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同蹄村的七夕节

SCHOOL0001姚小安

<h3>  揭开东同蹄村美丽的面纱,还原一个神秘的古村落。民俗篇(四)七夕求子节</h3> <h3>  各地七月七日这一天风俗不一,有称七夕情人节,还有称:香日、星期、巧夕、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而东同蹄村的七夕节特别,称谓七夕求子节。</h3> <h3> 东同蹄村中巷(进士巷)西头处,过去有一娘娘庙,内有一尊“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相传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夜来此庙许愿是最灵验的。</h3> <h3> 所建的“娘娘庙”较高,设有台级七级(意为七夕),娘娘神前有一长而大的供桌及香炉。村中的自乐班在七夕夜助兴演出。</h3> <h3>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破“四旧”,娘娘庙被拆。</h3> <h3> 现在每年的七夕节,每到中午十二点,村中有当年结婚的家庭,自发组织,约上能工巧匠在自己巷道中搭棚设坛,扶“送子娘娘”神。全村最多时扶十几尊“送子娘娘”。</h3> <h3>  后来自扶的送子娘娘抱着不是一个男孩而是两个孩子,即抱一男一女,意为龙凤胎,这样既满足了人的美好愿望,又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如今计划生育政策宽松,允许生二胎,送子娘娘抱的孩子更多了。</h3> <h3>  今年姚家巷北巷扶的送子娘娘想法更加丰富,送子娘娘怀抱四个孩子,身边还站着两个,意为能生二胎。前还有织女、牛郎,一个站在银河之西,一个站在银河之东,泪眼朦胧四目含情,将爱情站成了凄美的永恒,让后人千古传诵,现实总是不让理想圆满,只留下狭窄的时间空间,让彼此温暖,热情的喜鹊早已横在天河上边,要把人世间神圣的爱情成全,而形成鹊桥。</h3> <h3>  摆上各种时令水果。西瓜、葡萄、苹果和桃等,各种水果都是桃选果园中最大最好的;还放石子馍和各种干果等供品。</h3> <h3>  晚上六点钟开始,求子的妇女鸣炮敬神,跪拜许愿,一直进行到晚上零点为至。</h3> <h3>  以前全是妇女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性参与的也越来越多。</h3> <h3>  在敬神的过程中,还有广场舞和戏曲表演前来助兴演出。</h3> <h3>  这个七夕节,希望东同蹄村人在爱的甜蜜里享受人生,这个七夕节,希望东同蹄村人在爱的温馨里感受温情!</h3> <h3>  愿东同蹄村人拥有:甜蜜的爱,幸福的爱,温暖的爱!愿所有东同蹄村的新媳妇都能生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宝宝,愿想生二胎的媳妇,生一个称心如意的宝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