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象的印度

霜叶

<h3>  终于去了印度并且平安返回。</h3><h3> 17天里,去了加尔各答、瓦拉纳西、阿格拉、斋浦尔、乌代布尔、焦特布尔、阿姆利则、德里8个城市,这是一条北印度金三角线路;短暂的十几天里,我见识了不同于想像中、不同于文章描述、不同于摄影照片,它们让印度在我的头脑里变得立体、生动,完全超乎想象。<br></h3><h3><br></h3> <h3>  我们辗转在印度不同的城市,乘坐了火车、大巴、飞机,市内交通主要靠突突车(就是三轮摩托车),也包过有空调的轿车。总之几乎把印度的各式交通工具都体验了一把。</h3><h3><br></h3><h3> 从印度回来接受的最多的问题是印度怎么样,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国家真的很难用几句话来进行准确的描述,这次我们只走了印度的北部,并且每个城市都是走马观花呆一天,都是以一个外国人的心态在观察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浮光掠影,但是在这十几天,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印度的多样性,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生活、贵族的奢华与穷人的贫困、辉煌的古堡和窄小的巷子、夸张的色彩和多样的宗教、尖锐的噪音和辛辣的食物,所有这一切同时充斥你的感官,浸透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让你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刺激,总而言之,此次之行是一场华丽的体验之旅。</h3><h3><br></h3> <h3>  一、泰姫陵</h3><h3><br></h3><h3> 提起泰姬陵人人都知道,可是说起阿格拉估计很多人都不了解,应该说阿格拉因为有泰姬陵才被大家所熟知吧,也是来印度旅游的人必到的城市。 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是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所在地。</h3><h3>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 泰姬陵的美毋庸置疑的,无法用语言描述她的美,只能亲自去体会。<br></h3><h3>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面颊上一滴永恒的眼泪",一个凄美的比喻背后必然有着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阿姬曼 巴奴这个来自波斯的女子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入宫19年,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国王沙贾汗的荣辱征战,沙贾汗封她为泰姬 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对她宠爱至极,可自古红颜多命薄,泰姬玛哈在升下第十四个孩子之后香消玉殒,得知死讯的沙贾汗一夜白头,于是他动用了王室特权,倾举国之力,耗钱财无数,历时22年为爱妻泰姬玛哈写下了这段瑰丽的绝响。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奥朗则布(Aurangzeb)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姬蔓·芭奴的身旁。</h3><h3>尽管有人说,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背后不知堆砌着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时空的思恋,有生死相随的爱情,泰姬陵依然超越着简单地建筑学意义默默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h3><h3><br></h3> <h3>  一直在想应该要用什么词来形容泰姬陵是最合适的,辉煌、传奇、伟大,好像都不贴切,印度人称泰姬陵为"Monument of Love"。