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侯本文:1951年4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1966年参加工作淄博有机化工厂。1969年参军,服役于原铁道兵十一师五十二团三营老十二连。(后改十四连)后调五十二团汽车连,再调师汽车营、三连开车。1970年又调师司令部小车班开车。1975年4月退伍。转地方开车三十余年至退休。爱好文学、绘画、摄影、盆景、奇石、旅游。原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会员,现:山东省陶瓷协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回忆录发表。</h3> <h3>《宝剑的故事》我爷爷过去是山头地区武术教头,人们尊称侯八爷。在武术界很是了得。家里刀枪剑戟、各种冷兵器都有,弟子众多。我小时候也练过一段武术,我特别喜欢挂在墙上的一把宝剑,一米多长,剑出鞘寒光闪闪,上边有七个紫铜星,叫七星青铜剑,剑把首是虎头,剑鞘外层是沙鱼皮的已破了,铜挂件都长了很厚的绿锈。爷爷说是传下来的,我喜欢就给了我,因为是大孙子。我总感觉剑不亮,就用青砖慢慢磨,老是有一层象白霜一样的锈,“后来才知道那一层叫返银,青铜剑千年以上才有”我也把剑上的配件用醋煮了,恢复了黄铜色,用电工用的胶布缠绕了剑鞘,刷上几遍深绿色的油漆,用带皮的细电线把剑把手缠绕好,按好各铜配件,买一对大红缨穗记好,一把完好漂亮的宝剑挂在了我房里,我还特地去博山照像馆拍了这张相片。1969年我参军后,北神头“叔伯的”二姑夫孙迎茂去我家借剑,说玩几天,我奶奶说在我房里,他就取走了,至到他去世也没还剑,这把剑现在还在神头。每次看到照片时,就想起童年的那段回忆。</h3> <h3>《青春岁月》1965年以城镇公社为单位成立了“讲习所”组织社会青年集体干临时工,搞运动“四清”破“四旧”上山下乡等等,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那时候我年龄小,跟在后边凑人数,不懂咋回事。记得1965年第一批下乡去了临沂郯城,第二批去了甘肃。我村里去了很多人,那时的口号,十八年不就业,老大要下乡,老二、老三就业。我是家里老大我要报名,父亲不同意,你不到年龄、到了再说。1966年十月份社会全面招工就业,当年12月份我就业淄博有机化工厂。进厂以后,文化大革命风暴也波及到工厂,刚开始还“抓革命促生产”后来就“停产闹革命”了,批斗走资派,两派对着干,上街游行,贴大字报,再后来就“文攻武卫”了,越闹越大、开始武斗,社会搞的人心慌慌乱哄哄,工厂也停产半停产状态。入厂二年多也没学到什么技术,父母很不放心,那时父亲在博山陶瓷厂五车间任书记也被打成走资派,经常被批斗,他也时常为我在工厂里担忧。</h3> <h3>《弃工从戎》1969年初,开始征兵。我要报名当兵,父亲支持母亲反对,五个子女我是老大,月收入已32元钱,弟妹还小,家里生活有困难。我执意要当兵,他(她)们只好同意。体检、政审全部合格,1969年2月25日收到入伍通知书,我如愿以偿,穿上军装:皮鞋、皮帽、皮手套、皮大衣,那时也不知道去那里?干什么?当上解放军就行。3月7日告别亲人、和朋友,坐上了军用专列闷罐火车,走了两天两夜,到达了内蒙古陶卜齐的一个小车站,新兵训练就在此地。这里离呼和浩特市不远,我们山东兵最后一批到,前边已经早到了广东兵。分好班、排、连后,又发了两套军服及用品等等。广东兵去的早,人数比山东兵多一倍,军服、鞋子都把特号大号领走了,他们家乡有的在家不穿鞋子,脚不大、很宽,把大号鞋子都领走了,山东兵来的晚,军服、鞋子都剩中小号的,新训部队没法调整。记得第一次大集合,远处看还算整齐,一跑步就乱了,广东兵鞋大,前头是空的一跑就绊倒自己,上衣、裤子也肥也大、卷起几层,一跑往下掉,山东兵穿着高调裤、小号鞋,跑起来脚疼,笑的大家前仰后合。</h3> <h3>《难苦的训练》军训开始,在内蒙古三月份,比山东最冷的时侯还冷,北风象小刀子一样吹到脸上生疼,脸冻肿了,手冻裂了,干燥的寒风把嘴唇吹裂开一道道血痕,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我们训练从队列开始,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一排排整齐的队列站好,班长认真仔细的作示范和讲演,说着要领,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单调重复、枯燥的动作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着。扛枪、跑步、正步走,嘹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个人卫生,班务会,夜间紧急集合,实弹训练,至到做到合格标准才行。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关系,国际形势报告,战斗英雄事迹,军体比赛,军歌合唱,电影,把每天的时间按排的滿满的。生活中我不喜欢吃牛羊肉,太膻气,这里就是土豆、包菜、牛、羊肉,我吃上就吐,吐了还吃,至到让胃口完全适应当地吃法。经过几十天的正规训练后,我们从一名社会青年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h3> <h3>《紧张艰苦的国防施工》1969年春,新兵训练结束。从新训队坐了半天车,来到了内蒙古凉城县崞县夭公社大平寨村,它座落在蛮汉山下,是个风景秀美,比较富裕的村庄。山上生长着天然的白桦树林和權木群,山下是果园和肥沃的土地,公路从村边经过,再往南走就进入巍峨的大山中,这条公路也是通向山西大同的主要路口之一。我们铁道兵十一师五十二团十二连就分散居住在村里老百姓家中。新兵来到后,连部举行简单的欢迎活动,我分到二排七班,班长是福建人,副班长是淅江人,姓吴、班里有65年66年68年安徽、福建、浙江、江苏的老兵,广东、山东是今年新兵,刚到部队时,各地的方言南腔北调听不懂,以后慢慢接触也就懂得了一些了话。到连队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国防战备施工中。那时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前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大战即将爆发。内蒙古北边没有天然屏嶂,我们离边境线才200多公里,辽阔的大草原特别适应机械化部队作战,前苏联的高速坦克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呼和浩特市。</h3> <h3>我们部队是在非常时期搞的快速战备工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连的任务就是在蛮汉山口修筑作战用的山洞工事,封锁通向大同的公路。从这里向后是天然山脉,机械化部队向大同挺进很困难。我们在山上最有利的地形,修战备隧道,从半山腰二个不同面打山洞,在山的中心大厅会合。战友们在悬崖峭壁上吊着绳子一锤一锤地打眼放炮,开出洞口掌子面后,就用风钻了,机械、石块、水泥、钢材等等都是肩扛人抬运上工地,我们班里有三台风钻,我是风钻手之一,当时打的都是干风钻,没有防尘设备,下班后浑身都是石粉,只有两只眼晴还明亮,什么也听不见,要用火柴棒慢慢的把石粉抠出来,耳朵才能听见声音,再到河里去洗一洗,皮肤、脸、手都很干燥,体力消耗很大,那时生活很艰苦,一半面粉,一半杂粮,蔬菜是白菜、土豆、萝卜、很少的肉,早晚有馒头稀饭,中午在工地吃小米干饭,上边成了稀饭,中间是生的,下边糊锅。风钻手吃饭后马上工作,风钻一震动,吃的小米饭不消化,马上拉肚子,在工地周围拉大便的地方,过几天能长出谷子来。再苦再累大家都无怨无悔。</h3> <h3>高强度工作一天后,晚上还要值班站岗,那时前苏联经常派出空降特务捣乱,夜里经常听到飞的很低的飞机声音,蛮汉山林场夜里也经常听到枪声,有时部队进山搜查发现有山地摩托车的车印,那时我国没有这种车,外文的罐头空盒、外文香烟盒子等等,那时特务就是刺探军情,扰乱军心。