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钟繇的《荐季直表》

土豆

<h3>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h3><div>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年八十,谥号“成”[1]。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div><div>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2]</div> <h3>钟繇《荐季直表》原文:</h3><div>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谷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饷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旬月之间,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剋期成事,不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据郡。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圣德录其旧勋,矜其老困,复俾一州,俾图报效。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臣繇皇恐皇恐、顿首顿首。谨言。</div><div>黄初二年八月日司徒东武亭侯臣锺繇表。</div><div><br></div><div>钟繇《荐季直表》赏析</div><div>《荐季直表》为钟繇书于魏黄初二(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幸有一照片留存。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此帖或为唐人根据原本所摹,或为伪托,但应属“伪好物”。由于它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故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淳化阁》所载钟繇诸刻帖)。此帖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梁武帝等所说“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及“行间茂密”等于此帖表现最为鲜明。钟繇所创造的“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是我国书法史上两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影响极其深远。-</div><div>荐季直表内容为向已称帝的曹丕推荐旧臣季直的表奏。季直在关中时曾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过大功。罢官以后生活困难,钟繇说他身体尚健,请求给他一官半职,使他继续为国效力,也解决当前的困难。</div><div>《荐季直表》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由明代开始受到推重,乾隆更认为无上的法宝,但却是后人伪作的;字体确是高古扑拙,别具韵味。而颇受后世推崇的贺捷表也是伪作。此帖有多种刻本传世,其中以明华夏“真赏斋帖”所刻最能传神。“三希堂法帖”虽也从原墨迹入手,但为了适应石块规格,将远行挪动,使其最具魅力的“行间茂密”精神受到损害,故不足为据。此墨迹较“贺捷表”刻本笔画较肥,书写更加自然,没有后世书家那种有意为书的人工气。梁代书论家庾肩吾曾比较钟繇和张芝、王羲之的特点说:“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div><div>至于“行间茂密”和“群鸿戏海”等说,也以此帖体现最为充分。细细玩味此帖(尤其第四、五行)都不难看出。此墨迹本自元代现世以后,得到极高评价。如名人王士贞认为,有了《荐季直表》“天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那些刻本)”是有道理的。-</div><div>1984年第6期《故宫文物》(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上,亦有张光宾先生的《李倜与陆柬之书文赋》一文,张先生在开文一开始就感概地∶“当南宋末即元朝初年(十三世纪晚期)先后出现几件传为曹魏即唐人的法书墨迹,对当时好古博雅的人士曾引发不同层面的启示。其中一件对元明以后书法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魏锺繇书荐季直表》。-</div><div>这件直传到清宫廷,又曾刻入《三希堂法帖》,至今下落不明。另一件为《唐褚遂良书倪宽赞》,至今还是故宫博物院的法书珍藏。两件墨迹,十四世纪以后,一直流传在民间,又多次为汇帖所摹刻,流传颇广,特别是《荐季直表》。”-</div><div>张先生是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的专家,著作甚丰,其《中华书法史》一书,是博大精深的论着,但该书所附锺繇《荐季直表》,用的是刻本,猜想博识如张先生者,亦无缘见《荐季直表》一面。-</div><div>其实,抱此恨者何止张先生一人!早在张先生前,香港书谱社故社长李秉仁(将芬)先生亦曾浩然长叹,其辞见《书谱》1976年总第10期《锺繇荐季直表真迹得失》一文中∶“春节期内,偶与李启严先生及饶宗颐教授见面,谈起裴景福论其收藏的《荐季直表》真迹一事,都为此一剧迹的亡失而惋惜。回来后,试检日本平凡社的《书道全集》,因素知日本书法界收罗锺繇的材料很是齐备,在《书道》第三卷果然有影印这表的真赏斋刻本,这已是难得一见的所谓'火前本’了。可见此表的真迹确于甲子年(1924年)景福先生的《书画录》写成后,始告亡失的了。”该期《书谱》,编有《锺繇书法集》,全是拓本,《荐季直表》即用真赏斋本,亦属无可奈何的事。-</div><div>约48年前,王壮弘先生购得一部《壮陶阁法帖》初拓本,乃裴氏旧物。他逐一检阅,发现某册中夹有照片一帧,初不经意,及仔细审阅,不觉大喜过望。-</div><div>原来这张照片,所摄的竟是锺繇《荐季直表》墨迹!</div><div>这幅照片的拍得清晰,标准,质量非常好,字迹工准,曝光正确,为我们留下了《荐季直表》真迹的原貌。直至今天,世间所知《荐季直表》的照片唯此一帧。-</div><div>王壮弘先生得此照片,非常高兴,非常宝贝,很小心地保存起来。十年文革中他的其他集藏尽数散失,奇怪的是这幅照片如有神护,一次次地逃过了劫难,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div><div>1984年12月,上海《书法》杂志要找一件魏朝的名作印在书法爱好者的年历附页上,王壮弘先生时任《书法》杂志编辑,考虑再三,就选楷书第一的《荐季直表》,此照片才第一次公开于世。照片一公开,在书法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现今所有的刻本,没有一种可与照片相比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