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家的老照片 </h3><h3> 每当我翻出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思绪就回到那童真的年代。</h3><h3> 幸福时光就是依偎在妈妈身边……,那才是无限的甜蜜和快乐!</h3> <p> 这张照片是1955年,爸爸32岁,妈妈31时的合影,多么年轻,让人羡慕的美好年华。</p><p> </p> <p> 每年端午节,爸爸妈妈都带我们去沈阳军区八一剧场照像馆去拍个全家照,这一年还没有小六呢。</p><p> 长大后,父母去世后我们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选端午节这天拍全家照,原来这一天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可我们从来不知道。</p><p> 爸爸妈妈爱所有的孩子,唯独没有他们自己,伟大的父爱母爱!</p> <h3> 我最尊敬和崇敬的谭伯伯与老杜阿姨,卫卫,小健在新疆家合影。</h3><h3> 当时谭开云伯伯时任新疆军区付政委,而我爸爸也在69年调至新疆军区政治部工作。</h3> <p>当年在新疆妈妈和老杜阿姨都属于事业型的女干部,为人耿直,从不弄虚做假,对工作勤勤恳恳一絲不苟,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毫无怨言,为此劳累过度而积劳成疾,现在想想老杜阿姨和妈妈可称谓为那个年代的"女强人"一点儿不过份!我们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自豪!</p> <p> 看到妈妈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就能推断出那是1969年文革年代,但絲毫不影响俩位老战友的亲密来往,真羡慕妈妈和老杜阿姨当年纯真的革命友谊。</p> <p> 妈妈和老杜阿姨笑的多开心,她们是挚交好友,无话不谈,而我和百庆更是发小无猜。</p> <h3>妈妈和老杜阿姨的休闲时光也常在一些,这织毛衣的拿手活儿也传给了我和百庆。</h3> <p> 哥哥是我们家排行老大,在我的印象中永远是这样充满阳光,朝气篷勃,灰谐幽默,机敏而智慧! </p><p> 哥哥是一九四五年四月一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在延安,艰苦的延安生活,让妈妈身体很虚弱,营养不良,哥哥出生时体重只有3斤多,为了让这个小生命能生存下来,妈妈把沙子炒热了装在布袋里,然后围在哥哥身边,是为了保温(当年哪有什么保温箱呀),然而先天不足,让哥哥出现了右肺下叶的肺不张,我还清楚地记得,哥哥15岁那年在沈阳军区总院做了肺叶摘除术,(当时都是创伤很大的切口,根本没有微创)手术刀口长达36公分,而正是因为这个大手术,影响了哥哥当年的高考录取,当年哥哥报的第一志愿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法系,他是想从事和爸爸一样的工作,录取时成绩优异,高出录取分数线,但体检却不合格,没被录取。这对哥哥的打击太大了,他的第三志愿报的是当年并不出名的辽宁大学历史系,虽然接到了辽大的录取通知书,但当时就被哥哥撕毁了。</p><p> 哥哥六五年入伍上了军校,又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整个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哥哥乐观开朗的性格,高智商的工作效率,让他迎战各种困难和挫折,我真的非常佩服哥哥的口才和能力,那可真是古今中外没有他不知道的,而爸爸妈妈每次都是用爱怜和欣赏的眼光倾听哥哥口若悬河的演讲,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p><p> 永远想念亲爱的哥哥!