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古迹游——2017、5、16

萍水相逢

<h3>袁林</h3> <h3>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h3> <h3>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h3> <h3>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h3> <h3>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h3> <h3>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h3> <h3>袁世凯1915年12月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自称"洪宪皇帝"。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quot;帝&quot;,名不正而言不顺,最后四面楚歌,不到六十岁就一命呜呼。中华民国政府依照袁世凯"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在安阳洹上村东北的太平庄北侧,建造了此陵墓,人称"袁林"。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对之明确反对,于是袁克定便弃"袁陵"而称之为"袁林"。</h3> <h3>袁世凯墓呈圆形,全用钢筋水泥浇铸,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袁世凯这个古怪的墓反映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瞬息多变的身份。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h3> <h3>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h3> <h3>天宁寺,文峰塔</h3> <h3>天宁寺位于安阳市文峰区文峰中路西段,天宁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初年(601年),唐、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府(安阳古称)知府黄邦宁维修,规模达到空前,时亭、台、楼、阁、殿、堂、庙、宇百间。据现存清乾隆三十七年&quot;重修天宁寺图&quot;碑记载&quot;……明洪武间,置僧纲司于此,其规模雄壮,为南北丛林冠。安阳天宁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h3> <h3>天宁寺塔又名文峰塔,修建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新修建天宁寺和塔。</h3> <h3>安阳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塔建于天宁寺内,故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塔最大的特征是上大下小,呈伞状,这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h3> <h3>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h3> <h3>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登上塔顶可以一揽安阳的城市景观。</h3> <h3>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h3> <h3>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h3> <h3>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h3> <h3>马氏庄园</h3> <h3>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到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这里还是一处记载中国近代百年风云的历史见证,清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曾在这里下榻;解放战争年代,刘邓大军曾在这里设临时司令部,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当时的陈设。</h3> <h3>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中原第一官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1月,马氏庄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h3> <h3>这是中州最大的一座官僚府第,始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癸山丁向,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宅院中的厅、堂、楼、廊共有401间。整个庄园分为三区六组,每组有四个庭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落,斗折廊回,古朴大气,严肃规整。建筑装饰丰富多彩,有砖雕、石雕、木雕、彩绘。园中处处有匾额、楹联,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从质地上看,有木、有石、有砖;从书体上看,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从内容上看,有写景抒情,有述志明理,有歌功颂德,也有传播忠孝节义的等等。作者除庄园主人马丕瑶父子外,还有光绪皇帝及清末名流,书者亦具当时名家。它与宏伟的庄园建筑有机相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庄园中的楼房大部分为硬山顶式,蓝瓦扣顶,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闲雅古朴,又有山西晋院的大气包举,还兼有中原蓝瓦蓝砖、五脊六兽、"九门相照"的独特建筑艺术,尽显清末民初建筑的深厚韵味。</h3> <h3>  马丕瑶、马吉森、马吉樟、马青霞堪称马家两代四杰。在中国最为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们从宅院中走出来,怀着各自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在匡救国难、开启民智的事业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谓殊途同归。寒来暑往,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洗礼,马氏庄园依然静静地守候在这里,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关于马氏家族的风云故事,诉说着关于那段历史的变幻沧桑。</h3> <h3>马氏家庙的门楼建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下层辟门洞三道,直通家庙内院。中洞门额镶嵌有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书"马氏家庙"石匾额,刻于光绪六年(1880年)。东西门洞额分别镶嵌"追远"、"庇根"石刻匾额,为马吉樟所书。其上为读书楼,五间。马家子女凡学习成绩佼佼者都必须在这里苦读,以应科举考试。</h3> <h3>享堂为马氏家庙的主要建筑,堂前建一宽敞的祭祀平台,摆设香炉和熏炉。享堂匾额"聿修堂"三个大字为阎敬铭所题。