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特殊任务(下)——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润安泽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我国空投氢弹爆炸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执 行 特 殊 任 务</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h1><p class="ql-block"><br></p><h1><b> 我们执行任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总参通信部的统一部署,通过使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设施设备,全程检测我国核爆前后,无线电信号的整体变化情况。将核试过程中采集到各种资料,汇集整理上报相关科研机构和决策机关。为未来核战争中,有效确保部队通信联略的畅通,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一手的科学数据。这次核爆设点对无线电信号实施监控的有马兰基地,当时对外称胜利村。有乌鲁木齐、兰州、北京等重要城市。</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马兰基地指挥中心与核爆试验地区的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地面上空50千米到几百千米的范围内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这层大气被称为电离层。电离层如同一面镜子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远距离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核爆时,其冲击波向上传播,转化为声重波进入电离层,可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以至受到破坏。致使正常的无线电通讯难以为继。这对人们日常生活、国家经济建设以及部队战备执勤都将产生严重影响和造成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以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充分证明,核爆以其投放方式、爆炸威力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对无线电通信质量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十分严重和巨大的。因此,核爆期间对无线电信号实施全面跟踪监控,获取一手的宝贵资料,把握其之间的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就成为我们这次核试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b></h1><h1><b> 此次实施的测试,动员规模如此浩大、学科涉及如此多样具体、使用设备如此科学先进,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前苏联1961年实施的当量5000万吨的氢弹爆炸试验,其爆炸后的蘑菇云高达7万多米,爆炸产生的强光在距离爆心300公里外都很刺眼,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苏军的整个通讯失联长达一个多小时。据说驻扎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电子系统也大都受损,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为尽善尽美的完成这次既特殊、又重大的测试任务,战友们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和工作预案。并围绕任务的落实,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b></h1><h1><b> 一是安装配备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信号监控测试设备。八里窑通信坑道内的10多平米机房中,安放了多台“339”、“7512”等型号的收信机及无线信号示波器等检测设备。发信台预留了两台大功率发信机,为这次任务提供专项使用。二是分工到位,责任明确。任务期间,我与方速成分别使用两个频率,不间断地全程实施无线电报的拍发工作。为自己战友和其他各有关监控测试点提供信号支持和服务。其他战友有的负责信号监控测试,有的负责电报抄收,有的负责任务期间各种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后期分析、统计工作等等。真正将这一艰巨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头,确保任务期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稳妥地进行。三是强化保密教育和业务培训。每名战友既要对自己设备的性能、作用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又要对其他战友操作的设备做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以防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和出现任何不可预见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大家都能顶的上,拿得下。同时要求我们每个战友对执行这次任务的内容、工作的目的,做到严格保密,不该说的坚决不说。</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核爆试验中执行无线电信号监控测试任务的战友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6月27日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司务长与给养员一早就蹬起三轮,前去商场、农贸市场为连队采购新鲜蔬菜和各类农副产品;炊事班的战友收拾停当早餐用过的锅碗瓢盆,又在为准备大家的午餐而辛苦忙碌了起来;值夜班的战友仍在休息;上下午班的同志,也充分利用接班前的宝贵时间,或在学习、或在进行收发报训练。总之这天连里战友正常出操,正常上下班,与平日别无二样。然而我们六位战友早饭后却已全部到岗到位,进入了临战前繁忙紧张的工作状态。</b></h1><h1><b> 通信总站作训首长亲临现场,传达了上级确定这次核爆“零时”为当日10时的命令。下达了我们这次任务的起止时间为上午9时45分时至下午14时的重要指示。为确保这项工作的万无一失,作了进一步部署和要求。这算是核爆前对我们执行任务的六位战友最后一次战前动员。也预示着我与方速成战友,这期间要不间断连续发报长达四个小时。虽说上级对发报速度没有严格要求,但对发报质量和我们两人发报的耐力与持久力却是一个严峻考验和挑战。</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风和日丽的清晨,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清新、洁净,悠然自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b> 9时45分,我们六名战友按时各就各位。我与方速成也准时将自己的无线电波,通过电键、通过设在百公里外的榆中县麻家寺发信台的大功率发信机,送向太空。小小的工作间没有了平日的拥挤与忙乱,没有了往常的交流与笑语。六位战友神态凝重,表情严肃,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仪器和设备。哪怕是信号细小的变化,仪表指针微弱的摆动,都会引起大家的警觉,都会丝毫不差的将发生的一切情况认真登记造册,记录在案。</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9点59分50秒,我的目光自然落在眼前这台“7512”收信机的频率窗口上。