</p> <p> 这张哥哥十周岁的照片是不是很精神。没想到还有我和哥哥的两张彩色照片,弥足珍贵!</p> <p> 哥哥在我们兄妹六人中是最优秀的学生,学习刻苦钻研,从不退缩,我还清楚地记得经常是半夜起来还能看见哥哥在灯下读书,背单词,而且哥哥从不服输,以优异的成绩从沈阳二中毕业。 </p><p> 我还记得哥哥上中学放寒假时,为了争当拾粪标兵,大冷天的带我们几个到大马路上捡马粪(那个年代马车多,我们还拦截马车,让车夫把马粪兜倒干净再走)。这个拾粪标兵只能是哥哥了!</p><p> 哥哥还是八一学校乒兵球队的主力队员,球打的棒极了,还是国家级乒乓球三级裁判呢。我还记得哥哥手术后刚刚恢复,就在病床上练习乒乓球的抽球挥拍的动作,可见他是多么要强,坚强的人!</p> <p> 这里有一张妈妈和哥哥的合影,哥哥是光头,那是因为哥哥刚刚患伤寒治愈后,想想哥哥从小真是受了不少病痛的折磨。</p> <p> 这张照片坐在中间抱着哥哥的人,是我们的爷爷。爷爷从山东菏泽老家来到沈阳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住在我们家。因为刚从老家来,肚子里缺油水,所以每次吃饭必须填饭,什么时候问爷爷:还填饭吗,他总是操着山东话说:"吃呗“。其实我们家也不富裕,但一定要满足爷爷的要求,不能让他饿着。</p> <p> 1965年哥哥上军校前全家合影留念。</p> <p>1965年夏季,哥哥己当兵上军校了,我们全家在葡萄架下合影。笑七才十三岁,个子都和爸爸差不多高了。</p> <h3>哥哥刚当兵时照片。</h3> <p> 当莎莎把这张哥哥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标准像转发给我时,我似乎觉得哥哥就在我眼前,微笑的和我说话,还唱了一首他最喜欢的歌《长征组歌》中的"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我记得文革时哥哥从军校回来,在家大声唱此歌,爸爸还说他唱的不好(其实爸爸也挺喜欢听哥哥唱歌的,但嘴上却不承认哥哥唱的好,当爹的都这样吧!)。</p><p> 望着哥哥这张标准像,满眼都是泪水,太想念哥哥了!</p><p><br></p> <p>爸爸和哥哥在新疆家门前合影。不知是几月份,新疆己经下雪了,满满的松树挂雪,真美!</p> <p>哥哥和爸爸妈妈在大连。其实在爸爸妈妈心里都非常疼愛这个大儿子,因为哥哥总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欢声笑语,最开心的一刻!</p> <p> 永远是挺拔的军姿!好像在检阅大部队一样精神抖擞,哥哥总是这么帅气!当年有人给哥哥起的绰号就是"俄罗斯小军官",恰如其份。</p> <p>哥哥和好朋友,沈阳八一学校和二中的校友王卫祖合影。可惜两位哥哥都离开了我们!</p> <p>哥哥和笑七在新疆的南山,看着这哥俩亲切的交谈,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兄弟情谊。</p><p><br></p> <p>哥哥,笑七,我们永远怀念你们!</p><p> 哥哥和笑七都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想想都心痛,泪如雨下,如果他们都健在该多好!</p><p> 这是哥哥带着女儿展蓓,笑七带着儿子展超一起出游时的合影,哥哥和笑七都是最有父爱的优秀父亲!</p> <p> 这是妈妈很少穿军装的照片,而怀里抱的正是当年的我……。那时妈妈还没有转业呢,1954年全国大批女兵转业时,妈妈也脱下了割舍不下的军装,服从组织安排到沈阳纺织品公司任党委书记。</p> <p> 这张爸爸抱着我,还握着我的小手的照片,估计我刚刚一岁。 </p><p> 哥哥比我大四岁,我在家排行是老二,但女孩里我是老大,爸爸对我疼爱有加,对我特别关爱,让我感受到父爱如山!