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潜能,无限可能 ——不拼搏,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

风style

<h3>"风之声":</h3><h3> 不向命运低头, </h3><h3> 敢于自我挑战, </h3><h3> 兴趣激情执著, </h3><h3> 付出拼摶收获。</h3> <h3><br /></h3><h3> 晚上10点过后,是学生下晚自习时间,照例准备好了水果、点心,等着孩子回家,帮他补充能量⋯⋯</h3><h3> &nbsp;</h3><h3> 营养增加,体能补充这件事好做,思想能量的补充---为孩子鼓劲打气,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高效率投入到学习中,却是一件异常艰难而又无比重要的事,靠枯燥乏味的说教有时自己都嫌烦,何况学业繁重的高中生,只会适得其反。学习上父母帮不上忙,但解决学习动力激发潜能,一定会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裂变,好些成功的孩子似乎都出现过一夜之间茅塞顿开幡然醒悟的节点,切入点在哪里?</h3><h3> &nbsp;</h3><h3> 浅秋的夜晚,窗外梧桐树上知鸟甲虫的奏鸣声阵阵袭来,似乎在告诉人们酷暑热躁,快了、快了,房间空调早已调适到舒适的温度,桌上削好的苹果不时飘来阵阵清香,等待着孩子回家,今晚似乎有所期待。</h3><h3> &nbsp;</h3><h3> &nbsp; "孩子,给你推荐一篇文章,你看看吧!"孩子从洗手间回到桌前一边吃着水果一边浏览着"读者"杂志,"这不是我买的嘛,我早就看过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看过和用心体会与思考去看一篇文章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一位文盲母亲为鼓励教育儿子好好学习,相互打赌,结果这对母子俩居然都实现了自己赌言。我的简单诱导,吸引了孩子浓厚的兴趣。</h3><h3> &nbsp;</h3><h3> 以至都忘记了吃东西。文章说一位叫王秀云的山东沂蒙山农妇,42岁开始,从目不识丁的文盲逆袭到累计发表和出版上百万字作品的作家,无疑在中国文坛创造了一个奇迹。谁能想到,这位普通农妇的成就,竟源于与叛逆儿子的一个赌约:"如果你小子能考上清华,那我就放下锄头去当作家!"而且这个赌约,还是因为儿子上初三那年,调皮淘气逃学经常被老师要求"请家长",在挨母亲一顿痛打时,向母亲求饶的一句戏语,母子间达成了这么一个协议,啥不能赌居然去赌当作家,当然是有原因的。王秀云打小未上学是因为家庭贫穷,弟兄姊妹多,为帮父母,上了半天学便被父亲挡回家了,好在后来遇到一位好夫君,丈夫是一位有学识的乡村教师,爱好文学,经常写诗歌、散文,王秀云便成了丈夫最忠实的听众,不仅如此,还经常要求丈夫念小说给她听,这似乎便在王秀云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谈何容易?从何做起?丈夫在县城带着大儿子,打工来回转换工作,自己则带着小儿子留守乡下,生活非常艰辛不易。高三那年,一次王秀云来到县城接上大儿子,特意带他去看望在工地上当小工的父亲,夜色渐浓,寒风呼啸,在工地上几盏高瓦大灯泡的映照下,只见一个衣衫脏乱的身影,正一瘸一拐地推着小推车运混凝土。大冬天的,他却不时的用肩上的那条破毛巾抹额头上的汗珠,佝偻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苍凉,看到这一幕,再瞅瞅背着个大袋子辗转几十里为自己送大煎饼的母亲,大儿子无声地哭了。"加油吧,孩子,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不得不说王秀云是个用心的也很会抓住机会随机教育的母亲,从大儿子眼含泪光重重地点头的那一刻开始,学习上发力,拐点出现了,接下来的时间,成绩直线上升并一越为全班前十名。看到儿子的努力,自己也不能言而无信,该认真对待那个赌约了。从识字,学拼音查字典开始,并在丈夫诸如大画家齐白石,国师姜子芽,汉高祖刘邦等一个个大器晚成的事例的鼓励下,王秀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梦想,尤其是大儿子通过奋力拼搏,以645分的成绩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大学毕业两年后,又奋发图强,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给了她更大的鼓舞。识字已不成问题,又看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后,王秀云渐渐掌握了叙事技巧,以及比技巧更重要的"用真实打动人心"的写作理念,开始在丈夫的帮助下,尝试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秀云的小说《冬整》《今夜有电影》《芦花》《守望》等,先后登上了《鲁南商报》《沂蒙晚报》《时代文学》《鹿鸣》等省内外报刊,其作品《一担水》,学获得了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至此,母子二人都兑现了赌约。