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

尚能饭

<h3>……金沙遗址博物馆在成都二环外,离三星堆遗址约50公里,文物史从公元前1250年至前650年,相当我国啇代晚期,经历西周,至东周春秋时代中期,前后600年左右。</h3><h3>……文化遗物与三星堆后期极为相似,并有发展,有说,三星堆人消失可能遭遇不详灾难,迁到此处,可能不对,因为它与三星堆有大约三百年文化重合区,300年后它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h3> <h3>……粗略看来,这两展馆的展出的文物与其他我国古文化遗址没太大区别,所以具有极大吸引力,是因为它充满神密感,首先这段历史过去没有记载,发现至今也仍然不知它的真面目,而且它经历的朝代之长是任何遗址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在同一发掘点出土同类文物数量之多国内也是少见,(例如金沙一次就出土玉器数千件,)它的工艺水平也十分让人惊嗟。</h3> <h3>……展馆同样壮观豪华,也很现代化。</h3><h3>……其展品与三星堆不同的是它的祭品不多,大量的是生活用品,饰品和生产用品,并出现了武器。青铜器,玉器也更加精美。</h3> <h3>……太阳鸟金箔;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发掘中发现一个小泥块,其中包裏一个被揉成小团的金箔,经过繁琐的清理,发现是直径12.5厘米,厚2微米,重20克的圆形金箔,镂空图案精美,精确。内层等距十二个光芒纹,外层等距四只飞鸟,阳光右旋,飞鸟左旋,相对而动,充满动感。加工之精美确实令人惊讶。</h3><h3>……图显示了古人已经认识太阳是周尔复始旋转的,是神,飞鸟是信使,十二和四也是人们根据自然现实和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常用数字。</h3><h3>……下面飞鸟放大图,可以看到其腿部肌肉丰满,关节坚实,爪子锋利。</h3><h3>……现在摆放在展馆中心位置,是镇馆之宝。</h3> <h3>……想当年这宝贝在世上时,是干啥子用,是祭品,手饰,摆件,谁用的,如何制造的,有何神通,没人知,也没人问。再世后却没清闲过,开始说它含有古蜀人深邃的宗教思想,后来说是代表一年12个月和四季,再后是;有包容,和谐,团结的中华民族精神,后来又说是阳光四射,光芒永存,万物以为中心的象征,总之很符合核心价值观,你说神不神。这才是咱中国人聪明才智。</h3><h3>……现在它被列为”中华文化遗产标志”。代表中华民族像太阳鸟一样,数千年来紧紧围绕着红太阳,坚韧不拔飞翔于世界之林。</h3> <h3>……金面具,在金沙发现的面具数量远远少于三星堆,在我印象中仅看到两个金面具。形状与三星相似,左侧一个为金箔,适合个佩戴。</h3> <h3>……大量金饰品,我国民间对黄金纯度目测称为”七青八黄九赤”,这些金器纯度应在99左右,可见当时冶炼技术。</h3> <h3>……金沙出土青铜器有1000多件,与三星堆形状相似,但缺少铜树,铜人大件。</h3> <h3>……这也是铜立人,只有20厘高,与三星堆相比小多了,但面部表情丰富。<br></h3> <h3>……这个有孔人器很有意思,双脚各有一孔,好像是固定用,肩上无头有一大孔,应是穿管状物,相当我们现在挂毛巾杆的支架。</h3><h3>……这人头也是一副狡诈阴险面孔。</h3><h3>……仔细看那个载尖帽子的铜跪人,一脸倒霉像肯定是犯了错误,受罚呐。</h3> <h3>青铜武器</h3> <h3>左铜铃。右铜铖,戒指嫌大,手镯嫌小,干嘛用,</h3> <h3>……玉器出土量国内属一,形式多样,加工精细,颜色丰富,一些器件与今日同类品相比仍属尚货。</h3> <h3>……色彩斑斓的玉器,右,十二节琮。</h3> <h3>……上边那东西名字忘了,看那缕空图案,在其他同时期出土玉器中绝无仅有,一般都是圆形孔,它是用什么工具雕琢的真是费解。</h3> <h3>……石虎,石人,其发形相当现在帅哥,从后边看像金**。</h3> <h3>……陶器出土上万件,说明当时当地居民众多。</h3><h3>……烧陶器的地窑和堆积大量陶器碎片。</h3> <h3>生活用陶器</h3> <h3>……象牙,上雕刻有图案。</h3><h3>……同三星堆一样也有大量象牙遗物。</h3> <h3>……骨器,没有石化,5000年后依旧锋利。</h3> <h3>……龟甲上的记号,应是数字记录,相当账册,介绍说是早期甲骨文。与三星堆相似,全部发掘中没发现有任何文字。</h3> <h3>……考古挖掘现场展示。</h3> <h3>……太阳鸟展台充满神密感。</h3> <h3>……大厅玉器展示。</h3> <h3>陶器展示</h3> <h3>……发现居民点十余处,和大量房基,及生活生产用品。但无城墙,有商周时期宫殿基础,也有墓葬多处。专家称此地为古蜀大社。</h3> <h3>……门票80元,听讲解加40元,六十岁以半价,听讲解不免。</h3> <h3>……三星堆人消失三百年后,金沙遗也从人间中消失了,两者相距仅50公里,之间什么关系都没弄清,虽然古书上有些古蜀人历史记载,但并不能说明说的就是这群人。</h3><h3>……令人生疑的是若大文明居然没有使用的文字,有人说也许有文字,只是载体如木材之类,经不住自然浸蚀消失了,此论也不可靠,主要是经历了3000多年,人们会对文字载体有合适的筛选,再说多少在器具上也应留有痕迹。</h3><h3>……总之,文明来源何方,未何突然消失,器具的文化属性和缺少文字,是这两地四大未解之谜。</h3><h3>……据说,国家已经明令停止发掘工作。</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