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少无知的时候,就算穷尽所学,仍然无法真正领悟人生真谛,所以就无从知晓修心养性之道,亦不懂施舍与索取之间有什么区别。</h3><h3> 但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增加,到了一定的阶段,会渐渐明白一些道理,心也由浮躁趋于平静,以前看不透的东西,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心态和心境的改变而逐渐明了。终明白人生道路纵有千万条,但是只有脚下的这条路才是适合自己的路。就像有些人纵有广厦千万间,但他每天歇息的地方也仅是一张床铺而巳。</h3><h3> 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然而真的把心胸和山水融于一体,把思想和大自然做到天人合一,那就非要有水的韧性和水的宽容,有容乃大,方能纳百川。</h3><h3> 水是至柔至刚之流,水乃善之根源,遇冷而凝固成冰,逢热而沸腾起来,伴着柔和的月光而化为晶莹的露珠,遇乌云而化为绵绵细雨,遇晨而化为雾霭,迎阳光而蒸祥瑞。水能做到愈深邃而愈宁静,善达观故能载舟。水柔而有骨,不媚不矫,不卑不亢,水以柔性而扬善,但又以坚而刚正不阿,聚小而𢦓多,汇合千万条细流而成海,任关山层叠,宁折不屈,百转千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h3> <h3>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泉,它施德于万物,水滋润青山故青山而有色,水呵护花,故花争相竞放,万紫千红点缀春色。水趋缓而成溪流蜿蜒流淌,低吟而浅唱。陡峭时成为壮观的瀑布,虎啸而龙吟。积深而为清潭,韬光而养晦!穿峡江时浪花飞溅,高歌而猛进。</h3><h3> 然而避高趋下是水的睿知和谦逊。而勇往直前是水的坚韧和执着。铁棒磨成针是形容一个人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而水却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一块巨石滴穿。可谓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h3><h3> 宝玉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由此证明水是至善至圣的,假如说身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代表的是圣洁,晶莹剔透的水晶是高贵冷艳的化身,它们满足我们的不过是一场视觉盛宴。而真正让我们顶礼膜拜的应该是清澈的水,它低调而不失优雅,水荡古涤今,它可以洗涤世上一切的污秽之物,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h3><h3> 曾经在空间里看到一位好友这样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h3><h3> 当时我也暗自认同了这句话,什么思想境界的人就会和什么人的聚在一起,达官贵人和乞丐及辛苦劳作的农民由此区分开来,这两类不同性质和世界的人,真的是老死不相往来。</h3><h3> 但是我近来又推翻了这个前人自以为是的哲理名言。为何污泥这样臭不可闻的土壤会孕育出圣洁的莲花?为何熠熠生辉的金子会终身和卑微的沙子与伍?</h3><h3> 人的修养只有达到了"上善若水"这样的境界,才会视天下万物为一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乐善好施只有做到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忘小我而顾大体。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无欲无求,无私无悔。由此而联想到人之于水,如蚂蚁与大象之渺小,如萤火与日月之卑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