>这是工付连的聚会。</h3> <h3>这又是三连部分人的聚会。</h3> <h3>这是四连、五连战士的聚会。</h3> <h3>这是三连战士邀请我和老伴的小型聚会。</h3> <h3>这是我和老伴,拜访兵团时期,与我同在团部财务股工作的兵团战士冯国庆夫妇。</h3> <h3>在冯国庆家,他夫人做了一大桌菜,国庆拿出收藏了22年的两瓶美酒宁城老窖让我品尝。临走还把另一瓶没打开的给我带上。</h3> <h3>赤峰的夜景也很美丽。</h3> <h3>这天早晨,我们告别了赤峰战友驱车返京。内蒙锡盟草原之行的十几天就要结束了,心中有些留恋,但也十分满足。想去的地方去过了,想见的朋友相见了,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h3> <h3>再翻开与宝日格斯台牧民朋友的合影,心里在问,是什么原因,五十年后再回故地、再见他们,却没有一点隔阂,还是那样亲切呢?答案只有一个:虽然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我们插队来到内蒙古草原,是牧民和我们双方的真诚,才结下这深厚友谊,并且传给了他们的后代。这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精神财富!</h3> <h3>再看看送给我们的牧民亲手画的画。</h3> <h3>这画中蕴含着多少纯洁的友情!</h3> <h3>重回草原结束了,还是用《鸿雁》这首歌的歌词来表达我的心情吧!也不知这些年近古稀的鸿雁,还能再飞回第二故乡一一草原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