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肯尼亚之动物(3) 摄影原创:陳丕昇Pershing CHEN2017.07

丕昇Pershing

<h3>时间: 2017.07.27-08.04</h3><div>地点: 非洲肯尼亚</div><div>人物: 董事长、舵主、迪拜酋长等一行20人</div><div>行程: 内罗毕&gt;肯尼亚山&gt;甜水&gt;纳库鲁&gt;玛萨玛拉&gt;那瓦莎&gt;安博塞利&gt;内罗毕。</div><div>我们一行20人从广州白云机场经停泰国曼谷(1小时)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踏上肯尼亚探秘之旅!</div> <h3>  肯尼亚国旗 · 是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的。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h3><div><br></div> <h3>肯尼亚国徽</h3><div> 1963年制定的肯尼亚国徽以一枚与国旗色彩一致的梭形盾徽为中心,两侧各有一只金狮,一肢持长矛,一肢扶盾徽。后面中央持有斧头的白色公鸡,是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徽记。根据当地传统,公鸡象征新的生活。两只雄狮体现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也暗示肯尼亚与英国的联系。双狮足下是非洲第二大山——肯尼亚火山,它踩着肥沃土地,结满咖啡、柑桔、剑麻茶、玉米和菠萝,到处是果实和芬芳,这是肯尼亚人民生活安宁、国家兴旺的缩影。国徽下方的咖啡色饰带上写有斯瓦希里语的“共处”字样,表达出肯尼亚人民对和平、友爱、自由和平等相处的愿望。</div>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冠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h3> 冠冕鹤及其近亲的灰冠鹤都喜欢在潮湿的环境觅食,且是仅有的两种能在树上栖息的鹤。由于这种习性,它们并不像鹤科的祖先。它们高1米,翼展1.87米,重约3.6公斤。冠冕鹤集群生活,每群大约20只左右,在草原上和沼泽边觅食小鱼、蝌蚪、昆虫、蜥蜴、青蛙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以及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嫩芽。它们由于失去栖息地而濒危,在西部的情况尤为严重。中国的冠冕鹤数量也非常稀少。</h3><div>别名由来</div><div> 在非洲广泛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土著酋长在沙漠里迷了路。他饥渴难耐,对生存几乎绝望了。这时飞来一群大鸟,在他头上盘旋长唳,似有引导之意。他就朝着鸟群飞去的方向前进,终于回到了绿洲。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国王制造了许多金王冠并亲手戴在这种鸟的头上,而且当众宣布所有的子民都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这种鸟。</div><div> 但以后很多贪婪的人为了夺取金冠而大肆猎杀这种鸟,国王的恩赐反而造成了这种鸟的灾难。了解这一情况后,国王请来一位巫师,用法术把鸟头上的金冠变成了羽冠,永远戴在头上,使它成了给非洲大陆最熠熠生辉的鸟。这种鸟也因此得名“戴冕鹤”。</div> <h3>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冠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裸露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羽无)。嘴黑,长而下弯,跗跖黑色。</h3><div> 栖于沿海沼泽、河滩和水田。常成小群,营巢于水边的大树上。以蠕虫、昆虫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div>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冠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黑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裸露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羽无)。嘴黑,长而下弯,跗跖黑色。</h3><div> 栖于沿海沼泽、河滩和水田。常成小群,营巢于水边的大树上。以蠕虫、昆虫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div>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黑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黑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黑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黑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冠冕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是一种鹤。黑冕鹤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也会在一些潮湿环境筑巢。其下有两个亚种:西边的B. p. pavonina及东非数量较多的B. p. ceciliae,是尼日利亚的国鸟。</h3> <h3>  埃及雁(学名:Alopochen aegyptiacus)为鸭科埃及雁属的鸟类,俗名秃雁。体重11-4千克。眼睛棕色,眼窝处有一对似戴上墨镜的红眼圈,颈部及背羽为巧克力色,一对善于飞行的大翅膀由排列整齐的黑白两色所构成,有粉红色的长脚,嘴基米色。上体略有斑驳的红褐色,颈部有领围呈红褐色。分布于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带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h3> <h3>  &nbsp;中文学名:非洲秃鹳;拉丁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u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h3><h3> 非洲秃鹳栖居在河流、湖泊、沼泽、草地等地带,甚至靠近人类居住区,集群,日行性,飞翔沉重、缓慢。留鸟。颈下部的膨胀肉垂(喉囊)用于求偶炫耀,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鱼、鼠和鸟等活猎物。有时会翻食垃圾</h3><div><br></div> <h3>孔雀,英文:Peacock,属鸡形目,雉科,又名为越鸟,东南亚东印度群岛和南亚印度产的一种大型的陆栖雉类,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长,展开时像扇子。