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牵绕的情思一一忆汉高的童年

南风元宫

<p class="ql-block">梦魂牵绕的情思</p><p class="ql-block">一一忆汉高的童年</p><p class="ql-block">微信里遇到当年的众多发小勾起多少陈年往事,最难忘的就是童年在汉高的日子,汉高的全称是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步兵人才的军事院校,由于经过国内战争的结束,时局基本稳定,部队的军事理论水平急待提高,因此国内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军事院校,汉高就是其中一所。汉高位于硚口仁寿路,学校的教职员工学员及家属都生活在一个大院中,也就是俗称的部队大院。我12岁以前就生活在这个大院中,我住在3号楼,我们那时候大人一上班,满院子净是挂着钥匙的小孩子满世界的去玩,无忧无虑的,丰富多彩的到处玩,尽情的玩。汉高里玩的地方还真不少:楼东边2楼半的窗台前、楼东顶头2楼阳台、楼东3楼阳台、楼东楼梯的下面、楼后的空地上、楼前的草地里、楼的东头、楼上楼下捉迷藏,楼后的花园,楼东面的炮楼和木板房,训练部食堂的糠房,靶场,学员区,大礼堂,大舞台,大操场,军人服务社。。。。。</p><p class="ql-block">(一)难忘的3号楼:我出生在赵家条,那个院子靠着一个公园,现在想起来应该是解放公园吧,大人们说公园墙那边是一个动物园,后来搬到汉高先住在2号楼3楼,对门住着姐妹两个,姐姐不是在上学就是在上幼儿园,妹妹在大人上班以后就到我们家里来帮着照看,人们都管妹妹叫“燕燕”,经常和我一起玩,后来我搬到了3号楼,3号楼71号成为我终生难忘的故居。</p><p class="ql-block">3号楼和2号楼是以及1号楼都是一样设计准备作为办公用的楼,3座楼据称是德式建筑,外墙都是颜色一致的做工很平整的红砖,只不过1号楼作为办公楼,而2号楼3号楼作为家属住宅楼,或者现在称为筒子楼。根据我住的71号房间是2楼正中间的位置推算,3号楼按照房间号码应该约有146间房间,有东西中三套楼梯上下,房内是有纹路的打磨的非常好的红色水泥地板,走廊都是水磨石地板,我居住的71号房因为在2楼居中因此窗外有一楼大门的遮雨平台,平台很窄大概一米宽可以放一点东西。3号楼南边沿楼边种了一排高达楼顶的杨树,这些杨树很脏,树干上总是附着很多很难看的东西,还经常有一些称为吊死鬼的东西从树上用丝吊在半空中。3号楼楼南边是从东到西分布着4块草地,这也是我们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经常在草地上玩游戏,如斗鸡(斗侉子)、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放风筝、飞纸飞机、翻跟头和讲故事等等。3号楼后面沿楼种了一排高大的枫杨树(又称燕柳树),无论是初夏秋冬枫杨树总是绿色的,总是吊着一串串类似燕子式的小果子,因此又称燕柳树,可惜这些果子不能吃,也没有什么用途,不如2号楼南面种的槐树,有槐花可以吃。3号楼后面到后花园之间有一块大约十米宽的平整空地,这里也是我们经常玩乐的区域主要活动是打珠子,画上一块长方形的区域,里面按一定规则挖些小坑,按一种规则打珠子,输赢的结果是从对手中获得一定量的烟纸,那个时候我们有中华、牡丹、大前门、黄金叶、游泳、环球、大公鸡等等,每一种烟纸都要一定的分值,可以按分值兑换。还有一种游戏是打撇撇,把一张纸叠成一种形状,放在地上,由另外一个伙伴用相同的撇撇打在这个撇撇旁边如果能够用风力将地上的撇撇掀翻,即赢得这个撇撇。</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们也参加女孩子的游戏,如跳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一些方格,用一个沙袋按一定的规定丢进去,然后单腿跳过去,将沙袋推到指定的方格中;还有跳绳,这个是我最不擅长的,经常跳失败;跳橡皮筋,只能跳到腰高,再跳不上上去了。游戏无穷无尽,每天疯玩不止。</p><p class="ql-block">(二)3号楼后花园:后花园在3号楼的北边,3号楼和2号楼之间有均匀分布的4块花园,中间有道路隔开,我们的后花园是靠3号楼北边东边这块花园,这我们最常去玩的地方,花园是长方形约40*20米,四周用齐腰高的冬青树围绕,里面有果树和花草,更多的还有据说是困难时期开辟的菜地。