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炮战~六十四周年纪念

上校1970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炮击金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在福建断续进行的特殊作战行动。它既是军事斗争,又是政治斗争;既是中国的内政,又是涉及美国的外交事宜。炮击金门,至今已过去六十四周年,时值我军正在台海展开陆海空围台大演练,此刻纪念炮击金门更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今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比六十四年前更加强大,面对一切分裂势力,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对台独已胸有成竹,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怎么打都是胜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对当面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采取有计划的炮击行动,始于1953年1月,但较大规模的炮击行动则发生于1954年9月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那时至1979年1月停止炮击,其间共有4次较大规模和大规模的炮击行动,即1954年的“九三”炮击金门,1957年的“六·二四”炮击小金门,1958年的“八·二三”炮击金门,1960年6月的反美炮击示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炮击金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8月22日,为了揭露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策划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发表解放台湾的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同时,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惩罚国民党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炮击行动由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叶飞指挥,陆军第31军首长具体组织实施。参战地面炮兵有:炮兵第9师所辖3个团,步兵第82、91师所属炮兵团各2个营,福建军区炮兵营,共14个炮兵营150门火炮。另有海军厦门水警区海岸炮兵约1个营。担任掩护任务的高射炮兵有:城防高炮521团,高炮64师611团,步兵第58、59、91师高炮营,共1个中口径高炮营、7个小口径高炮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次炮击金门,从9月3日至22日,地炮、高炮共作战93次。因系9月3日开始射击,故称“九三”炮击金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三”炮击金门有两次大规模的火力急袭。第一次以150门火炮和约1个营的海岸炮组成5个炮兵群,配置于厦门岛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嶝岛,于9月3日14时10分开始射击,主要袭击金门港内之国民党军舰艇,并以部分火力压制大、小金门岛上的地面、海岸炮兵,以及袭击生动力量集结地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力急袭持续1小时又15分钟,于16时暂停射击,共发射炮弹4945发。21时再以76.2毫米野炮对小金门进行扰乱射击,耗弹331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以130门火炮组成4个炮兵群,配置于厦门岛、大嶝岛和同安莲河地区,于9月22日17时15分开始射击,主要袭击大、小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师、团指挥机关、军事设施和压制国民党军炮兵,持续1小时又5分钟,于18时30分停止,发射各种炮弹3299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次炮击,命中率分别为90%和95%。9月3日炮击后,国民党军地面炮兵及海军舰艇火炮陆续对解放军进行报复射击。解放军地面炮兵亦多次进行反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10日10时,驻厦门炮兵14团9连以50发炮弹摧毁小金门1个105毫米榴弹炮连阵地,击毁火炮3门、击坏1门。16时30分,该连又将击坏的1门火炮摧毁。“九三”炮击金门,共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艇7艘,摧毁炮阵地7处,毙伤国民党军10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六·二四”炮击小金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三”炮击后,金门国民党军炮兵经常对厦门岛及大陆前沿阵地、广播站、雷达、船只等目标,实施破坏、扰乱射击,平均每日50~60发炮弹。厦门前沿及大、小嶝岛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军部队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7年6月24日,解放军驻厦门炮兵部队,奉命对驻小金门岛国民党军81师师部和经常活动的炮兵阵地,实施突然火力急袭。参战的有:炮兵第9师17团2营,第31营炮兵135团1营、军独立野炮营,第92师炮团122榴弹炮营和厦门溪头炮台。炮击从17时16分开始,至18时20分结束。发射炮弹近3000发,杀伤国民党军50余人;并配合进行了政治攻势,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炮兵的活动气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解放军进行炮击时,大、小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还击800余发炮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八·二三”炮击金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7月中东事件(1958年5月9日,黎巴嫩人民举行反对夏蒙政府的武装起义。7月13日,伊拉克以卡塞姆为首的军官推翻了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7月15日,美国政府派兵在贝鲁特附近登陆,继续调运部队前往中东进行武装干涉)爆发后,为了严惩国民党军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军事挑衅活动,打击美国当局的侵略气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于8月23日对踞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发起大规模炮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一重大而特殊的军事行动,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的,是以地面炮兵为主,海军、空军参加的三军联合作战。这一作战行动,巧妙地运用军事手段与政治、外交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始终掌握斗争的主动权,赢得了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三”炮击金门之后,国民党军加强金门的防御,逐渐将其构筑成坚固筑垒地域。至1957年底,金门设有防卫部,辖6个步兵师和特种兵部队共8.5万余人,其中各种地面炮兵31个营又2个连,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80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军委针对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及时作出了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决定。