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杭州方言对包子和馒头的区分比较含糊。杭州话说的“馒头吃到细沙边”,这里的“馒头”在北方其实是指豆沙馅的包子了。这次离开呼伦贝尔去漠河旅行,感觉就像吃了细沙馒头外围一圈以后,一口咬到了细沙馅。我们是2017年8月3日从杭州出发去阿尔山和呼伦贝尔的。事先没有确定是否去漠河,也没有做相关的功课。</h3><h3> 漠河,中国版图最北端的一个县,她长的啥样?心中一直萦绕着一种神秘感。无奈这次出来时间有点长了,去还是不去?这时想到了我的一位同班同学刚刚去过漠河,于是就询问他对漠河之旅的看法。这位同学的意思是,从杭州直接去漠河,旅行成本就大了;从呼伦贝尔延伸行程去漠河,无论时间还是金钱,性价比还真是很高的。</h3><p> 好吧!如果说阿尔山和呼伦贝尔是细沙馒头的“皮”,那么我们就接着去啃细沙馒头的馅吧——甜甜的,带一点神秘感的漠河。</p><p> 从网上查了很多关于从呼伦贝尔去漠河的路线,其中有一条对我很有吸引力:早上6点多从海拉尔坐火车一路向北,523公里,晚6点多到达铁路的尽头满归(这条铁路在全国铁路网中可以比作是人体肢端的毛细血管,500多公里,要走12个小时,是沿途百姓出行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交通选择,尤如公交车,很多的小站,每一站都要停靠),那里有从漠河过来专程衔接这趟火车的大巴。据网上说大巴是晚6:30满归发车,137公里,晚10:00到达漠河(砂石路,等级低,颠簸)。这条路线可以当天到达漠河,并且路程短(总里程660公里),费用低。但是人比较累,都已经60多岁的人了,担心妻子吃不消。</p><p> 还有一条路线就是海拉尔坐火车到齐齐哈尔,然后转车去漠河。这条线路的特点是,绕弯路,路线长(铁路总里程1413公里),费用大。但是人相对不累。因为齐齐哈尔去漠河的火车正好是晚上,买了卧铺票,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7点多到达漠河,行程对接比较轻松顺畅。</p><p> 考虑再三,还是确定了齐齐哈尔转车的方案。赶紧联系漠河的包车,网上找到了一位叫“吴姐”的,加了微信,商定了行程、住宿和价格。吴姐也没要我先交定金,并且还给买了旅行意外险,感觉热情、靠谱和爽气。互信就这么建立了。</p><p> 最难的还是临时购买卧铺票。齐齐哈尔至漠河的卧铺票12306购票网始终显示“无”。最后还是女儿通过淘宝网买到了2张8月12日晚上的卧铺票。</p><p> 12日早上8:14的火车从海拉尔出发,下午4:30到达齐齐哈尔,然后换乘晚上8:33的火车从齐齐哈尔出发,13日早上7:30到达漠河。</p><p> 漠河的吴姐带了女司机小王在火车站出口处接上我们,特顺畅,感觉漠河的这二位女性很热情。吴姐提议我们先在火车站广场留个影。好吧!“咔嚓”,让我们定格在漠河火车站前,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p><p> <b> 小贴士:</b></p><p> 1.去漠河最好住2个晚上,一个晚上住北极村或者北红村,一个晚上住县城西林吉镇。如果只能住一晚,建议一定要住北极村或北红村。</p><p> 2.去漠河旅行大多数人都是自驾或者包车,较少看到有跟团游的。跟团游到的景点相对较少,但费用也相对低一些。</p><p> 3.我们包的是5座的轿车,2天(时间不到2天,但实际工作量应该有2天)的包车费600元。我们和吴姐商量费用能否降一点,吴姐说,600元其实不贵,因为包3天也是600元,但是考虑到我们只有2人,时间2天还不到一点,就答应降50元,550元成交。后来我们感觉司机小王人好,敬业,给了小王50元辛苦费。小王她们确实也不容易。</p><p> 漠河小王的手机号:18724575926</p><p> 吴姐的手机号: 13604871860 </p><p> 4.我们在漠河的一晚住在北极村的农家院, 是吴姐联系的,180元,干净。网上看到有人自己联系住宿,北极村七八十元一晚的。