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

张葆冬

<h3><br></h3><h3>引子,视频中的俄罗斯……</h3><h3><br></h3><h3>圣彼得堡冬宫广场亚力山大柱下的歌者</h3> <h3>莫斯科红墙外克里母林宫无名烈士墓卫兵换岗仪式</h3> <h3>莫斯科红场內的马术表演</h3> <h3><br></h3><h3> 俄 罗 斯 之 旅 </h3><h3><b><br></b></h3><h3><b> 一</b></h3><h3><br></h3><h3> 从彼得大帝叱咤风云,叶卡捷琳娜开疆拓土,到尼古拉二世一家被处死。从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建立苏维埃联邦政府,到苏联解体……近、现代以来的俄国大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你死我活的宫廷內斗,和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一个"革命政权"一夜间红旗落地,一个"红色帝国"陡然间分崩离析!</h3><h3> ……中苏关系的恩恩怨怨,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前苏联,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认知上,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留下了断断续续的"苏联记忆",积攒了割舍不下的"俄罗斯情结"。小时候读过的奥斯托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海燕》、文革时看过的电影《列宁在十月》……知道了一些文学泰斗,绘画大师的名字……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肖霍洛夫,列宾、谢洛夫、列维坦,还有普希金。一首传唱了多年的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词中"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唤起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h3><h3> 2017年8月中、下旬,我和家里领导从厦门出发至武汉,会同从兰州飞来的发小、同学、朋友张柯夫妇,开启了我们的俄罗斯之旅,去寻找我们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梦。</h3> <h3>  行程第二天下午才能离境飞行。逗留武汉汉口的世纪花园大酒店,晚餐我们就近冒雨去汉口巷子,品尝了辣味十足的鄂菜本色。</h3><h3> 我们乘坐的飞机是空客A380,下午两点半左右起飞。无论登机口,摆渡车,登机找座位,一眼望去,人群中只有十几、二十几个欧洲人点缀,几乎全是操着各种地方语吵吵嚷嚷又行色匆匆的同胞。</h3><h3> 我座位的后面有几位其他旅行团的大妈,言语中自豪地告诉别人她们来自贵州茅台。可能是也因茅台酒的原因让她们钱袋鼓鼓,浓重自信的川音讲话声特别大,笑声也十分放肆,全然不顾及这小小空间中密集存在于她们前后左右的其他乘客,似乎这挤满了300乘客的机舱与她们的家没什么区别!</h3><h3> </h3><h3>我们往返都住在莫斯科这家酒店</h3> <h3>莫斯科谢列维㨗沃机场</h3> <h3>  &nbsp;</h3><h3> 二</h3><h3><br></h3><h3> 莫斯科时间晚北京时间五个小时。我们飞行了八个多小时,于当地时间晚11时53分落地。夜幕中的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流线造型的外观富于动感,大大的户外广告屏幕争奇斗艳……其中,一位金发美女主打的中国华为手机广告,在我眼里最为醒目!</h3><h3> 据说2013年美国帅哥斯偌登由香港到俄国,就是在这个机场的F航站楼中转区停留了整整一个月,经世界各地的媒体报道,一时间让这个航站楼名声大噪!之后斯帅哥被普京大帝秘密接走,至今无有了消息。</h3><h3>  而后乘车,入住一家greenwood hotel。</h3><h3> 早晨用餐,才发现这个酒店入住的基本上全是中国人。