7月18日晚,毛泽东召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空军、海军等领导人开会,作了部署。毛泽东指出,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支援,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他同时指出,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帝国主义则有牵制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炮击金门的第一阶段,自8月23日开始,到10月5日暂停炮击止,历时44天。这个阶段的作战,是以地面炮兵火力为主,在海、空军协同下,对金门诸岛实施全面封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19日,叶飞率领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急驰厦门。翌日上午,在厦门召开作战会议。确定以17个炮兵营组成莲河地区炮兵群,以15个炮兵营组成厦门地区炮兵群,分别负责打击大金门和小金门的国民党军;以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在围头、莲河、厦门一线前沿,主要负责打击大金门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艇。另在厦门、莲河两地区各组成1个高炮群,保障各自地区的对空安全。参战的炮兵部队,于7月22日夜到达待机位置。构筑炮兵阵地,开设了150多个炮兵观察所。截至8月23日止,仅带掩盖的地面炮兵工事就构筑了120多个。这一切进行得既紧张又隐蔽,以至金门国民党军全无察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20日,毛泽东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21日,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岛实施一次大规模炮击,着重打击指挥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阵地和停泊在金门料罗湾内的舰艇。同时还确定先打3天,再决定下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晚,解放军炮兵3师,28、31军所属各炮兵团和福建省军区、20军所属炮兵部队各一部,共36个地面炮兵营及海军的6个海岸炮兵连,计459门火炮,极其隐蔽地进入发射阵地。鱼雷快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亦于深夜秘密进入待机位置。23日拂晓前,炮兵完成一切射击准备,459门火炮从各个方向指向金门诸岛。由高炮63、64师,空军高炮103师和28军、31军、64军192师的高炮部队,共6个团另5个营组成的两个高炮群,警惕地掩护着莲河、厦门地区地面炮兵和海岸炮兵的对空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23日下午,福建前线天气晴朗,能见度良好。17时30分,前线部队指挥员发出开炮的命令,金门岛顿时陷入烟雾火海之中。6个远射程炮兵营发射的2600余发炮弹,逐群从不同方向准确地落到金门防卫部驻地。这时,金门防卫部官兵在“翠谷”厅举行的周末会餐刚刚结束。当炮弹倾泻而来时,金门防卫部副司令长官赵家骧等3名将领身负重伤,旋即不治而亡,另1名将领亦受伤。金门国民党军被打得慌乱地四处逃窜,连连在无线电台上呼唤台湾速派飞机支援。20分钟后,金门岛上炮兵开始还击,发射炮弹2000余发,但很快就被解放军的炮火压制。炮战持续两个多小时,解放军发射炮弹2.39万发,毙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600余人,击伤停泊于料罗湾的、由大型坦克登陆舰改装的货轮“台生”号,破坏了金门有线通信系统,也使金门部分火炮阵地和雷达阵地遭到破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迅速扩大战果,福建前线部队于8月24日,又组织36个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和1个快艇大队、2个护卫艇中队,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打击。当日下午,有17艘国民党军舰艇麇集料罗湾内活动。有运送物资的,有修理“台生”号轮的。为掩护这些舰艇的活动,金门炮兵向厦门、莲河地区猛烈射击。解放军前线炮兵当以近9000发炮弹还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26日,福建前线部队将新近入闽参战的炮兵第2师28团、第6师7团,分别加强厦门、莲河两个炮群,同时在围头建立1个远射程炮兵群(后归莲河炮群指挥),进一步从地面、海上和空中加强了对金门的封锁。到9月2日止,解放军又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艇2艘,击伤运输机4架,歼灭炮兵连2个,摧毁各种火炮10余门,毙伤人员数百名。国民党军的海上运输补给又被迫停顿。金门守军处境艰难,被迫转入地下活动。金门岛被解放军全面封锁住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Foster·Dulles)公然发表声明说:“国会的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来确保和保护象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国民党当局连忙计议新的运输方法,乞求美军为其运输船团护航。美国政府竟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和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悍然决定派军舰为国民党军护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7日,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及美国顾问,率领由国民党军2艘运输舰、5艘作战舰和美国第七舰队的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驶进金门海域。两艘运输舰在料罗湾靠岸卸下军火。14时45分至19时,有4艘美护航军舰侵入中国领海内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处交部发言人当即奉命发表声明,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警告。当日24时,中央军委电令福建前线部队,于9月8日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一次惩罚性炮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9月8日上午,国民党海军的“美乐”号和“美珍”号登陆舰,满载弹药、物资和人员,在几艘作战舰和几艘美国舰的掩护下,由澎湖马公驶出,开进料罗湾靠岸卸载。从12时43分起,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42个地面炮兵营又6个海岸炮兵连,对停泊在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艇和金门岛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第三次大规模炮击。“美乐”号中弹起火,继而爆炸沉没。“美珍”号中弹后外逃。美国军舰竟丢下国民党军船团,仓皇撤至料罗湾以南5至12海里处徘徊观望。这次炮战持续至18时结束。解放军共发射炮弹2.17万余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9日,国民党军炮击厦门大学。11日,4艘美国军舰再次掩护国民党军的4艘运输舰、7艘作战舰,向金门进发。福建前线部队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于当日14时57分,以40个炮兵营另6个连的强大火力,开始第四次大规模炮击,再次惩罚国民党军。当射击强行靠岸卸载的国民党军舰艇时,美舰和国民党军舰艇迅速向外海逃窜,解放军炮兵遂转入摧毁和压制金门地面军事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四次大规模炮击之后,炮兵第6师41团和陆军第41、42军炮兵团各一部,陆续入闽参加大规模炮击行动,从而使先后参战的地面炮兵达14个团另7个营又14个连,先后参战的海岸炮兵共8个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解放军前一阶段的4次大打、83次中打小打和上千次零炮射击,金门国民党军陷入严重困境。