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二》华盛顿

戴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美国🇺🇸行走的第二站是华盛顿。从时代广场边的汽车🚙总站出发,这是我们第一次坐上了美国🇺🇸的灰狗长途汽车。灰狗巴士的车身非常高大,上面绘着一条奔驰着的灰狗。说到🐶,早已耳熟,它开业于1914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希宾市,如今是美国最大的全国性长途汽车公司,在全美国各地都有灰狗自己独立的停车场。百年历史早造就了美国🇺🇸灰狗🐶公司确实牛🐮,在我们最后行程返回进入纽约市区时,才知道它还有进城的专用隧道,避开了拥挤的车辆,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时代广场边的汽车总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们周围的乘客,基本都是比较底层的人士,黑人和有色人种比较多。车厢内部座位宽敞,每个椅背都很高,坐在后面的人几乎都看不到前排的人头。车窗采用特制玻璃,从车外望去黑黝黝的,而从里向外看却是一清二楚。每个座位旁都有调节角度和亮度的小灯。在最后返回纽约的车上,我看到隔壁一位年轻人居然在小灯前,聚精会神地看了全程六个小时的书。可惜由于灯光太暗,无法拍下这令我感动的照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2011年曾经跟团去过华盛顿,所以这次旅行原来不在计划中,可是在分别了多年的小学同学热情邀请下、特别是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我:“我将带你走的都是旅行团没有到过的地方,那里才是华盛顿的精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华盛顿的前一站巴尔的摩下车了。在这里等待的是与我分别了整整五十年的小学同学。早在上个世纪那个丧尽天良的七十年代初,他被迫独自远走他乡、闯荡世界。临行前都无法被与关在牛棚里的父亲告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禁止与海外片纸书信来往的岁月里,他经受了与父母、兄弟姐妹分别多年的孤独。在艰难的磨练和奋斗下,他终于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美国知名研究所里的高级工程师。一路上当他对我讲起当年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直到今天,我在诉说他的这段经历时,就会不禁留下眼泪,因为我想起了在影视作品里见过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公里的巴尔的摩是美国马里兰州最大城市,也是美国主要海港之一。在国内知道它是来自美国🇺🇸巴尔的摩,那个奥运会获得多个游泳🏊🏻金牌的飞鱼菲利普斯。这里还有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一所全美最好的医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这里也成了战场。1812年英美战争期间英军曾试图占领巴尔的摩,对守卫巴尔的摩的麦克亨利堡的民兵进行通宵的炮击,却未能达到目的。在这期间当地的一名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目睹了英国海军对麦克亨利堡炮击的整个过程,当他看到美国国旗始终高高地飘扬在麦克亨利堡上,激动万分,随即写下了一首赞美诗,这首诗后来成为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的歌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是老同学却没有让我们在巴尔的摩久留,而是驱车一个小时来到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说是州首府,其实它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名城,在1783年11月至1784年8月,这里曾作为美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在这个小城镇里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18世纪的纪念性建筑,故享有“美国的雅典”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到达了落成于1772年的红砖结构的州议会大厦,这不仅是美国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利坚联邦的代表曾在此与英国殖民者签订条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美国🇺🇸,凡是国家政府部门、包括了国会和五角大楼都是对民众开放的,不过进入时都要出示证件通过安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长长的大厅,左右两侧是州众议院和参议院,会议厅内的摆设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往前走就是陈列室,大都是展出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仿佛在向世人们讲述着当年这里发生过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华盛顿,这位美国的开国元勋,是当之无愧的美国“国父”。他在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任大陆军总司令,他让独立战争时代的狂想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可感知的现实,是美国唯一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制定并实现了美国的宪法。在他担任总统的美国🇺🇸建国初期, 华盛顿的形象无处不在,在绘画中、报纸中、纪念盒中,在硬币上、银器上、碟子上、家庭小摆设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楼里,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这间朴素简洁的展厅,正中央竖立着华盛顿的真人蜡像,楼上左边是他的夫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华盛顿担任两届美国总统后,国家人民对于华盛顿声望的各种神话如雕像上的常春藤一般疯狂生长起来时刻;就在华盛顿本人完全被笼罩在一种无所不能的光环之下,甚至他要一辈子当皇帝都没问题的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却站在这里发表了辞职演说: “朋友们,公民们:重新选举一个公民来主持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经为期不远了……我认为此时将我的决定告知诸位是恰当的,尤其是考虑到这将有助于公众意见的更明确表达。