聿修堂,是修身养性、报本和光前裕后的地方。进入大殿,可以看到中间正面放有四个神龛,龛内分别供奉着马丕瑶上四代祖先的牌位,前面有供桌香案。</h3> <h3>马丕瑶旧居在中区中路的最后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顶式,内楼梯。上下层匾额均由马丕瑶亲撰,曰"澹远楼"、"修身堂",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亦由马丕瑶编撰。马丕瑶,字玉山,西蒋村人,生于1831年,卒于1895年,享年65岁,进士出身,在山西任知县直到山西按察使、布政使。他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深得百姓爱戴,人称"马青天"。后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任上颇有政绩,朝廷赐他头品顶戴、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调任广东巡抚后,时逢甲午战争之际,他呕心沥血,内修政治,外御倭寇,尤其是查办了大贪官李鸿章的长兄李瀚章,深得群众的拥戴。但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任上。光绪皇帝在给他写的祭文中,称赞他"鞠躬尽瘁",特诰封他"光禄大夫"、"威武将军"(正一品,文臣最高称谓)。</h3> <h3>马家的书房"求知堂"。马家非常重视教育,教育子孙不仅仅要学习四书五经,还要懂得书法和字画。他们家的老二马吉樟就是一位擅长篆书而著名的书法家。</h3> <h3>长子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它和马丕瑶旧居楼雷同。其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德有邻堂"巨型木匾。马丕瑶长子马吉森是的实业家,先后创办了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纱厂),六河沟煤矿(今峰峰矿区),开创了近代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次子马吉樟,光绪九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湖北按察使、提学使,民国总统府秘书等职,是当时的书法家,曾多次掩护革命党志士,并筹得巨款资助大批有志青年出国留学,意图走教育救国的道路。</h3> <h3>女儿马青霞旧居也称马家绣楼,与马吉森旧居楼同处一院,位于东厢,三间硬山顶式楼房。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思无邪斋"大型木匾。</h3> <h3>马青霞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孙中山曾亲题"天下为公"相赠,民国时盛传"南有秋瑾,北有青霞"之美誉。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称颂,马青霞虽为女子,却具有男儿气概。虽拥资千万,却不以富贵骄人。思想深处,继承着父亲马丕瑶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操。她曾捐款六千六百元与友人燕斌创办了革命刊物《中国新女界》,为妇女解放事业呐喊。马青霞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她巾帼不让须眉,作为一个同盟会员,她无愧于孙中山所赠"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的称号!</h3> <h3>马丕瑶进士第匾,长241厘米,宽99厘米,厚4.5厘米。木质。金黄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进士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大理寺卿稽查右翼觉罗学郑敦谨大总裁经筵讲官工部尚书 上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学士镶白旗蒙古都统倭仁 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务万青藜 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熙麟为",左侧书"同治元年壬戌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名贡士 殿试第三甲第二十名 朝考第三等第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马丕瑶立"。均为仿宋体。<br /></h3> <h3>马吉樟太史第匾,长242.5厘米,宽99厘米,厚4.5厘米,木质,黄金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太史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式第二百九十五名贡士 九年癸未保和殿复试第一等第十四名 殿试第二甲第三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左侧书"朝考第二等第五名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丙戌散馆 钦定第二等第七名 授职编修国史馆协修马吉樟"。均为仿宋体。<br /></h3> <h3>二门门额上的"整齐严肃"这四个字是清末第一廉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阎敬铭为马家题写的,意思是要求家人居家衣着要整齐,为人处事态度要严肃。可以说是马家家训的一部分内容。</h3> <h3>里面的屏门一般不开,遇有婚丧大事时才打开。两边的楹联是:"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为马丕瑶编撰,集中体现了马丕瑶儒家的仁义孝悌思想。</h3> <h3>马氏家训,为马吉樟所书,隶书。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马丕瑶几个子女传承了这种家风,大志有为,使马氏家族一时间名声鹊起。</h3> <h3>正厅是客厅 "和信堂"。</h3> <h3>步入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官楷模"的匾额,这是光绪十年,光绪皇帝亲笔御赐马丕瑶的。</h3> <h3>右手边的这副楹联"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可以说是马丕瑶一生的为官之道!</h3> <h3>寿字轴,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丕瑶服阙入都,先后两次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慈禧为庆贺自己十月的六十大寿,于九月二十五日御笔亲书"寿"、"福"二字及如意、蟒袍、尺头等,赏赐给马丕瑶,以示对其卓著政绩的褒奖和鼓励。</h3> <h3>进入第三进院落,西南处有水井一口,是庄园的老井,深六米,水质甘冽,长年不涸。正房过厅是马丕瑶母亲杨氏的居室,木隔扇上篆刻"眉寿无疆"的吉祥语。慈禧太后于1902年元月1日曾在这里下榻。</h3> <h3>慈禧太后下榻处位于中区中路的第三进院正房,这里曾是马丕瑶继母杨氏晚年的旧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包括马吉樟在内的一班护驾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避难。翌年,由西安返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1日抵达彰德(安阳),在预先马吉樟的奏请下,慈禧太后准于下榻马氏庄园。<br /></h3> <h3>慈禧老佛爷在这里住一月有余,当时为慈禧专门制作的"龙"床还在,整个床雕龙刻凤,用上好木材制作,还真不好形容那极尽奢华的样子,不到现场,体会不到什么叫做精工细作。