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那些事,满满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原创】

任煒

<h3>夕阳西下,一个人漫无目的在游走。突然,耳畔传来了电影打斗的声音,好奇心驱使我寻找着声源,心里寻思着是不是在放露天电影呀!</h3> <h3>远远得望见一片开阔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块幕布,幕布上闪亮的画面跳跃的闪烁。周围已聚拢了不少围观的群众,他们或站立,或深蹲,或平坐,姿态各异,目不转晴观注着电影的动态。</h3><h3>走近一看,正在放映一部由周润发,张家辉领衔主演的《澳门风云2》,我盯着屏幕,思绪却飘的很远很远......</h3> <h3>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生活匮乏,娱乐生活寥寥无几。人们都过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单调乏味的日子。一场露天电影的到来,会给我们死气沉沉的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欢欣。</h3><h3>有一天傍晚,我放学回家,经过晒场,看到两根立柱紧绷着一块硕大白色幕布,在幕布正前方十来米远,放映机已摆设完毕。嗨,心里瞬间充满了愉悦,今天又能够看一场露天电影了。回到家,草草吃完晚饭,邀约好几个小伙伴,肩扛手拿着长凳,来到了晒场,抢占观赏电影的最佳位置。</h3> <h3>幕色四合,晒场上已聚拢了围观的群众,原本略显冷清的场面顿时变得嘈杂起来。谈论声,说笑声,吆喝声,甚至口哨声此起彼伏。人们都在闹哄哄的暄哗声中急切的等待着电影的放映。</h3><h3>随着音乐的响起,放映机投射的一缕光束打在幕布上,荧幕活动起来,一场电影正式开场。此时,人群的嘈杂声才渐渐的平息,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才趋于平静,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影片当中。只有电影的对白和声音的特效响彻全场,偶夹杂着放映机沙沙响声。</h3><h3>我犹记得那是一部很精彩的香港枪战片,于成光主演的。情节已记不清了,但剧情紧凑,扣人心弦,跌宕起伏,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警匪片,尤其是枪战追击一部份场面激烈火爆,一颗心总是悬着悬着......</h3><h3>我们看的如痴如醉,忘我的投入,直到字幕四起,还深迷其间,总是觉得意犹未尽,在恋恋不舍徘徊中期盼着下一场电影早日到来。</h3> <h3>八岁那年,读小学的前夕,我们家里买了一台十四寸的上海牌金星黑白电视机。虽然是个黑白的,可当时村子里有电视的人家也是屈指可数。</h3><div>说起这个电视的由来,也是有一段缘故的。应该是86年的暑假,我父亲特地跑到上海电视机厂花了四百元人民币开后门买来的,这四百元钱在那个年代是一笔不算小的数目了。我父亲之所以舍得下血本,是因为过完这个暑假,我马上要上小学一年级,但我人在上海,又不想回去读书,作为交换条件,才买的这个电视机。</div> <h3>有了电视机,没有天线也是播不出节目的。还需要在外面空旷没遮拦的地方设置一根室外天线。天线是那种铝质的简易装置,天线和电视机必须连接一根铜质线。就这样也只能收到少数的几个台,中央一套,二套,浙江电视台,上虞电视台。天气状况良好的话,还可以收到周边的绍兴,余姚,慈溪电视台,但收到的画面不是很清晰,雪花很大,伴有沙沙的响声。</h3><h3>电视机上端也有内置的天线,你的来回摆动那两根天线,调整适宜的方位,才能收到”最佳”的画面和声音,那也只是能凑合着看。时间一长,画面又变得模糊不清,电视的沙沙声掩盖了电视剧的对白,真的是令人抓狂,又很无可奈何!但电视剧还的看呀,过去抓起那根铜质线来回的捣鼓,不停的调试,直到又能收看了,你只能抓着铜线保持半擎的姿势,斜睨的看着电视,左手酸了就换个右手,右手不行了再换回左手,虽然苦不堪言,却也乐在其中。</h3><h3><br></h3><h3><br></h3> <h3>那时香港的武打片正风糜全国,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侠客行,笑傲江湖,以及之后上海滩,再向虎山行,新白娘子传奇,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非议着剧视的情节,表达着对主演的崇拜和迷恋。通过电视这个窗口,收看电视剧成了那时最好的娱乐消遣。</h3> <h3>每到了晚上,我家的堂厅就成了个小小的放映室。里面坐满了观看电视的左邻右舍,外围也被挤得水泄不通。电视剧不放到再见,那是不会散场上,赶上哪一天停电了,看不成电视了,喊爹骂娘的,那份愤懑和懊恼,恐怕连死的心也有了。</h3><h3>再后来,电视逐渐普及起来,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买了电视,有条件的人家还买了彩电。露天电影没人看了,一下子就销声匿迹,最终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h3><h3>现如今,人们娱乐的方式繁多,看电视也不是主旋律了。但露天电影,电视的出现,确实填补了那时人们空虚无聊的生活,丰富我们的世界,给予我们的精神得极大的满足和享受,令人怀念和回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