这个决定就是我将不再接受进入候选人名单。” 这是他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又坚决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的辞职演说。这是他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定下标准,也为美国🇺🇸制定的宪法做出了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在墙上镜框内的文字,就是当年发表演说的手迹珍品。当华盛顿将军,这个为了赢得战争不仅变卖了家产,而且因操劳过度生出满头白发、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了的总司令发表仅有几分钟的仪式后,在场的每一个人眼里都蓄满泪水感动不已。因为他们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就自觉放弃了在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聚集起来的权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的几个星期中,国内所有主要的报纸都转载了这篇文章。这份告别演说获得了超越一切的不凡地位,成为充满陈腐智慧的政治场景中的永久试金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州议会大厅的深处,远远望去,一缕阳光正巧照入室内大厅,在大理石瓷砖的反射下发出了从蓝色到金色的光芒。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历史伟人正挽着夫人,迎着阳光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他所渴望的~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享受“光荣的孤立感”。这是他对劳累的政治生活的哀叹和对退隐田园的大力赞美。请问在世界历史上,有哪位国家首领能做出如此的决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美国行走的日子里,不论在何处,都能见到华盛顿雕塑和华盛顿纪念碑,我终于明白了他在美国人🇺🇸的心目中那沉甸甸的份量是无人可比!无人可以超越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华盛顿晚年生活又起怎样度过的呢?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几天后,在另一位老朋友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位于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弗吉尼亚州,访问了乔治‧华盛顿的故居—佛农山庄,它占地达8000英亩(约32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总统位置上退下来后,华盛顿和他的妻子(一位大他一岁的寡妇)玛莎·丹德里奇,以及两个孩子(是他妻子与前夫所生)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故土,过着平凡的生活。华盛顿没有亲生子女,仅有的一个养子也在军队中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离开总统府之前,华盛顿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所有的账目清楚、准确,有疑问处,那是用自己的钱补贴进去。这是一次伟大的权力交接。当人们热泪盈眶走向他,与他拥抱,为了不使自已过于激动,他泪流满面地默默离去,成为一位农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农山庄置身山林,绿色环绕红瓦白墙,从门前开阔的绿色大草坪望去,格外醒目亮丽,一切跟两百年前一样,供游客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宅位处高地,在它的两边分别由两条拱形走廊通向左边的佣人房和右边的厨房,形成半圆形正好围着门口的圆形广场。从主宅内向前看,视线越过门前的圆形广场就是大片绿油油的草坪。转身向后看,著名的波托马克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人们不能不感叹这块土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周迷人的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一参观了各个房间。按照规定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在主宅的左侧是菜地,右侧是花园。走在山庄里处处都能看到华盛顿对建筑、园林、土地、树林、布局以及种植园的匠心和感情。难怪他会骄傲地说:“美国没有哪座宅邸比这个环境更好。” 这8000英亩的家园设计、修建都是出于他之手。但是谁能想到,这一切成果都是这位担任过美国🇺🇸两届的总统,靠着四处借贷来经营自己的庄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在庄园里可以看到几位农夫在菜地里劳动。在果园和苗圃里除了各色鲜花装点着浓郁的树林和灌木外,还有几位身穿当年服装的导游在向游客介绍着当年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奴隶制是华盛顿出生前就存在的,当时庄园里雇了不少黑奴。后来,随着独立战争的爆发,美国人开始了为自由、民主的抗争,华盛顿就感觉黑人也应该跟白人一样。为了替代奴隶,华盛顿也找过英国人做自己的佃农,可是这些人价钱很高,也留不住。于是华盛顿善待自己的奴隶,不打不骂。但是这些奴隶消极怠工,整天喝酒,偷东西,破坏工具,已经没有廉耻了。华盛顿为了奴隶问题烦恼了余生,但是他生前还是解放了150个奴隶。去世前留下了遗嘱,希望夫人把奴隶都解放,最后也这样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就是华盛顿的墓室,右边是华盛顿的棺椁,左边的是他妻子的棺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自愿放弃权力的人,精神是纯粹的。如同一个放弃财富的人精神是纯净的一样,因此他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他是一面旗帜,远离了权力的诱惑,以一种绝对不世俗的精神面对权力,直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乔治‧华盛顿在卸任总统后在佛农山庄居住了15年。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因咽喉感染不治,最终长眠在他挚爱的山庄里,那大片树林边的一间小小农舍里。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墓室,我们沿着农庄往前走。