记得有一次我站岗午夜一点至二点,在这寂静的午夜里,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远处山林里不断传来阵阵的狼嚎声,我心里也很紧张,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突然“叭!叭!叭!”三颗红色的信号弹闪着弧光从离我不远的大树旁边身射出,很准确的打在我身旁。我马上报告班长,全班搜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那时我们班住在村南头的晒粮场,离连部最远,天亮后再仔细检查发现离我哨位30米的地方有一个碗口大的土坑,原来特务用的是定时定向的信号弹,能很准确的打到某一个位置。那时侯形势很紧张,站岗时子弹都上膛。那时候铁道兵的武器都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武器,转盘机枪、铁把的波波莎冲锋枪,打单发的步枪,下半年才更换了新武器。</h3><h3><br></h3> <h3>战争如果爆发,我们都要去前线,也都写好了遗嘱。这时施工更加紧张,山洞打通后,再备服、砌墙等等,所用的水泥、沙子、石头、都要从山下背上山,工作一天精疲力尽,晚上还要站岗,有时还要搞紧急集合。那时的施工真是用血和汗加拼命干出来的,根本谈不上防尘、保健、等等。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身体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劳动,生病了,也没什么大病,就是身体消耗太大,营养不良,自己的思想也有波动,想家,躺在床上回想在家的温馨。1966年参加工作,在厂当了三年工人,拿32元工资,来部队才6元钱军贴,部队生话比工厂里差大了,又下这么大的力,精神搞的这样紧张,没想到当解放军当上了出大力,流大汗,干大活的铁道兵。有的战友也说我,你在家条件那么好,来部队图什么?我也后悔当错了兵种。这时候我们排长朱远精找我谈心,做我的思想工作,他说:小侯同志你是从工厂来当兵的,你的思想境界就很高,你又是城市人,接受的教育比别人多,是我们部队转向机械化、知识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军人都是要吃苦的,</h3> <h3>吃苦能磨练人的意志,让人更加奋进,从建铁道兵部队到抗美援朝,再到现在全国的各重点工程,铁道兵都战斗在第一线,为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你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住部队对你的考验。同志们都说你近几个月表现的很好嘛。他还说我们团有一个好的传统,新兵在连队一段时间后,再从连队调一部分表现好的优秀战士到汽车连,团机关。你前一段时间表现很好、工作不错,希望今后加倍努力工作,我推荐你去汽车连好吗。听了排长的一席话,我思想疙瘩也就解开了,在工作中更加吃苦耐劳和同志们的关系搞得都很好,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有一天早晨,我们去工地施工,天蒙蒙亮,我们走在上山的羊肠小路上,那时候山洞已经打通了,走在前边的战友不走了,说前边有两只大灰狼蹲在山洞口,张传武和我拿着铁铣就冲了上去,后边的战友也一起喊着向前冲,两只狼看见我们冲到跟前,回头就钻进了山洞里,我们也喊着追进了山洞,一口气把它们撵出了后洞口,狼号称草上飞,它们出洞后飞快的跑过一条山沟,蹲到对面的山上瞪眼看着我们,一点也不怕人。</h3> <h3>因为这件事情,连队开会还专们提到我们表现勇敢。又过了一段时间,团部来连队调人,我就被调走了。有时候想起在施工连队的那段艰苦的生话和锻炼,我认为是对我意志的磨炼,与考验。有了这段磨炼,后来的工作再苦再累都不在话下了。内蒙古是我们从军的第一站,军旅生活的开始,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品尝军旅的难苦,为国奉献青春,把我们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给我一生中留下了在连队那段永恒的回忆。</h3> <h3>《学车在冬季》记得1969年冬天,我们在学习开车的时候,内蒙古连着下了几场大雪,天气特别寒冷,对我们战士来讲最大的考验是夜间一小时的上岗值勤,当时的气温在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下岗后回到房里,先要把脚放到火炉上烤一段时间,才能把毛皮鞋脱掉,因为太冷鞋、袜子、脚都冻到一起了,睡觉时把两脚伸进大衣袖里折起来,再盖到身上。那时大衣袖子里什么时候都是臭哄哄的脚臭味。早晨,发动车最困难,发动机机油已经冻硬,先要用木炭火盆烤热发动机油底壳,把机油化开,摇车、发动以后,要很热了后再加水。当地的水井,夏天时井口很大,冬天井口变小,冬天冷,井口出的水气在井口一层层的结冰,把井口封住了,每天提水时要用钢纤大锤凿开井口取水,发动一台车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在那样恶劣严寒的冬季里,我们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也得了关节炎。在那冰封大地、千里一片银白的世界里,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h3> <h3>《转战襄一一渝线》1970年春节“正月初一”接到命令移防,我连的部分车辆在内蒙古旗下营装车,在路上走了好几天,老是在车站等车,到站了!卸车后我看到是西安东站,心里很高兴,从边疆来到了祖国内地,这里是大城市。到达西安后叫我开一辆老式的解放车给各兵站送粮、送菜、送装备、送生活品。我留在了西安开生活车,没进陕南。那时我连都是老式的杂牌车辆,有苏联的、美国的、东欧的及老式解放牌车辆,我这辆车没有电瓶,都要摇车发动,我拉粮、拉菜时候,发动车时老百姓都说给汽车上弦,我在西安我开了几个月时间。1970年3月底,师部成立汽车营:汽车一连是老式解放牌车,汽车二连是日本日野车,汽车三连是新解放牌车,汽车四连是油罐车及新南京跃进。我调到了汽车三连分到了(亥2一23一24)号车,看到崭新的新解放车辆心里别提多么的高兴了!</h3> <h3>《战斗在重山峻岭运输线上》部队到达襄渝线后,所有物资都是用汽车运到安康。那时运输都是跑车队,一个班、一个排。钢材、木材、水泥、生活品,每天都奔跑在繁忙的远输线上。西安至安康路程380里,三天才能到达,前两天都在秦岭群山中行驶,经秦岭、月河梁、平河梁,宁陕县、石泉,到安康工地。秦岭山公路,上50公里、下50公里,秦岭东边终南山高2604米,西边太白山高3767米,中间地段称秦岭,海拔都在200米左右,山上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也是珍稀动物、植物的王国,还是南方气候和北方气候的分界线。汽车从西安出发向南行驶30多公里就进入山区了,山沟里到处是野生的核桃树,山上生长着松树、杉树、黄杨树、柏树、柿树等等,还有多种珍稀树种及竹子、野藤、灌木等等,品种繁多。</h3><h3><br></h3><h3>春天,满山遍野的迎春花、杜鹃花、各种野花竞相开放,车辆穿行在大山的林中花丛中,让人陶醉在大自然瑰丽的色彩之中,令人心旷神怡。</h3> <h3>公路顺着山势蜿蜒逶迤伸向远方,举目眺望,高耸入云的山峰,接连苍穹,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朵朵白云漂浮在山腰,时隐时现,俯视我们走过的公路,象一条长长的金色链子镶嵌在群山之中。公路的坡度很陡,是载重车最大的承受力,车挂一挡行驶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上下秦岭100多公里,坡大、弯多、路险、最危险的地方是老虎口,就是在悬崖绝壁上打出2/3的山洞,外边是万丈深渊,车辆就象在虎口中行驶。有的险段,路边砌成象城墙垛一样的防护墙,墙前二米左右的地方放一排面盆大的石头,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真有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那时车辆多,路窄,路面全部被车辆压坏了,坑洼不平,每小时平均十几公里速度,每天跑100多公里要工作15小时左右,因为路难走经常出现交通事故。