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雀儿山

laodai

<h1><b>  雀儿山位于川北甘孜州的德格县境内317国道旁,海拔6168米,是青藏高原沙鲁里山脉的北段,藏语的名称叫"绒麦俄扎"意为雄鹰飞不过的山峰。当地居民称为"措拉",意为大鸟羽翼。</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  4年前爬完慕士塔格后,便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登山了,因为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虐了。一次次累到崩溃我始终没有体会到别人说的酸爽,只有一次次瘫倒在帐篷里的暗自泪奔。但说不爬了,我还是偷偷给自己留了一个后门——雀儿山除外。<br /></b><b> 雀儿山之所以在我心里获此殊荣,是因为几年前看过攀登回来的朋友给我炫的照片,那陡峭的冰壁,那狭窄的冰脊,契合了我对大雪山的所有想象,让我既敬畏之,又向往之,自此萌生了这山我要去一回的想法。<br /></b><b> 其实骨子里我对登山并没有什么兴趣,我从不想以此来挑战自我,更不想用什么人生新高来满世界的炫耀,吸引我登山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激励我一步步往上爬的是寻找与众不同的视角。<br /></b><b> 春节期间与友人聚会,聊到登山话题,就说到了雀儿山,有朋友当即表示今年就想去爬这座山,并力邀我一同前往。我当时没敢痛快答应,自忖这几年一直没爬山了,体力上恐怕难以应付。但自那天聚会之后,雀儿山这三个字就像激活的木马,在我的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了。<br /></b><b> 攀登的季节一天天的临近,我攀登的冲动也一天比一天的强烈,不仅如此,我还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就是带着女儿一起去攀登。<br /></b><b> 女儿今年14岁了,还没有登过山,但从小我就带着她滑雪、游泳,今年年初还学会了潜水。在滑雪场上,面对我都有点腿软的高级道,她可以毫无惧色的紧跟在我后面一冲而下,学习潜水的时候,她甚至要反过来时不时照顾一下我这手脚已不灵便的老爸。她对高海拔的适应方面我不担心,她已有两次进藏的经历,11岁那年还和我一起完成了冈仁波齐的转山。<br /></b><b> 登山协作公司方面,朋友们强烈向我推荐口碑甚好的川藏队。我趁苏拉队长今年3月来京开推介会的机会,向他询问女儿能否去登雀儿山的问题,他迟疑了一下,说可以登,但还没有那么小去登的,可以让她先到大本营看看情况再说。<br /></b><b> 可以登那咱们就试试,我想这也许是我登的最后一座山了,要在我还能爬得动山的时候带女儿见识一下雪山的美,更要让她体会一下攀登的艰辛,让她知道登山就如人生,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断奋力向上,才会有最后登顶的喜悦和寻常人所看不到的视野。我于是找了个机会把我的想法和女儿谈了,她痛快的一口答应,我们敲定,今年的暑假我们就出发。 <br /></b><b> 接下来的事儿就都简单了,报名交费,锻炼体能,采购装备,收拾行装,订机票酒店,8月2日一大早,我们就踏上了旅程。<br /></b><b> </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两个人的行李可着实不少,这还没包括冰爪、高山靴、冰镐等这些技术装备,高海拔所要面对的严寒,让我们把所有能保暖的衣服都带上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到成都后的第一件事是取车,因为这里离集合地点甘孜县城还有700公里左右的山路,坐长途大巴车要走上两天,所以我们选择了从网上租辆车自驾前往,一路上还可以顺带浏览沿途风光。同队的美女队员来自成都的考拉和我们约好一起拼车前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8月3日一大早,和考拉在酒店门口汇合后,向甘孜进发。车开出成都后不久,就开始不断的爬坡,海拔从几百米骤然升高到了2000米。云朵开始在脚下萦绕,而迎风招展的经幡告诉我们,我们已进入了藏区。</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途径丹巴的甲居藏寨,这里被评为是中国最美六大古村镇之首,2014年自驾走完西藏大北线经317回成都的时候,就曾想到这里来看看,但赶上317全线都在修路,不堪的泥泞道路和不断的堵车让我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如今这里全程都修通了漂亮的柏油路,我也终于实现了到此一游的愿望。</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依山而建的藏居掩映在漫山的绿树丛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和威严耸立的碉楼相映成趣。</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走进藏寨,可以看到这里藏居的建筑十分精美,色彩斑斓的墙面、精美的窗檐、精心雕刻的门廊,还有热情好客的主人。</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一带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因此这里的藏族服装,有别于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它融合了羌彝等民族服装的特点,显得更加的漂亮大方。</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著名的泸定桥,学习一些历史知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如今穿道具服装照相可得留神,好在穿这身没事。