这时天刚刚下过蒙蒙细雨,路边盛开的小🌸还挂着晶莹透亮的露水,空气中不时散发出泥土的香气。在绿树、绿草、牛群的衬托下,四周更显得格外的清新,宁静、祥和、无拘无束。大自然给了我如此舒心的感觉,不时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农山庄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当我再一次回头望去,在郁郁葱葱,满目苍翠的草坪和树木之间,那座红瓦白墙的建筑更加显得是那样的充满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魅力来自华盛顿个人对权力毫不眷恋的胸襟;来自华盛顿高贵的灵魂,不贪恋权势,把美国扶入了真正民主的道路,也成就了今天繁荣、自由、民主的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眸世界上所发生的历史,在对待权利的选择中差异巨大,有的人为了权利能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和传统道德,发动一次次内斗运动去换取;有的人为了权利可以以各种借口任意去屠杀另一个民族去换取……其结果换来的都是人民的痛苦和呻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我明白了老同学和老朋友为啥要带我游走在马里兰州府和佛农山庄,他们是让我去体会华盛顿是怎样抒写着伟大二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小城虽然不大,只有20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却是美国东部地区有名的游览地。城市沿切萨皮克湾与塞文河而建,气候宜人,从岸边可以看到切萨皮克湾上到处帆影点点,与蔚蓝的天空、飞翔的海鸟、宽阔的海湾构成一幅绝妙的风景画。临海港眺望远远近近的帆船,漫步在海边享受着清凉的海风吹拂,能感觉十分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城还有一处有名的地方,那就是靠近港湾的美国海军军官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在1794年,乔治·华盛顿总统就劝说国会,授权他组建新海军力量以打击日益猖獗的海盗。五十年后的1845年10月10日,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一个占地10英亩的塞文堡陆军兵营,迎来了50名海军学员和7名教官,美国的海军军事学院终于诞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这座大楼大厅,装饰是如此的华丽,学院的大礼堂也不例外。一楼的侧面是海军学院的展览室,里面简单地介绍学院的概况。看完后了解原来美国海军学院还是盛产名人、政客与将军的摇篮。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前美国总统卡特,在学院荣誉校友册中就列有200多名国会议员、500家美国大公司的总裁、三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4000名将军以及54名宇航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军军官学院就像一座美丽的公园。它的规模之大、设施之全,可以用城来形容。 在美国🇺🇸的著名军事学院,除了陆军的西点军校,就是空军和海军学院。论知名度首推西点,但是论世界实力之最,美国🇺🇸当属的就是海军,因为他们有无可比拟的航母和拥有核动力潜艇、水面舰只和超音速飞机的高技术舰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座大楼的二层就是学员宿舍,两人一间。美国海军学院学制4年,主要为美国海军舰艇、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培养专业的初级军官。在美国报考军校的青年人大都是在校的优秀毕业生。在申请海军学员时必须达到高中学习总平均成绩3.88(4.0为满分),高考成绩高于1400(满分1600)。按照衡量入校标准和质量来说,都是达到了超一流名校。此外还要两封本州参议员,众议员,副总统,或总统的推荐信。一定程度上说,要求一点不比上哈佛简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校园里,我看到了一座竖立在中央的赫恩登纪念碑。老同学介绍说,别看它不太起眼,但是到了每年毕业的传统活动,纪念碑就显得特别的高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在网站上看到的报道,2016年5月23日,美国海军学院约1000名一年级学生参加攀爬赫恩登纪念碑活动。他们簇拥在在涂满油脂的6.4米高的赫恩登纪念碑前,用叠罗汉的形式,为有希望的同伴铺垫,将放在碑顶的新生戴的水手帽换成军官帽。该活动象征一年级结束,学生们从水手成长为海军军官。根据海军学院的传说,第一个能将碑顶上的帽子替换的学生将会是第一个成为海军上将。这可能就是美国🇺🇸培养军人的宗旨吧:胜利者不仅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还需要并肩协作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校园里,除了看到不少肤色不同的学员,其中有不少是女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先学院招收的都是男生,到了1976年,在国会的批准下,便开始接受第一名女性学员。目前,女性学员已占海军学院新生队伍的13%-14%,接受与男性同学相同的学术和专业训练。指着她们身穿的军服,老同学告诉我,她是海军陆战队专业的;她是航空兵专业的;她是潜水艇专业的……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真是羡慕不已。老同学还告诉我,如果你在夏季毕业典礼来,可以看到更加壮观的情景:白色的军服,在校园绿树成荫中,显得更加英俊潇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国后,我在网站上找到了老同学描绘的毕业典礼,照片场景真是令人振奋。只有经历过了四年在校期间的严格的训练,最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磨练者,才会在欢呼雀跃的毕业典礼中迸发出心中那溢于言表的自豪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部关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纪录片,真的是‘’魔鬼训练‘’,其中有些学员会受不了而退出,所以进入军校的淘汰率很高。百炼成钢,也只有最终能够毕业者,在走上社会后,不论在军队里,还是转业到地方,都是抢手货,甚至超越了从哈佛等最著名学院毕业的大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校园里看到的除了威武和英姿飒爽,还有的是亲情、友情和爱情。