</h3> <h3>光绪皇帝下榻处在慈禧太后下榻处的后院东厢房。这是马丕瑶次子马吉樟的旧居,马吉樟在为父、母守孝及武昌起义后回家曾在此居住。</h3> <h3>1902年元月1日光绪皇帝随慈禧太后由西安返京途径安阳,曾下榻于此。里面展出的床就是当年光绪皇帝所使用的真品,是部分黑檀木雕刻而成的。马吉樟,清末进士,一生为官。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湖北提学使等职。辛亥革命后,当过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和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马吉樟忧国忧民,重视教育。特别是其妹马青霞一步步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一代女杰,马吉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其篆书可称一代典范。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盛昱称赞马吉樟,"当代篆书,首推积生(马吉樟的字号),因其无派,故超乎众派。"</h3> <h3>马氏庄园曾是刘邓大军指挥所在地,西院内保存了这一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遗址。当年的会议室、办公室、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下榻处、粮仓和部分士兵的居住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是教育后人的红色旅游之地。2011年3月,马氏庄园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br /></h3> <h3>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分别下榻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东、西厢房。1947年6月22日,刘邓在此召开了著名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做出了"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战略决策。</h3> <h3>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下榻处</h3> <h3>龙抱槐为马氏庄园一大奇观,位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内。一株胸径约20公分的葛藤犹如一条巨龙,平地卧起,向上缠绕在附近的一棵古槐上,故而得名,它们像一对亲密的异性兄弟一样,互为依存,相映成趣。<br /></h3> <h3>马氏庄园里面基本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纵列三行,每列都有九进院子,由窄及宽,由低到高,每进院子门旁都有楹联,细细品读,感觉哪进院子、哪个房间都有故事。</h3> <h3>马氏庄园的南住宅区。马丕瑶三子马吉梅的故居。它的主体建筑群亦为"九门相照"格局,由前后四个四合院组成,其建筑形式亦与中区住宅区大致相同。不同处表现在:一是庭院增大,二进院和四进院成为主房七间,厢房各五间;二是在中轴线上增建了二门和三门;三是后院主房不建楼房;四是在主体建筑群各建了一排小型住房。它的建筑规模及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区,这不仅表现在主体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还表现在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等建筑构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初年所建,这时已不再受建筑等级制度的规定和限制。此区由马丕瑶三子马吉梅主建并居住。</h3> <h3>大门的匾额&quot;广德&quot;二字,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书,是光大道德之意。徐世昌清末进士文人总统,他当总统期间倡导南北军阀和平,并专门成立和平促进会,在北洋政府历任总统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他与马吉梅二哥马吉樟同为翰林,私交很好,在他担任大总统期间,一直让马吉樟当他的秘书,马吉樟为他出谋献策,很受重用。当他不当总统了,马吉樟也辞了职。在北京潜心研究学问了。</h3> <h3>二门的前匾额书有"孚威"二字,是守信用而赢得人们的敬畏之意。马吉梅为马丕瑶三子,字树陶,号六桥,生于清同治五年,即1866年,1938年去世,终年73岁。他于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参加乡试,考中贡生,贡生是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的读书人,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由乡试房推荐为廪贡生,在清代,廪贡生是由国家供给的贡生,给了他一个县丞的头衔,即知县的副手,并指派分拨山东,未到山东之前,先试用到陕西、山西当差。</h3><h3>在陕西时,曾因救灾有功,被陕西巡抚保荐为知县衔。到山东后,在陈家窑至刘旺庄的河堤抗洪中,表现出色,山东巡抚保荐他为直隶州知州衔,以后多年负责河工抢险任务,在数次秋汛抗洪中卓有成效,山东巡抚又保荐他为知府衔。以后还历任山东筹款厘金、河工提调等差。民国元年三月其长兄马吉森因病去世,他不得不请假回家料理家事,协助其侄马恒和继续经营各厂矿企业。同时马吉梅还经营着安阳大中、大生和汤阴固成三个煤矿。还当过安阳县议会议员。</h3> <h3>二门的后匾额为&quot;瀞怡&quot;,意思是清静而和悦。</h3> <h3>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h3> <h3>往后是三进院,它的东西两厢房分别是马吉梅子女的住宅,南面的大门正面匾额书"敦品",意为真诚的品质,换句话说,为人处世要讲厚道,讲诚意。</h3> <h3>背面的匾额是"凝瑞",是聚集吉祥之意。</h3> <h3>文昌阁座落在马氏庄园附近的东南方。底层高台基,中辟一石券门洞,为通道。台上建&quot;一殿一卷式&quot;建筑,砖木结构,灰瓦盖顶,给人以古朴、典雅和神秘之感。</h3> <h3>后花园里亭台水榭,花鸟鱼虫,布局严谨,别有洞天!</h3> <h3>在观看马丕瑶告诫子孙的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让人感触颇深,&quot;多读有用书,少交无益友,一敬胜百邪,一诚包万有......&quot;。这几句话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吗?</h3> <h3>马氏庄园不仅是一部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巨著,一座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更是一部集儒学、建筑、风水、书法、楹联等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百科全书。</h3> <h3>马氏庄园,"一座鲜为人知的宅院,一个充满传奇的家族,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场家国天下的故事",不愧为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很值得游览一番!</h3>

马丕瑶

马氏

庄园

马吉樟

建筑

天宁寺

匾额

下榻

光绪皇帝

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