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文化之旅

檐角·铃韵*

<h3></h3><h3>作者:黎涵瑜</h3><h3>初2019级508班</h3><h3><br></h3><h3>北京之行,行至北</h3><h3>文化之旅,旅知文</h3><h3><br></h3> 旅行, 一直是假期里的重要日程,一是为了放松,二是为了学习课本之外的,生动而活泼的心灵课程。<h3><br></h3><h3> 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往北方去涉足。地处北方的文化之都,一定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与文化。所以,当我们选择这里,没有犹豫,只有期待的目光,呆呆地投向东北。</h3><h3><br></h3><h3> 这一次的选择是成功的,广场升旗的肃穆庄严,故宫内部的华丽琳琅,圆明三园的惬意闲适,都将成为回忆里不可或缺的一笔。</h3><h3><br></h3><h3>—————————————————————————————</h3><h3><br></h3><h3> 旅行第一站,从名扬中外的故宫开始。</h3><h3> </h3><h3> 天仍未亮,星星还粘在浓厚的夜幕上,依依不舍地鸟瞰,月光与灯光下变得沉静而安然的故宫。</h3><h3> </h3><h3> 它在这里待得太久太久了,两朝故都,聆听过多少欢声笑语,沐浴过多少血雨腥风,无人知晓。我们能做的,只是欣赏它现在的沉默容貌,猜想它曾经的雍容华贵。</h3> <h3> 日出,抹去星光,洒下金黄。</h3><h3> </h3><h3> 阳光将故宫的样貌全然展示在游客的眼前,磅礴的气势令人为之惊叹。这故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才得以显得刚毅而又柔和,久久巍然屹立。</h3> <h3> 一路沿中轴线行路观景,故宫的功能设施齐备,同时保持着相当精彩的美观。</h3> <h3> 北京难得的蓝天,与一丝游云不期而遇,闲逸舒适就悄然无声的弥漫开来。故宫,卧伏在这块美妙的土地上,仰望着蓝天里的闲云野鹤,环顾这周围的匆匆行人,骄傲地将自己名垂千古的玉颜给游客们一览无余。</h3> <h3> 无意踏进了故宫里小小的一隅,它与游丝样的浮云,相看两不厌。有时我觉得,记忆里的这个角落,像在对着晴空微笑,展示自己简单的快乐。</h3> <h3> 这里像是后花园,与前院高贵的气质迥乎不同。如果说前院的气质像是一位傲视天下的君王,那么这里的气质就像一位安静清闲的乡间女子。</h3><h3><br></h3><h3> “穿衣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h3><h3><br></h3><h3> 时间的奔波在这里似乎也变得柔和了,仿佛连它也想安静地坐在这里,听着水声与蝉声的交响,悠闲地品一杯明前茶,再向古树与花草,道一声早安。</h3> <h3>—————————————————————————————</h3><h3> 孔庙里,树已经旁若无人的生长了许久,长得随意,长得艺术。这就是没有规矩的美感所在吧。这种随性的美,比循规蹈矩的美,更深奥,更难以捉摸。</h3> <h3> 碑上刻着一代代学霸的姓名,供人们膜拜。</h3> <h3>祭孔舞礼乐表演</h3> <h3></h3> <h3>—————————————————————————————</h3><h3> 长城如一条传说中的龙,温驯的卧伏在起伏的青山上,仿佛随时都可能腾空而起,威严地俯视整个北京。</h3> <h3>在这里,六七十度的陡坡随处可见,扶手就成了仅有的依靠。我们不自觉的抓紧扶手,手上浸出一层层的冷汗</h3> <h3> 登至高处,山下美景一览无余。看来这条龙也是“择山而卧”,选中了这样一座宝山</h3> <h3></h3> <h3></h3> <h3> 圆明三园的荷花悠闲地享受着午后温暖和煦的阳光。偷偷地,放出耀眼的绿;悄悄地,吸引走游人的目光。</h3> <h3></h3> <h3></h3> <h3> 寂寞的西洋楼遗址尽力掩盖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却无奈将它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h3> <h3> 我想它一定深深地铭记着火烧与偷运石料的痛……</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