后来施工任务紧,运输跟不上,部队采取汽车跑接力赛办法,歇人不歇马,就这样日日夜夜奔跑在运输线上,真是人困马乏,这样开车对车辆损坏很大,工作一段后就停止了。</h3> <h3>夏天,有一次我从秦岭林场运木头到安康,在林场装好车时已经晚上八点钟了,从林场至旬阳埧兵站有四个小时路程,我的车在最后边,由于长期的疲劳开车,休息不好,开着车就想睡觉,眼晴睁不开,平常我在车上也准备了一些辣椒,困了我就咬一口提神,这次吃辣椒也不管用,一会儿又眨困,只好停车在泉水边洗洗头清醒一下,再继续开车,车在下月河梁山,最危险的一段路时我睡着了,因为车辆下山我的一只脚一直轻踩在刹车上,突然,车一下子碰在了防护墙前边的石头上,我的头碰到了方向盘上,脚自然的踩死了刹车,这时车子的惯力直向前冲,车保险杠把路边的象城墙跺样的防护墙碰了一块下去“有二平方米”,车子后轮正巧被放在路边的一块石头挡住了,车子这时停在了万丈悬崖的边沿,再向前几公分定会车毁人亡。下车后我惊出一身的冷汗,头脑也清醒了,这是我在秦岭第一次遇险,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h3> <h3>在高山密林中行车也经常碰到野兽,大熊、野猪、蛇、山鸡等等,看见多的是熊,大的有七、八百斤,它在河里洗澡、喝水、吃东西一点都不怕人,我们停车按喇叭,它不怕也不听,有一次我们车队在河边休息,有个战友发现在我们不远的树上有只大熊,就叫了起来,原来它在吃柿子,我们几个人商量好后,把汽车发动好,开着车门,准备用枪打一下看它有什么反应,它要是追我们,我们就开车跑。那时我们拿着两只冲锋枪,选好地形离它有200米,打!达……两条火舌射向大熊,大熊听到枪声快速下来大树,直奔山上跑去,也不知打到没有。晚上我们住到宁陕县,饭后对大家说起这件事,当地的老乡说以后你们千万别干这样的傻事,很危险,熊受伤后会跟你们拼命的,</h3><h3>他说他的一个邻居种的玉米快熟了,大熊每天去偷玉米吃,他借了一支火枪在它出入的地方用绊索打它,枪响过后又过了5一6个小时,他去看大熊死了没有,他走到近前时大熊猛扑过来和他拼命,最后把他撕成了碎片,大熊流血过多也死了。我们听后知道熊的利害再也不干这种冒险的事了。</h3> <h3>秋天,秦岭是个多彩的世界,真是“层林尽染”,也是收获的季节,森林里、公路边的树上果实累累,野核桃、板栗、柿子、山葡萄、好多水果挂在枝头。秋天也是多雾的季节,山的高处就有雪了,车辆行驶在云雾中,只能看出几米远,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头晕日眩,很危险,这时候开车我格外小心。有一次开车在旬阳垻兵站住宿,第二天早晨5点,炊事员早起做饭,因为天气冷,湿度大不好引火,两个小同志偷偷的跑到停车场的油库里,想从大油桶里倒点汽油生火做饭,他们是提着马挂灯去的,打开油桶往外一倒,汽油一遇明火立刻点然,“油库是临时扎起的场棚”几米高的火焰红了半个天,停车场里载着各种物资的汽车有几十辆,场内停车很满,有的汽车拉的东西已经着火了,大火讯速扩大,如果不尽快扑灭,油桶再爆炸,整个停车场上的车辆连周围的房子可能会“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情况十分危急,火光就是命令,我们从梦惊醒,大家奋不顾身的投入战斗。有提土的、拿灭火器的、有提沙的、有冒着危险把已经着火的车辆开走,扫把、衣服等等,能灭火的东西全部用上了。</h3> <h3>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及时的把大火朴灭了。我们用手一摸别的油桶烫手,有的还冒着青烟,因为灭火及时才没有形成大难,如果再有几个油桶爆炸,可能要牺牲好多人。战友们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直鼓舞激励我们奋勇前进。冬天,秦岭上很早就下雪了,公路上车辆多,雪被车辆一压都是冰板,有的山背阴处,冰板要来年四、五月才能融化。冬季大雪一封山,过去西安至安康的汽车就停运,要等到来年春天才通车。部队进入陕南后,施工任务非常紧,领导讲为早日建好祖国的大三线,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一定保证施工正常进行,运输是关健,要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传统,去完成任务。山上下了大雪,一片银白,车辆更加难行。有一次车行驶到平河梁山的背阴处,路外边是万丈悬崖,地面全是厚厚的冰板,前边堵车了,车辆排了好几里路长,如果加上对面来的车,估计有好几百辆车,天气很冷,又下着大雪,也不知道前边发生了什么情况?等了一段时间后,我和战友们说我向前边看一看什么情况,我跑了几里路到达了出事地点。</h3> <h3>原来是一辆40吨平板大拖车,车上装着两辆红旗100型大推土机,在转弯处抛锚,因为车重路滑,车在转弯时掉尾巴,车的后部分1/3滑出了路面,悬空在万丈悬崖上,情况十分危险,前边有几辆车用纲丝绳同时拉,因为坡陡路滑又是冰路,车轮直打滑拉不动,怎么办?大家都很着急。我建议在车轮下铺上大衣防滑,把各车上的麻绳拿来拴到大拖车周围,多上人拉绳子,这样立足点多,可能能行。大家听后说、好主意!就这样办,很快几十个大衣铺在了车轮下,几十个人站在大拖车的周围,在统一的号令下,汽车喇叭长鸣,战友们喊声震天,漫天的大雪也在助威,一股股绳索,一条条人的长龙,一起用劲,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是一场人与大自然的特殊拔河比赛。人和车一起用劲,一点一点的把大拖车拉到了安全的地方,那个场面真是震撼人心!</h3> <h3>我不管什么时间,开车回到连队后,再累也要把车洗刷干净,捡查一遍车,打上汽车蜡,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开的24号车,在连里是唯一没有碰碰刮刮的车辆,没有出过任何大小事故,车辆卫生什么时候都保持的很干净,经常受到连领导的表扬。有一次师首长去汽车三连视察工作,在停车场走了一圈,看到24号车象新车一样,完整无损,干净明亮,很高兴,对连长说,这个驾驶员我没见过人,但是我一看车就知道是一个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爱干净的同志,给我叫来我问一问,我见到首长汇报了部队情况,家庭情况。首长很高兴,对连长说:明天上午叫小侯到师部小车班报到。从此我离开了可爱的连队和心爱的24号车,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h3> <h3>《古城安康》安康古城,依汉江而建,江边古老的城墙又高又厚,即做城墙又防洪水,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巍巍壮观。70年代初,城里的街道和两边的店铺还保持着旧的历史风貌,展示着古朴苍老的过去。这座江边的古城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沦桑,悠悠岁月的洗礼,汉江水在城外开阔的江面上奔腾不息,一泻千里汇入长江。一座现代化的高架大桥飞跨大江两岸,为古城增添了新的姿色,站在大桥上举目远眺,群山在云雾的飘渺间时隐时现,丘岭上层层叠翠,山坡上、大路边的稻田里开着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埂上、小路边的豌豆花就象是镶嵌在大地上的兰宝石,美丽动人。树上传来“布谷、布谷”的鸟叫声,好一派秀美的江南风光。汉江里来往的船舶汽笛声声,在沿江的沙滩上,陡峭的崖壁上,纤夫们拉着上行木船艰难攀行,远处不时传来阵阵悠长的船工号子声,江面下行的船象箭一般的飞奔而下,真有点“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觉。远山、激流、古城、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让人们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中。</h3> <h3>《南方的雨天》雨:一阵大一阵小,没完没了的下个不停,几十天的阴雨,把大地泡的松软潮湿,到处是水汪汪的,河涨塘满,浊流四溢。