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继续瑞士南法行</h3> <h3>今天的行程丰富,格勃诺布尔一33公里一安纳西一30公里一日内瓦一95公里一蒙特勒一44公里一弗里堡。</h3><div>在酒店早餐后我们将前往慕名以久的安纳西。</div> <h3>来到安纳西,一眼就爱上了它。</h3> <h3>安纳西位于阿尔卑斯山脚,比邻瑞士日内瓦,是法国最美小镇。精致、宁静、秀丽,古老,被欧州人称为阿尔卑斯山的阳台。</h3> <h3>安纳西湖水来自阿尔卑斯的高山雪水,被称为欧洲最纯净的湖。湖水流到安纳西镇后汇成小河贯穿整个小镇的老城区。</h3> <h3>小河两边是年代悠久的老建筑,现在大部分已经作为餐馆和咖啡馆。河上有很多布满鲜花的小桥,让你可以轻松的穿梭于河道两边。</h3><div><br></div> <h3> 坐在河边的小店,喝着咖啡,品着甜点,偶尔看一下河中的白天鹅,你的心情会变得很轻松。</h3> <h3>安纳西一一你越走近它越被它的气质所吸引。蔚蓝的天,碧绿的湖,清澈的河,石板小路,古老房子…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秀美。</h3> <h3>听说阿纳西的夜晚更有情调,你就是不喝酒也会醉的。</h3> <h3>爱情桥</h3> <h3>来到安纳西不能不提到这座坐落在休河上的小桥,它看似普通,却蕴含一个名人的惊世之恋。</h3> <h3>这个人就是卢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h3> <h3>卢梭在安纳希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光。他就是在这座桥上邂逅并爱上了美丽的华伦夫人。</h3> <h3>如今这里是市民最喜欢的散步之地,而这座桥也成了情侣约会的地方。</h3> <h3>卢梭的在安纳西的惊世之恋,使得爱情桥闻名天下。</h3><h3>他出生几天,母亲得产后病去世,在孤独动荡的生活中,他没上什么学,但他读了很多书,社会是他最好的学校。</h3><h3><font color="#ed2308">一个人缺少什么,往往就期待、追求什么,</font>没有见到母亲的容颜,但强烈的恋母情结植根在他的心灵深处。</h3><div>16岁的时候,他在安纳西流浪,被一个28岁乐善好施的华伦夫人收养,夫人称他为孩子,他称夫人为妈妈,华伦夫人非常喜欢这个经历丰富,内心深沉,聪明好学的少年。她象老师,象姐姐,象妈妈一样,从文学、音乐,宗教神学、礼仪教养等各方面培养他,让卢梭逐步具备了走向上流社会的素质。在收养期间,住在附近的贵族小姐们常常来勾引不谙世事的他。华伦夫人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倾注心血孩子变坏,她觉得:与其让其他女人引诱自己的学生误入歧途,还不如让自己来开导他。</div><div> 经过周密的思考,她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之举。她决心自己用情爱,把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让他体会到男欢女爱的滋味,从而抵挡那些贵妇人对他的诱惑。</div><div> 在安纳西的岁月,卢棱同夫人一起过着天真无邪的生活,这种生活日趋加深着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同时也扭转了他感情的方向。她对他来说,胜似姐妹,胜似母亲,胜似朋友,現在又要做情人,而且是甘心情愿的,对于卢梭来说,是期盼?是激动?是愧疚?卢梭极具矛盾,在倍感浪漫幸福的同时,又觉得在做一件不伦不义的事情。这种变态但真诚的情人关系持续了十年之久,<br></div><div> 这种半明半暗的情感生活,已影响了卢棱的思想和才华的发展。为了他的前途,夫人毅然斩断了这段“不伦之恋”。</div><div> 他后来在巴黎与一位洗衣女工相爱同居,并有了孩子,尝到了完美的家庭生活。但他在妻子身上没有找回华伦夫人的温馨和温柔。45岁时告别了这个女子,后来他又结识了另一位30多岁伯爵夫人,他从伯爵夫人身上仿佛看到了华伦夫人的影子,保持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关系,当他发现伯爵夫人并不专一时,他平静地结束了这段恋情,从此独身一人走完了人生里程。</div><div>不可理解的事,华伦夫人晚年穷困潦倒,两次找他求助,他都置之不理。华伦夫人仍很思念他,又一次去专程看望他,但中途无钱继续前往,又最后一次求助与他,他却没有倾心相助,而是让一个新欢的女人代他去简单慰问,华伦夫人什么都没说,而是把自己最后一件戒指戴到了这个女人手指上,尽到了最后的母爱…不久华伦夫人就离开了人间。</div><div> </div> <h3><font color="#ed2308">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伟大的女人。</font>没有华伦夫人的无私的爱,不可能造就法国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h3><h3>从卢梭的惊世之恋,联想到法国的现任总统马克龙婚姻。马克龙也是16岁爱上了大自己24岁的中学老师,自己同班同学的母亲布里吉特。马克龙对其一见倾心,在转学往巴黎读书前,他对布里吉特说:“我会回来娶你的”,马克龙兑现了自己的承诺。