</p> <h3> 这个抱着我的阿姨是当年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她把我带到4岁后即被集体遣返回日本,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但从小到4岁她对我的精心照顾,卫生习惯都让我很依恋她,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只有她带我。</h3><h3> 当年所有被遣返的日本人都要在沈阳北市埸集中,我哭着闹着和这个日本女人在北市场的大通铺又睡了最后一晚,第二天一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h3> <p> 从家里的老相册中又找出这宝贵的几张日本阿姨抱着我的照片。</p><p> 人总是要心存感恩之情的,尽管阿姨是个日本人,但她对我则有养育之恩,我不会忘记她对我的百般呵护。</p> <p> 虽然这张老照片已模糊不清,年轮太久,但妈妈抱着我的温度,至今还能感受到,那是多么温暖的母爱,特别是在母亲节这一天更是让我有说不出的激动。</p><p> 现在每年都有母亲节让孩子们借此来表达对母亲的孝顺和敬意。而我们那个年代却没有任何方式和方法来表达。</p><p> 母亲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座丰碑!</p> <p> 我 被日本阿姨带到4岁,发型都是日式的。记得当时我能听懂日语,却把许多汉语说不清楚,甚至不会说。</p><p> 日本阿姨回国后,我就被送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幼儿园了,但每次往幼儿园送时都相当费劲,在家懒散有人带过,当然不愿去幼儿园过集体的寄宿生活了,那可是六天才能回家一次呀,多想家呀。</p><p> 沈政幼儿园在我们家的马路对面,所以每次爸爸送我时,都哄我说到马路对面的小杂货铺给我买糖吃,头几次还灵,后来我就说什么都不过马路了,往幼儿园送我就更难了,真难为爸爸了。</p> <h3> 我的四周岁生曰,爸爸妈妈还专门带我去八一剧场照像馆拍照,这在当年一般家庭是不会给孩子照像的。所以我真是最幸福的!</h3> <p>从家里的老相册再次翻拍到这些我儿时的珍贵照片,只有一种幸福满满的感恩之情。</p> <p>这是我六周岁的生日照,因为当时正值换牙期,是个小豁牙子,所以只能抿嘴笑,而不敢张口笑。</p> <h3> 当年我和百庆刚刚从沈政幼儿园学的舞蹈,在北陵公园跳起来,爸爸为我们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刻,虽然照片己很陈旧模糊,但絲毫没挡住我和百庆脸上快乐无比的笑容,真是怀念当年的幸福时刻,当时我们应该是学龄前6周岁吧。</h3> <h3> 长大后我们又相逢在第二军医大学,百庆是七O届学员,我是七一届学员。</h3><h3> 这是十七年后的重逢,我们都从孩提时代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且都进入到军医大学,当年八一学校的校友又成了军校校友。</h3> <h3> 我们姐仨在北陵公园合影,当年许多家庭都是没有照像机的,而爸爸却用手中的像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童年的宝贵记忆,真是难能可贵!</h3> <p> 这应该是我上学后三丶四年级时在沈阳北陵公园照的。</p><p> 有一个爱摄影爱孩子的爸爸,才留下这么多童年的回忆。</p> <p>最普通最幸福的家就是这样,爸爸总是能捕捉到这最真实的镜头,我还真有点姐姐样儿呢。</p><p> 我年龄比丽丽大四岁,比莎莎大五岁,所以给妹妹们扎小瓣自然是我份内的事儿,每次扎瓣时,丽丽总是很乖巧,而莎莎不是喊疼就是乱动不听话,现在想想真有趣。</p> <p>爸爸马上就要离开沈阳,奔赴边疆一一新疆军区了,当时只有小六跟随父母去了新疆,我们兄妹5人都己参军留在了沈阳军区所属部队。</p><p> 爸爸依依不舍和我们每个人都单独合影留念。</p><p> 当年这些照片都是沈阳军区政治部的专门搞摄影的董哲叔叔给拍摄的,十分珍贵。