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青春正好

归燕

<h3>  岁月荏苒,人生短暂,转眼中学毕业已四十年了。受筹备组所托为此次四十周年聚会撰写美篇,此为全三篇记录中的上篇,借此大家重温当年那青葱的美好岁月。</h3><h3> 打开相册,久远的当年慢慢在我们面前开启,思绪随画面飘飞至当年:四十年前的我们,青春的季节花开正好,容颜稚嫩,朴素动人;喧闹灵动,生机勃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归属之地:南京市第二中学高二(甲组)七班。</h3> <h3>当年的班主任龚本萍老师,兼我们的英语教师。印象中的龚老师和蔼近人,对学生严厉时少,鼓励时多。尤其是对男生中的调皮者更是爱护有加,这些在其他老师眼中顽皮捣蛋的学生在龚老师这都能受到比好学生更多的关爱而变得开朗安稳起来。我们在校时,龚老师是我们的良师;我们离校后,龚老师亦是我们终身的益友。</h3> <h3>南京市第二中学是一九三五年创立的国立中学,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修建主教学楼,是当时首都为数鲜有的正规中学。这块当年的奠基石至今仍镶嵌在老教学楼的墙根中。二中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培养出一代代国人,其中不乏许多全国知晓的名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h3> <h3>这是当年建造的富于浓郁民国风格的教学楼,至今尚存,八十多年了还在使用。</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上高中时的学校大门。</h3> <h3>郑健、杜姗姗、陈杰、常海燕</h3> <h3>一九七六年夏天,我在学校大门口的留影。</h3> <h3>于志海同学保留的当年的学生证和代表要求进步加入红卫兵组织后发的红臂章。</h3> <h3>我们无法回到当年,却共同拥有那一刻的共享记忆。无论世界多么喧闹,岁月如何匆匆,当你回眸静观这些照片时,心里仍有一片温馨安宁的快乐心绪冉冉升起,慢慢化开,摇曳荡漾。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张张面孔,嘴角不由自主溢出淡淡会心的微笑。</h3> <h3>时间的长河从我们身边默默流过四十年,带走了我们生命中最丰富最忙碌的年华,面对如今的花白鬓发,只有当年留下的这些照片记录下我们曾经单纯、年轻的面相,向后辈证明着:我们,也曾年轻过。</h3> <h3>一九七六年九月,全班参加毛主席逝世后省里在鼓楼广场举行的追悼大会,会后全班及分组或好友组合的留影。</h3> <h3>李伟、陆立本、尚宝华</h3> <h3>朱梅、徐建美、盛中红、姜慕雅。背景是鼓楼食品商店,今日已是南京最高地标的紫峰大厦。</h3> <h3>这张照于一九七六年初冬紫金山巅的照片应该是我们班人数最完整的照片啦,一眼看去,“猴儿们”已上石顶,放松恣意,女生们挤做一堆,叽叽喳喳,却人人脸上洋溢着登顶之后快乐的微笑。画面左边温柔俯瞰我们的龚老师像老母鸡看护小鸡般看到一群顽皮的小鸡们安安稳稳地聚在身边,总算能安心放松喘口气歇一下啦😊。</h3> <h3>下山后中山陵广场上和龚老师的合影</h3><h3>自左向右:徐建美、龚本萍老师、孙筱香、王翠玲、熊裕霞、缪建芬</h3> <h3>男生们音乐台前的合影。</h3> <h3>明孝陵前与老师的合影。</h3><h3>从左至右:徐美霞、徐建美、常海燕、熊裕霞、肖新俪、龚老师、陈杰、孙筱香、缪建芬、佟春霞、王翠玲、何琳</h3> <h3>当年我们文艺班的性质,使得女生的人数绝对占了班上的大半,性别天平上的优势让我们女生在班上可是举足轻重,记得女班干们极具话语权的哈。