</p><p> <b><font color="#ed2308"> 补记一个旅行小插曲</font></b></p><p> 8月12日晚我们在齐齐哈尔火车站等候去漠河的火车时,遇到了一个60多岁的杭州老乡,他乡遇故音,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下面的一段对话让我感觉到人到老年情感的复杂性:</p><p> 请问您也是去漠河吗?</p><p> <b> 不,我是去塔河。(注:塔河是漠河的邻县,去漠河的火车要经过塔河)</b></p><p> 去塔河旅游啊?</p><p> <b> 不是旅游,1968年我到塔河支边,在塔河林场呆了7年,40多年了,这次去看看。</b></p><p> 离开塔河后这次是第一次去吗?很有意义的,叫夫人一起去就更好了。</p><p> <b> 谈不上什么意义,那是个可诅咒的地方,那是段可诅咒的岁月,当年离开时曾经发誓这辈子绝对不再来塔河。但是这几年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前年心脏开刀,住在医院里,感觉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突然之间脑子里冒出来一种牵挂,我生命中曾经度过7年岁月的那个遥远的塔河,它现在怎么样了?我的那个工作过的林场,我的那些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过的小伙伴,我住过的屋舍,还有那片无边无际的大森林,起起伏伏的大兴安岭,一切的一切,强烈地感觉到,如果不回去看一看,假如我现在死在医院里,我会死不瞑目的。</b></p><p><b> 还好,心脏手术后出院了,慢慢恢复了。于是我决定趁现在我还走得动,就来了。杭州到齐齐哈尔,然后换车去塔河。</b></p><p><b> 你说为什么一个人,不叫夫人一起来?夫人身体比我还差,来不了。儿子呢,他要上班,还要照顾他妈。老婆儿子还都不让我来呢,怕我身体吃不消,但是我好像着了魔,非来不可。</b></p><p> 这位杭州老乡在齐齐哈尔买不到去塔河的卧铺票,硬座,要坐一个晚上。还好,上车后碰到他,知道他通过列车长已经补了一张卧铺票。</p><p> 不知道这位杭州老乡当年在塔河是怎么样一种状态,但是作为同龄人,我完全能理解他现在的那种情感。</p> <h3> 我们在漠河的整个行程从13日早上7:30抵达漠河开始,到14日下午2:04离开漠河止。吴姐事先就已经给我们定了旅行方案。由于修路,去主要景点黑龙江上的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的路很难走,无法去,于是吴姐给我们定了漠河境内其他一些景点。其中第一站是距离漠河县城大约18公里的九曲十八湾。</h3> <h3> 漠河县除了黑龙江这条与俄罗斯交界的大河以外,主要的河流就是额木尔河了。九曲十八湾就位于额木尔河的上游,加(加格达奇)漠(漠河)公路485段上。九曲十八弯自然风景区是中国最北的湿地,并且是天然形成的原生态湿地,不同于国内其他一些湿地景区,该湿地至今未作过多的人工开发。这是山坡上的观景台,也是景区惟一一处人工建筑。</h3> <h3> 登上五层观景台俯瞰九曲十八湾湿地,额木尔河在繁茂的湿地森林中蜿蜒而过。由于林木密布,跟呼伦贝尔呼日格勒河的九曲十八弯不一样,弯曲的水道如飘舞的银练,被林木遮挡而隐约其间,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点羞涩,有点寂寥,但是也正凸显了浩瀚林海的广阔和磅礴。</h3> <h3> 走下观景台,车行大约2公里,就迂回到了九曲十八湾的湿地景区。沿着木栈道,走进湿地的外围圈,是一大片白桦林。司机小王告诉我们,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之前,这里生长的是其他树种。但是当大火吞噬了这里的一切之后,重生的却是蔚为壮观的浩瀚的白桦林,自然生长而非人工繁育,鬼斧神工啊。由于地处高寒,白桦树生长缓慢,屈指算来,正好30年,才有碗口那么粗。站在林间,满眼一簇簇,一片片,修直的树干洁白雅致,婆娑的树冠枝叶扶疏,优雅的姿态给人一种含蓄的美。