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镇,这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的地方。小镇四周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今年夏天,我就居住在这个小镇旁边的森林里。</h3> <h3> 每天,在住房后院花园里读书写字喝茶时,经常会有三三俩俩的小鹿跑来作伴,还真有点儿“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味道。</h3> <h3> 一天,两个小家伙听到了快门声,抬起头惊讶地盯着我。</h3> <h3> 其中一个盯了半天,见我不动,调皮鬼似的弄出个姿势,它还要摆拍一下。</h3> <h3> 小镇不大,街道也不多,但是很整齐,安静,地下墙上开满鲜花。</h3> <h3> 街道旁有不少这样不大的场地,上午是居民们的自由市场。</h3> <h3> 下午是休闲的好去处。</h3> <h3> 到了夜晚,餐馆的灯光柔软温馨,不夺目;就餐的人们喃喃细语,不喧哗。</h3> <h3> 街道上的灯火也是让这些我想多看两眼的“俏佳人”隐在阑珊处。</h3><h3> 这样的小镇,在美国算是很好的了。</h3> <h3> 小镇上古老的教堂。</h3> <h3> 也有古老的民居。政府规划把这栋红色楼房拆了修路,居民们反对,说是要保护古建筑,于是只好修成了丁字路口。</h3> <h3> 小镇上更有故事的是这栋楼以及它身后的其他建筑: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当年爱因斯坦就在这栋楼里遐想。 </h3><h3> 后来杨振宁也在这里工作,并把这里的科学管理和另外两名世界级华人科学家带回了国,国家给他盖一幢别墅是完全应该的。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台湾女科学家吴健雄,是这栋楼里200多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研究员,成为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会长。</h3><h3> 现在,这里仍然是全球顶级科学家工作的地方,使我意外的是,这些地方连个大门和保安都没有,我可以随便参观,而且还是私立机构。</h3> <h3> 爱因斯坦天天在楼前这些草坪上散步,思考。</h3> <h3> 他居住过的这栋小屋就在镇上的马路边, 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车程15分钟。</h3><h3> 小屋早就卖给一个普通人家了,如果没人指点,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什么故居。</h3><h3> </h3> <h3> 只有不远处的这个雕塑,纪念着过去的一切。</h3> <h3> E=M乘以C的平方,也不知老爱是咋想出来的?我到现在还没看懂。</h3> <h3> 让普林斯顿小镇不小的,还有这个大门里的人们,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大门。说是大门,与它的校名相比,其实很小。</h3><h3> 普林斯顿大学建校大约有270年,这个门在1900年才由学生们捐建,至今,整个大学也没有围墙,与整个小镇融为一体,小镇就是大学,大学也是小镇。</h3> <h3> 校园里的教学楼,都掩映在高大的古木下,浓荫密蔽。</h3> <h3> 大学里既是科学的殿堂,也是建筑的博览。</h3> <h3> 这些都是美国独立前就有的教学大楼,几百年来,非常完好,各自独立,尽展魅力。</h3> <h3> 大学的前身是培养基督教的传道士,所以教堂在校园里格外醒目。</h3> <h3> 教堂里高大宽敞,灯光微弱,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空阔的穹顶,说是会让人在仰望时有向上的向往。</h3> <h3> 在教堂的墙上,珍藏有一面报纸大小的美国国旗,边缘已经破损。这面旗帜曾经悬挂在美国“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上,经历了海风、炮火、硝烟的洗礼。</h3><h3> 1944年10月,美日在菲律宾的莱特湾,展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输光了的日本人急红了眼,“神风特攻队”驾着带弹的战机不要命地撞向“普林斯顿”号的弹药库……</h3><h3> 军舰沉没前,幸存的士兵抢救下这面国旗,揣在怀里,漂流在大海上。爱国,忠诚,勇敢,这是全人类尊敬的精神。</h3><h3> 在这里看不到任何传统教育的宣传口号,也没有人参观。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王树增在他的《抗日战争》一书中的一句话:“美军的战斗精神产生于过去一百年的情感素质,悄悄的然而却是强有力的”。</h3> <h3> 出得教堂的小侧门,这样的雕塑也给人很好的艺术感受。</h3> <h3> 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参加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和签字,出任首届新泽西州州长。</h3> <h3> 校长面向大学里的图书馆,可能是指引学生们快去读书。</h3> <h3> 大学里的图书馆。</h3><h3> 在这个图书馆里,还有一个名为葛思德东方图书馆,1950年,走投无路的胡适,为了谋生,好不容易在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当了一年多的馆长。</h3> <h3> 大学里的音乐厅,时有高水平的音乐会,免费,由镇上有钱人捐赠。演出大厅可容纳几百人,呈圆形,高大的穹顶恢宏壮观,古典大气,余音绕梁。</h3> <h3> 夏日的夜晚,如水般的清凉。欣赏音乐会的前后,在星空下的音乐厅附近散步,十分惬意。</h3> <h3> 音乐厅与其它建筑遥相呼应。</h3> <h3>大学校园一角。</h3> <h3> 坐在院子里仰望高耸入云的这个建筑,我想,要是早年也能坐在这里阅读思考讨论,领个毕业证未尝不可。</h3> <h3>换个角度再看。</h3> <h3> 既是教学楼,又是镇上一景。</h3> <h3> 各种建筑风格相得益彰。</h3><h3> 在这个校园里,一个叫纳什的年轻教授因患精神病而可以随意穿行独语,是大学的宽容大爱,使他个人与疾病斗争30年最终康复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因此成就了《美丽心灵》传记小说和获得四项奥斯卡奖的同名电影。</h3> <h3> 虽然是暑假,校园里也有不少各种肤色的学生,真幸福。</h3> <h3> 与之相比,管理镇上所有事情的地方,就远处那几间小平房——镇政府。可能是纳税人的钱不敢随便拿来建楼堂馆所,可能是效率很高不需要更多办公场地,可能是本来就没有多少事情需要管。</h3> <h3> 小镇图书馆旁边,有一大片墓地,并不让人感到凄惶,反倒有一种思念、安慰、温暖、积极的感觉。</h3> <h3> 小镇上还有普林斯顿音乐学院,这里的合唱艺术水平非常高。</h3> <h3> 还有神学院,基督教里几个重要流派的精神领袖都出自这里。已经入夜,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悄无声息,一点不影响神学家们的思考。</h3> <h3> 神学院的教学大楼,夜色里仍放射着亮光,照耀着小镇的街道。</h3> <h3> 夜色里还有亮光的是镇上的图书馆,这些公益事业都是镇上居民捐赠,馆内藏书丰富,设备齐全,十分舒适。我在里面用我认识的文字寻找“这地方咋会是这样”的答案,一本复旦教授写的《晚明大变局》,几百页的文字读完,感受到的是几百年前人家文艺复兴探索真理,而我们却禁锢思想压制人才,当时的明清统治者罪莫大焉。</h3><h3> 令人欣喜的是今天,这个图书馆陈列着我国新出版的大量图书,我相信,今后会更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