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老师们在一起讨论开学第一课,打算先让孩子们分享暑假的见闻,比如读书,比如旅行,比如趣事……有老师说孩子肯定会说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因为他们的状态都显示在看这部青春爱情剧。恰巧我也在看,觉得还挺好看,不仅有爱情,还有成长和成熟。</h3><h3> 老师们又提到了这个剧名“春风十里不如你”是什么意思?有人说这部剧是冯唐小说《北京北京》改编的,冯唐写过一首诗: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就是说春天了,河水刚溶化,树林刚长出新芽,然而这十里的春光都不如你美丽。一看就是一首情诗,用这名挺合适啊,还是人家冯唐写的。但老师接着反驳说:“春风十里”最早是出自杜牧的《赠别·其一》 </h3><div>“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iv><div>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div><div>是诗人调任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 诗歌描述了一位十三四岁容貌姿态俊美的少女,犹如春日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即使寻遍整个扬州城内的青春佳丽,也没有人能够超过她的容色。 </div><div> 这下老师们说编剧没有水平了,“春风十里”指的是歌妓啊,用这名的时候也不查查,怎么能拿歌妓比较自己的初恋呢。老师们提议上课时一定要给学生补充一下这首诗,不要光看剧。</div><div> 回来我又查了查,觉得有点曲解这“春风十里”了。首先我们知道杜牧他是一个生活在晚唐的诗人,政治黑暗,唐王朝走在下坡路上,可谓生不逢时,从他大量的咏史诗中就看的出来,他一腔抱负却壮志难酬。这样苦闷的人在那时寻花问柳,有个情感寄托也是正常的,而且人家就是形容了一个美丽女子啊。</div><div> 后来我又看到了一首诗是姜夔的《扬州慢》中写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在这里“春风十里”就是化用了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那在这里“春风十里”也就是指美好的景象了。后来就有了成语“春风十里”了。</div><div> 这也就是说冯唐也运用了“春风十里”的典故。这十里的春光也不及你的美丽,这就合理了~</div><div> 还有男主人公“秋水”这名字起的好。于“秋水”,可以追溯到《诗经.蒹葭》里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成了成语“秋水伊人”,秋水也就成了一个意象了,象征着一种隔绝之物,隔绝现实与梦境。脍炙人口的句子还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iv><div>秋水清澈,看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古人又用“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剪秋水。”后来便有了“望穿秋水”的典故。</div><div> 我想到了魏校为什么叫“秋水无尘”了,哈哈。</div><div> “秋水”这个意境挺好,也复合冯唐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浪漫,文艺,善良,不谙世事,又有些小懦弱。这样一个人不敢追求有个性的小红,而和中规中矩的赵英男在一起就合理了。</div><div> 追剧的同时了解点知识,不要光看热闹,挺好😊</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