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草池湾

凌霄

<h1>  &quot;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quot;借用这首诗句形容草池湾,一点不夸张。</h1> <h1>  第一次去,是去年冬天。山风夹裹潮湿的寒气侵袭着整个村庄,远山近树一片萧条之景。尽管色彩单一,但清新的空气足已让人嗅到了田间地头、袅袅炊烟传递出那融融的生活气息。</h1> <h1>  视线不远处,一户静植在山脚下的农家小院吸引着我的脚步前去。小院不大,但很整洁,看得出在这里居住的一定是户勤劳的人家;小院由三面土胚房形成了一个"凹"字形,扎眼看去,很像四合院的建筑风格;院坎边一排整齐的白杨伫立眼前,苍劲,挺拔,大抵是与这老屋一同经历过百事沧桑。</h1> <h1>  我们的脚步惊动了看门护院的黑狗,一位六旬样子的老人遂端着一簸箕火红的辣椒走出来。听我们说明来意后,一边冲着黑狗喝道:&quot;喊叫啥嘛喊叫,没看到来人了。&quot;一边放下手中的簸箕,赶忙进屋端出两把椅子招呼我们坐下。</h1> <h1>  与老人闲聊中,得知她有三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来。老人说:&quot;我们老两口身体还算健旺,种几亩地和门前的菜园,生活还算过得去,也不给儿女添负担………&quot;</h1> <h1> 同行的好友忙接住话茬:&quot;莫法(没办法),这也是农村的现状,娃儿们大了不出去挣钱也不行,还不是为了你们老两口更好的生活…&quot;说到这,老人便笑了,&quot;是滴,我们几个娃儿还争气,每次回来都给我们钱,买各式各样的吃的喝的给我们,对我们也好……&quot;</h1> <h1>  老人这番话和言谈间流露出的满足感深深触动了我。人间大爱莫过于父母之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声&quot;爸&quot;,一声&quot;妈&quot;,他们便倾其所能,尽其所有。而儿女们一个电话的问候,一个节日的陪伴,就能让他们满心欢喜,激动不已。</h1> <h1>  聊兴正浓,老人的老伴扛着锄头回来了,我忽然萌生出一个想法,那就是给老两口拍张合影。可老人一听说照相,连忙挥挥手往屋里躲,我能感受到她当时的羞涩,毕竟传统和保守在那个年代已根深蒂固。不过老大爷倒还开明,冲着屋里喊:"照嘛照嘛,我们也十几年没照过相片了,搞快点。"在老伴生拉硬拽下,老人家从箱子里取出一件过年的新衣裳穿戴整齐走出来,那羞涩的神情,略显拘谨的样子让我对那个年代青年男女初识的场景遐想万千……<br /><br /></h1> <h1>  正午的暖阳不知何时将金辉散满村庄,也撒向二位老人幸福满足的脸庞,与斑驳的土墙前那一串串金色的玉米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副农家生活美如画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不舍稍离。</h1> <h1>  时隔数月,我带着5岁的儿子再一次来到这里。刚下车,逗儿便被一堆正接受&quot;日光浴&quot;的玉米所吸引,抓起一把就往空中撒。孩子的童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更加显现,那渐红的石榴,金色的南瓜,还有田埂河边的狗尾巴草;那收割的机器,大忙的农人,还有趴在路中央晒太阳的土狗崽子;那微凉的秋风,芬芳的稻香,还有天边掠过的白鹭鹰鸽……给逗儿注入了无限的想象,开拓了丰富的视角。</h1> <h1>  逗儿小心翼翼捧着一穗稻谷问我:&quot;妈妈,这是花吗?&quot;当得知稻谷就是我们每天吃的大米的原形时,他的表情一脸惊愕。看着逗儿充满好奇的双眸,我对他说,生活,只有自己体验才知有多美,眼前的世界只有亲手触摸,才知有多真。</h1><h1> 逗儿似懂非懂,像小鹿一般蹦跳在田间地头,嬉笑在房前屋后,一会追逐着荷塘的蜻蜓,路边的蝴蝶,一会手捧着金黄的谷穗,观赛酝酿。还无意间发现自己在山间的回声,童音响彻山谷。</h1> <h1>  沿着记忆的方向,我们又来到了老人家的"四合院",院子与数月前没什么变化,唯一不同的是多了老人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正坐那剥玉米的大爷认出了我,激动的放下手中的活招呼我坐下。听大爷说,这座老房子很快要拆了,儿子们准备盖新房……临行前,还是给他们拍了张全家福作为纪念。背景就是这座老屋和丰收的玉米,老人一家笑脸如花,这便给这座即将拆除的老屋留下了最美的记忆!</h1> <h1>  &quot;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quot;。庆幸草池湾的所有遇见,让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的我能在闲暇之余放空自己;让孩子在这样的大自然中为童年增添记忆;更让飘泊的游子们在眺望远方时,感受到亲人的呼唤和等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