此刻我不禁想起了1996年拍摄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主题曲: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 青春是如此美好,因为在它的前面憧憬着是无限的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华盛顿DC旅游,一定会去参观国会大厦。它建在华盛顿最高点上,傲视全城,意喻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至高无上。1793年9月18日国会大厦由华盛顿总统亲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被英国人焚烧,部分建筑被毁。后来增建了参众两院会议室、圆形屋顶和圆形大厅,并多次改建,成为今天这样的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跟团到华盛顿旅游,几个著名的景点都到过了,包括国会大厦🏢,都是只能在外面观赏。 这次可不同了,老同学要带着我们走进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国会大厦是免费的, 但需要事前在网站上预约,或者通过拨打访客服务办公室的电话预订参观。我们没有做到事前预约,能够进去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同学告诉我,为了照顾一些特别的游客,每天如果早到者,可以排队领取到少额的入场券。所以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赶到国会大厦东侧广场地下的入口处游客中心,这里已经来了不少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会大厦是一幢全长233米的3层建筑,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料,通体洁白,仿照了巴黎的万神殿,圆顶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她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永远眺望太阳升起的东方。在她的脚下,四周巨柱环立,雄伟挺拔。中央顶楼的3层圆顶已成为电视中美国政治新闻报道的最佳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排队没等多久,我们就非常幸运地拿到了入场券。经过严格地出示护照和安检,进入中央圆形大厅,它是国会大厦的心脏。参观国会大厦的常规内容包括一层大厅、中央大厅和国家雕像大厅。入口位于游客中心下层的印第安自由女神雕像像的后面。引领游客参观的专业导游和工作人员都身穿红色的制服,用英语讲解。当然也有各国的翻译器,但是没有中文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国家雕像大厅内收藏的是由各州选送的本州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名人两座,反映了美国这个多元化的国家及其公民作出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厅圆柱一周摆放的是杰出的总统石雕,每一尊都代表着一个时代。而大厅南侧专门设立的雕像厅内有美国50州的历任议员名人像,合立一堂,是美国凝聚力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中央圆形大厅,抬头仰望55米高的穹顶上,可见风格浪漫的天顶画“华盛顿之神",在这位开国总统的两边,围绕着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它是19世纪意大利画家康士坦丁·布伦米迪所画的。可惜他只完成作品的一部分,便从脚手架上跌下来,几个月后去世了。后来,他的学生按照布伦米迪遗留下来的草图把天顶画完成,而最后的补白是1953年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圆形大厅内部空间高旷宏敞,金碧辉煌,直径约30米,高55米。四周墙壁上挂着8幅巨大的油画,记载了美国独立战争等8个重大历史事件。周围环立着许多与真人大小完全相同的人物雕像,都是美国最杰出的总统华盛顿、杰斐逊和林肯等历史名人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厅正中央,用紫红色绳子与金色的柱子连接的两排的中间是灵柩台,用于摆放已故总统和其他要人灵柩,供公众瞻仰。这样的仪式始于第一届总统华盛顿,一只延续到现在,其中最隆重的要数第三十五界总统肯尼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三天后,在这里的灵柩台举行了吊唁,照片中肯尼迪的女儿跪在地上向父亲的遗体告别。在国会大门外前来瞻仰的群众达到二十五万人,花了三天时间才结束了告别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国会大厦南侧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共同起草制定美国法律。参议院位于国会大厦的北侧,众议院位于南翼,众议院的议会大厅就是美国总统宣读年度国情咨文的地方。原先国会大厦向游人免费开放。参众两院举行会议时,有兴趣的公众还能前去旁听。后来在911恐怖活动的阴影下,出于安全的考量,就做了特别严格的限制,由此将我们挡在了门外,只好遗憾地离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国会大厦游客中心,老同学带着我们从地下通道直接前往具有历史意义的国会图书馆。它由三座建筑组成,均以总统的名字命名,分别为1897年落成的托马斯·杰斐逊大厦、1939年落成的约翰·亚当斯大厦和1983年落成的詹姆斯·麦迪逊大厦三足鼎立与国会大厦交相辉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托马斯·杰斐逊大楼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该设计从众多希腊廊柱式或维多利亚哥特式设计中脱颖而出,美轮美奂,壁画、镶嵌和雕刻精工细琢,支撑主阅览室的大理石柱象征着文明与思索,走廊中还耸立着智慧女神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圆形天花板由各式玻璃镶成,二千扇玻璃窗制造出极好的采光效果。 馆藏有3000多万种书籍,涵盖了470种语言,超过5800万份手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珍藏品中包括了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发表重要演说的手稿,全世界首份活版印刷的《古登堡圣经》更是镇馆之宝……可以说这里是美国最大的稀有书籍珍藏之所与世界最大的知识宝库,是美国知识与民主的重要象征,在美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国会图书馆,我们来到了位于国会大厦东面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它是🇺🇸最高审判机构。整个法院的门厅由十六根大理石柱和主入口处有着正义之思与法律之威两尊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有三个人的巨大塑像:中间是摩西,代表天意或宗教;左边是孔子,代表人伦或道德;右边是梭伦,代表政治或法律。