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八月我们去了贵州玩!</h3><h3>去之前对贵州的印象停留"八山一水一分田"。因为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同时贵州也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h3> <h3>大旅行家徐霞客笔下的黄果树大瀑布是"瀑声震天、十里相闻"的,她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从前后左右里外上下观赏的瀑布。</h3> <h3>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想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吧……</h3> <h3>小七孔古石桥桥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十五(1836)年,当时为沟通荔波至广西道路的重要桥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增添了几分庄严神圣的美。</h3><h3><br /></h3> <h3>68级跌水瀑布涵碧潭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专家们考证,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争奇斗妍,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h3><h3><br /></h3> <h3>拉雅瀑布这股巨流是山上的流瀑顺着山壁飞泻而下的,在空中恰似一条矫健白龙,呼啸着从我们的头上一跃而过,站在水龙下,四溅的水花犹如晶莹剔透的白玉扑面洒落,让人心生欢喜……</h3> <h3>鸳鸯湖的游船让我们都很期待,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抱憾而归……</h3><h3><br /></h3><h3>不过,遗憾是一种别样的美!</h3> <h3>卧龙潭原名翁龙潭。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从地表看它只是卧龙河的源头,自从这里筑坝引水发电后入响水河,成两河的总水源。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龙河在潭底翻动,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h3> <h3>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h3> <h3>当清晨云雾还笼罩着西江苗寨时,苗族人民已经开始劳作了。</h3> <h3>傍晚的苗寨夕阳挂在天边,浓墨重彩的..</h3> <h3>苗族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h3><h3><br /></h3><h3>我们吃了特色的酸汤鱼……😆</h3> <h3>贵州的山很多,因此盛产野菜。贵州农家将野菜和鸡蛋结合做成蛋饼,别有一番风味……</h3> <h3>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h3> <h3>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h3> <h3>苗族的集市有许多东西,这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h3> <h3>夜晚的西江光彩绚丽,形成了和白天不一样的美</h3> <h3>镇远古镇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镇远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92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h3> <h3>在这里,我们有幸欣赏到了龙舟比赛和少年们的跳水表演!</h3> <h3>六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珍惜这段宝贵的记忆,期待下一场欢聚!</h3> <h3>鸣谢:摄影师@闲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