个人认为这座建筑物背后的故事其实更震憾人心吧,这座因为爱而建的建筑,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h3><h3> 9月28日,我们从瓦纳拉西乘17:20分的火车到阿格拉,本应该是早上6点10分到,可晚点了4个多小时,到了中午才到阿格拉。<br></h3><h3><br></h3> <h3>来泰姬陵怎么能够不穿印度的莎丽呢,在瓦拉纳西我们四个女人就买好不同颜色的莎丽,要在美丽的泰姬陵留下有纪念意义的身影,其实还不是女人天性爱美在做怪。由于不会穿一路上也是笑料百出。莎丽其实就是一块长长的布,完全不需要量体裁衣,但是配莎丽的小上衣和裙子内衬却是要按各自身材来现做的,由于第二天就要离开,来不及现做,就买了那块长长的布,配上自已的T恤当上衣,把睡裤当衬裙。按店里的伙计教我们的穿法把那块长长的布裹上身,走在阿格拉的街头,回头率百分百,刚开始还洋洋得意,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我们穿错了!在泰姬陵前,印度的阿婆们都忍不住上前围住我们,现场就把我们的莎丽扒下来教我们穿。不过经过一番折腾我们总算迈得开脚了,穿得有点自如。</h3><h3><br></h3> <h3>阿格拉除了泰姬陵还有阿格拉堡,以及西南方向37公里处的阿克巴大帝时期的都城遗址。个人认为阿格拉你只需参观泰姬陵和阿格拉堡,其他可一概忽略不计,如果时间多,你可静静地在泰姬陵欣赏她不同时刻的美。</h3><h3><br></h3><h3> 阿格拉堡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楼,极目远眺,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与阿格拉堡遥遥相对。据说,当年沙贾汗王被幽禁在这座古堡时,就是经常默默地坐在小楼中,怀着无限的思念之情,望向泰姬陵,似乎在倾诉他那一颗孤寂哀伤的心。在这又让我们见识了一把什么是真爱!</h3><h3><br></h3><h3> </h3> <h3>  二、时光停滞的瓦拉纳西</h3><h3><br></h3><h3> 只要对印度有一点了解,一定会知道这座城市,只要来印度旅游,也一定会到瓦拉纳西,因为这里有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瓦拉纳西被印度人称为印度之光,相传6000年前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到6世纪,瓦拉纳西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摩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郊西北方向10公里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到这里朝圣,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br></h3><h3> 印度教教徒有四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圣城瓦拉纳西。<br></h3><h3> 我们到达瓦拉纳西时已是上午9点,预订的酒店是在恒河边上,还没到酒店,我们就开始对这个城市的脏、乱、差有了切身的体会。因为对酒店位置最终无法确定,我们在恒河边上的小巷子里穿行了一段,狭窄的小街,充满了小店和牛屎的石板路,还有神牛赖在地上,垃圾散落在路上,散发着刺鼻难闻的味道。<br></h3><h3> 走出小巷到瓦拉纳西的街头的十字路口,更是一片混乱。天空上密布各种不同的电缆电线,线路不是一个方向,而是无数方向,东拉西扯的。地面上有三轮车、马车、自行车、汽车、吉普车、摩托车、行人和牛,还有羊和狗,行人有提着的、扛着的、头上顶着的,还有甩着两只空手的闲人,在没有任何交通划分和标志的街道上穿梭,只有在最后一秒钟才与对面车辆互相躲闪,几厘米之内擦身而过,扬起的灰土直扑你祼露在外面的肌肤,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味道充斥你的嗅觉。汽车喇叭、摩托车汽笛、自行车铃声和各种人声,同时震撼着你的耳膜,在所有噪音的合奏中,你只想着赶紧逃离。