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学行书为什么要选择王羲之《圣教序》?</h3><h3><br></h3><div>因为行书是王羲之创造发明出来的,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源头。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有《圣教序》、《兰亭序》等。历代行书大家如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都学过王羲之行书,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圣教序》可以说是王羲之行书的"集中营",是碑刻本,以方笔居多,既可写大也可写小,比较好学,而《兰亭序》是唐人摹仿墨汁本,以尖笔居多,只可写小,写大就不行,比较难学,故初学行书,我推崇学王羲之《圣教序》。</div><div><br></div><div><br></div> <h3>行书写不好怎么办?</h3><div>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行书,因为写行书爽快,可惜不临帖而喜欢乱涂,自我感觉还很好,结果始终没有入门,不见进步。有些人楷书写得不错,而行书却始终写不好,怎么办?我告诉你一个绝招,只要把握好三个字:连、圆、省。行书与楷书的最大区别是这三个字。连就是有些笔画之间要连起来,做到连贯流畅,而不要象写楷书那样每个笔画分开。圆就是笔画转折处要圆转为主,做到方便快捷,而不是象写楷书那样以方折为主。省就是有些笔画可以省略简化,做到快速简单,而不要象写楷书那样每个笔画都老老实实写出来。而行书的结构仍以楷书的结构为基础,所以你如能做到连、圆、省三个字,你的行书就写好了。</div><div><br></div> <h3>人们一般都喜欢写潦草字,这潦草字就是指行书。行书比楷书要灵活,比草书要规矩,比较易识能看懂,所以老百姓一般都欣赏行书。<br></h3><div><br></div><div>学行书,我们首先会想到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其用笔相当细腻丰富,特别是其起笔的形状和方向变化实在太丰富了,只可惜其不是真迹,尖笔太多,只能写小,不能写大,写大就没味道了。</div><div><br></div><div>要写大必须学王羲之的《圣教序》,尽管其是集字,字间关系处理不佳,但其字形相对比较逼真,只要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手札和王珣《伯远帖》等一起参照学习互补,就会有所启示,可以推理生发,尽情发挥。</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怎样把握书法中的笔画、结构和章法?<br></h3><div><br></div><div>对于笔画,我们可以从形状和方向上去把握。形状有方圆尖、粗细、曲直、长短之分,方向有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之别,不同的形状和方向就有不同的笔法和笔势。这要从起笔、行笔、收笔三处去把握,笔画之间的连结处、转折处、钩处的形状和方向感把握也是重要的细节,其中粗细的变化是最基本的要求,断连的变化也应深入研究和把握。</div><div><br></div><div>对于结构,我们可以从字形和字势上去把握,字形有大小、长短、宽窄、高低、疏密之分,字势有正斜、收放、向背、开合、断连之分,松法和紧法是结构研究的二条重要途径。</div><div><br></div><div>对于章法,我们可以从字距、行距和边距上去把握,字距、行距、边距的远近形成不同的黑白关系,黑白关系的处理是章法研究的关键。</div><div><br></div> <h3>学书法应注重形还是理呢?</h3><div><br></div><div>我们学书法真正要学的应该是学书理念,而不应只关注字的表面形状。如果用理念来写,那每个字的写法有好几种答案。如果用形状来写,那每个字的写法只有一种答案。</div><div><br></div><div>形状每种书体都不一样,学得完吗?关键是要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会看、会分析理解我们所学的某种书体中所包含的阴阳之道。这才是最要紧的。不管写什么书体,如果没有阴阳理念,那看到的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而不是整体的、完整的。