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斋藏石之明刻宋代周邦彦书法

小马

<h3>文芳斋藏石之明刻宋代周邦彦书法</h3> <h3>此石刻为太湖青石材质,长42厘米,高35厘米,厚10.5厘米,明代刻石,一侧有刀砍痕,保存状况良好,字口基本清楚,为北宋大词人周邦彦书写题画七言诗,史料无记载,是为孤本。</h3> <h3>周邦彦(1057[1]—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h3><div>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div><div>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div> <h3>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和大文豪苏轼齐名的著名词人,他个性慵懒疏散,潇洒不羁,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精雅华丽,尤其擅长铺叙。他的作品在后代婉约派词人中被尊称为”正宗“,影响十分深远。或许是因为他个性的缘故,他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便是和当时的宋徽宗以及一代名妓李师师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h3> <h3>相传周邦彦长得高大英俊,是一个美男子。他也十分喜好美色,和当时汴京城中著名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关系十分密切。这个李师师不但容颜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因此当时汴京城中的权贵都竞相争夺这位才艺卓绝的女子,甚至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对李师师青睐有加,经常偷偷溜出宫来和她相会。有一次,宋徽宗生了一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见面。没想到的是,周邦彦才刚到不久,宋徽宗也来了。在情急之下,周邦彦便钻到了床下躲起来。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刚刚进贡的新鲜橙子,两人相谈甚欢。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给听到了。在宋徽宗离开之后,他便把听到的内容写成了一首词,叫做《少年游·并刀如水》。李师师很喜欢这首词,就笑纳了。</h3><div>但是后来李师师在和宋徽宗缠绵的时候,却在不经意之间唱了这首词。宋徽宗一听便知道他来李师师家的事情被知道了,于是便问这首词是谁写的,李师师不敢隐瞒他,便说出了实情。于是宋徽宗便把周邦彦贬出了汴京。之后宋徽宗去李师师家的时候,她并不在家里。宋徽宗等了一会儿,才见李师师红着眼眶回来了。在宋徽宗的追问下,李师师说道其实是送周邦彦出城了,此外他还写了一首叫做《兰陵王·柳》的词。宋徽宗听了李师师唱的之后,觉得这是一首绝妙的好词,于是便赦免了周邦彦,还让他做了专门管理舞乐的大晟府提举的官职。</div><div>虽然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探讨,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邦彦的才能和宋徽宗的用人的智慧。</div><div><br></div> <h3>周邦彦官拜徽猷阁待制”。是“阁学士”的其中一级。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按宋朝旧制规定,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陆续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宋朝官员对职名相当重视,凡有职名的官员,可享有一些特殊待遇,实际上,"待制"一职只是陪皇帝吟诗唱乖和的文人而己,授予馆阁职称仅是宋王朝笼络士大夫的一种手段罢了。</h3> <h3>周邦彦书法作品寥落星辰,纸本作品无流传,目前仅可见“三希堂法帖”中“特唇贴”28个字。</h3> <h3>文芳斋藏刻帖原石出自明代宁波天一阁,依照邦彦真本摹刻,为一首题画诗,周邦彦诗词集未收录,更可一窥宋人书法之精妙。</h3> <h3>史载:“邦彦行、楷皆善”,此语不缪。从刻石中即可见一斑。</h3> <h3>他被称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他在宋徽宗时官至徽䣭阁待制;他敢与徽宗同狎名妓李师师,居然李师师对他一往情深;他的作品“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为可爱”;他的作品“言言皆有来历,欢筵歌席,率知真爱”;王国维说:他的作品便有了淑女与倡伎之别,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两宋之间,一人而己”;他死得正当时:死前一年方腊刚起义,死后六年宋徽宗被俘,北宋沦亡。他就是———钱塘周邦彦 。</h3> <h3>此石在最左边刻有“周待制书不多见,天一阁藏此真本以摹勒上石”。因历史原因这一边被刀砍过,伤痕累累,故字迹有些漫漶,但尚可辨,这说明周邦彦书法历来少见,但天一阁主人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明代著名藏书家,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举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与张时彻、屠大山称为“东海三司马”。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藏有他的书法真迹,因喜爱故命刻石者"勒摹上石",得以流传至今。其书法纸本也许早己灰飞烟灭了。</h3> <h3>此刻石内容为:忆昔山行穷缭绕,度谷穿林踏清晓。烟披雾翕东山明,沙水沄沄浮浴马。遥观佛刹蔽崖穴,疑此幽深可遗老。迩来趁晓朝清都,晴尘迷人随铎车。梦山苦被朱公呼,思见巧手横披图。岂知君家有泉石,纸暗墨渝犹可识。留观百日空叹息,临川羡鱼安得食。钱塘周邦彦美成题晴岚晓景图。</h3> <h3>"晴岚晓景图"为宋初王诜作品,收入《宣和画谱》,惜今人难窥其貌了,通过周邦彦的描绘,我们可知是一幅气势宏大的山水画: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雾气缭绕高山,清新的空气,翠绿的山峰,瀑布飞溅,隐约可见山中寺庙,山道上一队驿车在行进………</h3> <h3>由于落款处刀痕累累,"晴岚晓景图"几字为2尽可能的辨识体,主要是这个"晴"字,是否还有其它字的可能,但不管是什么字,我们今天能有幸观赏到北宋伟大的词人的书法作品,是一件幸事,也是能弥补文化艺术历史上的一点小小的空白之举,让我们衷心的感谢周邦彦、感谢范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