</h3> <h3> 8月中旬漠河已经进入初秋,白桦林的树叶已经开始泛黄,零落飘撒在木栈道上。</h3> <h3> 站在湿地公园的这个位置,可以远眺山上的五层观光瞭望塔。</h3> <h3> 放飞心情不需要年龄限制。</h3> <h3></h3> <h3> 九曲十八湾湿地公园内,蜿蜒曲折的额木尔河静静地流淌着。隐匿在林海的河流此时显现了她的自然、野性和原生态,似乎能感觉到她质朴的笑靥。</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离开九曲十八湾,向东偏北方面车行37公里左右,便到了漠河的分水岭白桦林景区。这是距漠河市区最近的一片以白桦树为主的原始森林。</h3> <h3> 白桦林景区游人相对较少,树林静谧深沉,伟岸中也透出些许妩媚。此情此景,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首曲调柔美、略显忧伤的俄罗斯民歌《白桦林》。</h3> <h3></h3> <h3> 少年夫妻老来伴。凭着一副相对健康的身体,一起从古人最忆的杭州来到遥远僻静的北国,在南方没有的白桦林中见证我们的浪漫。也许,这就是所谓幸福的外化吧。</h3> <h3></h3> <h3> 离开分水岭白桦林景区,车行一个小时,来到额木尔河六三大桥,也称铭心大桥。大桥建于1963年,故名六三大桥。大桥所处位置在二十八站林场,该林场紧挨中俄界河黑龙江,系中国纬度最高的林场,所以该林场也称中国最北林场。</h3> <h3> 六三大桥所处的漠河县二十八站林场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十七世纪中国当时的清朝政府为保卫黑龙江以北的领土雅克萨(现在的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与沙俄爆发了著名的雅克萨战争。战争期间,清朝修建了墨尔根(今嫩江县)至雅克萨1400里的25个驿站。战后驿道逐渐荒废。19世纪清光绪年间为开采漠河金矿,清政府重新开拓该驿道,自墨尔根至漠河900公里共设33个驿站,这些驿站后来有一部分形成了自然村落。二十八站便是其中之一。</h3> <h3> 额木尔河,黑龙江上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县境内,古名“室韦水”,其流域为古代室韦族所居,故名。额木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侧雉鸡场山,由南向北集老槽河、大林河、古莲河等支流,弯弯曲曲横贯漠河县全境,最后注入黑龙江,全长469公里,流域面积1万6千多平方公里。额木尔河滋润着漠河的广阔土地,被称为漠河的母亲河。额木尔河最为南方人惊叹的是她漫长的结冰期,多年平均结冰期达171天,6个月差9天,将近半年的封冻期!极端记录最长封冻期达198天,超出6个半月!最大冰厚达1.38米。每年11月上旬进入结冰期,直至次年4月中旬才慢慢化冻开河。</h3> <h3> 此刻的额木尔河,波平如镜,清澈见底;在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衬托下,风姿绰约,仪态万千。手握相机,信手拈来,便是一幅好画。举目四顾,扑面而来的满是自然的和谐的极致的审美享受。啊!感谢上苍,感谢生命,感谢生活</h3> 美丽的额木尔河,在1987年5月那场极为严重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曾经充当了许许多多漠河百姓的生命庇护所。当大火铺天盖地袭来之际,很多走投无路的百姓慌不择路跳入额木尔河。额木尔河以她冰冷的河水和宽广的胸怀让很多漠河老百姓屏蔽了炽热的火焰而活了下来。额木尔河由此而被漠河人民称之为母亲河。<h3></h3> <h3></h3> <h3></h3> <h3> 整个行程,额木尔河总是陪伴着我们。这是在二十八站午餐点,额木尔河的旖旎风光。</h3> <h3> 午餐后。二十八站林场,中国最北林场。</h3> <h3> 和热情朴实的漠河女司机小王合影留念。</h3> <h3> 离开二十八站,我们向北红村行进。