</p> <p>爸爸调离沈阳军区前,我们兄妹六人按顺序(老大,老二,老三……)一字排队合影,除小六还小没当兵外,我们5个都是兵啦!</p> <p> 爸爸调离64军前的全家合影,这时除小六才13岁,还是个学生外,我们都先后入伍参军,成为一名兵啦!这张照片是在64军190师师部桥头招待所楼前拍的。</p> <h3> 这张照片是1972年在新疆的家和爸爸合影,当时我已到西安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上学了,暑假期间第一次回新疆,非常珍惜和父母重逢的日子。</h3> <p>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幸福的!.这是1973年在二军大上学放暑假期间到大连,爸爸妈妈当时正在大连八七疗养院疗养。</p> <p> 笑七在家里排行老三,男孩中排行老二。笑七比我小三岁,我当姐姐啦!我们家除了哥哥是在延安窑洞中生的,我们5个都出生在解放军第202医院。当年刚刚解放的202医院有不少国民党的留用军医,还有日籍军医,这为许多重症及疑难患者提供了较高的医疗服务和救治,笑七就是如此,他出生后不久即被诊断为严重的急性黄疸性肝炎,幸好被日籍军医救治,才有幸活了下来。</p> <p>爸爸抱着笑七,多么温馨的照片。</p> <h3>百庆弟弟卫卫和我弟弟笑七是一对好朋友,又是同窗发小。</h3> <h3> 说起来笑七这个名字还是爸爸给起的,笑七出生于1952年7月7日,而且当时非常巧合的是妈妈住的病房是七号,又是七床,笑七是七点钟出生,体重又是七斤,诸多个七都在这一刻出现了。所以爸爸给这第二个儿子取名一一一一笑七。</h3><h3> 笑七在我们老展家排行老三,比我小三岁,是家里最淘气的孩子,有一年寒假,记不清笑七是几岁时,正好爸爸的老战友要回山东菏泽老家,爸爸妈妈就让他把笑七也带回老家住一段,沈阳家里顿时清静了许多,寒假结束,笑七回来时竞学了一口山东话,在老家还到农田干活挣了不少工分呢。</h3><h3> 笑七和我都是68年入伍,几经坎坷后,上过沈阳的《中国刑警学院》,北京的《公安大学》,学的都是和爸爸的老本行一样《痕迹学》,从事部队的保卫工作,最终调入海军政治部保卫部,子承父业,和爸爸一样侦破了不少大案要案,是海政保卫部的顶梁柱。</h3><h3> 我为笑七感到骄傲和自豪,爸爸妈妈也会以此为荣和欣慰的!</h3> <p> 1968年刚刚入伍的笑七。那年刚刚16岁,就已经是个真正的兵啦,野战部队的各种艰苦生活正等着这小兵来实践,要闯过一关又一关,谈何容易!</p> <p> 笑七在64军568团,摆出检阅时的军礼很帅气!</p> <p> 成为军人的笑七,成熟老练了许多,各种磨难,挫折,病痛都让他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倾心于自己的保卫专业,为此付出无怨无悔,终获事业成功。</p> <p> 笑七在新疆南山。难得休假陪父母休闲一天。</p> <p> 笑七成为海政保卫部的顶梁柱是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海政保卫部笑七主办了许多棘手的大案要案,可谓老侦察员,不愧是子承父业的栋梁之材!</p> <p> 丽丽在家排行老四,女孩中排行老二。这是 丽丽一周岁,看这照片丽丽很不愿意自己坐在哪儿,不想离开妈妈的怀抱!</p> <p> 那个年代哪有什么漂亮得体的小棉袄,看看丽丽穿的这件厚实的棉袄,就知道,妈妈为我们准备的都是绝对暖和贴心的棉袄,生怕我们挨冻。而我们也从不挑剔什么颜色,花色,款式,暖和就行!母爱暖心!</p> <p> 别看丽丽这个可爱的小样儿,她可是俺们家学习最好的少先队的大队委员呀!</p> <h3>丽丽和莎莎多么可爱的样子,一看就能看出莎莎比丽丽调皮活泼。</h3> <p> 标准的少年先锋队队礼!丽丽是俺们家唯一一个在少先队组织中官衔最大的孩子(大队委员,三道杠)。</p> <p> 当年家里还真没什么可以玩的玩具,看丽丽手捧这个气球都那么高兴。</p> <h3>当兵后的丽丽更加青春靓丽!