支持台湾当局的美国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日,美国海军4艘军舰竟放肆地侵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护航长达5个小时之久。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钢铁意志,和中国政府说话算数的坚定态度,中央军委决定提前于10月20日16时恢复炮击。福建前线部队迅速组织32个炮兵营又5个海岸炮兵连,对金门实施第五次大规模炮击。8800余发炮弹直袭金门,击中国民党军“中”字号运输舰3艘、大型货船1艘、C-46型运输机1架,阵地及观察所10余处,国民党军在70分钟后才开始还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21日,杜勒斯到台北同蒋介石会谈。在蒋强硬态度面前,杜勒斯只好改变要国民党军从金、马撤退的打算,又许诺增加援助,蒋这才同意“减少金、马驻军”,并签署了《蒋杜联合公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25日,彭德怀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文告宣布:“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但仍以没有美军护航为条件。10月31日,中央军委又决定:“今后逢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使国民党军人员能走出工事自由活动,晒晒太阳,以利其长期固守;逢单日可略为打一点炮,炮弹一般不超过200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定于11月4日举行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期间的中期选举。为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义愤,同时也使蒋介石得到拒绝从金、马减少军队的口实,中央军委决定于3日再次炮击金门。炮击前,福建前线部队司令部向金门同胞作了广播预告。这一天,前线炮兵部队集中33个营又1个连,对金门实施第六次大规模袭击,共发射炮弹2.03万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9年1月3日,大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向大嶝岛滥施轰击,造成山头村托儿所31人死亡、17人受伤。为惩罚国民党军杀害儿童的罪恶行为,中央军委决定于1月7日向金门实施第七次大规模炮击。为了表示只惩罚少数作恶分子和利于国民党军继续固守金门,此次炮击目标只限于炮兵阵地。7日14时,解放军炮兵28个营又8个连的炮手们,向大金门岛西半部的炮兵阵地猛烈开炮。炮击持续至夜间,共耗弹2.6万余发,击中金门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个,打死打伤官兵100余人。国民党军虽使用不少新的机动火炮,还击炮弹7000余发,仍未能夺取局部主动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门国民党军遭到第七次沉重打击后,气焰大有收敛,对大陆只维持零炮袭扰。福建前线部队根据中央军委1月9日关于“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的指示,也逐渐减少炮击次数。炮击金门的作战行动,由初时全面封锁,经过打打停停,转入零星炮击、让其固守的状态。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被中国人民挫败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福建前线部队在对金门发射实弹的同时,兼向金门发射宣传弹,散发《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和《再告台湾同胞书》等文告。1958年,福建前线部队向金门发射宣传弹近6000发,以后每年平均向金门岛发射宣传弹1万发左右,散发传单500万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八·二三”炮击金门,从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的4个半月中,解放军共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多次中小规模炮击和零炮射击,以及13次空战、3次海战,共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摧毁各种工事320余个,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解放军也伤亡官兵460余人,被国民党军击落击伤飞机11架,损失鱼雷快艇3艘,毁坏火炮32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反美炮击示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0年6月1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启程出访菲律宾、台湾、日本和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16日,艾森豪威尔离马尼拉赴台。 为了表示反对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中央军委决定:接照单日打炮的惯例,于6月17日艾森豪威尔抵台前夕,和6月19日离台的时候,在福建前线举行炮击示威;炮击目标是大、小金门面向大陆的滩头、空旷无人地区和无工事的山头。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刘培善中将组织炮兵第3师,炮兵第6师2个团,第28军、31军、福建省军区所属炮兵部队和第41、60军炮兵团各一部,共35个炮兵营420余门火炮,实施炮击示威。17日17时,大陆广播了福建前线部队司令部《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宣布要进行示威炮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日20时,大炮雷鸣,反美炮击示威开始了。艾森豪威尔在驶抵台湾火烧岛附近的军舰上听说打炮,立刻命令军舰加速驶向基隆港,并且无可奈何地指责说:“中共不加选择地炮击”。金门国民党军上报台湾说:这次比“八·二三”炮击更猛烈,但弹着点都在滩头、水洼和阵地之间,没有伤亡。国民党军各部的通信人员在联络时互报平安,个别人还开玩笑说:“老兄,解放军不是打我们的!”金门仅向莲河地区打了28发炮弹,以示还击。美方对此甚为不满。23时,解放军再次对金门进行40分钟的炮击。这一天,福建前线炮兵共发射炮弹3万余发。美国国务院一反常态,对此提出抗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日晨,艾森豪威尔即将离台。福建前线部队于6时和8时半两次开炮示威。每次炮击50分钟,共耗弹3.8万余发。40分钟后,金门开始还击。炮弹也打在滩头、田野里。台湾“国防部”再三要求报告还击的具体情况,于是大、小金门岛上的炮兵只好又装模作样地打了千余发炮弹。解放军停止炮击后,国民党军也就恢复了正常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61年12月中旬,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稳定,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的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主动停止实弹射击,只在单日打宣传弹。金门国民党军除偶尔打些零炮外,主要也是以宣传弹进行回击。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17年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1月1日,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断绝与台湾当局的“政府间”关系。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防部长徐向前亦于当日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声明说:“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至此,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宣告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炮击金门的战略意义及影响一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然而,在反人民的内战中,全面溃退的国民党撤到台湾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的插手,使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分离。