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瞬间,永恒的记忆

明旭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照片记录了过往存留的痕迹,也是个人的历史档案,曾经的装束和证章、物件等,件件都能触动情感神经,勾起千般美好的回朔涟漪!老照片,看似普通,实测饱含诸多无价可衡信息,细端其详,当年风华正茂,艰辛补实,无做作,无浮躁,多好的年华,多好的的昨天,多好的做人做事的人文风范!</p><p class="ql-block">军徽领章及生活变迁,从军队到地方,改革开放,历史前行,历历在目。那是继往开来新的征程,是红色基因传承一代又一代展现。从军时懵懂少年向有为青年垮越,亲历其中,到而今白发气衰,秋月春风点滴犹在,印记刻骨!果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今天,我们有幸搭上了科技领军的时代,高速列车四通八达,手机网络普及千家万户,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当今的变化,尤如毛主席诗词所感叹的一样:“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p> <h3>这是我小学时代的留影</h3> <h3>这是我中学时代的照片</h3> <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我17岁参军到部队(14军40师通信营无线电连,云南临沧),入伍时穿的55式军服,借鉴了苏式军服的许多特点,领章显示有军兵种的标志,新兵时的照片,领章是通信兵的兵种符号(铁塔天线和闪烁的电波)和列兵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部队开展创“创四好连队",个人争创"五好战士”的活动,这是被评选为五好战士赠发的证章。</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为摆脱苏联模式和影响,1965年部队取消军銜,选取的思路是继承红军光荣传统,一颗红星跟党走(五角星),革命红旗领边挂(红领章),这是中国军队的创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援越抗美,是我军上世纪六十至1七十年代,我军一个秘密的国际军事救援行动。</p><p class="ql-block">从1955年开始,美国阻止越南南北统一(当时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界,南北分治),阴谋变南越为美国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最初由美国出钱、出武器,出军事顾问,南越出人,让南越和北越斗,越南人打越南人,即所谓的特种战争。</p><p class="ql-block">美国进行的特种战争失败后,1964年8月5号,美国以所谓"北部湾事件”为导火索,借口它的军舰在北部湾越南沿海遭到北越海军攻击,而派出大批飞机开始轰炸越南北方。</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美国军用飞机也不断侵入我国海南岛、云南、广西上空,打死打伤我国人员,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1965年6月开始,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人,支援越南人民的反美斗争。</p> <p class="ql-block">我国为声援越南人民的反美斗争,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反美斗,这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p> <p>援越抗美的历史回顾。</p> <p>中国军队入援参战,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p> <p>↓上世纪,越南战场上美军的轰炸机群。F105“雷公”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由泰国的空军基地起飞,这种队形,一般是投弹前的编队。</p> <p>↓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越南战场的,美军F一105“雷公"式主力超音速战术轰炸机。</p> <p>↓美军F一4C鬼怪飞机资料,当年这种战机大部分从航母上起飞,飞临越南领空对地面目实施轰炸。</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1965年,为“援越抗美”高炮出国作战部队的题词。至此,全军高炮部队,赴越南、老挝执行为期十年的作战任务,打击了美帝的嚣张气焰,也锻炼了部队。</p> <p class="ql-block">我高炮部队采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火近战的战法,有力打击美空军的狂轰滥炸。↓</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6日傍晚,我们经中越边境船头口岸进入越南,夜出昼伏,沿6号公路进发,正式开启了援越抗美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这是援越抗美期间,在越南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在越南,我们三人编成的战斗小组(左边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刘先林战友,在越南战场进行实地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越南政府赠送给入越参战人员的"8-5纪念章(1964年8月5号美军越过17度线开始轰炸越南北方)。