</h3><h3>就是这位当老师的女人,把学生培养成了丈夫,把丈夫培养成了总统。显然,马克龙比卢梭的道德要高尚得多。</h3><h3>卢棱思想是光辉的,但其人生却是混乱的。<font color="#ed2308">金无全赤,人无完人。</font></h3><h3><br></h3> <h3>卢棱在晚年时常常忏悔自己的过去,他在忏悔录中写着:“我身上所有的口袋里都装着忏悔……”</h3><div> 他的忏悔会是什么呢?我想,他的忏悔里,一定包含着对华伦夫人的这段惊世之恋,是不该爱上她?还是没有抵抗住世俗的压力,与她相爱到底呢? </div><div>卢梭对遗弃华伦夫人的自我谴责是最严厉的。他在忏悔录中写到:"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之中,这个内疚是最强烈、最抱恨终身的"。</div> <h3>离开安纳西,半个多小时路程就到了瑞士日内瓦。</h3> <h3>日内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h3><div>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瑞士一直保持中立。日内瓦在国际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这里无数的国际组织或办事处,包括有红十字会的总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国际联盟总部等。</div><div>在2006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日内瓦高据全球第二位。</div><div><br></div> <h3>街景</h3> <h3>街景</h3> <h3>街景</h3> <h3>街景</h3> <h3>街景</h3> <h3>湖上的大喷泉是日内瓦的象征</h3> <h3>曰内瓦喷泉是世界第一高喷泉, 那冲天而起的高大水柱,从湖面直射天际,蔚为壮观。1958年改建后,水柱的高度在无风时可达140米,停留在空中的水量达7吨。</h3> <h3>日内瓦湖畔</h3> <h3>日内瓦湖畔</h3> <h3>大花钟是日内瓦的重要地标。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花钟作为该市地标,既供欣赏,又供示时。它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地面上的钟面是由鲜嫩翠绿的芳草覆盖,代表12小时的阿拉伯数字则由浓密火红的花簇组成,一年四季变植花种。钟的时针与分针和普通钟表一样,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风雨里,一直不停地准确移动。游客们在观赏花钟的新颖设计时,还情不自禁地要对一对自己的手表。</h3><div><br></div> <h3>联合国万国宫</h3> <h3>日内瓦12米高的巨大"断椅",是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h3> <h3>这把椅子放置在联合国欧洲总部门口,椅背足有两层楼那么高,椅面比一张乒乓球台还大。</h3><div>椅子的断腿就象征人类因地雷爆炸或战乱催残而失去的肢体,但仍尊严的站立。</div><div><font color="#ed2308">生命是如此脆弱,人类是如此的坚强。</font></div><div><br></div><div><br></div> <h3>瑞士的消费贵得离奇,一瓶矿泉水需三十多元,吃份盒饭得一百多元。吃晚午饭继续前行。</h3> <h3>离开日内瓦,車一直在湖光山色中穿行,中午两点抵达蒙特勃。</h3> <h3>爵士之都蒙特勒,带着一种天然的浪漫,它坐落在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畔,湖光山色之间,散布着教堂和星星点点的民宅,背山面湖非常有层次感。</h3> <h3>沿着湖畔漫步,沿途有浅滩和小码头,到处都是私人游艇和豪华住宅。海明威、卓别林、芭芭拉等大牌明星都曾在这个温馨抒情的小城居住过。</h3><div><br></div><div>此外,每年7月,蒙特勒爵士乐节会吸引各地的爵士音乐迷,让这个湖滨小镇忽然充满了快乐的音乐和浪漫爵士风情。</div><div><br></div> <h3>沿着海湾开車几分钟就到了著名的西庸城堡。该城堡已成为蒙特勒的名片,城堡现在己成为闻名的博物馆。</h3> <h3>其中以堡中监狱遗址最为著名。内部的监狱全部以岩石建成。当年最多曾监禁了200名左右的囚犯,1532年日内瓦圣维克多修道院院长博尼瓦因主张日内瓦独立,被铁链锁在石柱上达四年之久,直到1536年3月29日瑞士人攻占古堡后,才把他释放。1816年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来西庸城堡参观时,因为听闻这段悲惨的历史,而在石柱留下他的签名,并且写下著名的《西庸的囚徒》,西庸城堡也因此而名扬天下。</h3> <h3>在夕阳中告别了这座著名的古堡,晚餐定在弗里堡中餐馆,游客各需所求。</h3> <h3>弗里堡街景</h3> <h3>明天行程:弗里堡一一英特拉肯一一卢塞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