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红军在卓克基进行短暂修养,补充一些给养后,向东出发,经过刷经寺到达黑水县,经过毛儿盖到达若儿盖的班佑村,经过7天的行程穿过300km的草地,班佑村是红军过草地的第一村。我们是沿着307国道向东走,在省道309交界处沿梭磨河向上前行,经过红原县,过唐克镇黄河第一湾在这里经过,到达若尔盖,都是高原草地。</h3> <h3>沿着省道309继续前行,温度非常低,一路上下着雨,经过红原花海,这是一个专门开发出来的供旅游的草原花海,也是一个驿站,大量的蒙古包整齐排列,有一个很大的湖泊。过这个驿站来到一个垭口,这是长江黄河分水岭,山的南边是长江流域,北边是黄河流域。一桶水你可以决定是让它流入黄河还是长江。</h3> <h3>今天的草地被分成若干块,为了保护草原可持续性的放牧,每年的开放的区域也不一样,当年的湿地草原已经变成干枯的草地,由于牧民的排水以及雨水的减少,很难在看到当年红军过草地时泥水到膝盖的情形。大量的牦牛,羊群,马匹在草地上饲养着。现在的藏民在政府的安排下,都已经群居,定居。</h3> <h3>高原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我们在进入草地之时,还是多云天气,没有深入多久,倾盆大雨开始落下,壮观的草原顿时变得模糊。记得小学那篇课文红军过草地,一时狂风大作,一时暴雨,一时风雪冰雹交加,高原草地变化无常的天气,给草原带来了未知的神秘。</h3> <h3>藏族群居点的牦牛在路中间悠然自得,以前的游牧生活变成了群居,电力系统到了每家每户,道路交通也很方便,当向他们问路的时候,淳朴善良的藏民很耐心的给我们指引方向。</h3> <h3>在古老的唐克小镇,这里有美丽的黄河第一湾,由于黄河在这里弯道比较多,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九个太阳的倒影,这里已变成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现在已开发成黄河第一湾风景区。由于天气建晚,夕阳西下,已看不到九个太阳的景象,我们没有进入景区,到了唐克镇的白河边上,弯道也很多,九曲回廊,隐隐约约可以想想到黄河第一湾的景象,水很清澈,几个藏民在河里背水,美丽的白河水从这里流淌到黄河。</h3> <h3>从唐克镇到若尔盖60km,天气放晴,一路上没有欣赏到美丽壮阔的草地,在这里实现了。一望无垠的草原,站在制高点一眼望去,茫茫的草地望不到边,时间到了八月底,各种野外已慢慢凋谢,草地已慢慢枯黄,草地原本是长得很高,牦牛群经过以后,像公园里修剪过的草皮。若尔盖已成立了世界湿地保护区,政府加大了对草地的保护。牧地也得到了科学的管理。若尔盖县城有3500米的海拔,晚上人烟稀少,街上寥寥无几的几部汽车,开门的店铺很多,几乎都是批发牦牛肉,还有就是藏族的工艺品。晚上即使很累,如果有高反的人,也很难熟睡。</h3> <h3>早晨若尔盖的空气特别好,蓝天白云尽收眼底,温度很低,要做好保暖准备,一件冲锋衣不可少。很难想象这么温和的天空与暴风雨,冰雹大雪联系起来。</h3> <h3>距离若尔盖县城20km的九大元帅过草地的纪念碑,刻了胜利曙光四个大字。红军用了5到6天的时间过草地到达班佑乡,巴西乡。这两个地方都是草地的边缘,藏民生活的村落。当年红军过草地,高原缺氧,天气无常,风雨雪交加,饥饿,寒冷,泥泞夺取了很多红军战士的生命。红三军团过草地的时候,由于给养不足再加上前面的部队已经把能吃的野菜都已挖尽,三军团面对更大的困难。碑上据大将王平回忆,部队过了草地到达巴西乡以后,彭德怀军团长对王平说,班佑河的边上还有7到8百人没有过河。当时所有的红军战士都已非常疲劳,王平带领部队到班佑河接应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你靠我我靠你,已经没有了呼吸,这一幕让所有的战士都惊呆了,由于寒冷,饥饿战士们连几十厘米水深的班佑河都过不去,距离过完草地的巴西乡不过是十几公里,情景异常惨烈。</h3><h3> 由于张国焘分裂中央及错误的指导思想,红一军部分战士和红四军战士南下,重新过草地,爬雪山,回到宝兴。国民党部队早已在宝兴部下重兵,红军损失惨重又重新北上,所以很多红军爬了三次雪山,过了三次草地,损失非常惨重。</h3><h3> 红军过草地是长征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段历史,更体现了红军铮铮傲骨的精神。</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