最忘不了花园中的十棵梨树,东北角的一颗梨树是我们的根据地,这颗树有一些比较低的大分叉足够我们几个发小歇栖,我们经常在这颗树上聚会,梨树上生长一种称为木梨的梨子,当有小果子出现的时候,我们小伙伴们就会采摘低处的小果子玩,或者用小果子互相抛打,果子大了一些采摘一些吃,但是并不好吃,等等梨子完全成熟的时候,楼里大人们就会拿来床单和脸盆,一起采摘梨子,即使梨子完全成熟,也并不好吃。不如2号楼的花园里种的是鸭梨树,鸭梨好吃。夏天当知了开始出来的时候,我们常常在梨树下挖"爬爬",这是一个技术活,最初是天黑的时候去抓正在往树上爬的爬爬,后来就在树下发现一些小洞,将小洞挖开掏出里面的爬爬,再后来就沿着树根挖爬爬,将树下挖的坑坑洼洼。花园中还有一些桃树,桃花盛开的时候煞是好看,但是很少结桃子,就是有一些桃子也很难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桃树上的桃胶,经常被我们拔下来玩,也没有觉得桃胶有什么用途,知道桃胶也能吃已经是后来的事。花园里还种着很多鲜花,有月季花/玫瑰花/栀子花,当然还有桃花/梨花等等。&nbsp;</p><p class="ql-block">3号楼楼南边是从东到西分布着4块草地,这也是我们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经常在草地上玩游戏,如斗鸡,抓小鸡,放风筝,飞纸飞机,翻跟头等等。&nbsp;</p><p class="ql-block">(三)靶场:汉高西面有一个靶场,是训练射击的地方,文革前每天枪声不断,天天有学员在靶场练习射击,在射击进行的时期,靶场入口处有哨兵把守,我们小孩子是不能进入靶场的,只有在周日由父亲与教官们练习射击的时候才能带我进入靶场,射击是一种非常刺激的活动,我那个时候太小,枪的声音太大,总是震耳欲聋,大人们一开始射击,我就捂着耳朵,偶尔也去打一枪,也是怕的要命,大多数的时候是躲在坑道下面,有几次去到到靶堤下面,更加吓人,射击开始后要躲在下面的沟里,上面有子弹不断的打上面的靶上,当然,我那个时候还小,不知道这是一种枪林弹雨的体验,只是觉得好玩而已。打靶归来我可以获得几颗冲锋枪弹壳作为奖励,那个时候子弹头和弹壳是我的主要玩具。</p><p class="ql-block">文革开始后,汉高很少搞射击训练,靶场成了无人区,也没有哨兵站岗,靶场成为我们小孩子常常去玩耍的地方。我们经常到靶场模仿战斗打泥巴仗,小伙伴们分成两组,潜入不同的战壕中互相用泥块扔对方,这是我们最经常玩的游戏。其他时候我们就在靶场里游荡,有时也在战壕里捡到一些弹壳,也会到靶堤上挖弹头。</p><p class="ql-block">有时也到旁边的机场看飞机起飞降落,在机场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战斗机,也成为我们画飞机的模板,后来才知道这是王家墩机场,机场是不让我们进去的,靶场和机场交界处有一条水沟隔离,偶尔我们也会在水沟比较窄的地方跳过去,再寻找可以钻过去的铁丝网部分进入机场范围,但是刚刚进入,就被机场哨兵发现立马把我们驱赶出去,因此我就从来没有接近过机场。我经常为没有近处看到飞机而遗憾,这个遗憾很快就被一次偶遇而消除。一次我们在学员区转悠的时候发现在一个营房门口停放着一架真飞机,没有人看管,我们立刻爬进去欣赏这架真飞机,这是一架教练机,前后有两个座舱,里面布满了仪表,由于是教练机因此里面有些操作部分是前后联动的,怀着惊喜的心情我们在这架好不容易发现的飞机里,反复爬上爬下,为了这难得的机会能够多玩一会,我那次中午饭都没有吃,一直玩到被一个军人发现把我们吼走,我们还依依不舍的离开,回去后和我们没去的小伙伴宣讲这一奇遇,第二天一群小伙伴兴高采烈一起出发又去看那个真飞机,可惜总有人把守不能接近,再后来这架飞机就被拖走了,此后我们多次去看,飞机再也没有出现。</p><p class="ql-block">(四)碉堡、炮楼和木板房:由于汉高的所在地原来是一个日本兵营,因此汉高里面散落着一些日本人留下的碉堡、炮楼和木板房。早期3号楼东边一出来就有一个碉堡,我们经常在里面上面爬来跑去,大人们总是告诫我们这里面很脏不要进去,所以我们多数时候是爬到上面玩,后来这个碉堡被移走了。再过马路还有一个炮楼两边连着日式木板房,那里面没有人,因此也是我们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在炮楼和木板房里跑来跑去,炮楼木板房南边还有一片花园。有一个时期木板房被征用给家属加工厂,很多汉高的阿姨们在里面加工衣服,我注意到主要是汗衫,汗衫上面要印图案,是用一种有图案的纸放在汗衫上,用熨斗一烫就把图案印上去了,我记得印得最多是一个地球形状的图案,我还收集了一些想把图案印在我的衣服上,可惜没有熨斗没有实现 。