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记忆---探访即将消失的安徽理工大学老校区

子禾

<h3>学校创建于1945年,时名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迁址淮南,更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两所煤炭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迁往合肥并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其采矿和煤田地质学科专业整建制回迁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1993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并入学校。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h3> <h3>老校区南门</h3> <h3>住在附近的居民常年在大学里锻炼身体,现在这里要开发了,许多人都恋恋不舍,不舍的是以后就没这么好的地方锻炼身体了,同时也是淮南人对这所大学的情怀。。。</h3> <h3>趁着还没拆迁完,还在这里打打球,也许哪天就没机会了</h3> <h3>独自锻炼的老人</h3> <h3>荒废了的实验中心</h3> <h3>一进校区,树立的党建宣教牌</h3> <h3>校区楼房下面长满了杂草,玻璃墙里的影子尽显荒凉</h3> <h3>楼顶上也长满了野草</h3> <h3>住在附近的奶孙俩在校区里的道路上玩球,这里应该是她们经常来玩耍的地方</h3> <h3>校区里开辟出了小菜园</h3> <h3>两个锻炼的人走在校区的小路上</h3> <h3>一群人在周边杂草丛生的球场上打球玩乐,她们在这里玩了很多年了</h3> <h3>花园了长满了杂草,花开的依然鲜艳</h3> <h3>俩人在校园的广场上叙家常,也许是在叙叙家长里短,也许是在说着这所大学的过去和将来。。。</h3> <h3>广场北面的楼下大厅传出悠扬的舞曲,有一群舞友正在跳舞,光线不好,拍不清里面的人</h3> <h3>坐落在校本部中心位置的老建筑“三座红楼”,是在1953年淮南煤炭学校(安徽理工大学前身)成立时,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当时的校园规划犹如“一架翱翔的飞机”,其中“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就是现在的“三座红楼”。这“三座红楼”的建筑具有苏式风格,敦实、沉稳,彰显了安徽理工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图为三座红楼中的一座。据说符合拆除条件,很快就会成为美好的记忆,同样很快成为记忆的还有这所作为淮南人文化地标的安理大老校区。</h3> <h3>新建不久的行政大楼</h3> <h3>已经启用的新校区西门</h3> <h3>在70多年的时间里,从安徽理工大学走出了多位知名校友,如: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原党组书记濮洪九,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广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袁亮等。</h3><div><br></div><div>在70周年校庆活动中,多位校友参观了新校区。安徽理工大学新闻网报道称,在参观新校区的过程中,记者抓住机会采访了校友捐赠代表——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自军。他是85届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校友。</div><div><br></div><div>看到新校区的建设和规划,王自军表示比他上学时候的条件好了太多,但是对老校区有很深的感情,还是希望能保留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留下他们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再回来看母校的时候,依旧能从这些楼房中看到自己最美好的回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