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童年

宝剑

<h1><b>  望着窗外孩子们快乐的又蹦又跳,幸福地嬉戏玩耍,我心中一片宁静,童年时的回忆再次勾起我无尽的思念!我的童年也随岁月消逝流入我脑海中。</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童年..幸福快乐</b></h1> <h1><b>  我出生于五十年代末,成长在最艰苦的六十年代。那时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直接上小学。童年印象深刻的就是1965年上小学那一天,父母领着穿着新衣裳,到学校参加入学报名考试,老师要求写"毛主席万岁":从1数到100就算通过。记得开学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就是毛主席万岁。</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童年的我</b></h1> <h1><b>  那时学校没有统一校服,同学们穿的衣服五花八门,有新有旧,多数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兄弟姐妹又多,衣服都是大的穿小了再给下面弟妹穿,袖子短了接袖子,裤子短了接裤腿。</b></h1><h1><b> 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绝对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的!童年时候我们很少有人穿过秋衣秋裤。都是冬天穿的棉袄棉裤到了春季天气热了,母亲会把棉袄棉裤的棉花去掉缝制成加袄加裤穿。春季、秋季都穿他。到了冬季再缝制成棉袄棉裤,年年如此。不过</b><b>再穷过年还是有一件新衣服穿。</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我们一起走过的童年</b></span></h1> <h1><b>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管衣服新旧,只要有衣服穿就行,我们全不讲究新旧。在那个年代所有的母亲都一样,手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到了晚上母亲中指上总是戴个顶针,不是在纳鞋底,就是缝补衣服,补袜子。当年再穷家里每个人都有一件压箱底的衣服,只有在过节、出门走亲戚时才能穿,式样永远不会过时。</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父母辈</b></h1> <h1><b>  我们穿的鞋大部分是母亲做的布底鞋。穿着新鞋上学会感到特别高兴、自豪。穿布底鞋最怕下雨了,那时大多数路都是土路一走一沾鞋。而且鞋底还特吸水,每人就有一双鞋,没有雨鞋穿,脚下的湿鞋还得自己穿着再塌干。所以下雨了我们把鞋脱掉放到书包里光着脚丫子回家。鞋穿的时间长了鞋底都磨穿了,垫块纸板还得接着穿,因为家长没有时间做。</b></h1><h1><b> 当年最流行的是解放牌球鞋。如有一双球鞋那是一种荣耀。球鞋穿久了也会露了脚趾头,就补上一块皮子,破了再补,一双鞋会有好几块补丁。那时每个家中都备有修鞋的勾锥子,我们自己也会学着补鞋、补衣服。如果衣服、裤子、鞋破了不补别人会笑话,补上就没人笑话了。这也是看一个家父母会不会过日子,是不是勤快人的标准。</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布鞋.球鞋</b></h1> <h1><b>  我们的书包也是各式各样,但基本都是父母自己亲手做的,做书包的布料是百货商店买的布头。女孩子是花布做的,男孩子是深色布做的,就像现在的环保袋,俗称兜子的那种,只不过两根带长一些可以背在肩上。在记忆里我的书包是邮递员送信的那种包。学生中只有很少数的同学才买得起漂亮的帆布书包。</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帆布书包</b></h1> <h1><b>  我们的学习用具,更是不能再简单了,文具盒是长方形薄铁皮做的,上面印着各种花卉、故事图案,文具盒内印有乘法口诀。从一年级一直用到小学毕业再到初中,最后文具盒的图案都磨光了,要是文具盒用坏了都是家长给修一下,接着再用。铅笔用秃了,都是自己拿铅笔刀削,家长很少帮忙。笔使短了套上笔帽又可以握住了,继续使用直到用得没法销时才丢掉。</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具盒</b></h1> <h1><b>  我们上一、二年级时,为了节省纸张,上课时每人一块小石板和自己做的小沙盘在上面练习写字,写好了才能在作业本上写生字。因为那时作业本都是有数的,正反面都要写字,写一篇下面要垫上垫板,作业本都是用得一页不剩,就是剩下几页也都是订起来重新利用。</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石板.作业本</b></h1> <h1><b>  我们学毛笔字,上课时要自己带上墨盒墨汁,然后在红模格子上描大字。三年级后才能在大字本上自己写毛笔字。老师会把认为写得好的大字拿红毛笔画上红圈,得红圈多的当然是大字写得好的。写生字时,老师手中拿一枚方章上面有"整洁"两个字,你写的生字整齐、清洁,老师会在你的作业本上盖个章"整洁",越多越好说明你学习认真。</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墨盒</b></h1> <h1><b>  我们上珠算课时,需要自己带上算盘,老师是大算盘,可以挂在黑板上的。算盘柱上有棕毛,老师演示时算盘珠推上去不会掉下来。那时候家里都穷,很多同学买不起算盘,都是自己做的,用杏仁核两面磨平钻开眼做成算盘。珠算口诀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只是有年头不用了,现在都用计算器了。</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算盘</b></h1> <h1><b>  我们到了三.四年级后,不光要学习还要帮父母减轻生活重担。因为那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困难。记得小时候早早起床提上筐筐捡蓝碳: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放羊、割兔草:发了洪水河边捞河柴:下过小雨捡地软:山坡地上挖苦菜:梯田畔上掏小蒜:上树捋槐花、榆钱回家蒸麦饭。生活困难的同学,晚上在路灯底下砸石子或在家里糊纸盒、火柴盒以补贴家用。辛辛苦苦为自己挣点学杂费,也没有谁觉得委屈过。</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爱劳动</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拾柴火</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割兔草</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捡地软</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掏小蒜</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挖苦菜</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捋槐花</b></h1> <h1><b>  那时同学之间没有讲吃、讲穿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父母言传身教传给我们的,在我们童年时已经蔚然成风。在我们学生身上完全统一的,只有胸前鲜艳的红领巾。</b><b>那时的我们可没有娇生惯养的,放学后要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事。</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童年..红领巾是我们最爱</b></h1> <h1><b>  在那个年代,粮食、付食品短缺。因为我们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挨饿的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饭,菜也是没有油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肉。父母更惨,看着孩子吃不饱饭。从自己的碗里拨出一些给孩子,宁肯自己饿着肚子也不让我们挨饿。为的只是让我们能健康成长。</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童年..吃饱最幸福</b></h1> <h1><b>  虽然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很差,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玩具可言。吃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但我们业余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学习没有压力,精神上无忧无虑。所以,我们儿时所拥有的种种乐趣,也是现在的小孩所尝试和体会不到的。</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曾经玩过的游戏</b></h1> <h1><b>&nbsp; 这就是50多年前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都已步入了老年行列。</b></h1><h1><b> 现在回想起来,</b><b>童年的美好时光,不会在我的记忆中有丝毫退色或消失。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开心快乐的日子。</b></h1><h1><b><br /></b></h1><h3><b>(部分图片来自网络)</b></h3><h1><b> &nbsp;</b></h1><h3><b><br /></b></h3><h1><b> 2017.9.2晚</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