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陆续有发烧友来访,我全天都在一号录音棚听音乐玩音响,无所谓,有人来就一起玩一起听,不亦乐乎。我还提出要求,来者最好带来一件随便什么音响器材,听完就带走,留下来一段时间也没问题。现在在这里已经有了12对音箱。</h3><div>绝大多数发烧友的耳朵是很敏锐的,能分出声音的好坏,对自己使用的音响器材的优缺点心知肚明,这就与音响商家不同。音响商家搬来的器材,他自己心里面认为全是优点,与他们交流起来就比较费力。有些发烧友倒是希望听到别人对他使用的器材指出缺点,帮助他更加下决心去弥补缺点,甚至更换。听发烧友搬来的器材,心理负担轻松得多。</div><div>近10年来,我特别关注古董器材,越来越喜欢一些几十年前的东西,于是就有了一些也玩古董器材的人与我靠近。但是我更盼望着新的产品有优秀的表现,极希望能多听到新的产品,特别是中国人制造的产品。</div><div>这个星期录音棚进驻了三对古董音箱和一对来自佛山的新音箱,加上之前搬进来的一对深圳超新星书架音箱、原本录音棚里就有的美之声监听一号音箱,我就在这一期都向大家汇报。</div> <h3>dahlquist dq-10音箱,我对它的出身并不确认,有说法它是“雅龙”音箱的前身,从设计方式看,似乎是一个可信的说法,都是障板设计加有箱室的低频补偿。我还听到一个传奇的说法:索尔·B·马兰士先生在创建“马兰士”公司10年之后,在1964年将公司卖给了“Superscope超视野”公司,并担任这个公司总经理,就在这几年,设计出了dahlquist系列音箱。这么看来,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h3><div><br></div> <h3>取下面罩,这对音箱看上去很土很丑,用今天的发烧友的眼光看去,它就像小孩子拼凑起来的一件不成功的玩具。但是它的声音令人惊叹,彻底的清澈透明,线条感无与伦比,你对声音气质的要求有多高,它就有多高!</h3><div><br></div> <h3>这对音箱每只5个喇叭,五分频设计,上边障板部分包括低音、中音、高音和超高音,下边密闭箱体安装有一只10吋低音喇叭,负责超低音补偿。我用K+H XE124专业功放推它,速度很快,声音清瘦,可以发挥动态,播放交响音乐能够称职;用单端300B推它,声音很甜,低频控制不足而显得臃肿,音量不要太大时十分享受。最后用麦景图MC1000推,只能说“好听得不得了”!</h3><div><br></div> <h3>五分频音箱一般都要比较吃力,所以这对音箱需要比较有力的功放。由于它的声音清瘦,功放应当用声音肥厚的来搭配。我以为,30W输出功率的胆机就可以了,那个年代,马兰士Model 8正流行。</h3><div><br></div> <h3>想象这对音箱当年全新的时候,看上去也应该也是残破的感觉,但它内藏高贵的品质。目前欧美二手市场能零星见到它,价格低廉,几百欧元,但是,你敢买吗?</h3><div><br></div> <h3>麦景图ML-1C是一对令人遗憾的音箱。一位严谨的设计师带领一个团队经过几年的研究制造出这个音箱,却只存活了短短几年就不再生产了,个中缘故不得而知。如此优秀的音箱,不再出现,实属遗憾。它由一只2吋高音喇叭、一只2吋中音喇叭、一只8吋中低音喇叭和一只12吋低音喇叭构成,四分频。我看过一个外国网站有工程师设计这个音箱一年多的过程的工作日志,在美洲和欧洲寻找喇叭,在一些喇叭厂住下来跟他们一起研究喇叭的制造,然后定制符合自己要求的喇叭;成箱之后还要经过几轮的实验室测试、旷野测试、采样测试,最后定下方案,交付生产。它的声音是厚暖、柔美,高频温和舒服,中频内容丰富,低频很厚很深,没有对耳朵的刺激性,唯有抚慰。</h3><div><br></div> <h3>从声音内容到外观造型,麦景图ML-1C都透射着岁月的光芒,站在它面前,唯有敬重。半个世纪前的那些人设计一对音箱,他们的付出很不简单,也许他们毫无惊世骇俗的抱负,只是遵循着一套严谨的方法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当下那些掌握了一点点技术就裹足不前的音响设计者在它的面前若能有一丝羞愧之意涌上心头,那接下来的音响产品就有希望。