司机小王很上心地沿路观察,希望在路边的山林间让我们过一过采摘野生蓝莓和野生蘑菇的瘾。</h3> <h3> 还真采到了不少野生蘑菇,基本上是单一品种,金黄色的,小王说当地称之为黄金菇,放心,无毒。晚餐时小王请住宿的农家院把这些蘑菇加工成了一盘美味的山珍。</h3> <h3> 路边的蓝莓几乎已被采摘殆尽,难觅踪影。小王要带我们往深山去,无奈时间紧,我们还怕是否会在这遥远的大兴安岭碰到毒蛇,打了退堂鼓。不过我们还是找到了零星的蓝莓,知道了蓝莓不是原先想象的草本植物,而是木本的,植株高1米左右,小灌木。</h3> <h3> 我们采摘蓝莓和蘑菇的地方,离北红村16公里。</h3> <h3> 蓝天白云下,近乎幽静的马路上很少有车辆通过。司机小王手拿丝巾兴奋地跳跃,短短的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h3> <h3> 下午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北红村。这是北红村外的大豆,豆荚还不太饱满。这是2017年8月13日的下午。想不到,半个月后的8月28日,漠河下了今年下半年的第一场雪,请看下面两张图。不知道这些还未老的大豆会怎么样?</h3> <h3> 8月28日,杭州的最高温度超过35摄氏度,可祖国北端的漠河,已是白雪皑皑。</h3> <h3> 北红村,一个尚未开发的黑龙江边小村,其纬度其实比北极村更北。画面上是北红村紧挨黑龙江的边防哨所,哨所下方的标语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一不小心会越出国界的地方,尤其是冬天,黑龙江上会结起1米多厚的冰,夏日的天堑会变成一条坦途。此刻的黑龙江被哨所后面的围墙挡住了,远处的青山已经是俄罗斯的国土。</h3> <h3> 北红村多是老式的木楞屋。现在也办起了许多农家院,搞起了旅游接待。</h3> <h3> 北红村是一个俄罗斯民族村,多俄罗斯族后裔。远处的红色俄式建筑是东正教教堂。</h3> <h3> 村口的花岗岩石刻前,和司机小王合影留念。</h3> <h3> 夫妻也来一张合照。</h3> <h3> 离开北红村,驱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额木尔河流域河湾林场的神龙湾景区。</h3> <h3> 额木尔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湾,图的左上部水道中有一个酷似女性脚印的小岛,于是,人们称额木尔河的这个湾为女脚湾。</h3> <h3> 女脚湾上的女性脚印。此时,景区的上空乌云密布,似有大雨将至,光线灰暗,拍摄的效果欠理想。</h3> <h3> 神龙湾,和女脚湾紧挨着的姐妹湾,巨大的圆弧镶嵌在大兴安岭的苍莽林海中。由于道路施工,我们此行未能一睹黑龙江上的龙江第一湾的壮观景象,于是司机小王带我们来到这里,据说额木尔河上的神龙湾活脱脱就是黑龙江上龙江第一湾的缩小版。</h3><h3> 看到这张图,就想起应该感谢司机小王。刚刚在女脚湾看到的厚厚的雨云,此刻化作了一场中雨。两个人拼了一把伞,艰难回撤之际,远远看到小王快速赶来送伞,真可谓雪中送炭啊!这一幕,将会长久保存在记忆的深处。谢谢您,漠河的小王。</h3> <h3> 离开神龙湾,雨渐渐停了。在去北极村的途中,下午4点钟左右来到了驯鹿园。正当我们买了门票走进密林深处的驯鹿园时,司机小王发现了天边的彩虹,热情地要我们跑出密林去拍摄这转瞬即逝的彩虹。谢谢热情的小王。</h3> <h3> 驯鹿。据介绍,驯鹿在白天总是懒洋洋地呆在鹿园,傍晚时分便会进入深山觅食,并且以大兴安岭的一种苔藓类植物为主。</h3><h3><br></h3> <h3> 历史上鄂温克族具有长期饲养驯鹿的习俗。这是鄂温克族曾经的住所,俗称撮罗子。</h3> <h3> 傍晚6时许,即将进入北极村时,雨后的大兴安岭到处水汽氤氲,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如此的静谧。司机小王主动停车:“太美了,赶紧拍下来!”</h3> <h3> 到达北极村入口处,今晚将在这里的农家院住宿。