来自北京、杭州、上海、内蒙,当然还有我们福建。</h3><h3><br></h3><h3>谢列梅捷沃机场前的中国华为广告<br></h3> <h3>  在欧洲旅游,方便的事实在是不大方便。去年在欧洲旅行时就让同行的人一次次尴尬,这次更是有些过分。在一家加油站,仅设一间一位男女共用的洗手间,一车人为了这简简单单的方便之事,排着长队花掉了近一个小时。</h3><h3><br /></h3> <h3><br></h3><h3> 三</h3><h3><br></h3><h3> 还没一睹莫斯科的真容,便乘着通往圣彼得堡的大巴一路西行。</h3><h3> 我们在辽阔广袤的的平原上疾驰,透过车窗欣赏着移动着的风景……路边白桦林白色的树干在森林深处的密荫中显得格外醒目,红松林横着的褐红色的枝干被厚厚的松针压弯,再坚强地挺起。桦树和松树连同各种不知名的林木疏疏密密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晨曦、正午、夕照的阳光倾泻在树上,让树林的色调或冷或暖地调节着,转换着。树林有时也会为绿的,黄的草地留出一片片隙地,斜阳把树的影子拉的很长,并将草地分割成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行列……红的、褐的,蓝的,黄的木屋在林的深处若隐若现,大大小小有序排列的洋葱状高高耸起的教堂顶子闪烁着金黄色或者银灰色的光芒……</h3><h3> 偶尔还会看到身披黑白图案的牛群从森林边的堤上走过,身后俄罗斯大妈的壮硕完全可与这些被她驱赶的奶牛们相媲。</h3><h3> 其实在我的眼里,这一切并不陌生。我虽然是第一次来俄,但俄罗斯的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希什金的画早已拜读多次。一百多年以前,大师们将这眼前的风景,在他们的作品里曾作了精心的描绘。而我,在这壮阔土地上的旅行,印证或重温着大师们有力而又精臻的艺术表现的出处!</h3><h3><br></h3><h3>莫斯科去往圣彼得堡途中隔着车窗玻璃拍的风景</h3> <h3>俄罗斯风景画大师希什金的作品</h3> <h3>途中看到的加油站</h3> <h3><br></h3><h3> 四</h3><h3><br></h3><h3> </h3><h3> 俄罗斯的红色记忆随处可见。一路上,我们看到过隐在树荫下的,昂首在市政广场上的弗拉基米尔·伊利维耶奇·乌力扬诺夫·列宁同志的雕像。去过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处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前有市民们自发摆放的花圈花蓝,火炬池中的火焰常燃不熄。市政厅等主要政府建筑体墙上的浮雕装饰图案,大多是绶带,麦穗,橄榄枝围绕斧头镰刀和五角星的主题……而高处迎风飘扬的旗帜,早已不是了那面我们曾熟悉不过的有着斧头镰刀的红旗,而被沙俄时期的三色旗替代。曾经历过二战洗礼,经历过红色布尔什维克时代的老一代和我们同代的俄罗斯人,每天面对这一切,心里不知有着怎样的感触?!</h3><h3><br></h3><h3>一个小镇上的列宁雕像</h3> <h3>诺夫哥罗德市政广场边上的列宁同志</h3> <h3>无名烈士墓</h3> <h3><br></h3><h3> 五</h3><h3><br></h3><h3> </h3><h3> 对大树,对森林的爱,我们与欧洲比的确有些不同。我们小区有一家二楼的邻居,他家阳台前有一棵其实并不大的树,却常常受到这家主人的蹂躏,是嫌树挡住了他家的阳光。还有另一家邻居,恨不得在去年"莫兰蒂"台风后让小区里的树死光光,为了救活一棵倒伏的树我和他吵架!</h3><h3> 06年我在荷兰时去过一个叫瓦斯奈尔的建在森林里的城市,还去过一家建在森林里的博物馆……大树参天,绿意盎然,阳光被树叶筛成了金币,斑斑驳驳地撒在楼墙上、路面上、广场上,还有人的脸上、身上,很有些别样的感觉!</h3><h3> 在俄罗斯,我们同样能看到他们对树、对森林的爱。俄罗斯作家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列昂诺夫专门以森林为背景完成了他的小说代表作《俄罗斯森林》,小说讲述了俄罗斯人和森林之间命运攸关,森林在人们生活、国家命运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俄罗斯森林》是苏联战后文学的里程碑,它以其真实性、对社会矛盾的揭露和对人生的哲理的思考,为作家带来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57年荣获首次列宁文学奖。