</h3> <p> 我们的父母是最疼爱孩子的父母,虽然有6个孩子,但每个孩子的生日都在父母心里,从不曾忘记。</p><p> 莎莎在家排行老五,女孩中是最小的。 这是莎莎一周岁时的照片,胖乎乎的惹人爱。</p> <h3> 看到莎莎穿的这条带补丁的裤子,心里一阵酸楚,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弟弟妹妹都是捡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裤,破了就补上补丁继续穿,而弟弟妹妹们也从不嫌弃,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千个不理解,一万个不能穿,但在那个年代却是最常见的。莎莎排行老五,自然常穿姐姐们剩下的旧裤子了,不但带补丁,还要把裤子接长,仔细看就会发现,接长的那块布料和原来的裤子都不是一种颜色,当时有块布能接就很不错了,看莎莎穿着这条裤子,感慨万千……。</h3> <h3> 但莎莎依然笑的那么天真可愛!</h3> <h3> 莎莎小时侯生气的样子真可爱,爸爸总是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h3> <p> 这应该是大姑抱着莎莎,当年就是大姑把莎莎带大的。</p><p> 虽然这张照片光线太强,看不清大姑的面容,但大姑在我们家却是大功臣,帮妈妈拉扯带大了莎莎和小六。大姑是从山东老家菏泽来沈阳的,她的丈夫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属于革命烈属,实属不易。</p> <p> 1969年刚刚不到15岁的莎莎就入伍当兵了,看着这张英姿飒爽的女兵,你还认识她就是小时侯那个莎莎吗?</p> <p> 这组照片是莎莎在沈阳军区通信总站自动站炊事班时,被分配到塔湾自动站的农场喂猪,这对莎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又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从未去过农村,更别提喂猪了,对莎莎来说就是极限锻炼,不仅仅是艰苦,吃苦,更是毅力和体力的锤练,让莎莎长大了许多,部队就是个大熔炉!</p> <p> 军中姐妹花一一丽丽莎莎最靓丽的合影。</p> <p> 现在还能想起当年沈政幼儿园这个大喷水池呢,这一天比较特殊,因为并不是周六,是因爸爸要出差,时间要长一些,特地到幼儿园来看看看莎莎和小六,还给他们带来了饼干和糖果,就这样最普通最真实的瞬间都能让爸爸抓拍到,爸爸妈妈对家里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爱,让爱无处不在。</p> <h3> 我们家最小的孩子一一小六,一听名字就知排行老六,他是妈妈最疼爱的老疙瘩,小六从小也确实特别乖,沈政幼儿园和八一小学的老师都特别喜欢他。</h3> <p> 小六也入队,带上红领巾啦!而且他的班主任是耿天珏老师,当年也是丽丽班的班主任,无论时间的年轮如何飞跃,耿老师都是我们心中最好的老师!值得我们一生敬重!</p> <p> 爸爸的字写的很漂亮,多年的机关工作更是如虎添翼,写出的毛笔字也相当棒!小六看爸爸写毛笔字。</p> <h3> 全家六个孩子,当年只有小六随父母到了遥远的新疆。</h3><h3> 当时小六己上中学了,养了不少鸽子,看他手里和地上有不少鸽子……</h3> <p> 小六和妈妈在新疆家合影。虽然小六还是稚气的孩子脸,但个头己和妈妈一样高了。</p> <p> 小六在新疆家。转眼也成为帅气的小伙子了。</p> <h3>丽丽和小六在新疆家里。</h3> <h3>爸爸总是能营造出幽默风趣的场合拍照,虽然爸爸手指向窗口,大家也都佯装在抬头看,其实什么都没发生,就是为了拍照。</h3> <h3>这张照片中每个人都戴上一付眼镜,同时看爸爸手中的画册,是不是也挺有创意的,爸爸在家就充满了欢乐!</h3> <p> 这是我们家最小的三个孩子:依次为丽丽,莎莎,小六。爸爸最喜欢孩子,总是抓紧一切机会拍照,他们三个可爱的样子让人喜欢极了!