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 江南行 上海第4天 大英100件文物展 它要告诉人们的是:从古到今,世界都有交流和联系。

敖燚武

<h1>  早就知道这展览。也是来上海的目的。</h1><h1> 喜欢历史,喜欢文物不是因为现在老了,而是从小就喜欢。喜欢老人讲过去的事。喜欢看历史故事。喜欢看文物,听文物叙说它的前世今生。</h1> <h1>  早晨5点半起床,6点出门,6点半到博物馆。第4名。</h1> <h1>  9点开馆,只有等2个半小时。今天36度!</h1> <h1>  妈妈们给孩子先上课,热身。</h1> <h1>  历史的证据就是文物。历史的注解就是文物。</h1> <h1>  旧石器时代之物</h1> <h1>  有点不相信是公元6000年前之物。如此精美!</h1> <h1>  最早创造文明的人!为什么不用木棍写,而是压上去——楔型文字</h1> <h1>  有关大洪水的记载,许多文明的神话中都有。 能解读上面的文字,真是神了。</h1> <h1>  古印度文字。梵文?</h1> <h1>  一看就知道是我们的。里面的字多漂亮。有一理论,中国的青铜器技术来自两河流域。</h1> <h1>  看资料时以为是石质。做的精致!</h1> <h1>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不摆了!精美的雕塑,说明他们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发展到较高的水平。</h1> <h1>  古代中国风靡的六博戏,今天已没人会了。据说明初(清初?),为了禁赌,凡发现玩六博戏的砍手!谁还敢玩?</h1> <h1>  精美的雕塑!</h1> <h1>  健陀罗风格。说实话沒看出来。但,看见这种佛像就亲切。</h1> <h1>  还是有其风格。但没有汉人的大气。</h1> <h1>  工艺水平高。居然那么亮,那么锋利。</h1> <h1>  关于青花的解释虽然和展览的主题一致,但第一次听说。</h1> <h1>  马来人的皮影。在马来见过。</h1> <h1>  这套茶具还行。</h1> <h1> 早期的日本书籍多是汉字。</h1> <h1>  好花哨!</h1> <h1>  这件球衣根本谈不上文物。但从解说词中诠释了展览的主题:世界是一体的!解说词很有趣。</h1> <h1>  文物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它能丰富历史,使今天的人们了解文物所处年代的人类社会各方面,真实地再现历史。</h1> <h1>  11点看完展览。两个小时。很太多,观看的气氛不好。饿了,腰也疼了。在此休息一会,继续看常规展。</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