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雪夜,自然是故乡给我的印象最深了。时间要推到1970年代,围绕着山冲转弯避风的凹口,就是散落的乡下的房子。土砖,还是稻草的屋顶。冬天里,山村总是有很大的雪,爸爸他们喜欢用"拥"这样的词来形容,意思和《水浒传》里描写林冲雪夜上梁山时候的境况非常类似,大雪纷飞,铺天盖地,所以又用到"铺盖一样的雪"这样生动的话语来表达他们朴素的对于雪的印象。<br><br>到底是稻草的屋顶,白色的雪一堆一堆的覆盖着,整个房子就显得尤其的安静和干净,倘若没有人和鸡和狗的声音,倘若失去了真正的人间烟火,房子就在山凹里像雕塑一样,和周围的松树林巧合得天衣无缝。<br><br>那个时候是土灶里烧着一个极大的树兜,慢慢的燃着,明亮的火焰,在屋子里闪耀着,透过有风的窗子,就给了山凹一点人类的呼吸。这样的呼吸往上升起来的时候,就会缓缓的穿越稻草的屋顶,把那些厚重的雪融化成一条线。<br><br>于是,融化的雪水,顺着稻草的纹路有了自己安静的流动,到了屋檐处,热和冷彼此相遇,要不了多久,就是一条冰凌,亮晃晃的悬挂着,像一把剑一样。往往成了我们小时候调皮的兵器,不过很快就扔了,手会麻木,还是回到火的旁边。<br><br>等到火炉的火焰被撩拨起来,就听见屋檐的地方,啪啪的响着,就知道是冰凌掉到地上,要碎成漂亮的几节,让内心生出来无限的喜悦。<br><br>这样的雪夜的情景就一直记在脑子里,有时候也会有烤红薯的味道,还有总是小心翼翼的老鼠,躲在远处盯着红薯烤过后那一层干香的皮的样子。<br><br>你有了这样的雪夜的感觉,再来谈闭门读禁书的事情,才有了踏实的泥土,知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骨子里是怎样的挑战生命的极限,要看那些让人心跳的文字是如何的温暖热烈了冬天寒冷的一颗心的。<br><br>禁书这样的东西,东西方都有。英国到了1950年代,一本关于感情热烈得不行的小说依然被禁止,法国一个人思考人的现象,却被禁止很久很久,美国在1930年代出版的书,直到比尔盖茨发出来声音,才有了重见天日的时候。西方的基督教会往往摆出来严肃的脸孔,对于如何宣泄生命情感,爆发潜能的文字总是给以严厉的封杀,发布到社会,整个历史就有了这样好奇的一个章节。中国古代和现代自然毫不例外。最早的皇帝极其聪明。书同文的意思当然是不同的就要烧掉,统治思想从来都是帝王的唯一稳定的策略。后来屡禁屡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br><br>人心之好奇,乃是生命的本质。社会禁止,文化不准许,道德上有了判断,一旦超越,就像违规,良心是偷偷的贼一样的反应。这样的刺激对于弱不禁风的读书人来说,一如肾上腺的飙升。所以,就得关门,把闩子弄牢靠了,其实不是防他人看见,而是怕自己那颗心突然间跳跃起来,狂跑了出去,且要发出尖利的叫声,呜呜的让整个夜晚不安宁不平静。<br><br>你在一个严格不准许的空间里,要翻阅那些禁止的书籍,你的好奇心如果不加上你的勇敢,这样的翻阅是成不了气候的。你还得很有些孤单,总要一个人在的时候,没有人打搅,否则有人在一侧,就会问,关门做什么啊?问话的人不紧张,你自己却做贼心虚,先自慌张起来。<br><br>一个是书,一个是门。两样东西都在,你就有了深刻的故事了。书,是禁止的,门,是关着的了。接下来,你就得翻阅。其实还没有读书,你就已经心跳,就已经慌张了。等到手指触摸着书,你的脸颊绯红,血液通红,思想发着热气。所以,这个时候总得有另外一种能量来平衡这样的燥热不安。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实在是幽默而智慧的,禁书要关起来门来读,且要在寒冷的冬夜。温度有了差异,内心的热遇见了寒夜的冷,两相抵消,得着安静。就像跑步,一头大汗,就要有毛巾擦汗,就要有冰水解渴。<br><br>雪夜闭门读禁书。这样的结构,乃是发现中国古代读书人精神世界的一条门径。故事发生之际,是夜里飘雪的时候,就要放出来生命暗道里的灵魂,来跳过既定的规矩和约束,解放自己的世界,眼睛被光芒的火焰照耀着,或者发现一点历史和生命真的消息,就会惊出一身冷汗,胆子小的,赶快把书藏起来。胆子大的,就会举起理想的火把,要融化了屋顶的冰雪,听见那些噼啪噼啪响着的冰凌,是如何的碎落,而有了不久之后的春天的到来。<br><br>所以,这样的阅读的世界,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和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温暖缱绻完全不同。后者没有任何的负担和精神紧张,尽管放松了情绪,营造人生的奢华。雪夜里本来就寒冷异常,再偷偷的拿出来不见容于社会文化的书籍,要翻阅起来,就有了真实的严肃的挑战。一遇文字,就会融化,冰凌碎落,新春即到。多少惊心动魄的读书人的灵魂就会借着寒夜里一线明亮的光芒,紧张的呼吸,要透出来憋闷的感觉,宁愿提心吊胆,也要去问询一下历史和生命的信息,给精神一个劲的要探索发现的品德一点安慰和欣喜。<br><br>这样的寒夜,于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最有沧桑的诗意的一个篇章了。<br><br>(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刊用转载)</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