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书分享20170825

幸福人生

<h3>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h3><div>*金贵阅读不输27卷158页分享</div><div> 教育观点:越骂越听不见</div><div> </div><div> 人的大脑有一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住在铁路附近的人,一开始,会被火车吵得睡不着,不久就习惯了,睡的一样香甜,偶尔到乡村度假,反而因为太安静而睡不着。</div><div> 这是因为,大脑的资源有限,它无法不停地注意进入大脑里的全部信息,所以他会依过去经验,设立优先处理顺序:比如动比静顺序优先,快比慢顺序优先,新奇比熟悉顺序优先,出于自我保护,大脑还会特别注意那些可能会危害你的信息。</div><div> 因此,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被吓哭;多次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注意力都有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次数多了,也就没效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二十七卷</div> <h3>2017年8月25日。郑友花分享《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8卷(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的是大人)</h3><div>鲁迅曾说:“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需父范学堂。”</div><div>日本作伊坂幸太郎则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div><div>我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深知父母的控制,无知,愤怒,无理性,将如何毁掉一个孩子,并毁得理所当然,毁得蛮不讲理,毁得“老子就是这样,你能怎么样”。于是深感无力。我许多次都和朋友说: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的,是大人,比孩子更需要爱的也是大人。</div><div>昨天,我在珠江新城等人,看到一个妈妈,正在训斥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吃吃吃,你就知道吃,你知道这种饭店有多贵吗?我一个月只赚几千块,吃这顿就得花掉我几天的工资,我为了你累死累活,你一点都不心疼妈妈!”孩子嚅嚅的说:“这是你前天答应的!”“你还答应我每天打扫家里的卫生呢,只知道要,跟你爸一模一样,无情无义。”孩子沉默了,母亲还在审判和责备,后来慢慢消停下来,孩子开始讨好母亲,去靠近她,拉她的手臂,可是母亲一只冷冷的,不予任何理睬。</div><div>这样的场景,相信在大家的生活中,应该极为常见,母亲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表面上,是因为舍不得钱,实际上,是源于对孩子控制的愤怒,对生活的恐惧,对爱的匮乏。</div><div>而孩子,则处于更大的恐惧当中,他一只撒娇和讨好,用自己的方式,柔柔怯怯的,表达一种声音:妈妈,我爱你,请你也爱我吧,请你不要不理我,我会害怕,我错了,我不要牛排了,我会以让你开心的方式活着。</div><div>可是母亲依然冷淡,评判着儿子的反应,到底值不值得她原谅。</div><div>也许,这位母亲,也是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带有太多的杂质,他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完全接纳的,而是带着评价的:你听话,你优秀,你不给我惹事,我才会爱你,反之我就不爱你。</div><div>母亲这样,孩子就无法自在的活着,他会在意外界的评价,去讨好,去媚俗,会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敢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的,若母亲半生委屈,你的愤怒,便会传递到孩子那里,使他收获一生的恐惧。</div><div>而我们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这种匮乏。匮乏代代相传,人人求爱若渴,恐惧与如影随形,导致大家都成了惊弓之鸟,生活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草木皆兵。大人已经是这样,但是孩子没有义务,继承这种恐惧。若要打破轮回,得从你我的自我察觉和自我疗救开始。</div> <h3><br></h3><div>2017.08.25 星期五 #孟春明学习分享# 读《不输》28卷P.105专家论坛之摘录分享</div><div>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div><div> (文/刘长铭 北京四中校长)</div><div><br></div><div> 别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div><div> 中国自古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的重视孩子的教育。有关家庭教育的活动,每次家长们都座无虚席,说明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有许多的要求、梦想和希望。于是,社会上就发生了许多今天看起来不该发生的现象。比如数奥班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并不重要,但是家长们都在拼命的“抢跑”。</div><div>&nbsp;</div><div> 鼓励孩子做个幸福的普通人</div><div>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我从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够培养出成功的人。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其实,现在大量的普通人,他们都生活得都很乐观,幸福。</div><div><br></div><div> 把与孩子的沟通当作一门艺术</div><div> 有一个老师,讲了一个案例,她和孩子在超市里买东西,出来后才发现有一样东西没有结账,孩子就带出来了。