太阳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远处的群山也灰朦朦的,时隐时现,公路上坑坑凹凹的地方都被雨水、泥浆填平了,远处看公路还很平坦的,但是我们开起车来却是深一脚、浅一脚,东摇西晃的向前行驶,公路沿线不时传来塌方、滑坡、撞车等险情,开车的同事们只好排起一条长龙耐心等待。在这烂泥浊水的泥土路上,谁也不敢靠边行驶,车与车的距离都很大。我开的小车有前动力,四只轮子慢慢的向前行驶在各车的空隙里和路的边沿上,我不时的停下车来搬石头,搞得浑身是水和泥浆。这样的天气真叫人烦,一天跑不了多少路,出车后也没有时间限制,只能慢慢的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晴天。听说这是南方许多内陆省份特有的梅雨季节,也是霉雨季节,能僵持好几个月的时间。尤其让南下的北方人受不了,闷热、潮湿、阴雨绵绵,住得房子里到处散发着发霉的气味,床上的被褥都是潮湿的,凉晒的衣服几天都不干,只好湿着穿在身上用体温烘干。江南的雨真是烦人呐!但即来之则安之,没有别的办法,日子还得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h3> <h3>《安康的闷热》啊!天睛了,骄阳似火,让你感到太阳离的太近了,人就象在大蒸笼里,热的叫人喘不动气,现在叫桑拿天。汗水从身上的各个部位一个劲的往外冒,头发被汗水湿漉漉的粘在头上,眼睛里时不时的滚进个汗珠,煞的很痛,流出一串串泪水,背上的汗就象小雨珠一样,滴滴答答的落在地上。在这样的天气里,领导大声的提醒大家要多喝水,防止脱水。就这样喝了出汗,汗出了再喝的循环着。手里的扇子不停的摇啊摇,也管不了多大用。热的人们吃不饭,睡不好觉,过不了几天就会感到心烦意乱,头脑一阵阵恍惚,头重脚轻,坐着一起来两眼冒金花。每天早晚只能勉强喝点稀饭,导致体重骤减,这种天气,我身体最轻时达到96市斤。晚上再热也要躲到纹帐中去,外边的蚊子、小咬不时的偷袭,叮咬一下好几天才消疼,很痒、不能擓、破了就感染。外出活动要穿长袖上衣、裤,手、脸、脖子都要涂上药才能防咬。这是第一年在安康给我的印象,长年生活在北方,过惯了北方寒带的气候,一下子换气候,真有点不适应,不过时间长了,也就过来了,第二年第三年也就慢慢的适应了。</h3> <h3>《车行半途》在师部机关给领导开车也很辛苦,不管什么时间,工地上出事故,地方上的联系和召开的紧急会议等等很多、很多,随时准备出车,不管下雪、下雨、路难行、途中遇到特殊情况,都要自已想办法解决,去完成任务。有几次开车碰到的情况,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开一辆苏联嗄斯69吉普车送首长去西安开会,车到半路时前边堵车了,这时候天下着大雨,我开着车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到了堵车地点。一看是一辆12吨的大货车拉着施工用的物资,因为下雨路滑,下坡转弯急,翻了车,十只轮子朝天,横在公路中间,整个公路堵了个严严实实,怎么办?首长和我们都很着急,如果等到吊车来最少也要4一5小时,我看到当地的一些老乡和在看车出事故堵车的一些战友们后,我对首长说,我去和老乡、战友们做做工作,能不能用人把车从稻田里抬过去,我下车和战友、老乡商量,大家说行,不能误了首长开会,我们大家帮助抬过去。他们在车子前、后、保险杠处及周围都用绳子木棍绑好,在统一的号子下,几十个人冒雨从稻田地里把车抬了过去,首长和我很受感</h3> <h3>动,把自己带的几合香烟送给大家抽,以示感谢。这是我开车以来印象最深最感动的一次经历。还有一次我开北京吉普车送首长去四川开会,返回时是空车,车行到汉中地区城固县时候,因为多日下大雨,前边的公路山体滑坡,路被堵死了,修通要一星期时间。如果我开车走汉中、阳平关、宝鸡、西安这条线要四天时间,我带的钱和油票也不够,我自己一个人,路上也不安全,怎么办?我到城固县“阳一安”线指挥部求援。指挥部的领导正好是山东老乡,我讲过情况后,领导讲,军民一家吗,又是老乡,我给安排一个专列从铁路上把你送到石泉吧。那时候“阳一安”线铁路已通到石泉,我连声说谢谢,谢谢!我顺利的通过了塌方区回到了部队,这也是用火车专门送小车的一件奇事。有时候开小车也很受气,记得有一次和张副师长去四川开会,车过石泉县向汉中方向走,在我们前边跑的是一辆挂地方牌子苏联生产的大翻斗车,车轮子就有2米高,能拉几十吨货物。我超车时候,他车速不快,正好是一路慢上坡,我按喇叭、他不让车,那时我们</h3> <h3>小车都是安装四只电喇叭声音很响,他车子大可能听不见?还是故意不让车?我们在车后跟了十多公里路,车后边暴起的尘土把我们都染成了鬼脸,他就是不让车,真是气的我们没办法,我们下车捡了多块鹅卵石,我把车子从后边开到他车子中间,首长和警卫员一起向他车门和前车盖子上扔石头,他这才停车,我们几个人真火了,真想揍他,火气压了又压,教训他一顿也就算了。的确有的个别驾驶员作风很坏。有一次,不是我开车,也是这种情况,首长火了用手枪打了汽车轮胎,首长回去后也受了处分。这一次我们很理智的处理了军民关系。还有一次,那天风和日丽,我开车到安康汉江南岸江边洗车,还有两台推士机也在洗车,突然,有人大叫:发洪水了!发洪水了!我跳上车挂上加力挡,很快就冲上了岸,一眨眼时间,四、五、米高的大浪就把刚才我洗车的地方淹没了,在岸上看到二台红旗100型号推土机也被大浪淹没了。以后部队下达命令,谁也不准在汉江洗车。汉江上游是秦岭、巴山山区,流域很大,是南方气候和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南方的云层过不去山,雨都下在陕南。</h3> <h3>汉江水位落差很大,江面窄,上游下大雨,下游不知道,下来的洪峰有的高达十几米,很危险。我们部队有一条汽艇,有一次拉着五十三团营以上的部分干部到师部开会,回去时遇到了大洪峰,船行驶在江心,想快靠岸,船一横的时候,洪峰下的太快,一下子把船打翻了,卷入江底,全汽艇的人员,就是逃出来一个毕营长,当时他一看情况,什么都来不急了,他一下跳到江了,其他人员的全部都遇难了,这次事故全军通报,也是我们部队损失最大,最疼的教训。</h3> <h3>《难忘的飞机票》我至今珍藏着一张1972年的安康一西安的飞机票,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想起老首长关心我们小战士的一件往事。铁十一师代师长杨洪训,山东博兴人,典型的山东大汉,他身材魁梧、性格豪爽、没有官架子,平时很关心周围的战士和部下,小车班的战友们都愿和他一起出发,跟着他出发,有说有笑一点也不拘束。每当吃饭喝洒时,他都嘱咐我们为了安全不要喝酒,然后嘱咐管理员临走时给我们带一瓶回去喝。所以杨师长在我们当中口碑很好。记得有一次,我开车跟首长去53团月河大桥视察工作,同车的还有大胖子李副总工程师。上午看工地下午开会,研究工作很晚了,就住在了工地的连队里。连队忙腾出房子按床,叫我们休息。房子建在山坡上老乡的地里,房子墙都是土打成的,上盖油毡纸,很简陋,一座房子两个门,中间墙上有个窗子,糊上一层白纸,我们住东间,首长住西间,晚上我先睡了,半夜被鼾声吵醒,声音太大了,原来二位首长的鼾声如雷,震得中间窗户上的纸都嗦嗦响,没法入睡。天一亮我就到屋外了,看到院子旁边有几棵樱桃树,结的大樱桃红红</h3> <h3>的一撮一撮的好看极了,周围又没有老乡的房子,我认为是连队的树,就爬上树杈,边吃边往裤兜里装,很高兴回到了屋里,后来站岗的报告连长,再后来首长也知道了,首长对连长说:樱桃挺甜挺好吃,走时给我摘几斤。然后硬给连长十元钱。这件事让首长给变通了,成了先尝后买。那时在连队的纪律是很严格的,战士们没有一个敢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首长很耐心地教育我,以后到连队时一定注意影响。他又说了一个在内蒙古的事情,在内蒙老乡的果园没有围墙,是敞开的,有的战士认为没人看见就去摘老乡的苹果,违反记律后还不承认。原来老乡围着果园边用细筢子把地整得很平,有一米多宽,老乡围着转一圈一看脚印,就知道是部队上的人,为了几个苹果有的战士受了处分。回到小车班后,我也在会上做了捡查,保证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别人都说首长护犊子,这也是首长护我的事。还记得有一次是在1972年4月份,我开车和首长出发去工地,在车上首长很关心地问起我和家里的情况,又问我找对象没有,我说最近家里刚给介绍了一个还没有见面,不知啥样子。