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之道听途说

Arlie阿礼

<h3><br></h3><h3> 2017年7月6日一早,搭藏航重庆往昌都航班,进藏就算启程。 昌都班达机场海拔4334米,曾号称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据说现在已被稻城亚丁机场超过。正是这样的高海拔,行程才有让人向往让人忧的悬念。 飞机一落地,高原反应还是毫无意外地沵漫在同伴中,从刚下飞机的心跳加速,气短胸闷,到登车后的轻度头疼,车上少了平时的谈笑风生;下车后的行程也不再大步流星。我去过西藏,搭车越过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自信不会有大碍,就顾着与陪同的洛桑佳措啦讨聊着……</h3> <h3><br></h3><h3> 聊 藏 东</h3><h3><br></h3><h3> 目的地昌都就位于西藏的东部,与四川的甘孜藏州(驻马尔康)和阿坝藏州(驻康定)、云南的德钦州、青海的玉树州交界,是四川、云南进藏必经之东大门,昌都因此也成为藏东的代名词。洛桑告诉我,藏语读昌都为“察木多”,意为“水流汇合口”,西藏的昂曲、扎曲、色曲(藏语曲即河,措即湖)就是在昌都市区汇合成澜沧江的,“察木多”还真名副其实。昌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至5460米,低约3100米。北部的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之上,倚邻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甚至超7100米;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骈走,导致由北向南岭谷栉比,河谷深切,山脉海拔会从4000—5000米,陡然下降2000~3000米,高原仅零星残存。这在我们从班达机场所在地的八宿到昌都城130公里的行车中,得到了体验。行程的开始,我们还能看到醉心的班达高原风光,时不时的经藩飘荡,牧牛倘佯。可翻过4572米的浪拉山口后,路就突然变得陡且拐。倚着峭壁山路盘陀式下行,陡然将海拔降到3400米以下。车行至谷底的澜沧江坢,逆着浑黄奔滚的江水上行,午后即抵昌都城。昌都自称是银器之乡、唐卡之乡,拥有康藏最大的黄教寺庙即强巴林寺,还有传说中的卡若遗址。洛桑特别告诉我,昌都的强巴林寺很值得一提,它是康藏最大的寺,这儿走出了阿佩阿旺静美,还有我已记不住称呼的教头僧领。强巴林寺的下午一般不开门,倚着驻足酒店的窗口往对面的寺庙看,能收入眼帘的只有错落有致的白色长墙,以及伏在墙上的金色屋顶与转金筒,绛红色的门柱与窗棂虽然分明,却总伴着黑色庄严的帐幔。偶尔能见寺外移动着的,也不明白是虔诚的信徒,还是着绛红僧袍的喇嘛。整个寺庙显得非常安静,静得几近听得见庙上云丝飘游的声音。 昌都夏日的天气变化无常,丝丝白云伴着透彻的阳光,刚掠过这个陡坡,细雨会时不时地接踵而至,迅速浇湿那片松散的黑土就走。夜幕下,昌都城市民广场上的锅庄舞,自序成圈,罢头甩手,环流律动……康巴人健康愉快的笑容里,藏着一颗虔诚的心,他们把天上遥不可及的信仰,变成了鲜活的现实生活。</h3> <h3> 说 藏 地</h3><h3><br></h3><h3> 洛桑当过中学老师,干过拉萨的校长和教头,且刚结束对昌都三个月的巡视,站高看远,藏情熟透。但途说昌都与西藏其他地方的不同风情,调低音细。他说,常听的藏地与西藏,前藏与后藏,康藏与卫藏都是一个地域概念,现在的西藏、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四川的甘孜州与阿坝州、云南的迪庆州,甚至不丹锡金都可算藏地。藏地按语言为主可分三大支:一是卫藏。“卫藏”是吐蕃民族的本土,是藏族的最基本成分。地理上指拉萨以西高原的大部分区域,分为“卫”(前藏)、“藏”(后藏)和阿里,覆盖现今的拉萨、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地区。卫藏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又有藏北、藏南的界分。卫藏区河谷与盆地相间,平均海拔约4000米,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是孕育藏文明的摇篮。