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天<h3><br></h3><h3>波士顿是我28年前读过书的地方,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八月底我们踏上了重访波士顿的旅程,一早从多伦多出发,驱车10小时,900多公里,傍晚到达波士顿郊区的住处,一家安静小区里的民居。</h3><h3><br></h3><h3>住的地方靠近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晚饭后就到里面蹓跶了一圈。这是美国历史悠久的著名私立女校,以文科著名,有2300名学生,位于麻省的Wellesley小镇。学校依山而建,一栋栋精致的红楼,掩映在茂密高大的森林里,边上还有一个小湖泊,景色优美,幽雅宁静。该校和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的渊源,宋氏三姐妹以及著名作家冰心都曾是这里的学生,希拉里也是毕业于此。</h3><h3><br></h3><h3>校园很安静,估计还没有开学,没有很多学生。</h3><h3><br></h3></h3> <h3>学校的校训极为霸气:Not to be ministered unto, but to minister!中文的意思就是,治人,而不是受治于人----不知道它的毕业生是否都是女强人。学校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有着密切的校际关系,学生如果加入合作项目,还可获得MIT的学位。两校还有各种联谊活动,为MIT的直男提供接触才女的机会。<h3><br><h3><br></h3></h3></h3> <h3>学校培育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回馈捐款数额巨大,2016年达到17亿美元。所以任何人只要考得上,就没有读不起。该校的校友被称为“世界最强大的女性网络”。<h3><br></h3></h3> <h3><h3>第二天</h3><h3><br></h3><h3>波士顿近郊的瓦尔登湖(Walden Pond),是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湖。1845年,他在湖畔自建了一个小木屋,自给自足生活了两年两月两天,并且记录了自己在这里的见闻和思考,出版了同名散文。他的文字宁静得象湖,只有涟漪没有波澜。这位哲学家一生只出过两本书,是极简主义和环保运动的鼻祖,44岁时死于肺结核。《瓦尔登湖》有“枕边书”之称:喜欢的人奉为经典,反复阅读,百看不厌。据说这是最难读懂的一本书,能一字一句认真读完的人都值得膜拜。能读懂并实践其精神的人必定都是人生赢家。</h3><h3><br></h3><h3>今年是梭罗诞辰200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梭罗迷,在小木屋遗址旁的乱石上,用自己的文字写下各种祝愿和读书心得。LD也在湖畔检讨自己的心不够静,一直看不进这样太纯净简练的文字,也触摸不到那样的心情。</h3><h3></h3><h3>以前公司的大老板也是梭罗迷,而且吃透了这本书的精髓,身体力行。1984年,他从一个睡房的公寓加8万美元的投资起步,发展到今天在纳斯达克上市(MORN)有8亿美元年收入、4600名员工的大公司。书的最后一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最后一词,成了公司的名字:太阳不过是一颗晨星(Morningstar)。当然,此书俨然成了员工手册,老板囤了各种版本精装的简装的,当圣诞礼物、当奖品派发。</h3><h3><br></h3><h3><br></h3>梭罗的雕像,后面是复原的湖边小屋。</h3> <h3>这块牌子刻的是梭罗的一段话,懂英文的朋友大概不会有啥生字,可是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反正我是似懂非懂的。<h3><br></h3></h3> <h3>崇拜者就地取材献上花环</h3> <h3>梭罗散步的小径</h3> <h3>梭罗面对的湖景</h3> <h3><h3>游览了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历史纪念地——Minute Ma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1775年4月19日,英国军队为了收缴当地民兵的军火武器,派了700名军人来到此地,结果和当地民兵交火,英军败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揭开了长达7年之久的美国独立战争,最后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新英格兰的五个州最早成为美国的州,麻省是其中之一。</h3><h3><br></h3></h3> <h3>英军士兵的坟墓</h3> <h3>当年的战场</h3> <h3><h3>Lexington Common National Historic Site<br></h3><h3><br></h3><h3><br></h3></h3> <h3>麻省北边是新罕布什尔州,这里没有销售税,自然不能放过,我去整了一个新玩具。<h3><br></h3></h3> <h3>第三天<h3><br></h3><h3>早晨开车到地铁站,买了日票进波士顿,先到了剑桥。英国的剑桥有剑桥大学,美国的剑桥则有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的主校园游客很多,现在也刚好是新生入学,接待站都搭建了起来,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不过著名的哈佛图书馆只有哈佛人才能刷卡入内。</h3><h3><br></h3></h3> <h3>校园里有一块中式的碑,很好奇,过去一看,原来是1936年哈佛中国校友会为纪念校庆而立的,由胡适先生题的碑文。历经81年的风风雨雨,碑文已经有些斑驳不清,题碑的人也早已作古。<h3><br></h3></h3> <h3>我28年前在附近居住过,特地到了大楼的下面,体验一下当年的感觉。大楼依然在,只是周围的街道整齐多了,还有个街心花园。领导觉得环境不错,难以想象当年公寓里面蟑螂横行。<h3><br></h3></h3> <h3>大圆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象征,可以进里面休息上网。周围的树木比28年前高大了许多。<h3><br><h3><br></h3></h3></h3> <h3>街上卖中餐的车,可见需求有多大。</h3> <h3>肯尼迪图书馆是肯尼迪(JFK)的纪念图书馆,建在波士顿海湾的边上,里面浓缩了他的一生,特别是从政之路的历程。记得以前来都不要门票的,现在要收14美刀了,估计图书馆光靠政府的钱撑不下去了。<h3><br></h3></h3> <h3><h3>回到波士顿城里,到一家TripAdvisor上推荐的餐馆吃龙虾,要了龙虾卷,结果吃起来全是调料的味道,吃不出龙虾的鲜味。吃过Newfounderland的海水煮龙虾,嘴刁了。不过,蛤蜊浓汤里也的确连蛤蜊的影子都没有。</h3><h3><br></h3></h3> <h3>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在市中心,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在这里还能品尝到各式美食。<h3><br></h3></h3> <h3>市中心里保留了很多老历史建筑,和其他高楼大厦混在一起,老的州政府建筑就是其中一个。</h3> <h3><h3>最后来到以前读书的学校校园,走在以前天天走的路上,想想快30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h3><h3><br></h3></h3> <h3>约翰•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Tower),是波士顿最高的地标,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与建筑师亨利·科布(Henry N. Cobb)联合打造,建筑采用玻璃镜面,随着天气变化映出不同的景色,极富动感和美感。</h3> <h3>换地铁时,路过波士顿公立图书馆,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里面很气派,特别有个巨大的带喷水池的庭院,有欧洲宫廷的感觉。<h3><br></h3></h3> <h3>波士顿是美国文化的摇篮,美国人崇尚自由的精神就是从这里发扬光大,成为美国的主流价值观。<h3><br></h3><h3>总体来说,波士顿绿荫环抱,建筑古老,虽然也有大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气息,据说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br></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