截至2016年11月,王秀云已累计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100多万字。从文盲农妇到乡土作家,她和她的作品,不但成了当地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也被文学界视为一个。</h3><h3> &nbsp;</h3><h3> 一口气看完文章,孩子似乎若有所思,以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发问:"是真的吗?"</h3><h3> &nbsp;</h3><h3> "是真的,我百度过。"别说儿子不信,我看了文章后也感到有点天方夜谭,从斗字不识到已发表和出版100万多字文学作品,成为名符其实的作家,太不可思议。感叹之余更多深思,王秀云大儿子的成功也值得称道,一是以赌言立志,目标明确,二是父母的艰辛不易给了他强烈的刺激,突然醒悟发力,学习的"拐点"出现了。</h3><h3> &nbsp;</h3><h3> 科学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人脑的潜能只发挥了不到10%,而90%以上的潜在能力被浪费掉了或者说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一些潜能,也能象王秀云一样,创造出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来。王秀云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至少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丈夫的引领,他爱好写作,她愿意充当其忠实的听众,激发了她强烈的文学兴趣;二是为教育儿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树立目标,向一流大学冲击,敢于向儿子、向自我挑战;三是有一种不向现实困难低头,不服输的性格,克服相夫教子,生活困难矛盾,一切从零开始,完成识字拼音,完成大量文学作品的自我阅读,完成基本的叙事、写作技巧的积累;四是其实王秀云是个很有心,很细心的人,善于观察总结,会教育孩子的母亲。这些强烈的刺激,终于把她自己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了王秀云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功。</h3><h3> &nbsp;&nbsp;</h3><h3> 人的潜能是无限可能的。用这些励志的事例激发孩子,挖掘潜力,其实也在自我觉醒,年龄不是问题,能力纵有距离,只要尚存梦想,抛开牵绊追逐,一切皆有可能。超越自我,大器晚成更让人尊敬,同样为了鼓励孙子考大学,一位从大陆到台湾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赵慕鹤,66岁退休,75岁孑身背包环游欧洲,87岁时为激励孙子一块考上大学,96岁又考上台湾华南大学哲学研究所,2009年拿到硕士学位时,那年他98岁。100岁时,他的书法了作品被送到大英图书馆收藏,102岁时他还出了一本自传。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我看到的是执着,艰辛,拼搏,努力,用老当力壮,不要老命去拼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你看老人退休以后,他精彩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没了功利,他的动力从哪里来?答案同样只有一个,不服输,敢于向自我挑战,敢于拼命,不愧是"百岁的青春模范"。这或许只是小概率事件的个案,但足以说明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奇迹是可能的。</h3><h3> &nbsp;</h3><h3> 但愿孩子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高三了,平时学习也很刻苦用功,只是成绩一直处在班里或年级的中上游水平徘徊不前,最后的冲刺和提升很重要,帮他找到提升学习的拐点,实现突破。十年寒窗拼搏,最后一年冲刺,换来一生荣耀幸福,不拼搏,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拼搏,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拼搏,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有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h3><h3> &nbsp;</h3><h3> 这是我今晚的期待。</h3><h3> &nbsp;</h3><h3> 写于2017年8月20日</h3><h3><br /></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沂蒙山农民作家:王秀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上的赵慕鹤</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