</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路过塔公草原,位于塔公草原东南侧的雅拉雪山是藏区著名的四大神山之一,山上终年积雪,山顶的形状犹如王冠。这座神山在藏民的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威望。</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一带的山体,基本看不到树木,全被绿丝绒般的草场所覆盖,远处的大雪山和草原交相辉映,让人如临仙境。</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开满黄色小花的塔公草原,美不胜收。</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路边盛开的格桑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沿途经过了很多金碧辉煌的寺院,但寺院多修在远离公路的半山上或依山傍水之处,我们没有时间走近去参观。寺院附近的草地上,常可见身披僧袍的喇嘛们,在晒着太阳诵经论道。</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路上走走停停总有拍不完的美景,4号下午的5点多,我们总算到达了甘孜县城的集合地点香格里酒店。因还有几名队员要稍晚才能到达,我们在房间放下行李,抓空又奔离酒店不远的大白塔而去。</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大白塔是甘孜县城的地标性建筑,又叫色西底那仓寺,是那仓活佛的家庙,白塔高37米,塔下的三层宝座据说和天坛祈年殿底座的比例大小是一模一样的。</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远处的卡瓦洛日雪山也是藏民心目中的一座神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独自一人爬起来,拿上相机,转悠到县城外雅砻江边的一处观景台上。看着晨曦中远山的云海在山顶翻卷,看着清晨的阳光一点点洒进甘孜城。</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上午10点钟,全队11名队员集合完毕,我们离开甘孜县城,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雀儿山景区的门口,攀登雀儿山的行程就此正式开始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从景区门口到雀儿山大本营还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中间要穿过新路海和一大片布满溪流的草滩。</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新路海藏语的名字叫玉龙拉措,是甘孜州内著名的冰蚀湖,湖内水源是由雀儿山上的数条冰川溶水和积雪融化流入,湖尾流出的溪流就组成了措曲河的源头。</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离雀儿山越来越近了,湖光山色之间,大家兴奋得在湖边的石头上跳来跳去,摆出各种姿势照相,享受着登山之前最后的放松。</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我们这一队共有11名队员,有来自浙江的美女阿招、飞狐、帅哥Charles,来自山东的猛男鱼和美女狐狸、如果、王木木,来自成都的美女考拉,来自江西的美女小小,还有来自北京的我和女儿妍妍。这8女3男的组合,让别的鲜少女队员的组为之羡慕不已。</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绕着湖边走过4公里长的新路海,大本营已是遥遥在望,但要到达那里,还要穿过一大片溪流水洼密布的草滩。</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走过了一座座的独木桥,淌过了一片片水草相间的水洼,我们终于到达了大本营。</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从这一刻起,川藏队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加入到了攀登的行列。</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好吃的。</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大本营的海拔有4000米,我们在大本营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高反,高反适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边攀登的成败。适应高反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的喝水,队长要求我们每人都要喝到4升水以上,这样才能让血液加快循环起来,以保证身体内的供氧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从大本营眺望雀儿山,由于角度的关系看不到山顶,最高处的雪墙那里,大概是3号营地的位置。</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8月6日一早起来,天空中飘落着零星的雨滴,初升的太阳穿过云缝把对面的山体染出一道金黄,一条若隐若现的彩虹跨过冰川遥指着雀儿山顶峰的方向。我心中暗暗祈祷,未来的几天给我们个好天气吧,让我们都能顺利登上山顶。</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大本营的早餐。