</h3> <h3>王建林、李伟、武光华、徐虹、陆立本、杨帆、马晋军、严建卫玄武湖梁洲的合影</h3> <h3>学校周围被南京艺术学院教工宿舍、南京化工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药学院、南京汽车制造厂、长江机器制造厂,省安装公司等高校和大国企所环绕,良好的家庭背景教育从小造就培养了我们对艺术的喜爱,作为校文艺班的我们个个富含艺术细胞,人人身怀才艺,吹拉弹唱,自成一台戏。还记得全班打腰鼓多次去机场迎接国家领导人做陪的外国首脑吗?还记得五台山全运会上开幕式的表演吗?还记得学农田头为贫下中农的慰问表演吗?学校舞台上的《洗衣舞》《纺织女工舞》,中山陵音乐台上市里比赛时朗诵的《理想之歌》等等等等……记忆中的我们不时在各个舞台闪现着我们的身影,我们为我们学生时代丰富的人生体验感到骄傲,自豪。</h3> <h3>做为文艺班,我们的校园生活一直是多彩多姿,快乐生动的。来认认校传宣队舞蹈队“战神”中熟悉的脸庞吧。</h3> <h3>班上的“小提琴公主”们,七人中间这位全国知名的“盛氏小提琴家族”的小妹盛中红应该是班里公认的第一小提琴手啦,她的大哥盛中国,大姐盛中华当时已是蜚声文艺界的大腕了。</h3> <h3>小提琴手,上图姜慕雅,下图朱梅。</h3> <h3>琴房练声中的我</h3> <h3>女高音杨玲</h3> <h3>当年班上有杨帆、曹建春、杜姗姗、何琳等几位手风琴乐手。旁观的同学也忍不住拿上乐器照个相过个干瘾呢😀</h3> <h3>曾经的豆蔻年华,清纯的笑脸因凝固了青春,今天看来更显娇美。</h3><h3>班长梁红,行事低调,轻声细语,礼貌待人,显出良好的家教。</h3><h3><br></h3> <h3>被誉为“老实人”的李建平,质朴真诚,让人信赖。</h3> <h3>外号“小白脸”的徐建美,眼神中透出些许顽皮的神情。</h3> <h3>姜慕雅,多才多艺的活跃分子,跳舞、拉小提琴外加伶牙俐齿。</h3> <h3>陈杰,小提琴手兼班上的“学霸”,人如其名,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了杰出的人士。</h3> <h3>略显矜持,少年老成的我。</h3> <h3>甜美的班花王翠玲,眼中的一泓清泉中迷失过多少少年的心?</h3> <h3>肖新俪,大提琴手,京剧唱得有板有眼,没毕业就考入了市越剧团,当时慕煞多少女生哦!</h3> <h3>一头自来卷娃娃脸的佟春霞,行事果断,超有主见的班干部。她的一生和二中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h3> <h3>初一的入学通知书,注意左下角手写的字,还未入校就已经是干部培养对象了!这是不是预示着她未来人生职业轨迹的开始啊?!</h3> <h3>这是佟春霞同学保存的从初一至高中每学期的成绩报告单。</h3> <h3>初、高的毕业证书</h3> <h3>上了师范竟然分回母校当了一名英语教师,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退休。从她冥冥之中保留的和二中有关联的物件开始,老天早已把她放在了二中这堵围墙之中。和她同此经历的还有杨玲,回校当音乐老师直至职业生涯结束。</h3> <h3>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既是同学更是姐妹,闺蜜间的悄悄话是连亲姐妹间都不能倾诉的秘密。</h3><div>缪建芬与黄莺,这应是黄莺移居香港前同闺蜜的密照吧?