</h3> <h3>首长说:快回家见一面定下来,好叫父母放心,“五一节”我给你几天假回去,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回来安心工作。我很高兴的回到师机关后,就跟管理科汪协理员说想五一节探家的事,他说,今年小车班探亲假基本安排满了,你去年元旦休的假,时间相隔太近了,如有条件也要等到下半年再说。我当时也同意了领导的安排,没有什么意见。过了几天又碰到了首长,他问我:小侯你怎么还没走呢?我和首长说了找汪协理员请假的事情,首长一听就火了,对王参谋说:叫老汪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到了吃晚饭时候,汪协理员碰到我说,小侯你怎么跟首长说的啊?叫首长训了我好长时间。我没多说话呀,只说小车班亲假安排不过来。汪说:你明天赶快走,首长说你没坐过飞机,叫你坐一次过过瘾,你明天坐飞机到西安,路上来回注意安全。我第一次坐飞机,心里特别高兴,那时安康一西安的飞机是苏式安2型飞机,坐19人,加上驾驶员,机师,空姐一共21人。以往从安康去西安坐汽车两天,飞机只用了四十多分钟,真快!战士探亲坐飞机在那时是少有的事,也是我一生难忘的探亲行。</h3> <h3>《汉江放木排》1970年,部队转防到陕西安康,抢修国家三线工程“襄一渝”铁路。施工中所用木材,国家调运一部分外,大部分木材就地解决。部队专门成立了伐木指挥部,在秦岭,在巴山,在安康平头山,等地的原始森林里伐木。在陕南巍峨的秦岭、巴山、孕育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水利资源。由于施工用木材量很大,用汽车公路运输供不应求,又开辟了利用当地江河多,水深流急的特点开发了水上运木。我开小车有机会跟分管的首长考察了从森林伐木,到沿江放排,收排的整个流程。那年初夏,我们开车先去了秦岭林场及几个工区。在那高山之颠,茫茫林海里,战友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边伐木一边修路,弯弯曲曲的林间公路,沿着山沟和河流伸向远方。新修的公路很难走,山上山下不断传来修路的放炮声和伐木头的油锯声。战友们肩扛手抬着大木头装车时,那高昂豪放的劳动号子声,在那宁静的大山里阵阵传来,余音在群山中回荡,似有千军万马在崇山峻岭间驰骋呼喊,声势浩荡。</h3> <h3>我们在指挥部住了半个月,亲密接触了雄伟、博大、秀美的秦岭山脉,赏视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原始森林的神密,珍稀的动物、植物及趣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条件很艰苦,没有蔬菜吃,首长去了,部队都是拿出最好食物招待,每天三餐都一样,广东腊肉香肠、安徽松花蛋、军用罐头、从森林采的鲜木耳炒鸡蛋粉,野黄花菜炒一盘。首长有时去工地视察、开会,不用车我就没有事了,就拿着小口径步枪沿着公路走走,我不敢去别的地方和河边,有蛇、我怕蛇手里总拿着一根藤条,边走边打路边的植物,俗话说这叫“打草惊蛇”。这里有很多动物,飞起来的七彩山鸡真漂亮,就象传说中的凤凰,野兔也不怕人,红红的眼晴直看着你,可能是人烟稀少的缘故吧。河里小鱼、河蟹、蛙类很多,草地上水边的石头上蛇很多,我偶尔也能打一只山鸡,野鸽子,回去就加道菜大家吃。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后,看到天上繁星闪烁,那样的明亮,离我们似乎近了许多。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叫声披此起伏,阴森恐怖。指挥部院里养了两条狗,天黑后吓的它爬在窝里一点动静都不出。</h3> <h3>晚上,我好奇心很强,拿着五节的手电筒四处乱照,看到远方有闪烁的绿灯,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眼睛,听说有一次傍晚,天还没黑,猪圈里的猪嗷嗷大叫,几个饮事员去看时,正碰上一只斑斓大老虎,口里叼着一只二百斤重的猪冲着他们走来,几个人惊恐万分地向后退,眼看着它把猪叼走了。秦岭上的熊很多,在河边经常碰到,金丝猴、豹子、狼、野猪、大盘羊等等。森林里蛇最多,我见过直径有盖杯粗的蛇,有一次我开着小车下山,车速很快,在一个急转弯时碰上了一条蛇要过公路,它一看车子快到了,过不去,一下了弓起身子,头尾着地,象鞭子一样一甩、叭、的一声打在了车子上,吓的我也不敢住车就开走了,回到住处后还心有余悸。此后,在陕南无论天气再热,我也一定装上吉普车上半部的车门,防止蛇蹦进来。秦岭生长的野藤很多,藤的中心是蜂窝状的空心,砍下鸡蛋粗的藤条在手中玩,能弯成一个圆圈,弹性很好,玩在手中虎虎生风,用直经十公分粗的野生黄杨木制作的象棋太好了,一甩叭叭响,下象棋时听声音就象县太爷审案时甩的惊堂木,很远就听</h3> <h3>得叭叭响,真过瘾。秦岭生长的天麻是我国的名贵药材,治疗偏头痛的特效药,那时当地老乡制做好凉晒干后才卖8元钱一斤,战友们在修路时,有时也能碰到,一窝天麻就几十斤,在山崖的背阴处也采到过野生灵芝。森林里横七竖八的枯木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木耳,蘑菇,真象人雕刻的花一样好看,又大、又肥、很多很多。举目远眺,山坡上有大片大片的野黄花菜,山上苍松,坡下翠竹,清澈的小河,平静的小湖,兰天白云,绘成一幅幅天然的大油画,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汉江发源于秦巴山脉,江河水落差很大,江水湍急,激流险滩,暗礁密布,行船放排危险性很大。我们部队领导考察汉江后,决定沿江放排,运送木材。于是先组织人员把江上一些礁石炸掉,还清理了部分河道,以利放排安全。但是遇上江水转弯处和激流险滩,仍然要靠水手的经验和勇敢去征服。部队请了几个长年在汉江中行船、很有经验的船老大当教练,传援经验。部队选择有经验,水性好的老兵带队放排。放排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自己处理特殊情况的训练,保证人身安全。</h3> <h3>汽车从秦岭森林里把木头运到石泉江边,在较平坦的岸边沙滩上把木头排列整齐,用铁丝扒钉上下扎好钉好,再推到水里用棕绳链结起来,每串木排三至五节。木排前头插有木杆,白天挂红旗,晚上挂红灯。木排前边有人用竹篙撑着定方向,尾部有后舵,可灵活的和船头保持一致,起到正确的航行和转弯、靠岸的功能。木排中间用高出一层的地方放着生活用具,粮食、蔬菜,每组木排有3一5人负责,放排时几组木排一起走,前后招应。木排出发后在平静的江面上,顺水而下的情景,浩浩荡荡蔚蔚壮观。有一次我们开车与木排沿江并行走了一段,在前边有一处激流转弯处,看到木排象一匹野马,忽高忽低随着波浪箭一般飞流而下,前边又是一个急转弯,江水斜冲着山崖闯去,江水翻卷着浪花从侧面急流冲下。我看到这个情景真为战友捏着一汗,只见站在排头的人,手握竹篙在木排接近石崖时用力一顶,真是力搏千斤,木排擦边而过,很惊险。转过弯后,战友在木排上向我们招招手后,随着湍急的江水远去了,我们站在岸边久久的目送着。</h3> <h3>心想像这样的激流险滩在汉江上有多少处?后来听战友说在放排时候也常碰到危险,也有木排碰到江石上被打散的事情,大家就都落水了,很危险。也有豪情满怀,放歌高唱的时候,站立木排在风浪中拼搏,看到两岸青山千姿百态,象看连环画一样而过,心中就想唱“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心情是那样的豪放,作为男子汉,在江水中力挽狂澜的弄潮儿,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直到现在,每当听到“青江放排”的歌声,就想到秦巴放排的情景。最后又去捡查江边收木排的地点,木排顺江而下,到达部队的施工地段,收排人员在汉江一个大转弯处,江水比较平坦的地方设立了回收站,岸边的地上,一层层的树皮和碎木散发着木头的气味,地上很滑,我们看见几个战士手握带铁钩的竹篙,站立在漂浮在水中的木头上,用手中的竹篙钩住木头,一条一条的理顺整齐,为卷扬机拖上岸作谁备工作,他们熟练的动作,娇健的身影从这块木头上跳到那块木头上真是身轻如燕,叫人称奇。卷扬机拉起木头从水中一捆一捆的提</h3> <h3>到岸上,立刻装车。一辆一辆的汽车拉着装满的木头,开出码头,奔向各个工地。