孔雀有三种,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该属,而刚果孔雀单独成属。</h3><div> 孔雀作为观赏鸟类,是世界上许多动物园的主要展出动物,在旧大陆早已名声四播。蓝孔雀虽原产湿热地区,但也能在北方冬季生存;绿孔雀则经受不了太冷的气候。</div><div>孔雀,鸡形目、雉科两种羽衣非常华美的鸟类的统称。孔雀属的两个种是印度和斯里兰卡产的蓝孔雀即印度孔雀和分布自缅甸到爪哇的绿孔雀即爪哇孔雀。雄鸟具直立的枕冠,羽色华丽,尾上覆羽特别延长,远超过尾羽。具20枚尾羽,形长而稍呈凸尾状;尾下覆羽为绒羽状;两翅稍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10枚短,第5 枚稍微最长;跗蹠长而强,远较中趾连爪为长,雄者具距。</div> <h3>栗头丽椋鸟</h3><h3>【英文名称】Superb Starling</h3><h3>【科属分类】 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椋鸟科、丽椋鸟属。栗头丽椋鸟体长18~19厘米,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翅长适中,初级飞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状,尾羽12枚。脚长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体羽具纵纹。<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栗头丽椋鸟</h3><div>【英文名称】Superb Starling</div><div>【科属分类】 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椋鸟科、丽椋鸟属。栗头丽椋鸟体长18~19厘米,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翅长适中,初级飞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状,尾羽12枚。脚长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体羽具纵纹。</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灰头群织雀(Pseudonigrita arnaudi)属于文鸟科类种雀。文鸟科(Ploceidea)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文鸟科包括麻雀、雪雀、织布鸟、牛文鸟、寡妇鸟等不同类群,广布于旧大陆,以非洲热带地区最多,嘴成粗短的圆锥状,闭嘴时上下嘴边缘紧贴,以种子为食,繁殖期食昆虫,多结群栖息,常营群巢。文鸟科约有140余种,我国约有15种。文鸟科的一些成员数量很多,其中非洲的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树麻雀则是我国多数地区最常见的鸟</h3><div>这就是灰头群织雀的温暖的家。</div> <h3>  灰头群织雀(Pseudonigrita arnaudi)属于文鸟科类种雀。文鸟科(Ploceidea)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文鸟科包括麻雀、雪雀、织布鸟、牛文鸟、寡妇鸟等不同类群,广布于旧大陆,以非洲热带地区最多,嘴成粗短的圆锥状,闭嘴时上下嘴边缘紧贴,以种子为食,繁殖期食昆虫,多结群栖息,常营群巢。文鸟科约有140余种,我国约有15种。文鸟科的一些成员数量很多,其中非洲的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树麻雀则是我国多数地区最常见的鸟</h3><div>这就是灰头群织雀的温暖的家。</div> <h3>  灰头群织雀(Pseudonigrita arnaudi)属于文鸟科类种雀。文鸟科(Ploceidea)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文鸟科包括麻雀、雪雀、织布鸟、牛文鸟、寡妇鸟等不同类群,广布于旧大陆,以非洲热带地区最多,嘴成粗短的圆锥状,闭嘴时上下嘴边缘紧贴,以种子为食,繁殖期食昆虫,多结群栖息,常营群巢。文鸟科约有140余种,我国约有15种。文鸟科的一些成员数量很多,其中非洲的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树麻雀则是我国多数地区最常见的鸟</h3><div>这就是灰头群织雀的温暖的家。</div> <h3>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h3><div>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div> <h3>  黑白兀鹫Gyps rueppellii (Brehm, 1852)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一个动物。已知的飞得最高的鸟,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飞行。一般都很安静,只会在鸟巢内或尸体旁才会发出叫声。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近危物种。</h3> <h3>  黑白兀鹫Gyps rueppellii (Brehm, 1852)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一个动物。已知的飞得最高的鸟,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飞行。一般都很安静,只会在鸟巢内或尸体旁才会发出叫声。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近危物种。</h3> <h3>  鹰(hawk;eagle)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真鹰,true hawk),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hawk;eagle)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鸢yuān、鵟kuáng和鹞yào),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sǔn)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鹰是肉食性动物,会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鸟。大型的鹰科鸟类(雕)可以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它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它是猛禽类。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h3> <h3>尚未查到资料</h3> <h3>尚未查到资料</h3> <h3>尚未查到资料</h3> <h3>尚未查到资料</h3> <h3>中文学名:红脸地犀鸟;二名法:Bucorvus cafer;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佛法僧目;科:Bucorvidae地犀鸟科;IUCN保护级别:VU 易危。