</h3><div><br></div> <h3>优秀的产品必须有个性。个性来自于文化。“人是文化的体现物”。产品的个性源于设计者的个性,而中国的传统是并不欢迎个性的</h3> <h3>发烧友在赞叹外国音响工程师的优秀的同时,总不忘为了国内没有优秀的工程师而叹息一声。事实上我们曾经有过,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有过“美之声”的辉煌。那个时代的“美之声监听一号”横扫大江南北,是市场的领军产品。美之声的工程师手握几项喇叭专利技术,精通喇叭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在欧洲的喇叭产品中挑选适合自己理念的喇叭制造“监听”系列音箱,形成了独特的声音风格,声音厚重丰满,音色柔和温暖,隐约有名门格局。那个时期的美之声已能够与进口名牌音箱分庭抗礼,代表着“中国声”。可惜,随着原来工程师的离开,产品风格得不到维持,独特的个性渐渐与其他品种同化了。</h3><div><br></div> <h3>1996年我也跟风听过一段时间的美之声监听一号,后来就几乎没听了。从墙角搬出这对音箱,用毛巾轻轻擦去灰尘,连接上麦景图MC1000,音乐款款而来,瞬间我陷入了20年前的场景,各个老相识的身影纷至沓来。那时候常常用欧博M100推,播放《绛州大鼓》,总是惊心动魄,实在担心搞坏了喇叭。现在用1000W的储备功率推它,一点也不会担心了,十分自如,稳重如山岳。它的低频是如此的壮观,中音丰满,饱含表情,只是高频感到不过瘾,黯然如黄昏。我想,这样的风格就如一个豪门望族的掌家长兄,厚重有余,灵动不足,性情敦厚,绝不逾矩。我试着给它加速,用K+H XE124推,仍不能改变这样的风格,但收获了多一点的朝气。</h3><div><br></div> <h3><br></h3><div>中国地大物博,人文荟萃,并不愁没有人才,只是在音响领域上,我们仍在摸索。以目前情况,大胆看未来,音响行业也许会步汽车行业之后尘,国产化将会普及。电子管功放领域事实上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数字播放和无线传输技术我们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唯音箱制造技术尚处落后地位。但是我已经发现了几处星星之火,在跃动,颇有升腾之势;假以时日,或可燎原。</div> <h3>之前听过德生SP-80A,颇有好感,今次又听了两对小音箱,深圳产的“超新星V4D”和佛山产的“真水无香”,也都各有其长,值得记录下来。它们都是2000元出头价格,属于廉价音响,若有一点两点优秀之处,即可令人欣喜。</h3><div><br></div> <h3>曾经,我们的音箱制造者刻意于低频的壮观和高频的明亮,以此来抓住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好感,但是现在普遍注重中频的表现力了;好的中频才是一切的起点。</h3> <h3>佛山造的“真水无香”小书架音箱,4吋低音喇叭,密闭式,箱体扎实坚固,少箱染,其优点集中体现在中频的能量感,浑厚有质,圆润有力。我使用100W功率的快速石机推它,就觉得很合适,并且有宽阔的低频。它不强调声音色彩的活泼,一本正经的样子,虽是小箱,却显稳重。</h3><div><br></div> <h3>深圳造的“超新星V4D”,高频就特别明亮,于是声音十分活泼生动,透明有光,容易取得喜人的效果;并且,它的低频很强壮,只是需要大力功放。中频略薄,但透明有质,线条纤细,有意境。这对音箱最优秀之处是它的声音非常纯净,一尘不染,能造成心情晴好的状态。</h3><div><br></div> <h3>就从这样的低价位起步,稳扎稳打,保持韧性,积累经验,终有一马平川之日!</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