</div><div><br></div><div>因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离不开阴阳,所以我的书法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阴阳这条主线,把阴阳理念应用到书法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这样说,只要能学到我所介绍的阴阳理念和方法,就相当于掌握了数学里讲的“万能公式”,任何书体都能学会。 </div><div><br></div><div><br></div> <h3>字间关系怎么处理?</h3><div><br></div><div>有的人单纯的每个字写得很不错,但字间关系不会处理,写出来的作品每个字是自管自的,没有整体感。</div><div><br></div><div> 字间关系处理就是章法的处理。字间关系处理靠字间粗细、大小、宽窄、长短、正斜、断连、疏密等变化来处理,其中,字距、边距变化也是重要的细节,行草书还要用行草交叉组合等手段来处理。最关健的还是要分清主次和虚实,即把握好大局。</div><div><br></div><div>有的人说,这种理论是知道的,但运用不会用。这要靠多练习来加深印象。在看古帖时多理解,在临古帖时多应用,在创作时多发挥,还要向老师同道多讨教,这样才能快速掌握字间关系处理的技能。</div><div><br></div> <h3>写书法作品怎样落款?</h3><div><br></div><div>落款是书法作品的组成部分,其虽无一定格式,但也有基本要求。</div><div><br></div><div>从款式上看,有单款、双款、上款、下款、长款、短款之分,有的干脆以印代款。</div><div><br></div><div>上款,可写在作品起首位置,也可接写在正文下面,内容多为求书者的姓名、称谓再加些雅属、教正等客套话语。下款,一般写在作品结尾处,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年龄、斋号、书写时间、地点、书写内容的作者或出处、书写时环境情况、作者心情、书写方式、自我感觉等。当然,这些内容要根据作品章法的需要作灵活的选择安排。</div><div><br></div><div>落款的书体和字的大小、多少、位置、布局应与正文配合协调。一般情况下,款字要比正文小些,正文为篆隶的,落款一般不再用篆隶,正文为行草的,落款也不用篆隶楷,只有正文为楷书的,落款可用楷书。总之,落款是正文的陪衬,以灵活多变、通篇协调为上。</div><div><br></div> <h3>怎样理解书法中的节奏?</h3><div>书法与音乐相通,其节奏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div><div>1.笔画的粗细。笔画的粗细相当于唱歌声音的轻重,唱歌要时轻时重才好听,一首歌如唱成始终一样轻重的声音,那肯定难听,书法也一样,笔画首先要写出有粗有细,有提有按,有起有伏,这样轻重交叉组合,才能有节奏。</div><div>2.书写的快慢。唱歌时一般有时快有时慢,快慢交叉组合才动听,书法也同理,熟练处要写快,生疏处要写慢,露锋处、圆转处可快,藏锋处、方折处宜慢,做到书写速度有快有慢,书法才能生动有变化。一幅字如前后都用一样快或一样慢的写法,就缺乏节奏。</div><div>3.结构的收放。结构的收放就是字形的大小、宽窄、长短等变化,一幅字要写得生动,字间的组合必须有大有小,收收放放,宽窄长短交叉安排。当然,篆隶楷书的收放组合幅度一般要小一些,行草书的收放组合幅度一般要大一些。</div><div>4.笔画间的断连。唱歌为了体现节奏,要时而连唱时而停顿,书法也一样,必须时连时断,断连交叉组合。特别是行草书,更讲究笔画间字间的断连变化,时而每个笔画间每个字间分开,用藏锋收笔停顿一下,或笔断意连,时而连续二三个字以上用牵丝相连,时而连多,时而连少。篆隶楷则字间不连,以笔断意连、空中相连为主。</div><div>5.字间的疏密。篆隶楷书章法安排,为了体现静气,字间疏密留白一般比较匀称一些,而行草书为了体现动感,字间留白安排往往时疏时密,疏密交叉组合,这也是一种节奏变化。</div><div>6.字体的变化。许多行草书作品往往出现行书与行草、草书、行楷等多种字体夹杂在一起,以体现快慢、静动的节奏变化。</div><div><br></div> <h3>写行草怎么连?</h3><div>现在有很多人学书法喜欢写行草,因为写行草爽快。要写好行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会连,只可惜很多人连不象,到底怎么连呢?</div><div><br></div><div>其实,只要学会笔画间的连,就能解决连的问题。大家知道,连有笔画间的连、偏旁部首间的连、字间的连。偏旁部首间的连和字间的连实际上都是笔画间的连。</div><div><br></div><div>从空间角度分析,有相离、相交、相合三种连法。相离还可细分为三种连法,一是横向笔画间的连(如横与横相连),二是纵向笔画间的连(如竖与竖相连),三是纵横笔画间的连(如横与竖相连)。相交连法是指上笔写下去刚好碰着下笔的某个部位。