</h3><h3> 红脸地犀鸟是地栖犀鸟的一种,是非洲常见的地犀鸟。由于外形奇特,是著名的珍惜玩赏鸟,全国部分动物园和鸟园有饲养展出。它们生活在非洲南部,大部分时间在地面上活动。雄性地犀鸟体长可达129厘米,重达6.2公斤,雌性体型稍小。</h3><div><br></div> <h3>  紫胸佛法僧(学名:Coracias caudatus)为中等攀禽。喙粗壮而宽,呈锥形但先端微下弯具钩。第2、3趾基部连并。翅长而尖。尾长,多为方形。典型羽色为蓝、绿色。以昆虫、蜥蜴、蜘蛛、小型哺乳动物及小鸟为食。常停栖于一处静伺,然后捕食;也在空中翻滚追逐飞虫啄食。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也占用喜鹊等的旧巢;雏鸟晚成性。紫胸佛法僧是博茨瓦纳的国鸟。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h3> <h3>  紫胸佛法僧(学名:Coracias caudatus)为中等攀禽。喙粗壮而宽,呈锥形但先端微下弯具钩。第2、3趾基部连并。翅长而尖。尾长,多为方形。典型羽色为蓝、绿色。以昆虫、蜥蜴、蜘蛛、小型哺乳动物及小鸟为食。常停栖于一处静伺,然后捕食;也在空中翻滚追逐飞虫啄食。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也占用喜鹊等的旧巢;雏鸟晚成性。紫胸佛法僧是博茨瓦纳的国鸟。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h3> <h3>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Flamingo):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h3><div>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div><div>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div> <h3>  往纳库鲁湖湿地国家公园鸟类保护区,途经尼亚胡鲁鲁瀑布,还可在零度赤道线上拍照留念。入住公园酒店后,就可乘车欣赏湖中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纳库鲁湖又称红鹤湖,在此栖息的火烈鸟多达200万只,沿着湖边形成一条不见边际的粉红色带,展翅飞翔时满天通红。公园里还有非常稀有的白犀牛。</h3><div> </div> <h3>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Flamingo):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h3><div>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div><div>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div> <h3>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Flamingo):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h3><div>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div><div>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div> <h3>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Flamingo):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h3><div>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div><div>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div> <h3>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Flamingo):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h3><div>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div><div>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div> <h3>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Flamingo):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h3><div>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div><div>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div> <h3>  &nbsp;肯尼亚翠鸟(Kingfisher),根据《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鸟类指南》记载,肯尼亚翠鸟有11种,我此行只拍到一种!</h3><h3>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h3><div>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div> <h3>  黑白兀鹫Gyps rueppellii (Brehm, 1852)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一个动物。已知的飞得最高的鸟,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飞行。一般都很安静,只会在鸟巢内或尸体旁才会发出叫声。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近危物种。</h3> <h3>  鹰(hawk;eagle)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真鹰,true hawk),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hawk;eagle)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鸢yuān、鵟kuáng和鹞yào),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sǔn)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鹰是肉食性动物,会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鸟。大型的鹰科鸟类(雕)可以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它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它是猛禽类。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