</h3><h3> 中午午餐时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拐进了森林中的一块空地,空地边上的餐厅是一幢白色的称作"白桦林餐厅"的两层小楼,四周参天的大树并没有因森林的环围而影响了采光,反而让食足饭饱后的我们可以尽享这短暂的幽静和雅致……这很有些"小楼森森阅三秋,白桦深处有闲人"的意味。</h3><h3><br></h3><h3>白华林餐厅的停车场</h3> <h3>白华林餐厅进门处的小景致</h3> <h3>座落在伏而加河畔特维尔市的俄国航海家阿凡纳西雕像</h3> <h3>特维尔市郊的市民</h3> <h3><br></h3><h3> 六</h3><h3><br></h3><h3> 诺夫哥罗德是个值得品味的小镇。</h3><h3> 说是小镇,其实这个始建于公元859年的城镇应该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是杰出俄罗斯石制民族建筑的发源地,和最早的国家绘画学院所在地,对中世纪俄罗斯的艺术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迄今人们仍称之为"伟大的诺夫哥罗德",这包含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敬意。</h3><h3> 小城座落在沃尔霍夫河两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殆尽。现在的城市是战后重建,怪不得我们在城区来回寻觅,总没找到古老的感觉。但为纪念留里克即位1000周年,1862年建造的千年俄罗斯纪念碑诉说着俄罗斯的那段历史。纪念碑周围,排列和点缀着俄罗斯历史上的统治者、英雄、文化名人等颇具代表性的雕像。留里克、弗拉基米尔大公、彼得大帝、伊凡大帝以及最早击败鞑靼人的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构成了纪念碑的主体。</h3><h3> 附近有索非亚教堂、安东尼耶夫教堂和古城塔楼等。在我看来,<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一处移迁集中的"古木屋博物馆",</span>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h3> <h3>千年纪念碑上的叶卡捷琳娜浮雕</h3> <h3>手执权柄的彼得大帝</h3> <h3><br></h3><h3> 七</h3><h3><br></h3><h3> 俄罗斯女孩的大方和火辣,久有耳闻。我们来诺夫哥罗德当天,用完晚餐回到酒店。酒店大门口围了一群胸佩鲜花的人,一楼传出了节奏欢快的音乐,觅着音乐透过酒店一楼的窗户,看见里面有一些男男女女正载歌载舞……我们出入的另一个侧门口设有抽烟区,有两位身材高挑的俄罗斯金发美媚正围着烟灰缸吸烟,一位个矮一点的身着婚纱,另一位高个穿西装。哈,婚礼ing,新娘子跑这里过烟瘾来了……看见我过来,她俩大方地与我用中文"你好"打招呼,然后高个姑娘用英文讲"take a photo with her"……我的英文听力一向很烂,但这句我听懂了……随之我把手机交给她让她为我和新娘拍照。随着同行的张柯夫妇和我领导过来,气氛更加热闹,我们轮番和她们合影,新娘还热情请我们的两位女士吻她……如此地主动大方,我理解应该是这位幸福的新娘,希望我们这些来自遥远的东方客人,也能为她送上美好的祝福。</h3><h3> 祝福新娘!</h3> <h3>与俄罗斯新娘合影</h3> <h3><br></h3><h3> 八</h3><h3><br></h3><h3> 穿过诺夫哥罗德城的沃尔霍夫河,美仑美奂!河水很清澈,近岸处或河中洲上长满了植被,植被一层层高高低低地依次排序着。河水静静地流淌,蓝天白云倒映在微微波动的河面上,漂浮的藻类将河面点缀的更加生动。河岸边的沙滩上有几个五大三粗的俄罗斯大爷垂钓,河中的鱼儿好像很傻,我看到大爷们不停地挥杆,收杆,每次都会有跳跃的小鱼儿取下钓钩收入囊中。