为道至善,道为万教之根,德为万法之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石阶而上,走廊两侧是大理石雕成的双排柱。三角形的门楣上,刻着最高法院一直奉行的警世之句——“司法公正”的字样,在大门的下方两扇沉重的铜门分别嵌有四幅雕刻图案,记载着西方法律演变史中的重大事件。推开橡木门,就踏进了美国法律最终仲裁的地方——最高法院法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国会,白宫,最高法院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白宫受限于美国国会,而美国国会又受限于最高法院。🇺🇸三方的相互制约更加确保了一个国家法律的健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的9名终身法官组成,其判例对全国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一百多年来,这里曾经审判过无数次重大案件,展示着善良与邪恶之争中法律的威严和重要,以及民主和民权的力量。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2000年布什诉戈尔总统选举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国会大厦东面的大草坪,远远望去绿意盎然,视野开阔,它是集广场与公园为一体。不仅成为四年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和国家庆典的首选,同时也是举行大型民主集会和示威游行的重要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广场聚集着不少人,还有许多家电视台的摄像机🎥摆在高台上。从悬挂的大字横幅标语和群众手里拿着标语牌里的文字知道了,每年四月是美国🇺🇸缴税的日子,由于许多民众不满税收制度,而激发了这次抗税的示威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我们以前看到不同的是,这里会场秩序井然,无人制止,也无人捣乱,周围根本看不到军队和警察👮的人影。来这里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少,既没有群情激奋、高呼反税的口号,也没有跳上台前慷慨激昂的发言。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像是在周末与亲朋好友一起来到这里度假游玩。不少人手中持有抗议牌子上用漫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其中不仅丑化了自己的总统,还把普京带上了。整个现场充满了轻松、诙谐,展现出了美国🇺🇸人的幽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来参加活动的还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与她们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离开现场时,途中还遇到不少人举着牌子朝着国会大厦方向云集,其中还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看到这情景,老同学告诉我,今天可能会举行游行。其实在美国🇺🇸这样的活动不时发生,对于当地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们就不同了。这次真让我们现场体验了美国🇺🇸的民主与民权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华盛顿游览,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要去,那就是位于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的五角大楼。这里是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的核心;美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美国国防部的所在地;也是美国海陆空三军总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角大楼于1941年9月11日动土起建,1943年1月15日完成,是世界最大单体行政建筑。别看它森严壁垒的,这里也是可以供游客参观的。当然只是少部分场所。照片上显示的是进入大楼的入口,可惜今天我们遇到周末没有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楼进不去,就到西侧的纪念碑公园去看看。它是为纪念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国公民而建。整个场地面积1.93英亩,约7,800平方米,于2008年9月1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路口处地上刻着恐怖袭击发生的具体时间。旁边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石碑上刻着丧生的256人的姓名,其中五角大楼:125人死亡。美联航77次航班:乘客和机组人员共59人死亡(不包括5名劫机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园内,设计师独具匠心的用184个特制的长椅来代表每一个逝去的生命,在椅子的尾部有一个大概40cm宽,由大理石和不锈钢组成的镶边,上面刻着每组逝者的名字和出生的年份,其中最大的71岁,最小的只有3岁。长椅下面是一个矩形的水池,从地面的一侧不断的有水流出来,发出潺潺的低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公园里长椅,有的朝着五角大楼方向;有的则是相反,为啥会是不一样呢?正巧看到一位导游在向旅游团用英语介绍。好在有老同学陪伴,他听完后告诉我们,这个设计中是代表飞机的航线。那些指向大楼并刻有死者名字的长椅,代表着当时飞机撞楼时刻,他们是牺牲在五角大楼内部;指向相反方向的长椅则是表示死者是牺牲在撞来的飞机上,难怪还有那么小的逝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整个场地有大约85株血皮槭,这种树的树干上树皮脱落后露出血红的颜色,树叶在秋季也会变红,这里面的寓意不言而喻。这个设计的尺度非常的人性化,每个场地的细节都考虑到了与逝者和观者的关系。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和听觉上的刺激达成了观者与逝者的对话,而且这种对话是如此的委婉和温情,让人特别的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凡一国首都,都一定有其成为首都的格局与气度,华盛顿也不例外。它以国会大厦为中轴,直线链接起中心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两侧则修建了两条“独立”、“宪法”林荫大道,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这个总体方案是在华盛顿建都后的1791年,由法国军事工程师P.C.