但奇怪的是,我们没有看见塞车的场景,没有道路划分,没有路灯和交通标志,没有警察的指挥棒,但瓦拉纳西人自有他们自己的规则。</h3><h3> 来之前对瓦拉纳西的脏乱差早有耳闻,但真的置身其中,说实在还是让我大开眼界,整座城市就像一个沸腾的集市,而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居然也其乐融融。<br></h3><h3><br></h3><h3><br></h3> <h3>夜幕降临,祭祀的歌声便在恒河岸边响起,来自各地的信徒和游客都会聚集到恒河边主石阶码头,河面游船如织,坐满了人,等待古老祭祀仪式的开始。在神秘恢弘的音乐和鼓声的伴奏下,身着华丽神服的祭司,手执法器在炫目的烛火和缭绕的烟雾中,翩然起舞吟唱祭文。</h3><h3><br></h3><h3><br></h3> <h3>  其实相对于恒河的夜祭,我更喜欢的是恒河的早晨。清晨沿着河边慢慢走,太阳在河对岸慢慢升起,游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船上的人留下美丽的剪影。当你置身于一群穿着民族服装,于你完全不同的人群中,站在瓦拉纳西的码头上,看着缓缓流动的恒河水,看着虔诚的信徒在河里沐浴,看着老人用木枝和手指刷牙,衣服和围布也在恒河里洗涮,岸边有人歌唱祈祷,有人瑜珈修炼,有人闭目冥想,女人的纱丽晒在栏杆上,仿佛一片色彩的画卷,沿岸的庙宇、城堡呈现出丰富的暖色,你会深深体会到时光似乎停滞在几百年前甚至是千年前。</h3><h3> 虽然这里足够脏足够乱,但我依然对这个印度圣城怀有强烈的重返欲望,古老、陈旧、堆积、阻塞、发霉、神秘、沉重、窒息、永恒,任何一个词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注解。<br></h3><h3><br></h3><h3><br></h3> <h3>  三、粉城斋普尔</h3><h3><br></h3><h3> 光听这名字你就知道这个城市以粉色而得名,难以想象一个城市用这么女人的色彩。而当你参观完当地的建筑你自然就会明白了。</h3><h3> 沙漠之邦的拉贾斯坦,曾经是多个王国聚集的地域。18世纪初,这块土地上还有数不清的土邦,大大小小的土邦主纷纷占地为王,其中有一位杰出的土邦主,他叫杰邦·辛格,是斋普尔这座独特城市的创建者。为了使这座城市与众不同,更加美丽,对城市实行了"色彩控制",下令把全城的房屋都涂成粉红色,规定建筑物必须用浅沙岩建造,为斋普尔赢得了"粉红色之城"、"玫瑰城"的美誉。听到这个故事,感觉印度的帝王都有童趣,也具有一定的诗人气质,才会有这么浪漫的想法,并且还付诸行动。<br></h3><h3><br></h3><h3><br></h3> <h3>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风宫(Hawa Mahal)采用传统伊斯兰式建筑,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954扇窗户设计巧妙,让凉风轻轻透进来,它们不仅是当年嫔妃们了望外面世界的窗口,也被打上了印度西部风情文化窗口的烙印。</h3><h3><br></h3><h3><br></h3> <h3>  琥珀堡位于一座能俯瞰斋普尔的山丘之上,是印度古代藩王于1592年建立的都城。琥珀堡远看犹如琥珀,故称琥珀堡。堡内规模宏大华丽,最著名的是镜之宫尤其瑰丽,用玻璃嵌壁,阳光反射下,熠熠生辉。<br></h3><h3><br></h3><h3><br></h3> <h3>水之宫殿是16世纪时期,斋普尔君主为避暑,命人在人工湖中兴建的。水之宫犹如湖面上的一颗明珠。刚好我们是落日时分到达水宫,在夕阳下看水宫的风景尤其迷人。</h3><h3><br></h3><h3><br></h3> <h3>  四、白城乌代布尔</h3><h3><br></h3><h3> 乌代布尔又号称"白城",因为整座城市的建筑都是白色的,蓝蓝的天,白白的墙,再加上一湾皮丘拉湖水,安静怡然。由于这里的画风和印度其他喧闹的城市太不相同了,反差巨大,所以才更让人惊艳。</h3><h3> 有人曾在这里留言"在乌代布尔呆上几天,普通人都成了诗人",这里号称是全印度最浪漫的城市,其实浪漫不浪漫,全在各人心境,有时在夕阳下,看到一只鸟飞过你都会觉得很浪漫。<br></h3><h3><br></h3><h3><br></h3> <h3>夜里9点多,到了乌代布尔火车站,就发现这个火车站干净、安静,和以往我们经过的所有火车站都不相同。