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婆母似亲妈

张新生

<h3 style="text-align: left;">优良家风家事之二:“孝”字篇</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孝敬婆母似亲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陆支行 张新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的妻子景爱英,和我是邻乡,也是同学,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她两岁丧母,我三岁丧父,都经历了苦难的童年,经受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自中专毕业我俩结为夫妻至今已近28年了,她正直为人、诚实待人、孝敬老人,相夫教子的好品德一直感动着我、影响着我的家庭、激励着我的孩子。她的敬老爱老事迹在我们人行家属院、在我的亲戚朋友中成为美谈,并先后被《山西妇女报》、《山西老年》杂志报道,2006年重阳节被平陆县委、县政府授予“敬老模范”称号。我们的家庭曾两次获得运城市人行系统“文明家庭”称号,2014—2015年度被运城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市级“文明家庭”光荣称号。</div> <h3>  我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我结婚前是一个“两口之家”,即我和母亲。因为在我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把我兄弟五人,姊妹七人养大成人,我是家中的老小儿,在兄长们一个个娶妻成家后,母亲就和我生活在一起。之所以特殊,就是在我刚结婚不久,就成了一个“三口之家”,那就是母亲、我和妻子。当初有人对妻子说,小两口刚结婚就成为“三口之家”多不方便,她总是淡淡一笑说:“三角形才有稳定性,再说谁让我嫁给他呢”。 </h3> <h3>  1990年初,我和妻子结婚后一起在县城工作生活。在我心中最挂念的就是在乡下生活的母亲,心想把母亲接到县城一起生活。但考虑到我们在县城没有固定的住房,经济收入微薄,特别是考虑到新婚不久,母亲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共同生活是否多有不便,为此也没在妻子面前张口。但细心的妻子了解到我的心思后,主动提出把母亲接到县城共同生活,这一住就是十七个年头,直到母亲去世。在这五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妻子总是把婆母当作亲妈一样,把老人的衣食住行时时刻挂在心头。逢年过节,总是先给母亲添置好新衣;头痛脑热总是主动请医生,喂药在床前;平时母亲洗澡,行动不便,妻子常常帮忙擦身搓背。母亲总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我有个好媳妇”。 </h3> <h3>  在外租房住了九年之后,1999年底人行家属楼落成,我们全家人乔迁新居。面对装修一新的新房,在安排卧室时,是妻子主动提出,为了方便母亲出入阳台,能够多晒晒太阳,让母亲住在出入阳台方便的主卧室,我俩住在次卧室。母亲说我老了,一个人住,没有必要住这么大的卧室。妻子说,你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受享受啦,你就听从我的安排吧。</h3> <h3>  2004年7月,母亲突发脑梗塞住进医院,由于丘脑麻痹,失去吞咽功能,不能吃饭,每天需靠打胃管进食来维持生命。为了让母亲的身体尽快恢复,妻子尽力克服自身类风湿病带来的痛苦,每天下班之后,坚持在医院守护,回到家中,又忙着为母亲煮鸡汤、炖鱼汤,再苦再累,没有埋怨过一声。在她和家人的共同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操劳和精心护理,母亲的吞咽功能逐渐恢复,身体也渐渐康复。</h3> <h3>  2005年初,就在母亲的身体有所好转时,由于老年人腿脚站立不稳而不慎摔倒。从此,母亲每天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在轮椅和床上渡过,致使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妻子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她理解母亲的心理,工作之余常常和母亲坐在一起聊天谈心,把外边的一些新鲜事讲给她听,以此使母亲的心理得到慰藉。在生活上,总是把稀有的东西买给母亲品尝,逢年过节为母亲添置新衣,平常洗涮晾晒是常有的事,尽心竭力、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使母亲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痛苦和寂寞,使母亲从心里感到儿女,特别是作为儿媳妇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欢乐。</h3> <h3>  妻子敬老爱老的好品德、好风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的家人和孩子。我的兄弟姊妹看到她作为一个儿媳妇,孝敬婆母胜过亲妈,无不为之动容和称赞,在孝敬老人方面,都能以她为榜样,尽心尽力,力行孝心。如今已参加工作的女儿也经常说到 ,母亲敬老爱老的好品德、好风尚无时无刻都在教育着我、影响着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处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