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地处山西忻州代县的雁门关古时是关外和关内的分水岭,也就是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国境线,战国时期为了阻止少数民族匈奴入侵依山脊而建的防御体系,可见远古时期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h3> <h3>雄风依旧</h3> <h3>威严不减当年</h3> <p> 在这里是雁门古驿道,也是边境贸易区,战时是军需屯集地,不打仗了这就是边境贸易区。</p> <h3>上面两行楹联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h3> <h3> 青石板上千年的车辙印演绎着一出又一出悲壮的故事,见证了晋商走口外谋生的心酸,见证了汉家女儿昭君出塞,从这里走出去坐上了和亲的婚车。这被磨的流光的石头可能是雁门关最原汁原味的古物之一了。</h3> <h3>这是撞车</h3> <h3> 抗击侵略者的大炮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雄威,历史的旧貌可以复制,但历史的风骨是永存的。</h3> <h3>门神瞪着大眼千百年不眨,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目睹着这里的各路风流人物的尽情演绎和朝代的更迭</h3> <h3>芳草萋萋,似乎在诉说着当年将士们守关的艰辛</h3> <h3>前面的烽火台应该是雁门关最高的烽火台</h3> <h3>海拔1900米的峰顶烽火台就要到了</h3> <h3>雁门关长城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建立在山与山的关隘口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就是中原阻止侵犯的要塞之地,从远古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到宋朝的杨家将再到抗战时期的周恩来彭德怀,都在雁门关驻守大败外族侵略者,当年有句话叫雁门失则中原失,可见此地的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h3> <h3>镇边祠,这里供奉着历朝历代在为守边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们</h3> <h3>现在的雁门关是在原址上修复的,我在网上找到一张开发之前的雁门关门楼照片,虽然沧桑巨变,仍然透露关口位置险要和城门楼的雄伟壮观,古人要从这里进关非千军万马也未可顺利通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