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年前,背上青春的行囊,满怀自信和憧憬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走进了彭泽,来到了天红,带着那份忐忑和青涩,我来到了一群可爱而顽皮的孩子中间。此时我还没弄清楚教书育人是怎么回事,虽然我是师范院校出身,接受的都是“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论教育,但面对那些稚嫩的脸庞、水汪汪的眼睛、活碰乱跳的身影,我发现一切不是那么回事了……</h3><div><br></div><div> 一开始,我想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着听我讲课,希望他们有秩序,守纪律,自觉性高,领悟力强,学习成绩能够直线上升。我像看守所长一样,下课时去教室转一转,午休也不敢多睡,甚至放学了也要去校园逛一圈。但我发现这样“看守”根本没有效果,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感。我渐渐意识到,孩子的天性是向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他们的想法、做法和成人世界是不一样的。</div><div><br></div><div> 教育,应该是唤醒,是发展,更是解放!唤醒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创造力。我这样做,只是背道而驰,适得其反。</div><div><br></div><div> 我应该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放牛班的春天”里,为他们铺开涂鸦的画布,让他们释放个性,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我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和谐生境,其乐融融。</div><div><br></div><div> 还记得在刚接手六(1)班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是不安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带高年级,然而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我的内心更是崩溃的。他们的英语成绩最让我头疼。我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差距缩小,这既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渐渐的,我摸出了一些门道。</div><div><br></div><div>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学困生和优生一对一帮扶。课后,帮助后进生听写单词,背诵课文。每天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制定加分制度;每周每月都评比一次。这样,学生学习你追我赶,班级的学风渐渐浓厚起来,英语平均成绩提升了很多。我的付出终于有回报了!<br></div><div><br></div><div> 当然,我也有“偷懒”的时候,比如上次朗诵大赛时,我原本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把任务交给班上一名学生时,他却以自己饱满、热情的心态去准备着。那天晚上,我回了家,裴老师告诉我,那名学生非常看重这次比赛。晚自习在练习,第二天早读也在练习。听到这我心里惭愧极了,学生这么努力,我作为他们的老师,有什么资格不去认真帮助他们完成这次任务。是的,这些孩子深深地打动着我,推动着我去努力,去奋斗。于是,我们利用晚自习、午休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div><div><br></div><div> 最后,我们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去县里参加比赛的资格。那天早晨,那些孩子早早地就起床了,听陆主任说还不到五点。怀着期待、兴奋的心情去了县里,以最饱满的激情朗诵完了,可是却没有获得最好的成绩。回学校的路上,看得出他们心里很失落,沉默着……再回过头看看他们时,鼻子忍不住一阵酸,他们都一个个坐着车上睡着了。回想这段时间,他们真的练习得太辛苦了,早晨又起那么早……孩子们,虽然你们没拿到最好的名次,但在我心中,你们是第一名。我为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div><div><br></div><div> 不知不觉,一年时间就要过去了,我写下这些文字纪念我的教学历程,心中百感交集。</div><div><br></div><div> 三年的摆渡经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甚至是人生中将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成长为具有良好品质的合格公民。此生,我愿一直努力,做一个幸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