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北京胡同

冯少帅

<h3>二十五前我来到了北京,第一次看见胡同里的砖砖瓦瓦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原来北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有故宫和颐和园,老百姓住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老北京。为了把北京的胡同完整的画下来,我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大小小数百条胡同,相机就用坏了五台,这里有用卡片相机拍摄的,也有最早的数码相机拍摄的。那时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只有200万像素,最大的内存卡也只有32mb。</h3> <h3>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h3> <h3>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h3> <h3>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br></h3><div><br></div><div>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半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5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div> <h3>下面都是我的油画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