</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吃过早餐,开始进行登山培训,我们在球形的星空大帐里听登山总指挥杨初给我们讲解登山的各种技术装备和使用方法。</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中午抽空到营地附近的山脚下拜访了远近闻名的赤脚大仙。赤脚大仙40多年前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修行,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鞋,一直打着赤脚,久而久之习惯了,就这样赤着脚过了40多年。</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下午到大本营旁边的空地上继续训练,实际操作各种登山装备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方法。</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雀儿山从登山的角度来说是一座技术型山峰,有一定的攀登难度,不仅要穿过密布的冰裂缝,还要攀登高达百米的冰壁,所以各种技术装备和安全保障措施是必不可少的。</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出发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防护准备。高海拔的紫外线和雪地上强烈的阳光辐射可以很轻易的把人灼伤,防晒霜已不足以保护脸上娇嫩的皮肤,都得似这般把自己包起来才行。营地总管大表哥有一手绝活,就是立体裁剪,这些都是大表哥的杰作。</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夜里听到账外下起了雨,时急时缓一夜未停。我担心起第二天的行程会否会受大雨的影响,辗转反侧的一夜听着雨声难以入眠。<br /> 天刚蒙蒙亮我就爬起来跑出账外查看天气,雀儿山上云雾缭绕只能看到半腰,雨仍在淅淅沥沥的下着,但好在只是小雨。</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按原计划出发,风雨无阻。</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简短的登山启动仪式上,大家精神抖擞口号响亮,每个人都信心满满跃跃欲试。</span></h1> <h1><font color="#ff8a00">  雀儿山从大本营到顶峰之间落差有2100米,一路要沿着一条从山顶蜿蜒而下的冰川往上攀登,中间设有C1、C2、C3三个营地。</font></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一天的行程,是从海拔4000米的大本营上升到海拔4850米的一号营地。女儿很兴奋,远远的走在我的前边。</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从大本营出来,走出草滩穿出灌木林后,要爬一段长长的乱石坡。</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冰川融化的千百条细流在断崖上汇成了一道奔涌而下瀑布。</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号营地就建在冰川旁边的石坡上,在这里想找一块平整的地方扎帐还真挺不容易,曾在微信群里看到过一段视频,几名川藏队的协作在奋力推拉一块大石头。为了我们能顺利登山和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据说建在一号营地的球形星空大帐重量就有六百公斤,都是靠人一点一点背上来的。</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营地边上相距几十米就是冰川,我们明天往后的行程都是要在这冰川上行进了。因此,到达一号营地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穿上沉重的高山靴,登上冰爪,拿起冰镐,到冰川上进行了2个小时的冰上行走和攀登、下降的训练。</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号营地的晚餐竟然是腊肉火锅,这伙食真是太赞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8月8日上午十点半,继续启程向海拔5300米的二号营地攀登。与第一天不同的是,由于今天全部是在冰上行走,而且要穿越密集的冰裂缝区,所以队员们要结组行进,11名队员分成了三个组,每个组的几名队员之间用长长的登山绳连接起来,两名协作在每个组的两头,相互之间提供保护。</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每次穿冰爪,都是协作们帮助每个队员一一绑好,川藏队的服务确实值得称道。</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收拾停当,整装待发。</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冰川下缘的冰层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晶莹剔透,经年风雨的冲刷使冰川的表面覆盖上了一层泥土的颜色,与周边岩石的颜色相差无几。</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刚从C1出来时冰川相对比较平坦,上边布满了龟裂的沟痕,不时有蜿蜒的溪流横亘在前进的路上,需要纵身跃过。</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仁青队长不停的跑前跑后为我们拍照摄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继续前行,冰川开始逐渐向上隆起,形成各种各样的褶皱和裂缝,这是我们行程中最危险的路段,我们要小心的绕过一个又一个或明或暗的裂缝,有的地方,只能从冰裂缝上覆盖的薄薄的冰层上快速通过。