透过它,我仿佛感觉到此时此刻马兰基地指挥大厅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感觉到参加这次核试的全体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感觉到我们这次测试任务作为整个核试验工作的重要部分,对未来无线电通信将发挥的重要作用,感觉到能够参与这次特殊任务的光荣与使命以及责任的神圣与重大。房间气息似乎显得有些凝滞,大家呼吸似乎变得格外急促,每个战友不由得紧紧绷起眉头,急切期待着令人兴奋的时刻到来。</b></h1><h1><br></h1><h1><br></h1><h1> </h1> <h3><br></h3><h3><br></h3><h3>.</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10、9、8、7……3、2、1!”随着指令员“起爆!”口令的下达,刹那间,一道耀眼的白光闪过,一颗巨型的火球在空中熊熊燃烧,“就像天上升起的又一个太阳!”。紧接着,就是一股闷雷般的爆炸声,一道硕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b></h1><h1><b> 这一切都似乎告诉了我,此次核爆试验已经获得圆满成功!</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氢弹爆炸的瞬间</b></p> <h1><br></h1><h1><br></h1><h1><br></h1><h1><b> “接上级通知,本次核爆‘零时’推迟至11时!”</b></h1><h1><b>   沉浸在欢快喜悦中的我,立刻被首长下达的“紧急通知”唤醒。我的思绪忽的一下,也被立马拉回到八里窑坑道任务值机房的现实之中。时间是27日上午十点零五分!</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所谓的“零时”,指的就是起爆时间。“零时”的确定首先要看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条件。据了解,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地处西风带,核爆后产生的烟云会随风向东飘去,最后抵达东海。指挥部必须确保核爆烟云在“出海”过程中不能遇到雨雪天气,否则烟云中的核污染物将随雨雪一起落下,对沿途地区造成污染。“零时”一经确定,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随意改变的。这次是气候因素还是其他什么,不得而知。大家清楚,我们任务的起止时间也要相应的顺延一小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10点45分,我们继续开机,呼号。严谨认真的工作气氛,重又笼罩了这个十多平方米的工作间。遗憾的是,再次接到“零时”推后一小时的通知。</b></h1><h1><b>  11点45分,战友们仍然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各自工作中。整个工作间秩序井然,大家没有疲劳,没有饥饿。只有收发报清脆的滴答声在房间内有节奏地不停回荡。只有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这次艰巨任务的决心和信念在不时激励和鼓舞着我们自己。</b></h1><h1> …………</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核爆瞬间,两千公里外的兰州,通信兵战士同步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消息:“1973年6月27日正午,我国在西北某地又一次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同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名致电参与这次核试验的全体人员和一切从事国防建设的同志们,热烈祝贺这次核试验取得巨大成功。</b></h1><h1><b> 这次核爆炸为当量300万吨的空投氢弹核试验,是我国迄今45次核试验中最有威力的核爆之一。</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此时此刻充分体现了默默无闻的通信兵战士那种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在已解密的报告中,我们看到,这次核试验涵盖了陆海空三军的工程、防化、卫生、装甲、通信等十多个兵种。其中对通信兵的良好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b></h1><h1><b> “总参通信部在这次氢弹空爆核试验中,进行了架空明线、地下电缆、通信设备以及无线电通信等多项效应试验。他们为此次核试做出了积极努力和突出贡献。试验中得出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为组织核条件下的通讯指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b></h1><h1><b> 我们执行特殊任务的六人团队,在此次核爆试验中,团结一致、密切协作、不负众望,也因出色完成无线电信号监控测试的艰巨任务,受到兰州军区的表彰奖励。</b></h1><h1> </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现代化的部队营房以及科学先进完备的通信设施</b></p> <h1><br></h1><h1> </h1><h1><b>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部队搬迁和我们执行任务的时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四十多年。</b></h1><h1><b> 曾经靠柴煤取暖做饭的八里窑旧营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标准营房;八里窑战备执勤坑道和我们曾经工作过的有无线机房也早已封闭并弃置不用,如今已被八里窑和军区大院两座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通信大楼所替代;我们曾引以为豪的手键电报这一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方式也成为过去,卫星、光纤等现代化的通信设施设备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方式和手段,当今已广泛应用于通信战备执勤工作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时代前进、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根本体现和历史必然。</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上世紀50年代末,一支部隊來到這裏安營紮寨,在與世隔絕的大戈壁裏建設中國的核試驗基地。部隊的將軍看見荒漠裏頑強開放的馬蘭花,就把基地取名馬蘭,從此,中國的地圖上,便有了這個神秘而美麗的地名。</b></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r></h1><h1><b>  但是我们绝不会忘记那些曾为兰州军区通信事业做出过贡献的战友们;不会忘记为集中台成长发展、为集中台基础设施建设鞠躬尽瘁、忘我工作、奉献青春甚至付出生命的战友们;不会忘记那些为集中台战士辛勤操劳、无悔无怨的后勤保障部门的战友们……</b></h1><h1>  &nbsp;</h1><h1><b> 向为集中台建设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献出年仅19岁宝贵生命的吴平战友致敬!</b></h1><h1><b> 向集中台历任首长、报训队教官及报训管理人员致敬!</b></h1><h1><b> 向集中台卫生、炊事、警通等后勤保障岗位上的战友们致敬!</b></h1><h1><b> 向集中台无线、电传、发信等分队以及不同岗位的报务员、发信员、业务员、传真员和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致敬!</b></h1><h1><br></h1><h1><br></h1><h1> <a href="https://www.meipian.cn/r05i4z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记忆中的老连长——执行特殊任务(上)</a></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