</span></p> <p>↓这是1966年越南政府发给援越抗美参战人员的纪念章。</p><p><br></p> <p class="ql-block">↓1966年I0月至1967年5月(历时半年),我师高炮营配属高炮65师623团出国参加援越抗美作战,为了保障战时通信联络,我连(师无线电连)选调一批人员,配属电台和师高炮营一同奔赴越南。在电台暂时未开的一段时间,我和部份战友编入有线分队,架设线路,保证了指挥所到各连阵地的有线通信指挥。这是电台全体人员在越南的留影。(出国前,在云南麻栗坡,全部换装成越式军服)。</p> <h3><font color="#010101">原部队(云南临沧)欢送退伍老兵的留念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部队在云南临沧时,与收讯班部份战友在师游泳池旁留影。当时我们昼夜值班担负着收听军区警报台和对军区、军及各团上下的电报的传递任务。</font></h3> <h3>1969年当兵5年后第一次回家时的照片</h3> <h3>第一次探亲回简阳,与部份同学在沱江边留影。</h3> <h3>1969年3月四十师通信营无线连新老兵合影</h3> <h3>1970年11月北京军区烈士陵园,白求墓旁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1971年2月简阳,俩人相识、相知的地方。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单纯而且正统,看嘛,耍朋友照像都还保持一定的距离。</font></h3> <h3>“文革"期间,总政向全军指战员赠发的毛主席像章</h3> <h3>云南省赠发的毛主席像章</h3> <h3>1971年2月简阳,全家福</h3> <p class="ql-block">I971年7月30日,在部队(云南宜良)结婚照。那个年代结婚朴实无华,既无婚纱,也无须画装,就是一张真实的素面照。</p> <h3>1971年云南石林</h3> <h3>1974年在路南(现石林县),昆明军区组织加强步兵师与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演习,在演习间隙,和战友阳运愿留影。那时,石林就是天然自然景观,无需购票,自由参观。</h3> <p class="ql-block">1974年云南开运、蒙自、建水等地因派性斗争,开始出现回民抢劫当地住军武器的事件,1975年2月底3月初,通海一些回民群数天内冲击了5个县城的武装部武器库。3月5日中央军委下令清剿了这支武装,性质为平叛。</p><p class="ql-block">鸡街镇沙甸,是一个聚居有七千人的回民村,一度成为政府的头痛的"马蜂窝”。</p><p class="ql-block">5月1日,部队隨地方工作队试图进受阻,形成对峙,军队几次试图进村,都被回民阻拦</p><p class="ql-block">6月下旬,驻蒙自的空27师的刘保荣师长参加军区师以上干部会后失踪,经查是在返回途中被沙甸回民民兵绑架扣为人质,刘师长是抗美援朝空战英雄,曾击落两架美军F一86战机,斗争经验极为丰。后在昆明军区强大压力下。加上回民觉得与穿蓝褲子的兵並无“深仇大恨”。刘保荤师长被释放。</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中央召集回民代表和云南政府的代表在京办学习班,对各自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回民代表在京同意回云南后做工作,让工作队进村里的帮助工作,但事后並未落实在北京的表态,而坚持对抗…。</p><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29日根据中上人军委的命令,对沙甸实施“军事包围,政治攻势,对方开枪,可以还击”,当夜2.30分,沙甸的战斗打响,定性为平叛。</p><p class="ql-block">为防止其他的回民武装策应沙甸,7月31日,我和军区作战部的两名同志隨同查副司令连夜赶到开远,在传达上级指示和分析敌情的基础上,先后对田新、大庄、茂克、新寨、车百尼也实施军事包围,逐步消灭了多点的顽固分子,从7月29日至18日整个沙甸的平叛才真正结束,历时21天。</p><p class="ql-block">由于政治原因,沙甸参战人员的待遇直到2012年给恢复,条件是不宣传,不报导,不公开。沙甸战斗很特殊的一场战斗。有的敌人暴徒到后来竟成为了烈士。让人充满了无奈感。</p> <p class="ql-block">1975年越南南北统,越南自认为有苏联撑腰,其野心开始澎涨,对我声索领土要求,驱赶华侨,制造边境纠纷和流血事件,並入侵柬埔寨。</p><p class="ql-block">为维护祖国尊严,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我国政府于1979年2月17日宣布对越自卫反击。(3月5日撤军)。</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我在昆明军区通信部工作,为保障战时的无线电通信,制定了昆明军区对越自卫还击战无线电通信组织图(对总部、友邻军区及战区师以上部队的无线电组织),並报送总参通信部。战前先后到军区通信团,通信总站检查战备落实情况,给有关人员讲解战时通信联络保障和注意事项,对临战前调入我区的部队配送联络文件……。</p><p class="ql-block">自卫反击期间,往返于军区基指(昆明)和前指(开远)之间传送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我国宣布对越自卫还击(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这是当总政给参战人员颁发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记念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南省制发的对越自卫还击纪念章↓</p> <h3>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结束后,从参战部队中抽调了一批人到各军事院校学习,这是当年在武汉通信学院学习期间,在武汉东湖与学院战友留影。