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甘南川北

阿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下篇:心醉川西北</b></h1> <h3></h3> <h3><b>2012年8月17日</b><h3><b></b></h3><h3><b><br></b></h3><h3><b>第八天: 松潘(海拔2851米) -- 汶川(海拔1326米) 184KM</b></h3></h3> <h3>  由于我们正处在青藏高原到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因此我们从海拔2850米的松潘骑车到海拔500米的成都,一路下去基本都是平路和下坡路。所以在路况和天气都给力的情况下,一天骑行200公里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考虑到前路,未知的路况和天气。所以我们今天计划了两套骑行方案。初步计划是从松潘古城出发,途经茂县,最后抵达汶川,全程约180多公里。如果今天在途中遇上了恶劣天气或者泥泞烂路等情况,阻碍了我们的行程时,那么我们就采用后备方案,骑到茂县落脚,松潘古城到茂县相距约140公里。我们在松潘古城住了两天,但一直都没机会登上古城墙游玩。今天就要离开此地了,唯有早上还有些时间去登城墙。因为深圳的两位骑友在到达松潘古城的当天就已经去过城墙了,所以昨晚大家商定,今早他们先出发,然后在前面路上等我们。而我和外甥两人就早点起床,利用早上的这段时间去登城墙,然后再出发去追他们。</h3> <h3></h3> <h3>  松州古城已有千年历史,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年间。我们现在看到的松州古城是明太祖洪武年间,在原唐朝松州城的基础上加砖扩建而成的。城墙和城门高大古老,保存完好,城墙全长6.2公里,采用内夯土石,外包砌砖的做法,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粘连勾缝,墙体坚固如铜墙铁壁。城墙高12米,宽31米,沿山构筑,与山势、水流巧妙融汇,富有特色。松州古城原有七道城门,东门曰“觐阳”、南门称“延熏”、西门号“威远”、北门名“镇羌”,西南山麓上的冠之“小西门”,外城还有两门,东西向的称“临江”、南北向的称“阜清”。现在仅东、南、北门保存完整,原来各城门外皆有翁城,而如今仅有南门外仍保留有瓮城。我们先步行来到南门,延熏门门洞宽6米,高8.8米,厚30米,是我国现存明代城门中规模较大者。穿出城门就是一处集市,而集市的所在地就是以前南门外的瓮城。商贩沿着城墙根摆摊设点,贩卖瓜果蔬菜和日用杂品。但在这里仍能找到一处处尚存的、有些破败的古老城墙遗址,看到一块块裸露在外的古老墙砖,它们记录着松潘悠久历史的点点滴滴。</h3> <h3></h3> <h3></h3> <h3></h3> <h3>  我们出了瓮城向左走就到G213国道了,沿着国道向前走不远就是古城东门,觐阳门城门洞宽6米,高5.8米,厚22米。古城的每座城门都是用条石和大青砖拱成,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雕刻有各种图案,石刻精美,清晰可见,堪称杰作。我们从东门进入古城,然后沿着东街向前走到松州电信局,再右转就是北街步行街了。早上的步行街还没有什么游客,两边的商铺很多都还没有开门,大街上显得冷冷清清。</h3> <h3></h3> <h3></h3> <h3></h3> <h3>  古城北门,在历史上称为“镇羌门”。它宽6米、高8.5米、进深度为31.5米。据说松州城墙的厚度,特别是城门洞的进深度,为全国明代城门之冠。著名的北京故宫城门、南京、西安明代城门,均无如此之厚。我们来到城门下,墙壁上虽无年轮,但满是饱经风霜的痕迹,让人依稀可见当年金戈铁马的刀光剑影。城门的厚重给人一种很宁静很踏实的感觉。登上古城楼,可以看见楼宇的两侧都安放着大大的平安鼓,用来祈求天地保佑,国泰民安。而在转角处,我们还看到了刘邦和项羽的两尊大雕像,刘邦的一首大风歌,述出了千古一帝的豪迈,与舍我其谁的霸气。而这首词放在松潘城楼之上,也许是告诉我们,这里的故事一样跌宕起伏,一样的精彩绝伦。</h3> <h3></h3> <h3></h3> <h3></h3> <h3>  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每座城池的城墙与城门都应该是建在差不多同一个水平面上。然而,松州古城四座主城门之一的西门,威远门却是建在古城西边的山顶上,足足高出古城500米。这在我国现存的古城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松州最初修筑的城墙,是西沿山麓、东跨岷江的,古城左边西山上无防御工事,敌兵由西边山麓来犯,城内防御状况尽收眼底,形成易攻难守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明英宗正统年间,负责松潘兵备的佥御史寇琛主持将城墙分别从东南两侧山脚延筑至山颠,并增筑了西门,至此形成了“西门在山顶,高城五百米”的罕见景象。</h3> <h3></h3> <h3></h3> <h3>  游览完古城墙后,我们返回客栈收拾好行李。不留遗憾的离开松潘古城前往汶川。早上9点从松潘出发,沿着G213国道,伴着滚滚的岷江一路而下。路上往来车辆不多,且路况良好,今天还是一个多云的天气。一切条件都非常适合骑行。呼吸着岷江带来的负氧离子,心情格外愉悦。当骑过安宏乡后,我们遇到强劲的逆风。在逆风中骑车一点也不比爬坡轻松。一路顶风而行,中午12点时离汶川还有120多公里。我们停车在路边休息,我拿出早上在步行街买的核桃大饼充当午餐。我很喜欢吃家里的核桃饼,看到古城里也有卖的,虽然外观不一样,但想到两者都叫核桃饼,那么味道应该也相差不大,于是就买了一个。没想到这个饼好干啊!堵在嗓子眼,象木头碴子似得。没水根本就无法下咽,从没见过这么费水的饼子,我的一大瓶可乐啊,全都毁在了这张大饼上。吃饱了肚子,又休息了片刻后继续赶路。</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我们骑行了约85公里,于13点半到达叠溪镇。此地已处在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茂县境内。