清晨6点起来,站在旅馆的露台上,就能看到皮丘拉湖,看到湖中宫殿,这这栋白色宫殿建造于1746年,是贾哥·辛格二世在位时用纯白大理石和花岗岩修造的夏季行宫。如今,它已成为世界顶级的豪华酒店,这座豪华的宫殿坐落于皮丘拉湖中心的一个小岛上。</h3><h3><br></h3><h3><br></h3> <h3>  它的外墙体是用纯白大理石所建造,这种刺目的白色与湖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说里面有独特的大拱门、精雕细琢的大理石入口,以及刻有浮雕的屏风和用壁画装饰的天花板。湖中宫殿也曾是电影007系列《八爪女》的拍摄地,通往这里的船只允许住客乘坐,如果不是住客,只能提前很长时间预约。</h3><h3> 一个房间最低价格为3700元人民币,想想我们全程在印度旅行的预算也就4000元人民币,好吧,我们只有远观的份了。3700元的我们住不起,吃个3700卢比的晚餐总吃得起吧,晚上大家在湖边找了个最佳天台上的露天餐厅,拿着刀叉装模作样地吃着晚餐,欣赏着风景。回家后朋友批评怎么样也要住上一晚啊,找点印度贵族的感觉啊,这辈子你可能都再不会去到这了,想想也是,钱赚来不就是用来花的吗?<br></h3><h3><br></h3><h3><br></h3> <h3>  大家最大的感叹是在印度贫富差距的巨大。这里有最辉煌的城堡,最奢华的酒店,王室贵族以及部分人群享受着最奢糜的生活,而转头之间我们看到的却是潦倒的穷人。</h3><h3> 乌代布尔有很多景点,都在市区走几步就可到达,巷子也很干净,除了时不时会有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有点烦人之外,两边都是各式各样的出售旅游商品的特色小店,没事逛逛也很惬意,特别是这里的细密画很有特色,我也忍不住买了一幅带回家。<br></h3><h3> 其实这里更适合什么也不做,适合看太阳慢慢升起,瞧落日西下,望鸟儿飞过,在露台上,吃着晚餐吹着风,享受异国情调度假发呆的地方。<br></h3><h3><br></h3><h3><br></h3> <h3>  五、蓝城焦特布尔</h3><h3><br></h3><h3>来之前就很期待焦特布尔了,因为看过一张法国摄影师拍的焦特布尔,知道这里所有房屋都被漆成蓝色,据说这是因为印度所信奉的神Brahmin的皮肤是蓝色的,也有说是因为当年国王喜欢蓝色,下令将全城的房子涂刷。</h3><h3>从乌代布尔到焦特布尔没有铁路,我们只能选择大巴,虽然买的是空调大巴,但一路上都没享受到空调,公路比我们想像得好,就像我国的省道,但是开得很慢,只有200多公里可从早上8点开到下午2点半才到。<br></h3><h3><br></h3><h3><br></h3> <h3>焦特布尔有建在巨崖之上的古时王宫梅兰伽尔城堡,城门上还能看到当年敌人炮火攻击的痕迹。王族后代将它建成了博物馆,还建立了基金会用以维护,有十几种语言的随身听解说,是我去过的唯一有中文语音讲解的景点,其中穿插的故事生动有趣,可以一边参观一边上一堂生动的印度历史课。里面有奢华的房间、精雕细琢的石刻和优美的彩色玻璃。</h3><h3><br></h3><h3><br></h3> <h3>当我站在梅兰伽尔城堡炮台的城墙上,看到全城的蓝色房屋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下,还是激动万分。焦特布尔的人们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些蓝色的格子里,开着小店,做着生意,拜庙祭神,熙熙攘攘地生活着。</h3><h3><br></h3><h3><br></h3> <h3>清晨蓝城的巷子里和白天的喧闹完全不同,一片宁静,走到钟楼下,发现著名的古堡距离我们咫尺之遥,初升的阳光把古堡衬得更加雄伟。</h3><h3><br></h3><h3><br></h3> <h3>清晨路上大多是早起匆匆去上学的学生,每当我举起相机,可爱的学生都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甚至还会给我们摆个POSE。