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背过的唐诗宋词

若水

<h1>  生活在诗歌的国度,诗歌就像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从牙牙学语,望子成龙的父母便用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拂绿水,红掌拨清波。"为我们启蒙,引领我们走进神奇的诗歌王国。</h1><h1><br></h1><h1> 当我们跨进幼儿园的大门,老师教会了我们更多的诗词,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年幼无知的我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诗歌,却也先入为主,觉得和儿歌差不多,朗朗上口,而且每首诗还配有一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好听好看还有趣!</h1><h1><br> 后来念小学,每册的语文书中都有近十首古诗词,那些都是老师眼中的重点和精华,所以总是郑重其事地告诫我们:古诗词是古代诗人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同学们一定要会读、会背、会写!小小的人儿尽管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知半解,但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摇头晃脑地读着,囫囵吞枣地背着。不知不觉,六年小学结束,我们的脑袋瓜里已储存了上百首古诗词,但那时的我们背诗,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h1> <h1>  上了初中高中后,每次考试都要默写古诗词,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引导,我们开始自觉情愿地背诗,直到这时,我们才真正开始揭开诗歌朦胧神秘的面纱,咬文嚼字,用心品味它的美!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诗词的节奏、音韵、意境,开始不可救药的迷上了它。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意外的发现,那些童年时代,父母老师硬塞给我们的,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古诗词,竟然带着作者创作时的一往情深,悄悄潜伏在我们脑中,静静的休眠,当某一天,不经意被唤醒,被激活,那诗景、诗情、诗理,惊艳着我们成长的时光,丰满着我们稚嫩的生命,给我们漫长的人生涂上了最亮的底色!</h1><h1><br></h1><h1> 犹记得第一次离乡背井,在外地读初中时,月到中秋,辗转难眠,望月发呆,触景生情,脑中突然蹦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瞬间明白了这些潜伏在脑中已久的诗句中蕴含的望月思乡的深情,作者似乎是专为我量身打造,私人订制!深深的情感共鸣竟然稀释了浓浓的乡愁!</h1><h1><br></h1><h1> 初三快毕业时,当曾经懵懂清纯的少女在体内荷尔蒙的撩拨下,心中出现了喜欢的男孩儿,怀春的秘密捂得紧紧的,没想到周记本中的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小心泄了密,被火眼金睛的老班破译了密码,一顿狠批!</h1><h1><br> 从没想到,那些早年背过的诗词,竟悄悄根植于我们心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即使时过境迀,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它们也会猝不及防,呼啸而来,直击心灵,就像王子用吻唤醒睡美人那样神奇!</h1><h1><br></h1><h1> </h1> <h1>  当阳春三月,看到盛开的桃花,我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盛夏六月,伫立在家门前的荷塘边,瞬间领会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我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别样情怀;当北风凛冽,天空阴沉,一家人围炉取暖时,"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让我们脑洞大开!</h1><h1><br></h1><h1> 朋友,当某一天,你看到一种风景,怀揣一种心情,此景此情,让你豁然开朗,觉得只有那句诗,刚好能形容。此时此刻,恰好这句诗穿越时空,让我们和诗人心意相通,曾经烂熟于心的诗句脱口而出,这时的惊喜犹如收到一份传递很久的礼物,当初拆开时,乍一看见,不觉得它美;搁置一段时间,当它在光阴里静静沉淀,和我们的经历慢慢发酵,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了它的美,恰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惊喜,妙不可言!</h1><h1><br></h1><h1> 原来那些年,我们背过的诗词,竟跨过岁月的河流,一直在生活里陪伴着我们,一直在生命里滋养着我们。诗情画意的美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可替代……</h1><h1><br></h1><h1> 成长的岁月,一边人间烟火,一边唐诗宋词,烟火人生,诗词打底,真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