朗方设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笔直的林荫的大道上,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分别竖立在前后两端,在池水的美丽倒映下更显坚毅肃穆。这样城市的规划别出心裁、巧夺天工,其立意之高远真不得不令人感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国家广场的中轴线上,以反思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反思美国的独立与自由,建了一个长610米的长方形水池,命名为反思池。在它的前方就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的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个整体呈下沉的椭圆形广场,四周环绕的56个白色花岗岩纪念碑,分别代表了当时美国的每一个州和海外领属地。碑群的两端各有一个巨大的花岗岩拱门,分别象征着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和大西洋战场,每个拱门内都各有三只铜质美国雄鹰的雕像,共同托起了象征胜利的花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广场的西侧有一处弧形的自由墙,上面镶嵌有4000颗夺目的金星,每一颗都代表着在二战中牺牲的100位美国士兵。而在东侧入口两旁还有很多浮雕,记载下二战的峥嵘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往前走的左侧就是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19个与真人相仿的不锈钢雕像,每个雕像都刻画了一个美国士兵的形象。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真实的普通士兵,他们的脚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土地上。烈日炎炎,狂风扫过,暴雨倾注,皑皑冬雪,四时变幻成了这个雕像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释,将残酷的战场再现搬到了世人的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雕像群南侧有一面黑色花岗岩纪念墙,墙面用喷砂方式蚀刻出38个美国士兵的脸部映像,代表着朝鲜战争所在的北纬38度线,而这些映像也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照片中的真实记录而临摹镌刻的。在这道纪念墙的尽头,赫然镌刻着一行大字:“自由并不是免费的,它需要付出代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韩战纪念碑的对面竖立着越战纪念碑, 由华裔建筑设计师林璎设计。它一反常规高大耸立,而是采用了全长500英尺的V字型黑色花岗岩碑石构成。在那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以每个战死者的日期为序,印刻着美军从1959年至1975年间,全部在越南战争中8267名阵亡或失踪军人的姓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关于方案设想林璎是这样解释:就仿若是地球因为战争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两面黑色的像镜子一般的花岗岩墙体,在中轴相交处最深,约有3米,逐渐沿V字型向两端延伸,直至地面消失,分别指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在横排起来足有两公里长的全部参赛作品中,经过来自美国建筑界和艺术界的领袖人物,组成的八位评委会组成员投票表后,林樱的设计作品得到一致通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始料不及的是,不久一场反对风暴把林璎置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为什么是阴郁难看的黑色,而不是象征纯洁高尚的白色?为什么不直立向上、高高耸起,却是隐藏在地表。”有人甚至把设计中的三角墙和女性生殖器,V型构图和美国六七十年代象征反战运动的V字手势联系起来,反对者中也包括了评选大赛的亿万富翁捐助商。这时的她不仅遭到了对现代艺术的误解和排斥,政治对艺术的干预,同时还承受着美国社会对她作为女性和亚裔而持有的根深蒂固的偏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年仅21岁、还是学生的林樱像一个护犊的母亲一样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几次由参议员主持的听证会上,她从容不迫地登上讲台,冷静沉着地陈述着自己的艺术观点……日后林璎平静地说道:“对纪念碑设计的争议是在所难免的,因为越战本身就相当富有争议性。”最终越战纪念碑的创作者永远地留下了林樱的名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2月25日,在白宫美国总统奥巴马亲手把一枚金质奖章挂在华裔建筑师、艺术家和环保人士林璎女士的颈上,表彰她在建筑、艺术和环保等领域内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国年度总统艺术奖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11月13日,越战纪念碑落成向公众开放,迎接像流水般朝它走来的人们。 每天铭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逝者与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也成了一座美国的“越战哭墙”。它给无数个越战老兵、死者的父母、妻子、儿女们带来了无言的告慰,每天都有祭奠者在墙边留下他们的书信,诉说着心中埋藏多年的哀悼和深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黑夜即将来临的时刻,呈现在你眼前的越战纪念碑,前者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肃穆;后者在黑色大理石前的灯光映射下,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此景不仅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同时体现出超越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让所有人对美国肃然起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说越战纪念碑的创作寓意深刻,那么在设计师背后的故事则让我感受到:在🇺🇸这个国家,无论你来自世界哪个角落,只要站在这块土地上,你肯努力、肯付出、肯吃苦耐劳与奉献。