远处一群水鸭嬉戏游过,它们在水上划出一道由点渐面扩散开来的一个个三角形涟漪,波波粼粼,闪闪烁烁……河两岸分别泊着仿古的木船和邮轮,与远处的城堡,城墙一起,构成一道道古意盎然,又添加了一点现代感的意味浓浓的俄罗斯风景画面……</h3> <h3>停泊在沃尔霍夫河边的仿古帆船</h3> <h3>垂钓者</h3> <h3>水的变调</h3> <h3>有桥的风景</h3> <h3>有城堡的风景</h3> <h3>有游艇的风景</h3> <h3>有草地的风景</h3> <h3>有树的风景</h3> <h3>古老的木屋教堂</h3> <h3>有教堂的风景</h3> <h3>小憩诺夫哥罗德</h3> <h3>开启圣彼得堡的行程</h3> <h3><br></h3><h3> 九</h3><h3><br></h3><h3> 离开诺夫哥罗德到圣彼得堡,花了三个小时的车程。</h3><h3> 圣彼得堡,我们曾经熟悉的名字:列宁格勒。</h3><h3>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h3><h3> 近落日时分我们到了圣彼得堡,入住胜利广场一侧的Park inn hotl 。 拿到房卡,找到客房,扔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地去酒店对面的胜利广场。</h3><h3> 胜利广场是为纪念二战时期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以及圣彼得堡人民打破德国法西斯900天封锁的胜利而建立的。广场上的纪念碑、主雕塑和两边的群雕让人震撼!高高的纪念碑像一柄刺向天空的利剑,碑前的主雕塑是两住站着的士兵,他们手持武器、表情严肃,展现着战士不畏艰难困苦,力争战争胜利的精神面貌,神情坦然,淡定自信,放松的体态却充满了力量感,很有些米开朗基罗《大卫》的血气。凝神雕塑、伫足广场,仿佛又听到了当年面对德军的进攻,苏联西北方面军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向当地军民发出的号令:"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阻挡敌人前进的道路"!</h3><h3> 纪念碑上端的"1941~1945",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在二战中对人类反法西斯斗争所作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俄罗斯人民,我们应该记住他们!</h3> <h3>士兵</h3> <h3>战争的创伤</h3> <h3>向法西斯开战</h3> <h3>团结的力量</h3> <h3>走向胜利</h3> <h3><br></h3><h3> 十</h3><h3><br></h3><h3> 在圣彼得堡我们待了三天。拜谒了喀山教堂、伊萨基耶夫教堂、尼古拉教堂、滴血教堂……参观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勒米塔什博物馆——冬宫。</h3><h3>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原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叶卡杰琳娜二世女皇执行时成为了她的私人博物馆,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h3><h3> 馆内繁复的装饰金碧辉煌,奢华的程度无容置疑。让我警叹的是不可一世的叶氏女皇不仅对权力处心积虑,对生命冷酷无情,对疆土贪得无厌,还对艺术品收藏有着极大的兴趣!</h3> <h3>喀山教堂前的库图佐夫塑像</h3> <h3><br></h3><h3> 十一</h3><h3><br></h3><h3>(值得提一下的是,以下的文字是坐在临涅瓦河畔的列宾美术学院傍的一个公园里写的……)</h3><h3> 本想去美术学院看看,绕着方形的楼转了一圈,没能找到开着的门,只好来到了这个公园。</h3><h3> 公园临街有列宾和苏里柯夫的雕像。中心不高的方尖碑碑基四边的浮雕与战争有关,盾牌、头盔、战刀、长矛等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还有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花环极其精美,碑的顶端是一个金色的站在园球上的雄鹰。碑左右有欧美常见的叠着的圆盘和两个小天使围成柱子的雕塑喷泉,基座的四个狮头的嘴里和顶上孩童浮雕嘴里喷洒着水柱,发出的水的潺潺声调节了公路上来回车子单调的引擎声……公园里的树极其高大,粗壮的分枝很舒展,茂密的树叶遮蔽了午时的阳光,透过树冠,湛蓝无云的天空和绿荫荫的被阳光照耀的树的密叶形成了蓝与绿交织的空间。