</h3><h3> 北极村原名漠河乡,为了开发旅游,突出中国最北的概念,改名为北极村。</h3> <h3> 杨尚昆的题词。</h3> <h3> 和小王合影,好朋友,小姐妹。</h3> <h3> 进入北极村,直接将车开到黑龙江边。夕阳下,用长焦镜拍摄江对岸的俄罗斯村庄,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那思依诺村。100多年前,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前,对岸的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浙江省,都是中国的。</h3> <h3> 烟波浩渺的黑龙江。</h3> <h3> 站在黑龙江江堤上拍摄的北极边防哨所,号称中国最北哨所。</h3> <h3> 透过部队营房看到的北极哨所。</h3> <h3> 8月14日,清晨5点刚过,小王就电话叫早了——下午2点要离开漠河的,一定要抓紧时间多玩几个地方。不辞辛苦,尽力为客人着想,小王,真的谢谢您。</h3><h3> 匆匆吃了早餐,赶到黑龙江边。浓重的晨雾锁住了大江,锁住了北极村。</h3> <h3> 到漠河,到北极村,最主要的是体验一种感觉,中国版图最北端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只是主观上的。当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做足了“北”字的文章,各种各样的“北”、“最北”、“找北”。这是黑龙江边神州北极广场上的标志性雕塑。</h3> <h3> 北极定位广场。</h3> <h3> 樟子松林,北极村的森林氧吧。</h3><h3> 由于高纬度,大兴安岭很少常绿树木,而樟子松则是这里少见的常绿乔木之一。樟子松是一种耐寒性极强的常绿针叶深根型乔木,能经受零下40至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环境不掉叶,并且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也能生长。</h3> <h3> 北极村森林景区的旅游品商店,承包经营的夫妻店,店员由林场职工转型而来。</h3><h3> 自从大兴安岭的林场从伐木砍树转型为植树造林护林、开发林下经济以后,成千上万名林业职工经历了从痛苦迷茫逐步转变到对国家林业资源保护重要国策调整、对林业经济转型的理解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看到,黑龙江上的水上餐厅、娱乐设施的经营,景点职工,都是从原来的林业职工转型过来的。</h3><h3> 在我们离开漠河回杭途中,在漠河至齐齐哈尔的火车上,有一位从漠河去哈尔滨的女士,是一名漠河县城的环卫工,她说她也是从林场职工改行的。从言谈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对这样的转型没有怨言,对目前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h3> <h3> 浓浓的晨雾中,黑龙江上的水上餐厅。</h3> <h3> 景区的木栈桥长廊。</h3> <h3> 不断地向游客提示,这里是中国的最北端。</h3><h3> 据说,来到这个点,神州北极点,才算找到了北。</h3> <h3> 金鸡之冠广场,意思是,这里是中国版图酷似金鸡那个鸡冠的位置。</h3> <h3> 黑龙江边,最北人家,号称中国最北的一户居民的家。其实也是一家从事旅游接待的农家院。</h3> <h3> 浓雾尚未散去,北极村的街道。照例有本地居民拿到街上来出售的农副产品,野生蓝莓野生蘑菇还有扁豆之类的蔬菜。</h3> <h3> 中国最北邮局,在这里,花了20元,给外孙图图邮寄了一张印有漠河典型风光、盖有6个邮戳的明信片。记得前几年在瑞士阿尔卑斯的铁力士峰也寄过类似的明信片。</h3> <h3> 中国最北客运汽车站,每天有2趟班车在这个车站和漠河汽车站之间往返。</h3> <h3> 早上9点多,我们离开北极村。