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一个人 来看一座城

清都山水

<h3>摄影/文 宏伟</h3> <p class="ql-block">  不必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书法大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也不必看诗人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的沈园,仅只为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就让我有千百个理由来绍兴瞻仰鲁迅故居,到三味书屋看看先生当年上学刻了“早”字的哪张桌面。</p> <h3>  出绍兴北站乘公交至鲁迅路口站,在街对面白衙弄找到一家部队干休所宾馆,匆忙办好手续,放下行囊,背上相机,出大门向东沿白衙弄约二百米左拐,过一座石板桥便到了鲁迅中路,左手近在咫尺那便是先生的家了。</h3><div><br></div> <h3>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由西向东伸延,一溜的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矗立两边,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涓涓淌过,一只只乌篷船载着游人在小河中往来穿梭,</h3> <h3>朱家台门、鲁迅故居、仁里弄、鲁迅博物馆、三味书屋,鲁迅祖居… …。两旁随处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情调格局,古色古香景致,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沁人心肺的书香气息。</h3> <h3> 随着流动参观人群,用身份证替代门票入鲁迅故居。这是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分为六进,砖木结构的院落,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便是在这里度过的。</h3><div><br></div> <h3>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h3><div><br></div> <h3>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br></h3><div><br></div><div><br></div> <h3>  吟诵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段落,踏着先生童年的足迹,穿梭在他的故居和《百草园》中。</h3> <h3>高大的皂荚树仍是哪么茂密、光滑的石井栏依然如昔,几回回俯首蹲下,竭力寻找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h3> <h3>猜测着先生冬天堆雪人的位置和闰土父亲教他支筛拉绳捕鸟雀的地方。</h3> <h3>  在一代文豪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亲身感受着他的童年乐趣,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与他拉近了距离,回到了过去那个童趣的年代。</h3><div> </div> <h3>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h3><div><br></div> <h3>  按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述,出鲁迅故居往东,过一座石板桥,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h3><div> </div> <h3>正顶悬一块“三味书屋”匾额,堂中挂一副《松鹿图》,中间置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塾师寿镜吾老先生画像,桌后面的高背靠椅肯定是塾师寿先生坐的了,</h3><div><br></div> <h3>  鲁迅刻了“早”字的那张课桌静静地安放在书屋左边一隅,因围栏挡住,桌面上的那个“早”字几乎很难看的清楚。</h3><div><br></div> <h3>  伫立在三味书屋,我仿佛看到了先生早年刻苦读书习字情景,听见了寿老秀才摇头晃脑朗读“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的声音,整个书屋都满满的散发着浓浓的墨香气味。</h3> <h3>  读书的学校为何叫 “三味书屋”?这是我愚钝一直没有弄懂的问题,直到 “三味书屋”堂前,才明白“三味”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h3> <h3>用现代话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史记味如美酒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加酱醋佐料。</h3> <h3>  看来鲁迅先生在方正、质朴、博学的寿老先生严教下,“四书五经”、"史记"、“诸子百家”之类的书也是读了不少的,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h3> <h3>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代文学巨匠、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其作品与思想激励影响了一代代人,是与哪个时代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h3><div><br></div> <h3>  先生的一生 : 是动荡的一生,呐喊的一生,抗争的一生,拼搏的一生,为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一生。他无愧于民族之魂,民族脊梁,为世代的文人学子所崇拜。</h3> <h3>  是的,崇拜一个人 来看一座城,千余公里走绍兴,我便是为了先生而来… …。</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