岸上机器轰鸣,装车的号声震天,一派繁忙的景象,象这样的回收点,汉江上有好几个呢。从高山峻岭的原始森林中伐木,到繁忙的汽车运输,再到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放排、收排,每个战士都象一棵棵螺丝钉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就是我们铁道兵战士在运输木材战线上的一小段,真实战斗生活的写照。回首往事,昔日汉江的激流险滩、纤夫拉船的阵阵号子声,已成遥远的过去。如今,一座座大中型水电站就象长藤结瓜一样,镶嵌在美丽的秦巴汉江之上,造福着两岸人民,汉江之水,也南水北调到达了京、津地区。我们在陕南的这些艰难经历,也成为永恒回忆。</h3> <h3>《鳄娃子》1970年我们部队从内蒙古移防到陕西省的陕南安康地区,秦岭巴山的阻挡把南北的气候分开,安康、汉中南方气候,西安、延安、北方气侯,我们北方人对当地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都感到新奇。当地的老乡叫小孩子叫“娃子”那时候我开的是北京吉普车,他们见车小就叫“车娃子”,有的老乡问我你的“车娃子”什么时候长大?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记得有一次,我开车和部队首长到宁陕县走访的趣事,宁陕县座落在秦岭山脉的角下,汉江的一条支流的上游,那里群山叠翠,到处碧绿,那里的景色真是美得让人陶醉,近处大片的稻田郁郁葱葱,公路两边潺潺的流水,流进小山村的小河里。我得车子停在了长着高高竹子景色秀美村口。首长走访我在车上等候,这时候我看到在弯曲泥泞的小路上,有几个光着屁股的小孩向我停车的地方跑来,手里还牵着一条象大壁虎一样的动物,“大约一米长”也到了我车边,这条动物被绳子从前脚和背上斜着栓着,他们象牵狗一样走到我身边,我惊奇的问?这是什么动物?他们讲是“鳄娃子”</h3> <h3>我问:它咬人吗?他们说不咬人,是从小养大的,说着还给我做示范表演呢,一个小娃子叫它张开嘴,把小手伸到长满尖牙的嘴里,它张着口不动,确实很老实的样子。我问他们喂它什么?他们说它什么都吃,猪食,剩饭,小鱼虾,有时候它也偷吃鸡、鸭、及一些小的动物,我问他们养着它干啥子?让它看家,和我们一起玩耍,听他们讲“鳄娃子”长大了近二米长,长大了就把它放回到大自然中,有的人也把它卖了换钱。后来我们在电视里从“动物世界”中得知,它是淡水鳄,也叫“扬子鳄”。虽看去挺凶恶吓人,但是它性情温和,不伤人。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在汉江的上游有野生的种群“扬子鳄”是罕见的,那时候人与大自然与动物之间是很协调的,也让我认识了“鳄娃子”。</h3> <h3>《巴山夜宿》今年春暖花开时,战友几人小聚,回忆起在部队时的一些事情,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有34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现在都已经年过半百了,战友们走后,勾起了我在部队那一段段往事的回忆。我1969年参军到铁道兵部队服役,那年部队在内蒙古施工,抢修国防战备工事。那时中苏关系恶化,形势非常严峻。东北的黑龙江上“珍宝岛”已经开战,内蒙古是边防前线,备战形势逼人,部队施工任务很繁重,那一整年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的。1970年初“正月初一”部队完成任务后又移防到陕西省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决策,抢修祖国的“大三线”之一的襄渝铁路“湖北襄樊至四川重庆”我们部队驻到了陕西安康地区。1970年底,我由师汽车营三连调入师部小车班开小车。那年我19岁,风华正茂,年青好胜,一切都争第一,在驾驶车辆技术上、安全上、维修保养车辆、卫生上、工作作风上,都是雷厉风行,各方面比较突出。记得有一次开车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那是1971年初夏,师部刚从安徽省砀山接回一辆军用面包车,“战地救护车”老班长派我开车执</h3> <p class="ql-block">行一次任务,去地处荒山野岭深处的“镇坪县”林场,送师部电影队慰问演出。“镇平县”林场在陕西与湖北的边境上,离湖北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远,那里人烟稀少,古树参天,稀有动物和稀有植物很多,听老乡说还有野人活动。路程不算远,大约200公里,时间四天左右,因为以前我开小车去过二次,那里林场的路都是新建的,路窄、弯多、坡陡、那里的道路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我愉快的接收了任务。那时候施工部队任务很重,生活艰苦,文化生活又很少,基层连队看一次电影好象过重大节日一样,那时放的电影就是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次带去的是一部刚解放的片子,奇袭,另加新闻记录片。上午我们装车,装好发电机,电影机等,正好一车,电影队派去了鲁守勤和三个女兵,小陈、小王和小李,我们都是同龄人,都很熟悉,我们开车就出发了,车辆行驶在青山绿水、重山峻岭之中,一路歌声一路笑声,中午,我们到平利县吃中午饭,大约一点钟又出发了,前边有座大山上下三十公里,道路很窄是沙土路面,弯多路险,视线不好,车辆艰难的上行。</p> <p class="ql-block">车开到山顶我们小休息一会,望着远处的重山峻岭,山上山下的苍松翠竹和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祖国的山河太壮丽了,我们一起唱起了(铁道兵战士去在四方)之歌:离别了天山千里雪,又见那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儿香,同志们呀,迈开大步朝前走,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优美的歌声在山涧回荡。我们继续赶路,开始下山了,在第一个转弯处,车行驶在路中间,突然,方向失灵了,路面很陡,沙子路面很滑,车子很重,我踩死刹车,拉紧手刹车,车子还是直直的向前面的悬崖滑去,车上的同志都惊叫起来,这时我也只能任车向下滑去,心里想到这次可能要出大事故了,车子向下滑了5米多远后,碰上了路边生长着的一墩竹子上才挡住停了下来,前轮已经离开路基滑到了松软的土里,如果再下滑半米,后果不堪设想,吓的我当时出了一身冷汗,大家都吓坏了,好危险呀!我们下车后都一脸的惊恐,心脏突突的乱跳。我经过检查是方向机下大遥背的固定镙丝从中间断掉了,它是汽车的专用配件,</p> <p class="ql-block">我跟本没法修理,我们离最近山下平利县,也有30多公里,离镇坪林场部队至少还有60多公里山路,周围根本没有人,怎么办?看看天色近晚,大家十分着急,这时正好一支我们部队车队拉木头路过,我把他们拦住说明情况,请他们帮助把车子推到公路上,把他们四人带到平利县招待所,说留一人看车,我说不方便,我不怕,你们放心吧。你们到达后马上打电话汇报情况,来人修车,再重派车来执行放电影任务。来修车时候把我的手枪和大衣、食品、水、带来。今天晚上我自己留下来看着车辆和放电影的设备。车队走了,天也渐渐黑了,因为没带武器,我找出车上修轮胎用的铁撬棍放在车上,以防万一有情况,没有吃饭肚子饿的咕咕叫,我也不敢下车,外边的蚊子、小咬、蛇很多,我就座在车里望着天空数星星。夜静了,山上森林里的野兽开始活动了,声音有远有近声音很乱,我最但心的是怕碰上森林里的大棕熊,它有八九百斤重很吓人,以前我开车曾在沿公路的河边见过几次,这里的熊不怕人,我还在胆怯时,听到竹林里碰的竹子乱响</p> <p class="ql-block">声音很大,我可能真碰上熊了?我很紧张,手里紧握着铁撬棍凝视着前方,过了一会儿在朦胧的月光下,从竹林的深处有一群小绿灯朝我这里走来,我打开车灯开关,雪亮的灯光一照,见是一群野猪,有一只大的有几百斤重,它走在最前边,后边是一大群,灯一亮吓的它们东跑西窜。平静了一段时间,突然,嗷的一声大吼!