在靶场里也散落一些碉堡,汉高里3号楼东边还有一些木板房,里面都住有人。</p><p class="ql-block">(五)大礼堂:大礼堂是汉高标志性建筑,汉高留下的照片不多,留下来的照片多数都是在大礼堂前面拍照的,这个标志性的建筑一直保留到现在,这里也是我们玩耍的主要地点。大礼堂经常有会议、放电影和演节目。有会议的时候 ,是我们去观赏各式各样的小轿车的时候,这里的会议一般级别比较高,会有很多领导人开着那个时候不常见的各式各样的小轿车来开会,我们就游离在小轿车之间摸来摸去;有电影的时候,一般的电影我们就会弄到票进去看,那个时候电影的数量不多,尤其是文革期间很多电影不能放,只有那几部电影反复放映,有时会放映内部电影 ,但是我们小孩子是不让看的。在就是演节目,尤其是文革期间经常演节目演样板戏,8个样板戏都在礼堂了反复演出过,当这些电影和节目反复在礼堂进行播放演出的时候,反正我们也看不懂,只好在礼堂里跑来跑去,楼上楼下边廊到处跑。</p><p class="ql-block">有时候大礼堂放电影不让我们进去,很多发小们就在大礼堂的西面爬窗进入大礼堂,这个爬窗可是一个技术加危险的工作,大礼堂西面有一个很高的窗户一直高到二楼,窗户的下沿约2米高,这个高度我们小孩子是够不上去的,但是窗户的下沿有一个大概10cm宽的小台阶,这个台阶一直延伸到大约10米以外的一个楼梯处,因此可以可从楼梯上到这个台阶,沿台阶移动到窗户就能沿窗户的格子攀爬到二楼,二楼有一个窗户一般都是开的。沿10cm宽的小台阶移动的时候,需要紧紧贴着墙,慢慢移动。</p><p class="ql-block">(六)大舞台&amp;大操场:大舞台&amp;大操场在汉高的中东部,大舞台在大操场的西部,大舞台主要功能是放露天电影或者开大会,每当放露天电影的晚上,院里人们都会搬着汉高特有的粗木头小板凳去占好位置,尤其是在夏天去看露天电影也是乘凉的方式,但是草地里的蚊虫特别厉害,每次看完电影都会收获很多红包。即使没有放电影,大操场也是晚上有很多人们聚集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操场南边的冷饮房卖出一两分钱一根的冰棒也是很热闹的抢购,由于冰棒是一批一批制作出来的,一旦有冰棒出来立刻很多人都汇集在窗口抢购。大舞台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操场,中间有用炉渣铺成的椭圆跑道,天气凉快的时候,也有些人在晚跑步,周边有些单杠双杠也有人在上面锻炼,大操场场面很大,人也很多。操场南边有一排平房有冷饮房、银行、军人服务社、理发店和商店等,还有一座类似炮楼的房子是广播楼,这里是汉高的商务中心了。军人服务社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尤其是糖果柜里的上海奶糖,经常要去侦查有没有新到的上海奶糖,早年的这个爱好让我付出了终生的代价,经常的牙疼让我难受万分,导致早年我的牙就开始一颗一颗离我而去。大操场的东边是汉高的洗澡堂和游泳池,洗澡堂的特色是保留着日本人留下的木屐,这里洗澡要穿着木屐进去。大操场的北边就是学员区。</p><p class="ql-block">(七)难忘东方红:我就读的小学叫东方红小学,64年我进入东方红小学上学,印象中的小学范围不大,好像是三排平房,我刚上学的时候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好像是陈淑芳老师,在这个学校读书五年就对陈淑芳老师有记忆。记得头几年小学在汉高这边开有一个小门,这个门和我们3号楼遥遥相望,我们上学很方便,当年我站在3号楼东头的阳台上听到小学的预备铃响了再奔向小学都不会迟到。大概在66年吧,这个小门被封了,我们上学必须从汉高3营门出去绕道走到小学的正门进入学校,对我们来说极为不方便,有的时候我们会翻墙进入学校,但是经常有人抓。从外面进入学校也是我们了解汉高外面的开始,长期呆在汉高里,都说一种汉高的普通话,走到外面发现是另外一个世界,都说着另外一种话,让我们很是奇怪,几年以后我离开汉高去到很多地方,但是我我有40多年是住在武汉的,有人问我原来是哪里的,我一般都回答是武汉的,但是我不会说武汉话,最为有趣的是我在深圳华为公司上班的时候,部门里有一个武汉哥们听说我是武汉来的,特别高兴跑来找我聊天,说来到深圳没有人说武汉话憋死了,要求和我说武汉话,当我告知我不会说武汉话时,这哥们一脸茫然和扫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幼儿园</p><p class="ql-block">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但是我住过汉高幼儿园,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去搞四清,家里没人,只好把我放到幼儿园寄住,我们一大帮子家里没人的小伙伴们就在汉高幼儿园寄住,幼儿园有三排平房,都有外走廊,三排平房中间有一个走廊联通三排房子,吃饭在第一排平房靠东,我们住在第三排平房靠西。