相合连法是指上笔写下去刚好与下笔重合在一起。</div><div><br></div><div>从虚实角度分析,有虚连、实连二种连法。虚连有"笔断意连"(笔画间有明显的呼应关系)和"笔断意断“(笔画间无明显的呼应关系)之分。实连有"牵丝相连“(细线相连)和"笔画相连“(粗线相连)之分。</div><div><br></div><div>从形状角度分析,有粗连细连、长连短连、直连曲连、方连圆连等。从墨色角度分析,还有枯连湿连、浓连淡连等。然而不管怎么连,关健要连得轻松自然,不可生硬做作。如果连得生硬做作,那还不如不连为好。</div><div><br></div><div>从书体角度分析,连还可分行书间的连、行草间的连、草书间的连。当然,连不是说一定要所有的笔画都连,而是要有断有连,断连交叉组合为妙。故有时为了更好地断,要适当使用楷书的写法,有时为了更好地连,要灵活使用草书的写法。将楷书和草书的字法适当夹在行书中,才能写得更有节奏、更精彩。</div><div><br></div><div>我们在读行草古帖时,会发现字内的笔画间相连有三种类型:一是字内所有的笔画都不相连,二是字内笔画有断有连,三是字内所有的笔画都相连。也会发现整行的字间相连也有三种类型:一是整行字间全不相连,二是整行字间有断有连,三是整行字间全都相连,有时会出现连读五六个字甚至连续十个字以上相连。其实,以上三种类型都需要在作品中存在,因为它们要起相互调剂补充和衬托配套的作用。于此,我们在实际书写时也要把握好分寸,学会及时调整。断得太多时,就会太板,缺乏气势和动感,缺少流畅性,故要马上想到用连来调整。连得太多时,就会太花,缺少意趣和静气,缺少含蓄感,故要马上想到用断来调整。</div><div><br></div><div>其实,世间的事物都这样,要讲究中和,而不能太偏面太偏激。不过,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一定要学会灵活处理,缺什么就要补什么。不会连,我们就要多练各种连法,直到连爽快为止。不会断,我们就要多练各种断法,直到断爽快为止。</div><div><br></div> <h3>写字手要发抖是怎么回事?</h3><div>初学书法都有手发抖的过程,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不会发抖了。一般手发抖是功力不足的表现,随着我们对书法理解的加深,心中有底气了,书写熟练了,心里不怕了,自然不会发抖了。手发抖可以先用手靠桌子来写,功力深了再用悬肘来写。不过,写大字必须悬肘,这样更自由轻松。</div><div><br></div> <h3>学书法怎样做到活学活用?</h3><div><br></div><div>现在有许多人,学书法不会分析和总结,只会按字帖中字的大概形状写,而对字帖中所包含的用笔技巧、规律特点、阴阳道理等弄不懂。</div><div><br></div><div>于是,临摹和创作都搞不好,或者对着字帖临摹的字还可以看看,离开字帖写出来的字就一塌糊涂,这就是死学。</div><div><br></div><div>学书法必须用阴阳理念武装头脑,对帖里的笔法、结构、章法等特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和总结,找出规律,并通过推理、生发等手段,灵活应用于创作。</div><div><br></div><div>如果照猫画虎,只知形不知理,没有分析和总结,就会临摹也临不象,或者对着帖临就临得还象,而离开帖创作就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无法创作。</div><div><br></div><div>其实,学书法没有统一答案,关健看我们有没有阴阳理念,会不会用阴阳理念。</div><div><br></div> <h3>什么叫书法作品?</h3><div><br></div><div>书法作品是一个蓝球队,球员之间要打配合,如果每个球员不打配合,只知独立硬攻,那么他的球艺最好也没用,也要失败。</div><div><br></div><div>书法作品是一个单位,同事之间要讲究配合协调,如果某个人能力很强,但他自管自,目中无人,同志间关系搞得很差,那单位领导肯定要难看他。</div><div><br></div><div>书法作品的每个字间的关系就象球员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要和而不同,违而不犯,才是成功的作品。如果某个字写得很好,但其与别的字不协调,那就是坏字。如果某个字就其单个字来说长得不好看,但其与其它字放在一起却相得益彰,很协调,那它就是好字。</div><div><br></div><div>因此,书法作品是一个完美的字间组合,其中,要讲究粗细、曲直、方圆、收放、正斜、疏密等多种阴阳内容的综合平衡,更要讲究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