分割成一块块的草地上散落着正在绽放的点点红花。草地上有铲屎官来这里溜狗,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两条大狗,狗的熊样让人生畏!年轻的妈妈推着童车,扶着刚会走路牙牙学语的宝宝在泉边戏水。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椅上,有独自看着报纸的,有喝着咖啡的,也有凑在一起聊天的。一群鸽子悠闲地在草地上,碑的基座上,喷泉雕塑上飞来飞去。有人拿出面包,鸽子们围聚过去争食……看着这群鸽子,又给我带来了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在距离我们遥远而此时我正身处此地的圣彼得堡,眼前祥和、温情的景象,让人不得不追朔七十年前残酷的战争给这个英雄的城市带来的苦难!</h3><h3><br></h3><h3>留影列宾美术学院</h3> <h3>美院的校牌,与意大利佛伦萨美术学院的校牌一样的低调</h3> <h3>邻列宾美术学院公园里的方尖碑</h3> <h3>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雕像</h3> <h3>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雕像</h3> <h3>两个产屎官和他们的爱犬</h3> <h3>尼古拉教堂</h3> <h3><br></h3><h3> 十二</h3><h3><br></h3><h3> 当地导游一再地叮嘱大家,说圣彼得堡有"贼美"之称其"贼"是指这里贼多,乘游人不备,训练有素的小偷会以最快的速度偷偷拧下你相机的镜头逃之夭夭!</h3><h3> 没想到我还真的中招了!</h3><h3> 在滴血教堂外我与领导沿一小河步行,想离的远一点拍拍教堂全景。在路过一小桥时有三、四个个头不高,有些西亚长相的青年迎面走来,其中一位挡在我的前面,微笑着对我说了句什么,我表示不懂,欲躲开从他侧面过去,没想到他又挡住了我,其他几位同时围住我的左右。这马上引起了我得警觉,这斯迅速抓住我挂在胸前的相机镜头,如导游描述过的在我身上上演了现场戏,不同的是这不是偷窃,而是光天化日下的抢劫!我死死抓住相机镜头,眼睛狠狠地盯着他,大喊一声"干什么……警察"!同时走在前面的领导也歇斯底里地大叫起来!或是这群毛贼强盗被我们坚定保卫自己物品的决心震住了,交手僵持了三、五秒便松了手迅速离开……我回头怒视他们,几个强盗竟脸上挂着无奈又有些挑衅的笑看我一眼,领导劝我赶快离开……这帮兔崽子!也许这些无赖每日都在游人群中行这苟且之事,可这里的警察呢?</h3><h3> 心有余悸的我还死死攥着镜头,试松手时,镜头已由机身分离,险从我手上跌落……</h3> <h3>滴血教堂的门</h3> <h3>这座桥上上演惊魂一幕</h3> <h3>冬宫</h3> <h3>彼得大帝</h3> <h3>叶卡捷琳宫的台阶</h3> <h3>金璧辉煌的内饰</h3> <h3>极尽奢华</h3> <h3>琥珀蜜蜡打造得宫殿局部</h3> <h3>流逝的时光</h3> <h3>时近黄昏</h3> <h3>夏宫</h3> <h3>夏宫的桥</h3> <h3>亚力山大纪念柱</h3> <h3>歌者</h3> <h3><br></h3><h3> 十三</h3><h3><br></h3><h3> 旅行社安排的游路线是,由国内飞往莫斯科,入住一夜后第二天乘大巴至圣彼得堡,途径诺夫可罗德一天,然后继续前往彼得堡,游览三天,再乘高铁返莫斯科两天回国。离开圣彼得堡的最后一个游览地是圣彼得国立大学。</h3><h3> 大学设在斯莫尔尼宫。1724年由彼得大帝下令创建,是俄罗斯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比莫斯科大学早32年,是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俄罗斯教育、科学和文化中心之一。圣彼得堡大学十月革命后改名国立列宁格勒大学。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后改名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沿用至今。