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月12日,早六点半出发,所以吃不到宾馆的自助餐(7:30~9:30),取了宾馆前台提供的早餐,在大堂边吃边等,7:40开拔,天还未放亮,开始单程250公里的高原上坡盘山公路,行至第一个停车点,看见了日月同辉耀高原的美景。照片中间的小白点就是日光下的月亮。</h3> <h3>照片放大,截图,看见月亮了吗?</h3> <h3>公路的左手是日月同辉,右手都是另外一番景色,阴天,可见远处的雪山。拉萨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团员们方便,买氧气罐,租冲锋衣和藏裙,我们身体棒棒哒,4800上过了没问题5190我们也有自信不需吸氧,冲锋衣自备了。</h3> <h3>没事做,来张照片吧。刚才路左手的日月同辉转眼间也成了右手的阴天。拉萨市当雄县的高甸草原天气真是变化莫测啊。如果是晴天,青山后面就是唐古拉雪山的主峰。</h3> <h3>继续赶路,又成了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了。小黑点是牦牛群哟。</h3> <h3></h3> <h3>当雄县城郊,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藏民赛马大会和帐篷狂欢节。同车厢进藏的两驴友正在那狂欢中呢。</h3> <h3></h3> <h3></h3> <h3>怎么知道藏民家的财产和富裕程度呢?在这张照片中找答案。</h3> <h3>看门口的牦牛牛粪堆的大小,牦牛多牛粪就多,一条成年牦牛价值一万到一万八呢。牛粪也是牧民的唯一的柴火。青藏高原没有树木。</h3> <h3>到了纳木措国家公园的大门了,其实到湖边还有近百公里呢,下面拔高更厉害了。</h3> <h3></h3> <h3>不怕人的小牛,藏民来此摆摊,顺便带来的。</h3> <h3>天真蓝,云真白,而且很立体,就像飞机舷窗外的云一样的立体。</h3> <h3>其实也不奇怪,内地的飞机也不一定飞到四千多米高吧?点人头进去喽。</h3> <h3>车拍</h3> <h3>这次牦牛看清楚了吗?</h3> <h3>青山与荒山并存。山形好有特点。</h3> <h3>到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了,导游提醒最多呆一刻钟,少说话,慢慢走,风很大,帽子吹飞不要追,因为你追不了几步就路倒了。</h3> <h3>身后青山白云之间就是圣湖纳木错</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身后长龙是列车哟。</h3> <h3>来张5190的那根拉山口全景,马上就是下坡至4800的纳木措喽。路右手是那根拉山口的海拔牌,上面刻着仓央嘉措的《那一天》,离公路二三百米,排队的人也很多,时间不允许去拍了。</h3> <h3>百度了一张图完整一下美篇。</h3> <h3>到景区了</h3> <h3>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当雄县,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雄性的山,神山念青唐古拉山,柔性的水,圣湖纳木措,水傍着山,山拥着水,神山圣水相依偎。这就是脱凡的纳木错的美。</h3> <h3>充电宝的数据线你怎么不提醒我的呢?</h3> <h3> 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是天上人间最美满的一对情侣,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纳木错独自走进魔法森林,因为女巫告诉她:只要天亮以前她走出森林,就可以永远的赢得念青唐古拉的心。</h3><h3> 但最后,她没能走出森林,而被魔法化身为湖,当悲痛的念青唐古拉赶到时,只见到这一面伤心的湖水,他发誓要永远守在心爱姑娘的身边,于是便就化做雄伟连绵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环绕在纳木错的周围,此天长地久,永不分离!因此,纳木错又被人称为“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h3><h3> 你看,湖对面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h3><h3><br></h3> <h3>念青唐古拉山永恋纳木措。</h3> <h3>湖畔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h3> <h3>先骑个下水的白牦牛,这个藏民要价30元,不下水20元</h3> <h3>来段骑牦牛下水的视频。</h3> <h3>那木措风景如画,一个半小时就拍吧。</h3> <h3>多彩的湖水色彩斑斓,美得就像假的一样。</h3> <h3></h3> <h3></h3> <h3>这是?</h3> <h3>终于找了段没人的地方。</h3> <h3></h3> <h3>背景是守护神山圣水的天象。</h3> <h3>守护神山圣水的天象。</h3> <h3>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措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h3><h3>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h3><h3>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h3><h3>纳木错还是预卜凶吉祸福的圣湖,据说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h3><h3>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4月15日达到高潮。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h3> <h3>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牦牛累了。</h3> <h3>这后面一大段白牦牛下水都只要价十元,藏民硬拉我上去了。</h3> <h3></h3> <h3></h3> <h3>结束后又兜售商品</h3> <h3>还来了个民族礼节。</h3> <h3>时间还早,一千元的游湖再转转拍拍吧。</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再拍一张就上车喽,再见,美丽的圣湖纳木措,还会再见吗?</h3> <h3></h3> <h3>车拍神山念青唐古拉山。</h3> <h3>遇到前方车祸。</h3> <h3>草甸上的不知名的小花,藏民讲都叫格桑花。</h3> <h3>终于通车了。</h3> <h3>经历过海拔5000+的生命禁区,也没吸氧,长期坚持暴走是上青藏高原的保证哟。</h3> <h3>又见牦牛。这次还有牧民的帐篷。</h3> <h3>放大,截图。</h3> <h3></h3> <h3>车到当雄县城,下雨了。</h3> <h3>停车吃饭,吃的是(中饭+晚饭)/2的饭。</h3> <h3>天凉了,穿上冲锋衣的抓绒内胆正合适。</h3> <h3>又到来时的观看念青唐古拉山的地点了。</h3> <h3>又是乌云,又没有来时看念青唐古拉雪山清楚呢</h3> <h3>但是一下车老天赏脸,乌云散去了,雪山也清淅了。</h3> <h3></h3> <h3></h3> <h3></h3> <h3>八点半回宾馆,在附近吃了个自助餐,大吃大喝证明我们身体健康,没高原反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