树上的一些鸟吓的乱飞,地上的野鼠呀,小兔呀一些小动物吓的也乱跑,路边的竹叶震的沙沙乱响,我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我想坏了,可能碰上大老虎了?以前我开车和首长来平头山时候,听老乡介绍过当地有三种老虎,有一品种,个子瘦小一点,能家养、能训化、能看家护院、能耕地的老虎叫“山魁”,“我们看到绘画中、有神仙、老道、身旁有虎的”可能就是这品种。第二种是常见的老虎,是“华南虎”野生的很多。还有一品种是特大形的老虎,名子叫“山草黄”力大无比,有4一5米长,它能把在地里干活的耕牛用嘴刁起来就跑,晚上如果碰上它,它那两只象大灯泡样的大眼睛放着绿光,让人不寒而栗,人和动物看到就酥软伏手就擒。叫声过了一段时间后也没</p> <p class="ql-block">看见什么动物,森林里又恢复了平静。“后来听老乡讲:你听到的声音是一只大盘羊叫的,这种羊有300多斤重,它的叫声几里路外,都能听的到,叫声吓人,但是它不伤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山下不远处有小孩子的哭声,时隐时现凄婉传来,我想在这荒山野岭中不可能有人家,可能山上的狐狸学人语吧!后来老乡说:那是山涧里的大鲵叫的声音,当地人们叫它娃娃鱼,它叫出的声音就象婴儿的啼哭。那天晚上,禽兽的叫声此起彼伏,充满着阴森恐怖的气氛,真让我提心吊胆,主要是手中没有武器,第一次碰到这种特殊的情况,肚子又饿,我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清晨,白茫茫一片,山上的雾很大,远处什么也看不见,大约到了十点左右有一个老乡上山采竹笋,发现路边的汽车就过来了,我和他谈了起来,他问?解放军小同志你一个人在山上过的夜?你胆子真大!我嘴上说:这没什么,我不怕。但我心里想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你一个人,一夜心惊胆颤,吓死我了。我看他很健谈,还向他了解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等。从他的谈话中这知道了解放前夕</p> <p class="ql-block">周围城市和周边省都已解放,国民党有二个整编师外逃无望,就在当地解散了,现在本地的治安也不太好,“文革”中很乱。现在老百姓生活很苦,这地方人烟稀少,很荒凉,野兽很多,叫我小心一点,临走还送给我几个大竹笋。中午,部队重派的货车到了,也把在平利县的四人一块带来了,给我带来了罐头、饼干、水、馒头、大衣、和我的手枪。说明天修理车到,他们装上电影设备去执行放影任务了。今天晚上我就不怕了,有武器、有吃的,有大衣,我把座垫打开是一张小床,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这天晚上阴天下雨,外边黑的什么也看不见,雨停以后我听到车周围有动静,我想可能白天吃剩的罐头,丢的盒子有香味引来的动物,我敲一敲车子外边就静一会儿,过一段时间外边又乱了,我一开车灯,看见有刺猬、獾、野鼠等等,看到灯下照到的有十几个,看不见的估计可能不少,车灯一亮吓的它们乱跑,这一夜我在和它们逗乐,也没睡好。第三天中午,部队的修理工程车到了,车子很大,是黄河汽车改装的,很先进,车、钳、刨</p> <p class="ql-block">洗、电汽焊都有。大家问候完后,停好车,开始工作,因为路窄,我的车子低,工作很不方便,用汽焊把断在里边的镙丝取出来,镙丝是专用的钢材型号,工程车上没带来,再派人回部队去取,这天任务是完不成了。这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吃完饭后,在打扑克,工程车上有发电设备,灯光给山顶带来了生机。后半夜我们留一个值班的,我们睡了一个好觉。第四天早晨,晴空万里,远处的群山层峦叠嶂,白云在山下飘浮,周围的苍松翠竹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地上开着多种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树林里百鸟啼鸣,我们也在歌唱,空气太爽了,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这景色真象电影里的仙境,我提着水桶到山涧小溪里提水,发现水里很多、很多的河蟹,一会儿我就捉了半水桶,还捉了几条小娃娃鱼,又采了好多鲜竹笋回来。</p> <p class="ql-block">上午去部队取材料的人回来了,大家忙起来了,加工好配件后,再安装好,我们开始返回部队。中午,我们到山下平利县招待所吃饭,厨师看到我提着河蟹就说用它给我们做个特色菜,给大家品尝。见他用两块很干净的石头,把河蟹敲的很碎,放入纱布中拧出汁水,这时锅里的水刚好煮开,汁水入锅后遇热马上漂起来,好象做的小豆腐一样,白白的闻着就一阵阵清香味,少放一点盐,再加一点香菜末,味道太美了,也是我第一次吃到这样美味的河蟹汤,吃后让人回味无穷,至今不忘。下午安全返回部队,我向首长汇报了这次遇险的情况,又重新执行别的任务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转眼之间己经三十多年了,每当说起在部队丰富多彩的战斗生话和经历,我就想起次四天三夜的经历,它依然深深的烙在我脑海的记忆中(原载2002年7月19日《淄博日报》)</p> <h3>《陕南趣事》……《鳝鱼》部队到达陕西安康后,我看到集市上用竹竿挑着卖蛇的人很多,它有一米长左右,我怕蛇所以不敢靠前,后来听战友们说那不是蛇,是鳝鱼,我问怎样分辨呢?他们讲蛇头是三角形,尾巴是尖的,鳝鱼头是卵形,尾巴是泥鳅尾巴,鳝鱼有多个品种:黄鳝、黑鳝、花鳝等。听战友讲这里的鳝鱼可能是在全国长的最大的品种,在集市上卖的一般有一斤多重,大的有二斤多重。我们班里有时候自己做菜,他们做的鳝鱼刚开始我不敢吃,以后吃了才知道味道很香。有一天,战友刘二龙、吴正荣说晚上和我一起捉鳝鱼,我很高兴也很新奇,我们每人准备好五节手电筒,水桶、铁夹子、铁夹子是专门做的,样子象夹峰窝煤的钳子,有五十公分高,但是这夹子一边有两个爪,一边有一个爪,因为鳝鱼很滑,用三个爪夹住它很牢固。大约晚上八点多钟我们沿着稻田的田埂向深处去,我走在后边,一会儿我们就散开了,我用手电对着稻田深处照了一会儿,只见从稻田的深处有五、六条抬着头游的很快的蛇向我游来。</h3> <h3>因为我第一次捉黄鳝,对它的习性,在稻田里怎么游动不知道,地上的蛇我是见过怎么跑的,鳝鱼在水里游的飞快,我认为是水蛇,吓的我向后跑,一边跑一边叫蛇!蛇!我跑它在水里追赶着我,我一口气跑到路上,说吓死我了,我碰上了多条蛇的进攻。战友笑着说:不是蛇,是鳝鱼,你把手电关了,它就不追你了,原来鳝鱼喜欢灯光,看见灯光就游来,游来后它在看灯,这时你用夹子夹住它放到筒里就是,很容易,一会儿小刘、小吴提着桶满载而归。这是我第一次捉鳝鱼的经历,战友们讲起来就笑我。以后再去捉,知道了它的习性也就不怕了。过了几天他俩和我讲白天去钓鳝鱼,我说行呀,我真没有见过钓鳝鱼,他们用自行车轮子上的附条磨成针尖样子,弯成钩子,在后边用木片和布做成一个手把,在菜地里挖了些大蚯蚓,带着水桶我们就去了。我们部队周围都里大片的稻田,我们来到田埂上,开始寻找离水面较近的洞口,我发现一个,只见小刘用蚯蚓套在钩子上,留下一小部分还动样子还真象一条活蚯蚓,他慢慢地在洞口转着向下伸去,鳝鱼的习性头都朝着洞口,鳝鱼一</h3> <h3>看是一条送上门来的活蚯蚓,便张开大嘴,一口咬住,小刘往上一提,好家伙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花鳝被钓上来了。用这种方法,我们一会儿就捉了十几条,够了!回来后我们开始做菜,只见小刘用钉子把鳝鱼头钉到木板上,再用手钳夹住它的尾巴,拉直,用小刀横竖两刀分中割开,一条鳝鱼成四片长条,切去头、尾、内脏、中骨、再切成十公分长的段块,十几条鳝鱼就一小盆。先炸,在鳝鱼条上倒点酱油,盐拌均匀,洒上面粉,油烧开后,再炸,出锅的鳝鱼条上再洒上花椒粉,味道很香。炒:用油先煸炒一会儿,去油,加葱、姜、酱油、盐炒出的味道更美。炖:加清水、姜、蒜片、盐用慢火炖,做出的汤、清香溢口,听说喝鳝鱼汤夏天身上不长痱子,有保健功能,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做出一顿丰盛的鳝鱼宴,回想起来真有趣。</h3> <h3>《大公鸡与黄鼠狼》在陕西南部山区,老乡的家里都习惯养一只五花大公鸡,有二三十斤重,起到了看家护院和报时的作用,这种大公鸡,就像年画上画的一样,一个胖娃娃骑在鸡背上,神龙活现,那样好看漂亮!