其实没有人知道,但是老师却还是让孩子把钱还给了收银员。做完这件事的时候,这老师并没有表扬孩子,但是整个晚上,他都表现得非常高兴。这种气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是对孩子的最好的奖赏。</div><div> 北京四中也有一个案例,军训第10天的时候,孩子们收到了家长的信,看到信,孩子们没有一个不落泪的,这个案例说明沟通时,应该选择一种方式、一种场合、一种心境、一种时机。</div><div>&nbsp;</div><div> 家长要“眼里能揉进沙子”</div><div>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芬兰的一个10岁的小孩,他为家里做了一些事情,他觉得需要得到一些回报,于是他给妈妈写了一个账单:“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邮局10芬尼,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妈妈看后没有说什么,直接把钱放在账单下面。小孩拿到钱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写的另一个账单:“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10年的幸福生活0芬尼,10年的吃喝0芬尼,生病护理0芬尼,他有一个慈爱他的母亲0芬尼……”</div><div>&nbsp;</div><div> 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情感纽带</div><div> 我年轻的时候,碰到一个高级官员的夫人,她说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有足够多的皮肤接触,一定要抱孩子,这是感情的基础,感情是发生在身体里的生物化学反应,没有这些条件,这些反应就不可能发生,不发生就没有情感。</div><div><br></div><div>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不输》28卷P.106</div><div> 我的观点是,爱,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爱他,给他自由,教他独立。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能走多远,就让他走多远!</div> <h3>2017.8.25 星期五 许萍 读《不输》28卷P.247</h3><div><br></div><div>放下焦虑,不做“好”妈妈</div><div>文/禹璐</div><div><br></div><div> 在育儿资讯格外发达的今天,年轻的妈妈们在怀孕初期就开始钻研育儿经了。等孩子出生后更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养育孩子,在书上似乎每个问题都能找到完美地答案。但是,妈妈们却越来越焦虑了。孩子不爱吃饭也不爱睡觉,身材比同龄的孩子都小。妈妈们非常自责与愧疚,为什么就是做不好呢,把孩子养成这样了呢?</div><div><br></div><div> 作者指导我们: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认同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吃饭,睡觉的事情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关键的放下焦虑与不安。要坦然接受孩子确实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别让焦虑阻碍了爱和接纳,我们要接受任何情况下的孩子,爱他,即使他不那么健康,甚至有点特别。</div><div><br></div><div>个人感悟</div><div> 生活中,家长经常拿着一把尺子,眼睛总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用别人的标准看自己的孩子,越看越急,家长需要把眼睛收回来,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才能放松下来,不焦虑!</div><div><br></div><div><br></div><div>爱,如他所是,非我所想</div><div>爱他,给他自由,教他独立</div><div>加油,家长朋友们[拥抱][拥抱][拥抱]</div> <h3>2017年8月24日星期五</h3><div>#王朝燕今日分享#《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六卷P80《所谓独立,让孩子脆弱不堪》续</div><div> 1.过分强调独立,将孩子推向无助</div><div> 2.孩子独立前期,要获得依赖+支持</div><div>&nbsp; 3.独立的孩子,懂得主动求助</div><div> 孩子独立,是建立在前期依赖的基础上,拥有更多被支持的体验。当遇到困难时,他能更主动寻求帮助,能够求助帮助是强者的行为。在很多父母的认知和理解中,独立如果是宠儿,依赖就像是弃儿。然而,弃儿有未觉察的可爱。</div><div>不健康依赖即过度依赖,是通过一味地顺从、让步权利,获得他人的帮助、关注、保护和肯定等。</div><div> 过度依赖者,即使自己有能力做,也拒绝做,表现出很虚弱无能的样子,等待别人帮助。因为依赖者在被帮助的过程中,感受到关心和关爱,哪怕被帮助者骂,也在所不惜。过度依赖者失去自我,付出很大代价。他把依赖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div><div> 健康的依赖,存在于过分独立和过度依赖之间。</div><div>即在依赖他人的同时,仍然能够保有强大的自我,并在自己需要时,乐于请求他人帮助;并不会因此自责和自感弱小。能够信任他人,敞开心扉,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时,有足够的自信处理冲突,这种冲突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div><div>一个能够健康依赖的人,通常友情和爱情深厚,更懂为人父母。因为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职场能力能够提升,身体更健康,人更快乐,也更能享受生活。</div><div> 相对过度独立者,健康依赖者的内心是充实的、温暖的;相对过度依赖者,健康依赖者的内心是更有力量的。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