😊</div> <h3>徐建美与姜慕雅</h3> <h3>陶梦芬与姜慕雅</h3> <h3>徐建美与缪建芬</h3> <h3>佟春霞与梁红</h3> <h3>佟春霞与熊裕霞</h3> <h3>梁红与童玲玲</h3> <h3>  陈杰和郑健。郑健怀中应该抱着的琵琶此时却是一只笑眼弯弯的可爱宠物大脸猫。</h3> <h3>胡跃与杨玲</h3> <h3>杨玲和余虹</h3> <h3>前排:缪建芬、黄莺。</h3><h3>后排:陶梦芬、姜慕雅。</h3> <h3>随着时间的流淌,我们的记忆会忘记很多事,但少年同学时种种细腻亲密的友情却不会因时光的远去而淡化,不会因岁月的久远而疏远。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刻,今天回看起来仍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彼此的友情经过岁月的洗礼仍是那样历久弥新。</h3> <h3>我、肖新俪、陈杰、王翠玲</h3> <h3>陈杰与我</h3> <h3>一九七六年底我当兵前几日与陈杰的分别留念</h3> <h3>一起学习,一起出游,一群“鸭子”在哪,那里就有我们发泄青春活力喧嚣的叫声、笑声,那是青春的专利,是属于那个年龄段的特权。</h3> <h3>校宣传队小范围出游,杨玲、我、胡跃在宜兴善卷洞。</h3> <h3>镇江金山寺</h3> <h3>游西湖三潭印月留影。</h3> <h3>杨玲和梁红</h3> <h3>友谊的小船开往何方?</h3> <h3>龚老师和她的女儿。</h3> <h3>左上:郑健和陈杰</h3><h3>左下:佟春霞和陈杰</h3><h3>右边:胡跃和郑健</h3> <h3>当年清瘦的手风琴手杨帆,唯一抱得班上美人归的有心少年。</h3> <h3>这张照片虽不清晰,但姑娘们步履轻快,笑容开心自然,很好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状态,不做作。</h3> <h3>玄武湖大门内的假山,南京数代人熟悉的景致</h3> <h3>玄武湖这块石头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是照宝塔的最佳位置。从时间上推算,这应是徐虹临当兵前的分别照。</h3> <h3>杨玲与我在玄武湖</h3> <h3>喜欢马晋军提供的这几张照片,那种青春无羁生动真实的笑脸非常能打动人,那种发自内心,大声放肆不加掩饰的快乐笑容非常能感染人,这才是正值青春小伙子们应有的自然状态!</h3><h3>从左至右:马晋军、武光华、俞毓敏、王建林</h3> <h3>大雄宝殿前五位快乐的雄性:马晋军、李伟、杨帆、颜建卫、俞毓敏。</h3> <h3>徐虹当兵后的回宁重逢。</h3><h3>前排:马晋军、王建林、陆立本</h3><h3>后排:扬帆、徐虹</h3> <h3>这张照片很让人好奇,什么情况下外出游玩会带着那么多碗?这蓄谋已久早有准备的样子不会是为了盛水,只能是酒!这画面让人想起所学课文《武松打虎》中景阳岗下酒店中三碗不过岗式的喝酒方式,豪爽痛快畅饮。这帮小子们为走上社会去混原来早就开始练酒量啦!龚老师,这事您当年知道吗?!不知修炼四十年,今日各位酒神们酒量几何?还敢如此大碗喝酒吗?😎</h3> <h3>雨花台纪念碑前初中时班上加入红卫兵们的同学合照</h3> <h3>建美同学,你将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偷拿出来臭美笑得介开心,你妈知道吗?发现家里少了大件贵重物品,回去不怕挨顿板子啊?!哈哈……</h3> <h3>这是谁把家里的“豪车”也骑来当道具了?当年上学基本上靠步行,自行车大多是大人们出行的工具,骑车上学的还真不多。