这是在离开北极村的村口时照的像。浓雾已悄然褪去,蓝天白云下,算是我们对北极村的最后一个回眸吧!也许还会来,因为这里有采摘野生蓝莓和野生蘑菇的诱惑,但是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了。</h3> 上午10点,回到漠河县城。第一站就去了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凭身份证免费参观。<h3></h3><div> 该纪念馆是为纪念1987年5月7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而建造的。那次大火烧了28天,过火面积1.7万平方公里,烧毁9个林场,5万多人无家可归,211人遇难,全县主要城镇包括县城被烧毁。火灾惊动了中央,动用了国家的灭火救灾和重建力量。目前的县城就是在那次火灾后的废墟上重建的。</div><div> 花了一个多小时参观了纪念馆,感觉还是值得一看。</div> <h3> 松苑,漠河县城内的一处以原始森林为特色的公园,1987年的那次森林大火烧毁了县城,幸运的是这一片原始森林逃过了劫难。请看一看下一张图《松苑记》,大火毁了县城,但留下了县城里的松苑、清真寺、茅厕和坟地。</h3> 漠河县城西林吉镇风貌,全是新的,有一点异国风情,并且干净整洁。<h3></h3> <h3> 漠河县城的最主要景点,西山公园。登上153个台阶,上面是西山广场,也称北极星广场,画面远处的北极星雕塑是漠河的标志性建筑。</h3> <h3> 白钢制作的北极星雕塑。</h3> 站在西山公园广场鸟瞰漠河县城,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边陲小城,彩色的建筑,笔直的街道伸向天际,远处可以隐约看到大兴安岭的余脉。<h3></h3> <h3> 中午,我们和司机小王在县城一家饺子馆用餐,12点多,小王把我们送到漠河火车站。</h3><h3> 和小王道别后,漠河之行算是结束了,细沙馒头里面的细沙馅,带有一点点神秘感的中国最北县——漠河县的“味道”算是尝到了。这味道是怎么样的呢?是一种自己想去探索的味道,一种以前没有尝到过的味道,总的感觉是值得一游。唯一遗憾的是黑龙江上的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没去成。</h3><h3> 在此特别要感谢漠河的小王女士。素昧平生,但是一见如故。热情,淳朴,敬业,尽心尽力。我们是付费服务的临时协约关系,但是看不到那种商业的市侩的虚伪的东西。有些人对通过网络联系的包车可能会心有防备,但是在小王那里完全用不着。</h3><h3> 当然,在此也要感谢吴姐,我们是在网上和吴姐谈定的包车,吴姐则联系了小王为我们服务。</h3><h3> 还有一个不能忘怀的细节。8月14日清晨我们在北极村黑龙江边游览时,小王依规熄火停着的轿车被一辆小货车撞了,驾驶室的门严重变形无法打开,幸亏人没伤着。小王坚持完成了后面的旅游行程。</h3><h3> 由于地处高寒,漠河的旅游旺季每年只有三四个月。所以我能理解,小王吴姐她们都是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位游客的服务工作,做出口碑,希望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尽可能多的赚钱,那是以辛勤努力诚实劳动来换取报酬。理解她们,祝福她们。</h3><h3> 漠河,我来过了。漠河对于我的基本概念:假如从杭州居住的小区自驾去漠河,到漠河火车站的距离是3400多公里。遥远的北国边陲,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版图的最北端。地广人稀,县域1.8万多平方公里(杭州全市13个区县市才1.6多平方公里),86000多人(杭州的1.6万多平方公里承载的人口是900多万)。</h3><div> 祝福漠河,还有漠河的小王,祝福漠河的明天更美好!</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