校园座落在涅瓦河北岸与冬宫遥相呼应,是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大学的历史紧紧与俄罗斯、前苏联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h3><h3> 在俄罗斯史册上,圣彼得堡大学涌现出了许多知名人士和科学家,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就毕业于该校法律系。还有多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普利策奖,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得主毕业于该校。</h3><h3> 该校设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其中以门捷列夫博物馆及学术档案馆、高尔基图书馆和地质系矿物教研室的矿物陈列馆的藏品最为丰富和富有价值。</h3> <h3><br></h3><h3> 十四</h3><h3><br></h3><h3> 谢尔盖耶夫镇位于莫斯科东北71公里,建于14世纪。小镇中的谢尔盖三一修道院是东正教最古老的教堂之一。</h3><h3> 俄罗斯的教堂和宫殿的外观造型和装饰,普遍繁复,极尽奢华。在色彩调配上也可谓大胆,红橙黄绿蓝银金,什么色彩都敢往上用,加上维修中的不断粉刷翻新,缺失了老建筑的古旧感和宗教的庄重感,给人总有一种卡通世界或土豪金炫耀、卖弄的感觉,圣彼得堡叶卡婕琳娜宫有一间全屋用琥珀蜜蜡装饰打造的琥珀屋,更是将奢华与炫耀推向了极致!……无论这些建筑的外观还是室内,与东欧其他国家如捷克、匈牙利、奥地利沉甸甸的厚重相比,要逊色很多。与意大利梵蒂冈、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的文明,更是不能同日而语!</h3><h3> 谢尔盖三一修道院入口拱型的门廊墙壁及顶上有几幅关于神夫谢尔盖耶夫出家修行的故事壁画,据说绘制于14世纪,然而却出奇的新。询问导游,答复是每年都要在原画上重画一遍……这种对老建筑,对古代绘画的修复翻新,是否只有俄罗斯才有?</h3><h3> 我,更喜欢旅途中看到的那些闲置多年,也有着各种颜色但保持着原貌的老旧木屋,和诺夫哥罗德那些被炊烟或岁月熏地黑黢黢的木制教堂、农舍和老屋。</h3> <h3>谢尔盖耶夫教堂的神父</h3> <h3><br></h3><h3> 十五</h3><h3><br></h3><h3> 座落在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全名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h3><h3> 学校1755年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俄罗斯独立的有自治权的大学。学校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和高学术水准而享誉世界,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莫斯科大学在俄罗斯联邦具有特殊地位,学校《章程》由俄罗斯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制定。,该校共有5名毕业生和4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6名毕业生获得菲尔兹奖。</h3><h3> 学校主楼有些熟悉,与北京农展馆、上海展览中心造型相仿,但大出许多。据介绍这是典型的斯大林时代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在莫斯科共有七处,号称"七姐妹"。建筑气势恢宏,高大庄严,带有五角星的尖顶直冲云霄。楼前宽阔的台阶两侧有两尊表现勤奋读书,身怀抱负的一男一女学生雕像。门廊的柱子十分雄伟,将廊檐顶上高端,让人产生一种对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敬畏和尊崇感!</h3> <h3><br></h3><h3> 十六</h3><h3><br></h3><h3> 莫斯科市中心许多重要建筑前都有个广场,广场上都竖有带有明显苏联印记的重要人物的雕像。