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起,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猛轰金门,震惊了全世界。这是否拉开解放台湾的序幕?美蒋慌了手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使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复杂化,也使毛泽东深思熟虑:从战略高度判断台湾海峡的局势,首先是“美蒋协防”保台湾,要准备美国空军、海军卷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1955年3月,美国和蒋介石签订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当局年年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不断骚扰大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7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武装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内政,中东燃起战火。台湾当局伺机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1958年夏,国际形势骤然紧张。美国在黎巴嫩登陆,扼杀黎巴嫩人民起义;英国出兵约旦,威胁伊拉克民族革命。在远东,美国重申不承认中国,并支持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进行战争挑衅。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以牵动全球战略格局,震慑美蒋顽固势力。他说道,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18日晚,毛主席召集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海、空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19日,叶飞率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疾驰厦门。兵力部署如下:以17具炮兵营组成莲河地区炮兵群,以15个炮兵营组成厦门地区炮兵群,分别负责打击小金门和大金门的国民党军;以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在围头、莲河、厦门前沿阵地,打击大金门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7月20日,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工程兵夜以继日构筑90个连的野战炮兵掩盖阵地,95个连的露天阵地,抢修道路150余公里,桥梁500余米,保障炮兵部队急速进入阵地。航空兵部队神速转场至闽、粤、赣三省几个机场。在厦门、莲河地区组成1个高炮群,保障对空安全。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含鱼雷快艇)水陆兼程,隐蔽地迅速进入相关海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8月20日,毛泽东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突然猛烈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8月21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作出8月23日17时30分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定。</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门炮声,天下惊闻。摸不着头脑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赶紧跑到北卡罗来纳山中地下深处的防弹掩蔽所,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汇报了金门的消息。艾森豪威尔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搞懂其中的玄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开始发挥作用:金门、马祖失守,台湾也就保不住了,这将威胁“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甚至冲绳未来的安全……因而将使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急忙忙回到华盛顿,下令从部署中东的第6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加入第7舰队。美国人终于随着毛泽东的指挥棒动作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一新形势下,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6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美国人总有一天会抛弃你们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并宣布暂停炮击7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5日,毛泽东再次新撰《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中国人的事情只能是我们中国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计议”,宣布“逢双日”不打炮,让金门等岛屿“得到充分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一致对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告的发表,将台湾当局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处境暴白于天下。也宣告了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从此,金门炮击战进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新阶段,成为中外军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观。美国“划海而治”的分裂图谋被最终挫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元旦,由于美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同时终止其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同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炮击金门行动遂告终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是一面鲜明的镜子。中国人民350年来捍卫台湾主权的斗争证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分割我国领土和主权的企图,不管来自外部侵略势力,还是内部分裂势力,都不可能得逞;任何分裂主义分子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资科参考《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及部分网文,图片均为网络截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 我的大哥,曾经在厦门海警区海岸炮兵任炮兵观通员,自1970年12月至1974年12月,先后多次参加过炮击大担、二担和马祖岛的战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