</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女儿脚下,就是一个暗的冰裂缝,覆盖在上面的冰层很薄,已经被人踩穿了两个洞,从洞中可以看到深深的裂缝底部犬牙交错。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大气都不敢出,感觉脚下的冰雪随时都会塌落。</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过了这片冰裂缝区,海拔已经上升到了5100多米,前边的路开始变得平缓了一些,都是连绵的雪坡,</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进,到达了5300米的二号营地。</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协作们已经为我们搭好了营地的高山帐,伙房也建起来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尽管已经累得浑身散了架,但仁青队长一再提醒这时候不要躺到帐篷里去睡觉,而是坐在外边多喝水,坚持到晚上十点半再回帐睡觉,否则睡太早夜里醒了会很难受,甚至会影响第二天的攀登。</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帐篷外边无所事事,便拿起相机东拍西拍。在这里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雀儿山的顶峰,它时而从云中浮现,时而又躲入一片阴影中,一条雪地里踩出的痕迹,蜿蜒指向顶峰的方向。队长指着远处像一堵墙一样的雪壁说,那是我们明天将要攀登的地方。</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晚餐吃的是方便面,虽然简单,但吃得很香,连汤都喝的一滴不剩。</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太阳渐渐隐没在远山的云雾中,但时而又挣扎着探出头来,把天上的云染成一片绯红,我们祈祷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好天气能眷顾我们后面两天的行程。</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早爬起来想看日出,想拍日照金山,可惜伸出头来向账外一张望,看到的是满天阴云。</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上午10点,天渐渐有些放晴,我们整理好行装踏上了第三天的行程。今天要上升到海拔5750米三号营地,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攀上一段落差高达百米的冰壁。</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冰壁就在眼前了,攀上去,就到了C3营地。</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刚开始的坡度还不算太陡,脚下也是松软的积雪。</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越往上坡度就越陡,脚下的积雪也变成了硬冰,打镐、踢冰都非常吃力。每往上爬两步,就要大口的喘息半天,抡冰镐的手已经抡到发软,抡好几镐才能吃住冰保持身体的平衡。仁青队长看我实在爬不动了,派协作下来接应,他们把自己身上的安全绳和我的连接在一起,走在前边拉着我一起往上爬。</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终于爬上来了,C3营地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但感觉身体已经透支了,双腿发软几乎迈不动步,一步一挪的挣扎到了营地,一头扎到帐篷里一动也不想动了。<br /> 女儿老是喊冷,我知道这是体力透支所致,给她捂上羽绒服睡袋什么的,赶紧喝点热水恢复体力。</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女儿终于缓过精神,又坐到外边来看风景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5700米的高度,周边的群山多已在我们的脚下,一眼望去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明天就是最后的冲顶了,距顶峰只剩下400多米的高程,但明天是最艰难的一天,不仅还要攀登一段更为陡峭的冰壁,而且登顶后还要一路下撤2100多米高程返回到大本营,这对我们的体力和意志是一个严峻的考验。</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夜幕渐渐降临,今天晚上需要早点休息,明天凌晨就要起身,开始漫长的一天。</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8月10日凌晨,一点半就被队长挨个叫了起来,把这次带来的所有保暖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一出账外,迎面而来的是密集飘落的雪花,天公真不作美呀!但我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什么样的天气也不能动摇我们登顶的决心。协作们已在忙着烧水、做饭,早餐是燕麦粥和一个鸡蛋,我们给保温壶里加满了水,2点半钟,全队结好了组陆续出发,向着顶峰前进。</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头灯发出的微弱光线在茫茫黑夜中只能照亮身边十来米范围内的景物,我们也分辨不出黑暗世界里是否还隐藏着什么危险,只顾埋头盯住前边人的足迹往上爬。