它那在院子里抬头大步大步的走,高昂挺胸的样子,真有点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派。如果家里去了陌生人,你休想进家门,它咯咯咯咯的叫着,不时的飞起来,舞动着它那锋利的足爪,追逐威胁,就象一个忠于职守的门神。它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可以吃掉消灭一些有毒有害的动物,如毒蛇、毒蜘蛛、蝎子、蜈蚣、老鼠等等起到了保护家园的作用。有的人家还再养一只狗,鸡和狗和平共处,各负其责的看家护院,造就鸡犬之声相闻的田园美景。我们机关食堂出车去农村拉菜,看到大公鸡很可爱,就买一只回来,放到食堂院子里,让它来对付老鼠和小虫子一类的东西,没事大家也逗它玩,它很利害,它那漂亮的五花羽毛实在是招人喜欢。但是它也有剋星,有一次听到大公鸡一阵阵的惨叫声,大家分头去找,远远的看到一只黄鼠狼骑在大公鸡背上,前脚抱着它的脖子,咬着</h3> <h3>鸡头,用尾巴抽打着大公鸡,在后院里转圈,大公鸡疼得惨叫着,连飞带跑,黄鼠狼尾巴向左打,鸡向右跑,向右打,鸡向左跑,一会儿便高声惨叫着飞过了院墙,落到外边的树林里了。我们跑出去在树林里也没有找到,气得管理科陈科长大骂一顿,真疼人,一只那么大的大公鸡会叫一只小小的黄鼠狼在光天化日下给抢走了。我们去找的几个人也气的不行,如果以后捉住它决不轻饶。恰巧过了几天,八一电影制片厂带着飞机来我们部队拍“襄一渝铁路”记录片的外景,我开面包车负责接送人员。有一天,我开车到飞机旁停车后,空旷的机场里,突然有一只黄鼠狼闪电似的跑进了,在飞机旁边躺着的一条水泥电线杆里。捉住它!捉住它!一定要捉住它!我、飞行员、机师、报务员、大家把水泥电线杆两头堵住,爬到地上往里边瞅,黑洞洞的线杆里有两只明亮的绿色小眼睛也在惊恐地张望,怎么把它弄出来呢?机师小王把盖飞机发动机的两块篷布一头一块堵住洞口,一头堵死,另一头在篷布中间用手做出一个小洞垫着篷布防止它咬人,</h3> <h3>它如果进入小洞中,用手马上掐住它,我把车上的板手、铁棍、钳子、分给大家拿着从堵死的那头开始敲打,慢慢地往这头走,我估计里边的响声很大,赶到中间时候小王高声叫捉住了,大家一阵高兴都围过去看,突然闻到一阵奇臭无比的味道,哇!哇!闻到后就想吐,大家捂着鼻子都跑开了,小王还在握着它,大喊:你们快来帮帮忙,臭死我了!我们在远处喊,坚持住!坚持住!过了一阵我们才过去,我从车上取了一根细电线,拴住它的后小爪上,对小王说你松手吧,小王说可把我解放了,我现在感到熏的恶心、头痛。把它放在地上它一动不动,小王是不是用劲太大把它掐死了?有得说它狡猾狡猾的会装死,一定握好电线。小刘用打火机烧了它爪子下,它马上上窜下跳起来,引得大家大笑,这时飞机场的政委来了,他说要用黄鼠狼的尾巴毛制作高级毛笔,我们就交给了他。以后的几天里,每当我们走到飞机旁边,就从蓬布上传来阵阵的恶臭味,大家就笑,这黄鼠狼的怪味道还真有点回味无穷呢!</h3> <h3>《捉团鱼》1970年我们部队转战到陕西安康地区,我们发现当地老百姓不吃团鱼,“我们叫它鳖”他们在汉江里、河里打鱼时捕到的团鱼后都丢到水里去。在江里、河里有很多团鱼。我认识了一个当地的老乡姓丁,他每个集都带几十个团鱼去卖,我认为是他自己养殖的,听他讲后才知道他是现捉现卖。他住在离安康不远的一个小村里,每次都是沿河走来赶集,背着一个用竹子编的篓子,拿一个一米多长的铁叉子,顺着沙滩走,边走边捉团鱼,凭着他多年的经验查看团鱼在沙滩上的痕迹,看准它在沙滩下隐藏的位置,用铁叉插下去向上一挑就是一个团鱼,捡起来放到竹篓里,有时候能捉到四、五十只呢!那时团鱼很便宜,几毛钱一个,对他来说这是一笔大收入。熟悉后,他给我介绍了几个捉团鱼的方法:一,是捉,清晨要早起床,在天朦朦亮时到沿河边较平的菜地去捉,如果有斜坡的地方,团鱼发现有人,它马上立起来象车轮一样一下子就滚走了。早晨正是它觅食的时候,喜欢吃蚯蚓,小虫子,蔬菜等,天一亮它又回到水里或是沙里去了。</h3> <h3>以后我们按照这种方法还真捉到了几只。二,是踩,在稻田里或水里用脚踩到了团鱼,怎么才能捉出来呢?它在水里、泥里时候不咬人,一离开水或泥沙里它就咬人,不懂它习性的人就会被它咬伤,如果怕咬,没办法就放弃。老丁告诉我他多年的经验,看太阳,它在水里、泥里、头始终向着太阳,好象地上的向日葵一样,这时你用一只手,手心对着它出头的地方,另一只手从后边搬起来就是,它头伸不出来就不会咬人。如果万一被咬住了,还有一个解救的办法,它咬住不松口,你马上用两个手指甲掐着它的鼻孔,它喘不动气就松口了。三,是钓,在比较平静的河边,水塘里用钓勾钓,钓饵最好用田里的大蚯蚓或鸡肠子、新鲜的生猪肝,在水里它喜欢吃腥的东西用这种方法我们也钓到多个。有一次,我们到河湾去炸鱼,炸响过后从水里漂起几个团鱼,我们就下水去捉,我游到团鱼附近时,有一个团鱼一下在水面上奔跑起来,样子象我们在河边甩石头打水漂一样快,它在水面上跑了一段后,很快又沉入水中。那时我才知道团鱼还有这样的一种特殊本能。</h3> <h3>团鱼吃法有多种做法,我介绍一种做法很好吃,捉回活的团鱼放到锅里“最好是沙锅”,加好凉水盖好盖子,压上重物,锅里水一热它在里边乱动,看到锅里水开始冒水泡时候,把它捞出来放到冷水里,这时它身上一层薄皮用手一搓就掉了,用刀在边沿上割一圈,两手在上下盖中间掰成两片,把内脏去掉洗净,放入锅里重新加水,再加上大片生姜、盐用慢火炖,一会儿就香气四溢了,这叫清炖甲鱼汤。随着时光的流逝已三十多年了,有时回想起在部队那段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我的记忆里愈远愈请晰,真是回味有趣。(原载2002年9月27日《淄博日报》)</h3> <h3>《火石岩遇险》1971年,有一次我开着战地面包车和李副总工程师等几人去52团,了解岚河车站大爆破后的一些进度情况。去时一切顺利,下午在返回师部时候,离52团二营火石岩隧道不远处的路上,发生了一次极度危险的事故,直到今天回想起来也还心惊胆战的。这一段路是沿江边筑起来的路,有一段还是靠在悬崖边上,建起的窄路,外边就是滚滚的汉江,水流湍急,浪花飞溅,汉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小弯,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吴正荣开车送师里杨参谋长去工地捡查工作,在此地出了一次事故,当时他开着车正走着,突然,从山上滚下几块石头,速度极快,小吴一看落石反应很快,马上刹车,已经迟了一步,一块不大的石头打破前挡风玻璃而入,后边几块落到了车前,那块碗口大的石头正打在杨参谋长的头上,从头上滑下来又打在锁骨上,幸好车蓬一挡、玻璃一挡、他头上带着安全帽又一挡,石头打在了锁骨上,把锁骨打断了,如果不带安全帽,如果车速再稍快一点,那些落石都砸在车上,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我也走在这段路上,不时的上下张望,心里很紧张,突然,车子一下子方向失灵,我一感觉到不对头,马上脚刹车、手刹车,一起并用,</h3> <p class="ql-block">车轮子一段急刹车后,车辆停在了江边的边沿上,再挪动一点就会滚落到汉江里去了。吓的我出了一身的冷汗,车上李副总工程师等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小侯怎么急刹车?车子坏了吗?我说差一点我们都进汉江里了,我和他们讲方向失灵的事情,他们才感到后果的严重性,都说你头脑清醒反应快,处理问题果断。这时前后堵了很多车,没有方向也没法拉车,怎么办?我去二营工地叫人,正好碰上几个战友老乡,我说车子坏了,请帮忙推到工地上来,在大家的努力下,前轮一边一个人扳动着轮子控制方向,后边的人慢慢的推车,从公路上一点一点的移到了二营的工地上,李副总工程师等人坐着别的车走了,师部来了大货车和吊车,把车放到货车上拉了回去。回到师部后,老班长找领导反映,这车不能再开了,车体设计结构不合理,以后再开一定会出大事故,小侯开这个车,已经是第二次出事了,首长同意以后不再用这部车了。后来这辆车给了师医院在市内跑一跑。这是我在52团二营,火石岩隧道附近发生的又一惊心动魄的险情。2017年《悠悠军旅情》《一》写于博山双山</p><p class="ql-block">铁道兵十一师侯本文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