在我们去红场途中,远远就可辨识出这些熟悉的形象:马克思、列宁、高尔基,朱可夫、马雅可夫斯基……除了购物时在一个钟表店看到有表盘上印有斯大林手像的手表,其他公共空间,几乎很已难看斯大林的形象。</h3><h3> 去红场前就近安排我们下一个地铁站参观。早就听到过莫斯科地铁站的气派、恢宏,果然,一入地铁口就会让人感觉到这个国家在地铁建设方面的超前和精细。地铁距路面很深,电梯通道陡而且长,站在轰轰做响的电梯上下,远远的电梯尽头被透视的很小。据说不同的地铁站在装饰上都有不同的主题。我们去参观的这个站以雕塑为主,雕塑人物有工农兵,还有学生、运动员等等。让我有些不安的是,这些每日匆匆乘坐地铁出行的莫斯科市民,出入地铁通道和上下地铁时总会遇见这些好奇并到处拍照的拥挤的大惊小叫的中国游客,会不会很烦!</h3><h3><br></h3><h3>高尔基</h3> <h3>马雅克夫斯基雕像</h3> <h3>红场外的喷泉广场</h3> <h3>国家战争博物馆前的朱可夫元帅</h3> <h3>卡尔·马克思</h3> <h3>地铁甬道</h3> <h3>地铁里的雕塑</h3> <h3>从下往上看的地铁电梯</h3> <h3>进入红场</h3> <h3><br></h3><h3> 十七</h3><h3><br></h3><h3> 红场比我们想象的小了许多,路面是欧洲常见的黑方石铺成,古典的建筑物下排满了各种卖旅游纪念品和冷饮咖啡屋的小屋和遮阳伞。另一处围了个大大的、铺有细沙的正而八经的马术场,里面和着音乐正在举行水平不凡的马术表演。红墙有一处被遮挡住正在维修,施工用的起重机臂突兀地斜在空中……这一切让本就不大的红场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给观景和拍摄带来许多不便。正午时步入克里姆林宫路经无名烈士墓,正赶上哨兵换岗仪式,三位换岗士兵迈着俄式军人的正步从眼前走过,引得游人纷纷上前围观拍照。入克里姆林宫的大门也有左、右两个士兵站岗,许多游客与之合影,有些同胞妹子的举动有点过分,完全把值岗哨兵当成了塑像,让人总有些不太礼貌的感觉。好在哨兵好像早已习惯了这种"挑逗",仍然挺拔地持枪立正,面无表情,要不是面颊上渗出的汗珠,还真以为是一尊雕像!</h3><h3> 克里姆林宫内有三座教堂,我们们参观了其中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天使报喜大教堂。教堂的壁画保持原貌,没有像謝尔盖圣三一教堂的壁画被"破坏性"修复。壁画人物服饰中出现许多线的表现,很有些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疾缓。</h3> <h3>从红场看往远方的建筑</h3> <h3>瓦西里大教堂,并不陌生</h3> <h3>无名烈士墓·士兵</h3> <h3>红场大门站岗的士兵</h3> <h3> </h3><h3> 十八</h3><h3><br></h3><h3> 总统府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央位置,距约百米外用白线将参观者隔开。</h3><h3> 总统府是一栋黄色的建筑,屋顶的一边有一个略有凸起的圆的有些像蒙古包的穹顶,上面飘扬着一面饰有俄罗斯双头鹰国徽的不大的三色旗。克宫墙外有一处马路的宽阔地印有一个黄色的圈,据讲这是普京亲驾直升机上班来的停机坪。总统自己驾直升机上下班,让人有些生疑。说来也巧,我们不远万里来这里参观总统府,而这里的主人也行万里之外去我生活的城市厦门参晤国际盛会。</h3><h3> 短短几日的俄罗斯旅程,让我们对这个庞大的昔日帝国有了一点了解,也仅仅只是浮光掠影……总的感觉用一个关键词可以慨括:慢。在俄罗斯,无论是街上的行人,施工的工人,酒店的服务员,商店的售货员,还有过安检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在慢悠悠地看似十分优雅地做着各自的事。当然。或许他们有他们慢的道理,但对于已习惯了快节奏的我们,不免有些着急。</h3><h3> 从俄罗斯回到厦门,正值"金砖"会议在厦门举行。出了机场打出租回家,街上的车少了许多,显得十分清静。因受台风"玛娃"的影响,天有些阴沉,但轻风带雨,一片祥和……</h3><h3><br></h3><h3>俄罗斯总统府</h3> <h3>远眺红场</h3> <h3>俄罗斯总统府前留影</h3> <h3>再见,俄罗斯</h3><h3><br /></h3><h3><br /></h3><h3> 2017年9月3日于厦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