公平、公正都会等待着你,帮助着你去实现心中的梦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华盛顿的所以纪念碑中,最期待和向往的就是坐落在波托马克河旁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我曾经多次在🇺🇸许多好莱坞的大片中看见过,印象最深的要数《拯救大兵雷恩》。所以当决定再次到华盛顿游览时,第一个想着就是一定要去看看它,因为人只有在生命走向尽头时刻,才能显示出他的价值以及国家赋予他的尊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有100多个国家公墓,而阿灵顿国家公墓是最知名的,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埋葬的都是卫国捐躯的无数个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俯瞰阿灵顿国家公墓,在最前方是一座带有8根白色多利克圆柱门廊和延伸42.67米的两翼厢房的建筑,仿照雅典昔修斯神庙建筑的殿堂~美国最出色的希腊文艺复兴式建筑之一。它由英国建筑师乔治·哈德菲尔德设计,于1802年破土动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墓中央的山丘上,有一处占地1.2公顷的大宅。这里原先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曾孙女安娜和她丈夫罗伯特·李的住宅和私人庄园。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任美军上校的罗伯特.李接受南方分裂各州的任命,担任南军总司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个月后内战爆发,联邦军队进驻阿灵顿。由于无法按战时的规定亲自向联邦政府交纳税款,就把这座庄园没收,改为陆军司令部,并在庄园内建立兵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年5月13日,第一名南军俘虏被俘后在医院里死去的,就埋葬在此地。南北战争以后,凡在国外作战中而遗骸能够运回美国的士兵都安葬于此,阿灵顿公墓从此诞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罗伯特.李将军的大儿子,向法院状告联邦政府侵占私产,联邦政府在归还产权的同时,提出以15万美元购买阿灵顿庄园,双方达成协议。于是这里正式成为了国家公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阿灵顿墓地,周围气氛庄严肃穆,环境静谧清幽,有的是公园那样的美丽和宁静,有的是纯洁神圣的感觉和心灵的震撼。绵延起伏的土地上洁白的花岗岩墓碑鳞次栉比,宛如逝者的庞大军阵,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着一个个荣耀与叹息,心碎与安慰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李将军故居下方,是被刺杀的肯尼迪总统的墓地,四块深灰色的墓碑并排镶嵌在花岗岩中,这是肯尼迪总统、妻子杰奎琳和飞机失事的儿子、以及刚出生就去世的最小儿子墓碑,上面仅简单刻着亡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肯尼迪下葬时夫人杰奎琳亲手点燃的一簇长明火静静的燃烧,望之令人心碎。墓地前方中的环形外圈镌刻着肯尼迪讲演时的一些传世名言,其中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可以为国家做些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肯尼迪墓碑的左侧,还有两个更简洁的,只放置了一个十字架的墓地,它们是肯尼迪总统两个兄弟的墓碑。此外还有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埋葬在这里,其中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总司令约翰·潘兴将军,美国前国务卿、曾任驻中国国民党政府特使的乔治·马歇尔将军、美第八任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納马拉等。除了上面少数墓地占地较大外,更多的墓地则不分等级,将军与士兵,紧密相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片占地 2.5平方公里的公墓中。更多的安息者是那些普通的军人,从美国内战到美西战争、从一战、二战到韩战、越战和如今的伊拉克战争,“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人员等超过32万人。其中还包括部分军人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幸生前与家人分开,那么死后与家人团聚在此,也足已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你能看到真正的独立平等,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死而平等。就像修建阿灵顿公墓的宗旨上所写的:“在阿灵顿被祭奠的亡灵以服役他们的国家为共通,他(她)们中的每一位,无论军阶高低,身份职位;无论是功绩显赫的英雄,还是身份无法辨明的普通将士,亦或是曾为我们的武装力量做出贡献的女性,在此都享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象征着荣誉的栖息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永远记住在历次战争与和平年代中奉献出生命的军人们,1954年,美国将一战的11月11日停战纪念日更名为退伍军人节。每当这时,阿灵顿国家公墓就会举行纪念仪式,并在每座墓碑上插上一面星条旗。仿佛是以一种突出而又静默的姿态在告诉世人,在面对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战争,不论是捍卫祖国还是侵略他国,请不要遗忘那些曾经面对过勇气与酷虐、献身与陪葬、荣耀与阴暗以及正义与罪愆中里捐躯的所有军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众多拍摄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照片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这张~在风雨☔️中坚守的战士。要知道他们护卫的不是埋葬在阿灵顿公家公墓的总统和将军,而是那些在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捐躯的无名烈士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纪念日,这里不仅拥有许多游客和百姓,也有来自各国的政要、元首们,他们祭奠的不是去世的总统和将军们,而是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图中照片就是2011年5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无名战士墓敬献花圈,以纪念美国国殇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埋葬在这里的军人是幸运的,因为这个国家知道尊重生命的意义;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铭刻着人民二字。