</h3><h3><br></h3><h3><br></h3> <h3>  六、阿姆利则</h3><h3><br></h3><h3> 阿姆利则金庙是印度锡克教的最大一个寺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市中心,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h3><h3> 这座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建筑,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既有伊斯兰教建筑的肃穆庄重,又有印度教建筑的绚丽璀璨。金庙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食堂,每天24小时为数万朝圣的教众和游客免费提供食物,因为锡克教教义要求扶贫济弱,向穷人施舍食物,同时也认为人只有在饱腹以后才能够真正去思考人生,学习教义。因为免费提供食物,每天来这里吃饭的贫民络绎不绝,金庙美名远播。</h3><h3><br></h3><h3><br></h3> <h3>  因为金庙,所以临时改变行程,放弃了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改道阿姆利则,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只能选择飞机,于是花了700元人民币从焦特布尔经德里中转到阿姆利则。焦特布尔机场很小,看上去好像是军用机场改成民用的,所以在机场上有好多军人, 并且禁止拍照。上机之前大家想肯定是小飞机,可是没想到竞然还是带螺旋桨的飞机,飞机起飞后一直在颠簸状态,过了十几分钟才停止。飞机落地后,大家才松了口气,好在从德里飞往阿姆利则的是大飞机。</h3><h3><br></h3><h3><br></h3> <h3>晚上7点到达阿姆利则,在机场里订了出租车,预订的酒店在金庙边上。可是出租车到了一个路口忽然停下来,意思要我们改换突突车,大家以为遇到黑司机了自然不肯下车,要求一定要到酒店。司机不会说英语,这时来了个警察一番交涉司机不得不又前行。走了不到一分钟我们就看到金庙了,可是人越来越多,开始堵车,只能三步一停慢慢地走,司机根本不知道我们预订的酒店在哪,转着金庙绕了一圈还是没找到,看来我们错怪司机了,因为怕塞车,所以他才不肯进来的。大家决定还是下车步行自已找吧。虽然是晚上,可金庙还是热闹非凡,许多教徒正在围着金庙朝拜。可是看到我们这群和他们有着明显差别的脸孔的人,也许因为好奇心吧,许多人停下来围着我们,在这陌生的地方被一群人高马大的男人包围着,想到国内一些报道,真是心生恐惧,庆幸我们还有两个男生在。印度人指路也是相当不可靠,问了几个人都说往这往那,可是到最后发现我们只是绕着金庙又走回原地。天无绝人之路啊,就在心生绝望之际,回头之间在一个小巷子里看到预订酒店小小的招牌。不过高兴太早,预订酒店又出一些状况,说没收到网站的钱,折腾了一小时,才另找地方住下,大家都累得要命,只好放弃晚上去金庙的打算,洗洗睡了。</h3><h3><br></h3><h3><br></h3> <h3>第二天大家起得大早,去金庙看日出。金庙坐落于一个水池中央,金光闪闪,所有进来的人都得脱鞋,有寄存鞋子的地方,有个小水池让大家冲脚,并且女人得披头巾,男人要戴帽子方可进入。虽然太阳还没升起可是金庙已经有许多教徒了,这里非常干净,并且还很安静,与外面的喧闹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有些人在水池里沐浴和祷告,有些人围着金庙行走朝拜,有些人坐在地上静静地冥想。而我们这群异类一进入就成了大家围观的对象,但是大家都是很友善的,朝着我们微笑,与昨晚的的感觉完全不同。不时有人邀请和我们合照,真有被当成明星的感觉,虽然觉得有点傻,到最后不厌其烦开始拒绝,有人就把我们当背景拍照。</h3><h3><br></h3><h3><br></h3> <h3>下午我们还去去到与巴基斯坦连接的瓦卡边境口岸看一场别开生面的降旗仪式。自从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士兵每天下午都会在边境口岸举行闭关降旗仪式,并逐渐形成如今带有表演性质的旅游项目,但不需要门票是免费的,个人认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天下午,两国游客云集边境,一起观看降旗仪式,两国士兵使尽浑身解数表演逗趣,观众山呼海啸,非常欢乐。