</p><p> 这张照片里丽丽和莎莎刚刚参加沈政幼儿园里的文艺演出,小脸都化过妆呢就被爸爸接回家了。</p> <h3> 小六在大连的海里畅游!</h3> <p> 小六也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啦!至此,我们兄妹六人就都是当兵的了!</p> <p> 小六入伍去了野战軍,号称万岁军的第三十八军。</p> <p>小六这张最帅的军装照出自中国顶级照相馆一一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当年被摆到橱窗展示,确实太帅了!</p> <h3> 沈阳八一学校十周年校庆,爸爸妈妈都来参加了。</h3><h3> 当时我们家兄弟姐妹六个孩子都在沈阳军区八一学校上学,每周有六天在学校生活,学习,只有一天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度周末。</h3> <p> 这是八一学校建校十周年的全校师生合影,也有许多学生家长也参加了,爸爸妈妈都来了,因为我们家有六个孩子都在此上学。</p><p> 因为八一学校是寄宿制,我们家六个孩子都要住校,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交学费(吃,住,学各项费用)妈妈都很为难,尽管父母的工资比普通人家要高,但这笔费用对我们家来说也是承受不起的,妈妈曾向好朋友卢石阿姨借钱,卢石阿姨攒的都是连号的新钱,不舍得借给妈妈,也不知最后怎么解决的,也可能分二次交付?</p> <p> 我和八一发小蓝平,颜沈平合影。</p><p> 现在八一学校我们当年合影的地方己成为沈阳市重点初中126中学的校址了,但这个楼己从二层楼变成三层楼了。</p> <h3>爸爸,我们永远怀念你!</h3> <p> 爸爸的工作照。爸爸1979年在重庆工程兵54师视察工作。(这个工程是保密工程,现己对外开放,非常值得一看)。</p> <p>爸爸在新疆军区办公大楼批阅文件。</p> <p>爸爸1977年参加全军文化工作会议。</p> <p>爸爸在新疆视察边防塔城。</p> <h3>妈妈,我们永远怀念你!</h3> <h3>这张全家合影也不全,但只要有机会就拍下来也很不错。</h3> <h3>这张照片虽然不是全家福,但当时哥哥抱着女儿蓓蓓,而我抱着蕾蕾,我们也都是为人父母的大人了。</h3> <h3> 难得我们兄弟姐妹六人能聚在一起照个合影,太不容易,太珍贵了!</h3> <p>难得全家团聚在新疆家,不知为什么选择晚上拍了个全家福。</p> <p> 在新疆家最开心的就是全家一起品尝甜甜的新疆大西瓜和像蜜一样的哈蜜瓜,爸爸分瓜给我们。</p> <p> 全家能团聚在一起就是难得的天伦之乐,笑容写在每个人的脸上!</p> <p> 莎莎的影集还保留着不少珍贵的老照片。</p> <p> 没有年月日的记载,为什么只有我们四个孩子和父母一起合影?</p> <p>86年丽丽带着女儿去了美国,一去就是好几年。92年刚刚拿到绿卡的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北京。我们兄妹六人在北京团聚。在王府井中国照相馆留下了难忘的合影。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们兄妹的最后一次合照……</p> <p>我们姐妹三人和妈妈合影。</p><p>这个美篇写的没有年代的顺序,虽然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但没有任何虚假和修饰,都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回味这些当年的老照片,体会爸爸妈妈健在时全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快乐。我格外珍惜珍藏这些珍贵的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