相比之下,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半个多世纪来,在缅甸的大地上,那数以万计的中国远征军人之躯。历经了岁月的冲刷,他们早已被湮没在缅北丛林,至今让后人无处寻觅、无处祭奠。而那些在同一个现场阵亡的英国和日本阵亡的军人却都建了有雄伟壮观的墓园,每一个阵亡士兵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甚至连战马都刻上了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人都要回家,那些飘荡异域的中国军人亡灵,也期盼着回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灵顿之行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是如何尊重和荣耀,为他做出牺牲人民的高尚情操。 只有做到了,才能在国家有难时,人民也会无怨地用自己的鲜血和忠诚去守护他,这样的牺牲,死而无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刻当我再次抬头望去,只见眼前的阿灵顿公墓里所有的墓碑肩并肩地排列在一起,手足相望,沐浴着阳光,朝着华盛顿纪念碑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华盛顿行走,无论你以任何交通工具,从任何方向,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华盛顿纪念碑。555英尺高的方尖碑拔地而起,是目前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整个碑身上没有一个字母,仿佛在告诉人们,华盛顿一生的伟业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评论家把纪念碑视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的象征,认为它犹如欧洲中世纪“最虔诚、最大胆的建筑师设计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尖顶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当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美国首都游玩、远远瞻仰这座地标建筑时,男女老少总会不约而同地联想起乔治·华盛顿,他经历的、他坚守的、他获得的,将一次又一次给他的继任者树立了标杆,对于这座纪念碑主人的崇敬之心,百年来没有更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肯纪念堂是一座通体洁白的古希腊神殿式建筑,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和华盛顿的标志。这里也是追求和平民主的最著名集会地,马丁·路德·金就在这里发表了演说《我有一个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堂外廊四周有36根高大的石柱,象征着林肯在世时美国的36个州,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朵花饰,代表着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而廊柱横楣上还刻着48个州的名字。纪念堂没有大门,寓意着永远向世人敞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肯,在其任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期间,爆发了南北战争,他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高高的石阶,进入纪念堂,迎面是位于正中用洁白大理石雕刻的林肯坐像。他目光深邃,神色严峻,刚毅而坚定,在林肯坐像背后有着一段铭文:“在这座殿堂里,在人民心中,永远铭记对林肯的怀念,是他为人民拯救了联邦。”在林肯坐像左侧有一块葛底斯堡演说的石刻,而坐像的右侧墙上则铭刻着林肯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时的就职演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国家需要灵魂,一个民族需要精神,一个人需要心的故乡。在🇺🇸最能触摸到这个民族心灵的故乡,就在华盛顿DC~我走过的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让我看到的是,这个国家始终在坚守着历届总统们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人民主权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并不完美,也曾发生过挫折和错误。但是对于制定下的承诺、责任、自由、民主和至高无尚的精神力量始终没有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高高的林肯纪念堂上,老同学告诉我,在它的两侧拍照是最佳的角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真如此,虽然此时天灰蒙蒙的,光影不对,无法拍摄到最佳的全景效果。但是我依然能清晰地看到那座高耸挺拔的华盛顿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天的华盛顿之行结束了,十分感谢老同学让我们看到了六年前没有看过的,也是最有意义的风景线。它们不是湖光山色;不是花香鸟语;也不是风花雪月;更不是风流韵事,而是一座座庄严肃穆的历史丰碑,让我大开眼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感谢他的一路陪伴,我建议我们面对着华盛顿纪念碑,背衬着林肯纪念堂来一次跳跃、击掌,这种独特的方式告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见了,华盛顿DC!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飞机冲上了云霄。俯瞰窗外华盛顿DC的大地,树木,道路,田地,城市,村庄,河流,山峦,就像是水墨画一般。突然我看到了五角大楼,它就像这座城市一样雄伟壮观。飞机钻入了茫茫云海,带着我们飞向芝加哥、迈阿密、波士顿……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更多的历史真相!</span></p><p class="ql-block">(感谢网民的资料、文字和少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