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强:关于读书的随想(一)

二马

<h1>  <b> 一<br /></b><b> 体验不可替代。<br /></b> 不要告诉孩子读书有多愉悦,也不要告诉孩子读书有多痛苦,诸如读书自有黄金屋,诸如头悬梁锥刺股,那都是个人的感受与行为,不是读书本身。<br /> 读书只是成长的方式,而非成长的全部。所有的成长都是痛苦与愉悦并存。至少痛在何处悦在何时,只有读书的人自己知道。<br /> 若我们说读书是愉悦的,痛苦时的孩子会说我们骗他,或因此怀疑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而远离读书。<br /> 若我们说读书是痛苦的,愉悦时的孩子会迷惑于成人的告诫,或因畏惧读书的痛苦而逃离读书。<br /> 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自然而然地陪孩子读书,去倾听他关于读书或愉悦或痛苦的感受。<br /> 须知,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子非鱼,焉知鱼?</h1><h1> 读书如此,其它亦复如是。</h1> <h1>  <b> 二 &nbsp;<br /> 孩子读的第一本书,书名是"父母"。</b><br /> 孩子,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读书,这本书的书名叫"父母"。<br /> 所有的孩子都享有母亲的温度,这可能是公平的,但有的母亲平静祥和,有的母亲忽惊忽乍,这些不同的情绪,孩子以他先天的智慧开始阅读。<br /> 孩子可以用皮肤感知母亲,却需要用眼睛阅读父亲。<br /> 父母的因何而喜,因何而悲,因何而乐,因何而怒……孩子便在眼耳鼻舌身意的全然感受中,接受了而喜、而悲、而乐、而怒的全部。<br /> 有人说孩子像父母是遗传,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孩子的读书而得。<br /> 每一个孩子,开始时都把父母这本书视为天下之当然,随着时间而长大,对父母这本书的感受便发生变化:或更崇拜,或更疑惑……<br /> 这便是许多父母眼中的或乖巧,或叛逆了。<br /> 不只是孩子,即使孩子成人之后,也依然以他的方式在阅读父母之书,阅读到最后,剩下的便是"理解"二字了,无关父母的成就。<br /> 从这个角度而言,天下之父母,倾其一生,只是在写一本供孩子全天阅读的书而已。<br /> 愿天下之父母都能写好这本书!<br /> 愿天下之孩子都能读到第一本好书。</h1> <h1>  <b> 三</b></h1><h1><b>  书,非敬无以为读。</b></h1><h1> 在校园中,许多成绩好的学生,书总是保管得好一些,成绩不足的学生,书往往也会破损得严重一些。</h1><h1> 破书是因,成绩是果。书,非敬无以为读。</h1><h1> 我们要帮助孩子读好书,首要的是帮助孩子怀揣一颗敬书之心。因为敬书,所以敬字、敬纸,所以敬放书的书桌,敬存书的书架。</h1><h1> 继而敬写书的人,敬教书的人,然后自然而然地敬读书的校园,同行的学友。</h1><h1> 因为敬,会写好每一个字,用好每一张纸。校园中的垃圾会因此减少许多。</h1><h1> 因为敬,会诚恳地接受写书或教书人的建议。校园中会少去许多因不听教导而导致的训斥与无奈。</h1><h1> 因为敬,所以书架不会积满尘埃,课桌不会满是伤痕。</h1><h1> 因为敬,每一位同学都会尽量使自己衣着整齐端庄,行为恭敬得体,以显"敬"意。</h1><h1> 校园中的每一位老师,家里的每一位亲人,让我们从心底里真诚地起"敬",并把这份"敬"传递给我们最宝贵的孩子。</h1><p><br></p> <h1><b>  未完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