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川西自驾在马尔康地区路遇了转山的藏民,她们虔诚的迈着坚定的步伐不由得让我关注对转山的解读。<br></i></b><b><i> 转山活动的文化解读,就是分析识别藏族转山活动所包含反映的个人意志磨练、精神培养、信念树立、信仰形成和家庭祈福,以及民族宗教信仰传统继承发扬等文化内容及现象。由于形成这些文化映射的决定因素,是转山行为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因此,转山活动的文化解读,就是转山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的文化反映与诠释。 <br></i></b><b><i> 形式上讲,转山是一种特定山系范围的行走性肢体活动,具体包括骑马和步行。其中步行是传统和通常的方式,具体包括一般步行和施礼步行(也称“磕长头”)。当然,转山活动作为藏族生活的一部分,也难免受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如凤凰网就曾报道,有人为缩短大家在转山路上的时间,出资修摩托山路,并用摩托载转山者下山,以及有条件时转山者也通过乘车完成部分路段。<br></i></b><b><i> 内容上讲,第一,转山者离开世俗现实生活,在荒野里绕着大山不间断行走。山路艰辛,对身体是极大挑战。也正因体力消耗,转山者都不太说话,以便能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行走”这一人类最基本行为上,通过肉体磨炼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孤独与安静,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灵平静。从这点讲,转山有某种程度的个人身理向心理、体悟向省悟、存在向意识、物质向精神的转化作用。</i></b></h1> <h1><b><i> 到色达的公路虽然是山路,但路面是非常好的柏油路,<br></i></b><b><i> 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误称是五明佛学院(很多大寺庙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4到5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它与亚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庙。</i></b></h1> <h1><b><i> 在色达藏传佛教的学院基地摄影采风,要克服4400米的高原反应和佛教学员们拒绝或者叫抵制被拍摄的两大困难,要拍出想要的作品要克服的困难比平时要多的多。每次拍摄按下快门人就有气踹嘘嘘,你将镜头对准学员她们马上转身或遮盖住脸。 </i></b></h1> <h1><b><i>同龄的孩子在干什么呢?</i></b></h1> <h1><b><i>擦肩而过的是岁月和时代。</i></b></h1> <h1><b><i>走向神秘的大门。</i></b></h1> <h1><b><i>牛粪贴在墙上等待严冬时发挥它的余热。</i></b></h1> <h1><b><i>眼神的光告诉你的是什么?</i></b></h1> <h1><b><i>漂亮的学员用手机</i></b></h1> <h1><b><i>在改造升级的佛学院不免卫生和生活条件堪忧。</i></b></h1> <h1><b><i> 下课的学员走在翻修的道路,她们的学业上的道路可能远远的比这个道路困难。</i></b></h1> <h1><b><i>看着,想着……。</i></b></h1> <h1><b><i>徒步者与僧侣搭讪。佩服这种行者的勇气和旅行方式。</i></b></h1> <h1><b><i>她的另一片世界谁也猜不透。</i></b></h1> <h1><b><i>同龄人走在一起,但心灵的距离很远很远。</i></b></h1> <h1><b><i>看似孤独,但内心强大。</i></b></h1> <h3>当我克服3800米的高反,登上色达佛学院的山顶,迎接黄昏的神秘之地又是一番景象。</h3> <h3>再见!色达佛学院。</h3> <h1><b><i>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东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是阿坝州州府马尔康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br></i></b><b><i> 卓克基官寨是四川嘉绒藏区乃至国内保存相当完好的一座土司官寨,说来土司的住宅历来也不少,但保留至今的并不多,这座土司官寨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座历史建筑与红军有着一段十分深刻的交集,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曾攻占此卓克基官寨,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中央机关曾在此住宿一周,并召开“卓克基会议”。正是这段红色历史使得这座最后的土司大宅不仅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成为了川西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i></b></h1> <h1><b><i>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此召开了长征路上的“卓克基会议”。</i></b></h1> <h1><b><i>藏寨风情</i></b></h1> <h1><b><i>藏族大多还沿用老的石头磨制青稞,她们嫌机器加工的口味不好。</i></b></h1> <h1><b><i>藏区的放牛娃,每天都要将牛从草原路过公路赶回家,藏族孩子跑前跑后的赶着牛,在这里汽车礼让牛成了习惯和美德。</i></b></h1> <h1><b><i>丹巴县的甲居藏寨风光独特,藏民以农业和旅游亚为主,生活富裕,悠闲。</i></b></h1> <h1><b><i>藏族的能工巧将</i></b></h1> <h3>喇嘛吃肉,不知道是不是允许,据说藏传佛教也有许多派别,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派别,吃肉是暗地的还是公开的。</h3> <h3>其实,许多喇嘛来自四川周边的藏区,他们与我们汉人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我们也是蛮友好的。</h3> <h3>她年轻的时候一定很漂亮。</h3> <h1><b><i>幸福的藏族一家人,夫妻养了十几头牛,开着一个三层楼的小旅店,过着富足的生活。</i></b></h1>