</h3><h3><br></h3><h3><br></h3> <h3>  七、印象加尔各答</h3><h3><br></h3><h3> 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城市,在殖民地时期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也是全印度第四大城市,现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还能看到很多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建筑。由于是我们的第一站,在这里对印度有了许多第一次的体验,足以在我心中留下不灭的烙印。</h3><h3> 在加尔各答我们第一次尝试了在市内乘公共汽车,早上吃完早餐要赶去火车站寄存行李,在旅馆前和出租车司机交涉一通,出租车司机不知是因为价格还是路远总之就是不肯去,旅馆老板告诉我们马路对面就有直达火车站的公交车。好吧,大家都背着大包站在路边等,这时看到一辆辆破旧不堪的公交车驶过,大部分公交车都是人满为患,并且都没有门。快要到站时,像汽笛和哨子一样尖叫的喇叭声就响起,一个像售票员的人在门口吆喝着,可车到站了却不停下来,只是慢了点,然后要乘车的人跟着车边跑边上了车。在印度没有好体力真的是公车都乘不了的,开始心里发怵,我们各个背着50升以上的大包,怎么能做到边跑边挤上车啊?好在我们要等的公车来时,可能看我们是外国人,司机很仁慈地把车停下来让我们上了车。</h3><h3><br></h3><h3><br></h3> <h3><br></h3><h3> 维多利亚纪念堂是为纪念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加冕成为印度女皇于1906年开始兴建的,于1921年完工。纪念堂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融汇了欧洲古典主义与莫卧儿王朝建筑的特点,是加尔各答为人称道的地标式建筑。这个城市完全是因为英国人殖民而形成,17世纪末年,殖民者最早来到此处时,这里是三个小村庄,后来它成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主要据点,并于1772年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一直到1911年被德里取代。</h3><h3><br></h3><h3><br></h3> <h3>  八、遭遇印度火车</h3><h3><br></h3><h3> 在印度旅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主要就是靠火车,此次之行我们一共乘坐了5次火车,只有一次晚点了4个小时,其他都是准时出发和到达,印度火车还是比我们想像中的靠谱。印度列车分为空调卧铺、空调座位、无空调卧铺和一般硬座。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买的都是带空调的卧铺和座位。听说印度一般民众乘坐硬座车厢是免费的,这个没有考证过。<br></h3><h3> 印度的火车没有检票口,检票工作是在车上进行的,一旦发现无票乘车将处以高额罚款,而这基本解决了上车排队拥堵的问题。印度火车和天朝火车有个很大不同,就是并不是买票后人手一张车票,在网上预订的车票,并不显示你的座位号,只有发车前,车站会把同一车厢的乘客名单、车厢、铺位号,打印一张贴在站台前和车厢外,你要找到自已的名字确认车厢和座位就可上车了。在窗口买票也是一伙人的名字打印在一张车票上。</h3><h3> 我们买的高等级的卧铺车厢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只是开动时会有人来核对一下我们的名字和铺位。列车的门是自已可以打开的,到站了就自已把门打开下车,有时车门就没关过。并且好多硬座的车厢也是没门的,可能方便大家自行上下车吧。</h3><h3> 由于第一次乘火车,对印度的火车车厢排序完全不熟,在十几节车厢中终于找到我们的车厢,车厢里一片混乱,总算找到自已的铺位坐下还没喘上几口气,就见车厢前端的一个中国女孩在叫有没人看到我的包啊。原来她大意了,把随身小包放在上层铺位去和同伴说话,就几分钟包就不见了,大家忙安慰她,让她立即报警,过几小时说找到包了,可包里的钱和护照都不见了。第一天就让我们见识到印度的小偷,大家人人自危,晚上睡觉把大包小包全放在铺位上,甚至连鞋都拿上来,一个晚上就闻着自已的臭鞋味入眠。<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