</h3> <p class="ql-block">1979年至1981年武汉通信学院学习,这是指挥系学员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武汉通信学院学习,本斑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7月,武汉长江大桥旁留影</p> <h3>1976年到大寨参观学习</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昆明军区工作期间,与亲密战友张长春一家,在昆明大观楼的合影。</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在成都陆军学校工作时发的校徽(红色的为在校任职的人员,白色是学员的)</font></h3> <h3>1985年换装后的照片</h3> <h3>1985年成都陆军学校通信训练大队</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通信训练大队四队任职时,一起共事的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1985年,一天我和教导员路过,正碰上我队女学员在那里照相,她们就把我和教导员拉在一起拍了这张照片。照片右边第七名为杨力,已移居加拿大,第八名岳萍转业后在绵阳建行,最右边严伟龄转业在北京某医院。其她四人均在成都(其中鲁燕、王敏玲不到60岁就去逝世了)</p> <p class="ql-block">1983年在通信训练大队三队工作,所带学员毕业时留影。</p> <h3>1985年在通信训练大队四队任职,所带学员毕业时留影</h3> <h3>1985年培训的电源,单边带电台报务员毕业时与军区通信部、大队领导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根据本人的要求,1985年底历经21年的军旅生活划上了句号。这是转业时,最后一张穿军装照片</font></h3> <h3>这是当年各部队转业到铁二局的战友。至此,我开始迈上在地方工作的新征程。</h3> <h3><font color="#010101">1986年转业到铁二局军装换成了铁路制服。在铁二局21年,先后在铁二局人事处、干部处、深圳二总队、局纪委工作。</font></h3> <h3>下面的照片主要是在深圳工作期间,家人探亲,旅游的一些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1991年调深圳工作期间,在深圳四海公园的留影。</font></h3> <h3>1991年8月11日,深圳植物园</h3> <h3>1991年8月18日前往伶丁岛参观(即:零丁岛)</h3><h3>零丁岛位于珠海香洲东南27.5海里。因该岛伶仃孤立,故名。岛中央主峰伶仃峰高311、8米,面积4.23平方公里。是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国际际航线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零丁洋留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278年底,宋代大臣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誓死不屈,文天祥被囚禁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写下著名诗文《过零丁洋》。</font></h3> <h3>零丁洋留影。</h3><h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著名诗文写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民族英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h3> <h3>1992年6月5号,我和吴书云在深圳火车站留影</h3> <h3>吴宇桐和妈妈在黄龙溪</h3> <h3>爷孙都是光头,孙女在上里古镇跟我们拍的照片</h3> <h3>孙子和爸妈一家人</h3> <h3>2000年3月和老战友(樊木森)相聚重庆</h3> <h3>2000年3月重庆留影</h3> <h3>2000年9月21日,杭卅西湖</h3> <h3>战友陈连国(重庆,1971年入伍),寻找了我40多年,终于在2016年昆明战友会时重聚。这是故地重游,颇多感概。据他说,是我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其实,那个年代选兵,一切都从工作实际出发,没有私毫个人私情和功利的想法,难得他的一片感恩之心和战友之情。</h3>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3号,曾经的搭档战友赵启福从南充来到成都双流,我们相隔30多年,再次相聚。</p> <h3>我们楼顶花园的阳光房</h3> <h3>吴双在父亲的帮助下蹒跚学步,这一天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h3> <h3><font color="#010101">2009年春节期间,我们到西双版纳旅游,这是吴双和奶奶在热带植物园。</font></h3> <h3>2007年,我们和孙女在云南石林。</h3> <h3>2011年7月,孙女孙子姐弟俩在新疆霍尔果斯蒙古包里的留影。</h3> <h3>去甘孜乡城县的途中,这是我到过的海拔最高的路段,这里属高寒青藏高原的部份。海拨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这里空气含氧量低,很少见树木。</h3> <h3>光阴似箭,一晃就到了古稀之年!岁月染霜,黑发变白,芳华不在,记忆犹存。</h3> <h3>2017年春节期间,全家出游珠海,全家福合影</h3> <h3>2017年11月13日广西桂林旅游,漓江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