陡峭的雪坡不止一个,几次我们都以为已经在爬传说中的那个大冰壁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终于来到了最后的一个冰壁,它落差有70多米,但坡度有50-70度,仁青队长告诉我们,爬上去顶峰就到了。顺着崖顶上垂下来的的绳索,咬着牙一点一点往上爬。我走在全队的最后边,前边队员打镐踢冰带起来的碎冰像雨点般的往下落,砸得我头盔噼啪作响,记起训练时队长说的,爬冰壁的时候千万不能抬头往上看,于是埋头向上,也不知道爬了多久,终于爬上来了,而这时,天已开始发亮。</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爬上冰壁,到山顶还要横切过一段二十多米长的冰脊,不到一米宽的冰脊,两侧都是峭壁,走起来确实有些让人胆寒。好在有路绳的保护,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其它队员都已在山顶上等候,女儿也先我几分钟登上来了,我们这个队的全体队员,一个都没有拉下,全部登顶成功!</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家激动的一起唱起了《真心英雄》,此时此刻,是最能体会出歌词中的那种感受。有的队员相拥而泣,我也紧紧搂住女儿喉头发哽。的确,只有经历了近乎绝望的苦痛和最后那么一点点的坚持,才能感受到艰辛换来的成功是如此的让人喜悦。特别让我骄傲的是,女儿在14岁这个年龄就能让她经历了这一切,这对她是一笔财富,经历了这样的磨砺,她的内心会变得更强大,她的意志会变得更坚韧,最重要的,是让她明白,要成功就必须不惜挥洒汗水,要成功就必须拼尽全力的坚持,前行的路上,有什么样的努力,就有什么样的高度。</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个帅气而有些腼腆的藏族协作叫恩德,刚刚二十岁,看似瘦弱,却和别的协作一样背着近30公斤的大包忙前跑后,此次攀登的过程中,多亏他在一路上照顾着女儿,没有他的帮助,女儿爬上如此困难的山几乎是不可能的。</span></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山顶上短暂停留之后,我们便开始下撤。</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此时天已经大亮,才看清楚我们爬上来的大坡是那么的高那么的陡。</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来时隐藏在黑暗中的雪山也露出了它的峥嵘。</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冰雪的下面往往隐藏着或明或暗的裂缝,下坡过程中有时候这一脚踩实了旁边一点就是个窟窿,让人步步惊心。</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道宽宽的冰裂缝横亘在眼前,需要纵身一跃才能跳过去,对我们这些抬腿迈步都已经困难的人来说,真得狠下心来才能鼓足这勇气。</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为了加快下撤速度,赶在天黑前到达大本营,在一段比较平缓的雪坡上,队长让协作拉着我们几个落在后边的队员坐上了"雪滑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走了半天,还是在云上。</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不断的下坡再下坡,走得腿肚子打抖脚底板生疼,都不记得C3、C2营地是怎么过去的,只是机械地挪动着双脚往前走,遥遥看到C1在望,但好像怎么走也走不到。</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下午3点半左右终于到达了一号营地,一进球形大帐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了。抬眼看到桌上放着一大锅熬好的稀饭,才想起从凌晨一点半喝了燕麦粥以后到现在好像还没吃过东西。多累这粥我也得喝点,挣扎着站起来找出饭盆,一口气喝了两碗。<br /> 喝过粥后感觉体力恢复了一些,还要赶紧整理行李重新装包,好让当地老乡帮着把大件行李给背到大本营。<br /> 下午4点多继续出发, 从C1到大本营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好在终于可以脱去了笨重的高山靴和冰爪,换回自己的徒步鞋。天又开始下起了小雨,下山的路变得有些湿滑,尽管走得小心翼翼,还是摔了几个屁墩。天色渐暗,女儿实在有些走不动了,走着走着合上眼睛好像是要睡着了,只能不断的找个石头坐下来缓一缓麻木的双腿。<br /> 7点40左右,终于回到了4天前出发的地方,营地主管大表哥远远的迎出来,给我们递上了西瓜和可乐,这恐怕是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瓜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8月11日,经过一夜的休息大家都恢复了精神,离开大本营之前再在签名墙前合个影,不仅记住几天来同甘共苦的队友,更要记住几天来尽心尽职为我们默默付出的川藏队的协作们,没有他们专业而又负责的协助,我们无法想象能完成这次艰难的攀登,由衷的感谢仁青队长和他带领的陪同我们攀登的八名协作队员,也由衷感谢在大本营和一号营地为我们提供后勤保障的杨初队长和那里的每一个人,川藏队确实是一只值得信赖的队伍。</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结束这次难忘的旅程,踏上回家的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  回到北京的家中已有二十多天,断断续续的整理此行拍下的几千张照片,行程中的点点滴滴又历历在目,感觉这样的经历值得用文字记述下来,于是选出其中的一些照片用美篇编辑成文,在这里分享给朋友们。</b>(文中部分引用的照片为协作所拍摄,在此鸣谢)</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