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而毫无疑问,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最为发达、最为完备的。早在《周礼》中,就有一系列的职官分掌各种饮食诸礼。孙中山先生也曾"以饮食为证",论及"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h3> <h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髓。</h3><h3> 花果园第三小学将中国礼仪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h3> <h3>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饮食礼仪更是不少,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更应该知道小学生用餐礼仪知识,使小学生从小就习惯用餐礼仪,这样为未来可以养成好习惯有一定的帮助。</h3> <h3> 花果园第三小学承载与传承的不仅仅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书本知识,在小小的餐桌上,更传承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h3> <h3> 文明用餐在我们学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班级每个老师每个孩子都恭敬的诵读着饭前感恩词,双手递送着餐盘,有序的抬着饭菜,有序的盛饭,盛汤,全程止语用餐,花果园第三小学餐桌校园文化是多么的和谐。</h3><h3> </h3> <h3> 文明用餐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缩影,文明餐桌小行动,良好习惯大作为,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我文明,我幸福,我快乐。</h3> <h3> 中国人用餐,自古就是非常讲究文明礼仪的,用碗吃饭时,要用左手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用左手拿碗吃饭的姿势叫做"龙含珠",右手拿勺筷吃饭的姿势叫做"凤点头",用餐过程中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这样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h3> <h3> "食为天,礼为先",粮食是农民伯伯从耕地,选种,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割,翻晒,脱粒而来。农民伯伯是多么的幸苦与劳累才种出了粮食,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h3> <h3>食不言,寝不语。《论语》</h3><h3>吃饭为什么要止语?</h3><h3>1.吃饭时说话会损伤身体,影响胃气。</h3><h3>2.吃饭时说话唾沫横飞不健康。</h3><h3>3.吃饭时说话说到恶心的东西会让大家想吐,说到开心的会容易喷饭。</h3><h3>4、真正做到《弟子规》"话说多,不如少"。落实经典,身体力行。长养孩子们的谦卑心,恭敬心。</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吃饭用餐都很有讲究,饮食礼仪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花果园第三小学举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一粒米的来之不易,结合宣讲我国的粮食情况,教育学生明白节约粮食的道理。从小养成爱惜粮食,文明就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h3> <h3>《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h3> <h3> 节粮,节水,节电,节物;惜粮,惜水,惜电,惜物,不为惜财,只为惜福!!!</h3> <h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阵地, 只有做到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精彩的舞台。</h3><h3>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融入新环境,做一个懂礼孝亲的好孩子,我校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家练习一下同学们发碗筷、递碗的餐前礼仪,以此来培育少年儿童感恩心,真诚心、恭敬心。指导同学们练习站姿、坐姿、读书姿势、书写姿势等课堂常规姿势。并坚持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诵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3><h3><br /></h3><h3><br /></h3> <h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饮食礼仪文化需要我们,您们,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里细心体会,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来实践。</h3> <h3>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惜粮、惜福。</h3><h3> 只有懂得享受粮食的福气,才会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彰显,懂得珍惜粮食,才会懂得珍惜世间万物。</h3> <h3> "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不学礼的话,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指出,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起,就应熟习在不同场合的各种礼节,学习礼节仪文之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训"、 "家训"、"学规"中,也都有大量的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h3><h3> </h3> <h3> 我们相信,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家校共育,优势互补,定能为孩子们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养成教育的环境,同时,我们更坚信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文明守纪习惯,勤奋学习习惯和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等,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会更好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