东方红小学就在幼儿园隔壁,因此上学非常方便。这个时期也是我们非常欢快的日子,因为幼儿园的阿姨只负责我们吃饭睡觉,其他的事情就没人管,我们十几个年级的发小就可以尽情的玩,幼儿园里的秋千/转椅/滑滑梯/爬竿等等让我们每天玩个够,每天是变着花样玩,好像就是邵江逢是我们中间最大的一个,总是由他带着我们玩。住在幼儿园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幼儿园里厕所是男女共用,尽管我们还不大,但是还是知道男女有别,去上厕所时都要事先侦察一边才敢进去,有时候我们在宿舍里想去方便了,就派门口的同学去侦察一下,没有异性在厕所,我们就集体去方便,当然也有很让我们不好意思的时候,有时我们正在方便,有阿姨就进来了,我们就赶紧草草了事收兵撤退。</p><p class="ql-block">(九)食堂吃饭</p><p class="ql-block">家里很少做饭我长期是在食堂吃饭,射击系食堂是在一号楼和二号楼西侧之间,食堂做饭烧糠壳子蒸饭,这种蒸饭非常香,现在是很难有这种享受。由于食堂是烧糠做饭,因此食堂南侧有一个糠房,这也是我们好玩的地方,我们经常在糠房里上上下下滚来滚去。食堂后面有一个桑树,当年养蚕的时候,大院的桑树不多,桑叶主要来自这颗桑树,久而久之,几乎所有的桑叶都被摘光了。食堂里有一段时间养了一只狗,叫虎子,我们小孩都很怕它,后来有一天大人们决定处理这只狗,我们老远看着大人们用一根粗绳子做一个套,套住着只狗然后把绳子的一端投过一个横粗树干上,把狗吊起来,那只狗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p><p class="ql-block">(十)门诊部</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多病,因此特别熟悉门诊部,一条平房,进去左手第一间就是打针的注射室,小时候没有少打针,开始是父亲带我去,后来是我自己去,看见针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但是每次还是咬着牙忍着痛,挨上一针,经常打完后,走路都不利索。左手第二间是内科看病的诊室,我的病历不用带回去就放在医生的桌子靠墙的地方,每回看病就直接找出来给医生,虽然医生桌上的病历很多,但是我的病历特别好找,最厚的一本就是我的。</p><p class="ql-block">(十一)文革期间</p><p class="ql-block">突然一日空气变得有些紧张,叔叔们变得严肃不可亲,一号楼东边的路边贴满了大字报,大喇叭开始狂叫,一些人名不断被称为反革命或走资派,很多人的历史被揭发出来,经常有批判大会召开。我们小学校也开始不怎么上课,还安排了星期四停课,因此我们一星期有两天不上课,我们早就享受过双休日。军人叔叔们也去大串联,到北京接受毛主席他老人家检阅,毛主席像章开始流行,人们都以得到毛主席像章为荣,想方设法弄到各种像章,学员区有一栋房子里好像专门制作毛主席像章,有不少半成品被我们从那里捡来,叔叔们看到这些半成品非常严肃地要求我们放回原处。小学里开始上课时不是起立说老师好,而是高呼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后来一有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就组织我们排队上街游行。学校里开始组织阅读毛主席语录,背诵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小红书人手一册。</p><p class="ql-block">一天夜里,大院里枪声响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说勤务连的枪被抢了,勤务连的楼在大操场的东北角,我等赶去看时,发现勤务连前面的草地了有不少子弹,马上我们捡了不少子弹回来,我们知道子弹里面有火药,开始小心地处理这些子弹,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将子弹丢入煤炉中,许久以后听到一声爆响,我们也不敢近前去看,跑的无影无踪。