此处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叠溪海子”。1933年8月25日发生了7.5级的叠溪大地震。叠溪城在强震下,连同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了一个湖面宽约1公里,长10多公里,形如肠状的11个堰塞湖。一场地震掩埋了一座城。折断了一条江。但也留下了一份补偿。幸存下来的人发现了这一串高原堰塞湖,于是便称它们为“叠溪海子”。叠溪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h3> <h3></h3> <h3></h3> <h3> 从叠溪镇出来不远,就是一个长下坡,路边的一个提示牌上写着“您已进入六回头,请谨慎驾驶”。站在坡道顶端向下望,山下的公路和九寨沟的“九道拐”一样,都是坡度很大的回旋弯。上下坡的汽车速度都很慢,我们在下坡的途中超越了不少车辆。</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我们还在国道边看到一处茶马古道的遗址,古道是在对面的悬崖上开凿而成,崖壁上刻着“松茂保障”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松茂茶马古道,是以今都江堰市西街为起点,阿坝州松潘县为终点的一条古代交通要道。在唐代,战马掌握在吐蕃手中,因是关系国家安危的战略物资,所以不会轻易卖给大唐王朝,但“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中的茶,作为吐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资源,却掌握在中原政权手中。于是,为了在物质上互补,经济上互利,因而出现了以汉地之茶交换藏区之马的“茶马互市”。随着“互市”的形成,无数的商旅、驮队、马帮、背夫为了运送货物,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条条连通青藏高原与内地交通的道路即“茶马古道”。当年长达700余里路的松茂古道,早已消失的大山深处,如今只剩下眼前这短短的不到一公里的古道了。今天,我们只能站在古道遗址对岸,远眺历史的背影。</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下午17点半,我们在G213国道800公里里程碑处与深圳的骑友汇合。18点进入茂县县城。茂县是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和羌民族文化核心区,也是川西北著名的旅游集散地。羌族自称“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大多数羌族人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在向阳、背风,有耕地和水源的高山或半山地带筑屋造房,由几户或者几十户形成一个自然村寨。还有一小部分羌族人居住在公路沿线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各民族杂居在一起。在“5·12”汶川大地震时,茂县未能幸免,遭遇到空前劫难,损失极为惨重。灾后,国家投入巨资在老县城对面修建新羌城。</h3> <h3></h3> <h3></h3> <h3></h3> <h3>  进入新羌城,第一眼就看到了茂县的地标建筑“中国羌族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城主干道旁,背靠青山、面向岷江。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羌民族的传统和地域特点,“蓝天雪域为景,碉楼青山为台”成为博物馆风貌的最好写照。作为具有当地浓厚文化氛围的标志,可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特有得内在特质,也承载着地域归属感。</h3> <h3></h3> <h3>  离博物馆不远就是“中国古羌城”。古羌城地处岷江西岸金龟包、银龟包之间,坐西朝东,背靠水西,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庄严雄伟,气势恢宏。保持了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h3> <h3></h3> <h3>  羌族的建筑大致分为两类,碉楼与碉房。碉楼是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的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结构严密。碉房也叫“庄房”,为居住用房。呈方形,有三到四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楼层之间用独木做的锯齿状楼梯连接。房顶可晒粮、晾衣,四角设有塔形石龛。中层楼内两端为卧室,中间为堂屋,是平时全家聚会、接待客人以及举行祭祀的重要地方,房内砌有火塘,火种终年不熄,有“万年火”之称。碉房的建筑材料,以土石为 主,不绘图、不吊线,也不用柱架支撑,均由当地的男劳力垒石砌成,他们巧妙地结合地形,分台筑室,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冬暖夏凉,牢固耐用。</h3> <h3></h3> <h3></h3> <h3>  茂县到汶川约40余公里,此时天空尚明。大家的精神状态和体能都没什么问题,于是大家在路边商量了一下,决定离开茂县,继续前进到汶川休息。出了茂县城区后,我们就不由加快了骑行速度,还好一路上往来的车辆不多。大约21点我们顺利的到达了汶川。我们在县城的河边找了个商务酒店住了下来。</h3> <h3></h3> <h3></h3> <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预 告 片</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醉川西北(九)</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