</h3><h3><br></h3> <h3>余虹手中的塑料花是那个年代广泛的装饰物,虽然造型今天看来失真却挡不住那时女人们爱美的天性。</h3> <h3>佟春霞和余虹席地共读的画面很美。孙筱香和代课老师李静这幅就有意思了,怎么看都像筱香在回课念课文,李老师在认真默听等着哪儿念错了抓现行😜。</h3> <h3>我们文艺班的女生们天生比别的班女生爱美,绝不放过任何出镜留下美的机会。</h3> <h3>班上坐后排三位高个子的好朋友:马晋军、杨帆、徐虹。</h3> <h3>缪建芬、陈秀兰、童玲玲、姜慕雅</h3> <h3>臂上的红卫兵袖章会让今天的后人看到与文革时打砸抢的红卫兵们联系在一起,在此郑重申明我们绝没有干过那些事,身处文革末期的我们,那只是当时要求进步的标志而已。</h3><h3>前排:熊裕霞、佟春霞、童玲玲</h3><h3>后排:孙筱香、余虹</h3> <h3>何琳、陈杰、佟春霞三位女侠,人守一株青松之下的表情是代表坚毅庄重还是亮相永不屈服的风骨?</h3> <h3>当女兵是那个年代女孩子们共同的梦想,当不了正式的女兵,借套服装留个影也算圓了女兵梦。</h3><h3>邱华的圆梦照</h3> <h3>这张照片应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为欢送即将去当兵的尚宝华,苏静之全班在旧大楼前的合影。照片中已不见当兵先走的徐虹、曹建春两位同学,在那不久后我也当兵走了。</h3> <h3>这张照片有点蹊跷,看着应该是与上张合影同天拍摄的,可是为什么上张中不见徐虹?而这张二排左一他又出现啦!答案匪夷所思,求解。</h3> <h3>两位戴着棉帽即将入伍的准军人和本组同学的合影。</h3> <h3>班上的先进分子一一团员们的合照</h3> <h3>这张摄于一九七七年七月的毕业照因徐虹、尚宝华、苏静之、曹建春及我去当兵,肖新俪考入市越剧团,黄莺移居香港而显得不完整,我们当年的离去造成了永恒的缺席,不能不说是种遗憾。</h3><h3>值得欣慰的是毕业四十年后,两鬓花白时,我们还可以在此一起重温我们的中学时代,回忆我们共同的经历,共同追忆我们曾经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朝花夕拾,虽然那花离我们已无奈且遥远,但并不妨碍我们赏花的热情,那些照片在我们眼中犹如凝聚着青春晨露的美丽鲜花,反而更显同学少年时弥足珍稀影像的可贵。</h3><h3>为了我们慢慢逐年老去的年龄,为了我们渐渐远行淡漠的记忆,趁此次机会记录下这张合照中所有人的姓名,以备将来遗忘时眼眼相认。</h3><h3>顺序:从第一排向后,从左边向右排列</h3><h3>第一排:徐建美、邱华、陶梦芬、朱梅、何琳、龚本萍老师、胡跃、王萍、盛中红、杨玲、杨和秀、董素兰</h3><h3>第二排:陈秀兰、熊裕霞、童玲玲、佟春霞、闻建云、陈杰、余红、沈美霞、刘成乔、常裕芳、王小霞、赵启明</h3><h3>第三排:李伟、马晋军、王翠玲、梁红、许美霞、潘春华、孙筱香、缪建芬、李建萍、汤惠萍、郑健、杜姗姗、姜慕雅</h3><h3>第四排:俞毓敏、严建卫、顾顺根、诸宁、武光华、潘中宁、杨帆、于志海、王建林、盛诚诚、陆立本、徐宝、吴奇伟、卞同顺</h3><h3>第五排隐形人徐虹、曹建春、尚宝华、苏静之、黄莺、常海燕、肖新俪、李欣、曹雨林、盛建玲</h3> <h3>感谢缪建芬、佟怡、陈杰、马晋军、徐虹、于志海、杨玲、王小霞、孙筱香等同学提供的老照片,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青春之晨共同的记忆让我们大家在绚烂的夕阳中共同回首。</h3>

我们

陈杰

佟春霞

杨玲

缪建芬

老师

当年

同学

姜慕雅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