再者将弹头卸下,倒出里面的火药,这些火药都是一些黑色小圆柱体,用火点燃这些火药时会发生非常快速的红色爆燃。后来 大人们知道我们手上有子弹,动员全楼的小孩把子弹都交出来。我们另外还有弄到火药的办法,这个时期经常搞庆祝活动,会放烟花,放完以后,附近会有一些没有燃烧的火药球散落在附近,我们回去捡来,这些火药球燃烧时会慢慢燃烧放出各种颜色的光彩。</p><p class="ql-block">(十二)离开汉高</p><p class="ql-block">69年秋天开始陆续3号楼里有人在家里捆东西,然后楼东头就来了卡车搬家,我眼巴巴看着一些经常一起玩发小就不断的离开,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穿灰色军装的海军军人全家搬进来,大院了穿绿军装的叔叔越来越少,穿灰军装的海军军人越来越多,逐渐我们的玩伴融入进来一些海军的小孩,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也还是记住一个歪脖的小孩常和我们一起玩,这些海军的小孩好像很少在一起玩游戏,和我们融在一起后,需要我们教他们玩各种游戏,当然也有些风俗的不同,比如我们俗称擂侉子,他们认为我们是在骂人。</p><p class="ql-block">终于轮到我们家搬家了,大人们把家里的东西打包捆起来,和其离开汉高的家庭一样,把全家的家当装上卡车,我坐在卡车上,冒着寒风离开了汉高,永久离开了。</p><p class="ql-block">1970年元旦刚刚过,我们乘坐了一天一夜卧铺火车,那个时候火车开的很慢很慢,外面冰天雪地,火车走走停停,终于达到一个称之为襄樊的地方,我们一起有六家一起搬到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加上我家,有李汉伟家、李放傲家、孙易军家、钟诚家、刘雪波叔叔家(他家小孩很小)一共六家到了襄棉东家属院,以后还有一些汉高的家庭陆陆续续搬来这里。襄樊这个地方比武汉寒冷多了,旁边的池塘结着厚厚的冰,人可以上去走路,手脚都冻肿了。路都是用石子铺成的路,进到城里还是青石板铺的路,路上很少有汽车,路上大量的拉板车的,进到城里还有一个大车社,里面都是拉板车的。襄江大桥还在建设中,过江要去做轮渡,过到襄阳那边却有襄樊唯一的水泥大马路。我就在襄樊生活了八年,直到1978年2月离开了我生活了八年的襄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三)回不去的大院</p><p class="ql-block">自从离开汉高后,还是有机会回到汉高旧地重游,1979年应海工的大学同学邀请回到汉高旧地重游,那个时候汉高的变化不太大,尽管海工盖了不少新房子,但是老房子还是保留了很多,还是可以认出很多原来的地方。1983年应海工的同学再次邀请回到汉高,就住在4号楼,和3号楼遥遥相望,看着71号的窗户感慨万分,3号楼虽然已经破旧了,但是相貌依然。早晨还能听到当年熟悉的送牛奶来了,牛奶瓶子互相碰撞发出的呯呯声。</p><p class="ql-block">2008年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再次进入海工(曾经的汉高),经过3号楼,破旧更加,遗憾的是没有最后给它留一张照片。2017年4月2号我再次找机会进入海工 ,这回我的失望很大,因为这个时候的海工里面遗留的汉高遗迹已经很少了,3号楼已经没有了 。仅仅看到了大礼堂,1号楼,勤务连楼,门诊部,广播楼,一些学员房子等等,大量的是海工新建的房子。汉高已经面目全非了。</p><p class="ql-block">(十四)汉高,永久的怀念--梦魂牵绕的情思</p><p class="ql-block">在汉高,度过了我幸福的童年,那里有无尽的回忆,每当想起那些往事不禁思绪万千,汉高的3号楼、楼后花园、楼前草地、水磨石地板、宽大的楼梯、二楼半的窗子,二楼东的阳台,三楼东的阳台、长长的走廊,还有靶场、食堂、一号楼、大礼堂、学员区、三营门、大操场、大舞台、服务社、东方红小学、幼儿园、一营门、门诊部、木板房。。。。。。留下的无尽的回忆。当年的发小们和同学们李卫华、陈国志、雷国华、钟诚、李放傲、李汉伟、孙易军、关学军、孙朝光。。。。。。还有那些想不起来名字的同伴们,你们都去了哪里?你们过得还好吗?各位都已是年迈之体,我遥祝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