卫藏的寺院也闻名,高僧辈出。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前藏山南的桑耶寺等,都有些名气。卫藏因此被称为“法域”。二是安多藏。安多又音称“阿垛”,安多藏的中心在藏东北到青海湖一带,还跨甘肃甘南、四川阿坝北部和甘孜色达等地域。安多藏多少与羌系部落的蕃化有关,期间受蒙古族和汉族影响也大,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上,留有这两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安多藏区是藏地的最主要牧区,草原辽阔,出产良马,所以被称为“马域”。三是康藏。在藏语里,“康”是边地的意思,康藏地域上除昌都外,大致还可覆盖今四川甘孜、凉山,青海果洛、玉树,以及云南迪庆的大部分区域。人们常说的“康巴”人,指的就是生活在康区的藏人。对于康巴人的先祖,洛桑说他听过的说法不少,但他说不清,只是褒扬的居多,比如“康巴汉子”。康巴人勇武善战,多侠客,被说为“藏族的哥萨克人”;康巴人善经商,商贾多,又被说是“藏族的犹太人”;康巴人豪放不羁,也说为“藏族的吉普赛人”。不过,康藏始终处在汉藏过渡地带,茶马古道横贯康区,康定情歌、丹巴美人、稻城香巴拉、迪庆香格里拉等驰名中外。彪悍神勇的康巴汉子,难描妩媚的丹巴女人,不得不冠予康藏为“人域”。</h3> <h3> 解 藏 名</h3><h3><br></h3><h3> 藏名是我请洛桑佳呀措解说其名字的内涵时引出的。洛桑告诉我,在藏语里,洛桑是仁慈的同义词,佳措则是大海的意思,取洛桑佳措名即要我善如大海、福泽四方。洛桑说,藏人对宗族传承的概念没汉族那么强烈,取名时还真有点章法。章法中带有宗教味,却也寄予丰富的情感和期待。藏族常用自然界的物体起名,如达娃--月亮、白玛--莲花、尼玛--太阳、梅朵--花;也用出生日命名,如:朗嘎--三十日、次松--初三、次捷--初八;最多的还是用礼拜起名的,如:尼玛——星期日、达娃——星期一、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边巴——星期六。 听名字就知道此人是礼拜几或是几日生人。在一些偏远的藏区,起名也有很随便的,如措姆--大海、那日--黑蛋、那森--黑头发、白巴--青蛙等。藏名往往也包含着期待,如给女孩起名“布赤”的,寓意是“下次要生男孩”;为男孩的命贵,就得故意给男孩起类似“格桑德吉”的女孩名;期待孩子长寿的,便起名“次仁”、“次旦”。藏名的宗教味也难免,如丹巴——佛教、江央——妙音、达杰——繁荣。 藏人如要出家,无论年岁多大,一律要经寺院堪布剃度,取法名,停俗名。 法名由寺院堪布、活佛的名字打头,另加小僧字号形成。如堪布名“江白赤烈”,把江白赐给小僧,众小僧的名字便是“江白多吉”、“江白平措”或是“江白格烈”。藏人起名的章法和共同的美好寄托,使藏人的重名特别多,象“次仁”、“丹巴”、“巴桑”、“罗布”、“顿珠”等更明显。 洛桑佳措说,就他单位里,与他重名的就不下四个。为了区别,人们在称呼时要在名字前加大中小,如大巴桑、中达娃、小平措;有时按不同地方人,名字前加地名,如推穷旺推、亚东旺堆,“堆穷”和“亚东”是地名。还有用性别和老幼来区别的,如同样“达娃”,男的叫“普达娃”,女的便叫“普姆达娃”;又如叫扎西的,老的叫“波扎西”(扎西爷爷),小的称“普扎西”(小孩扎西)。为称呼方便,四个字的藏名,常用两个字简称。可以用前两个字、后两个字或者一三个字来简称,象“多吉次旦”简称“多吉”、“更堆群佩”简称“更群”、“单增曲扎”简称“单曲”、“索朗旺堆”简称“旺堆”,通常不用二四两字简称藏名的。在安多藏北,由于发音差异,有把四个字的名字,叫成三个字的,如把“次仁德吉”叫成“次仁吉”的,第三音节的“德”字省了。<br></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行程是短,活忙事碌。途问道听还是轻松的。7月8日回程中,我给洛桑啦发了条致谢的短信。佳措在第二天回信息说,你们离开昌都后,澜沧江突发大水,漫上通道。倚澜沧江削出的214国道多处被泥石流和滑坡而断行,沿江的一栋大楼也因洪水冲刷而倒塌。他说,这是藏东康区的地质与天象。有你我在,藏人的生活明天会更好的。短信的最后还是那四个字的祝福:扎西德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